人类之子
《人类之子》(英语:Children of Men,香港译《末代浩劫》,中国大陆、台湾译《人类之子》)是一部于2006年上映的科幻电影,剧情改编自P·D·占士于1992年所著的同名小说《人类之子》。为阿方索·克朗执导,克里夫·欧文、茱莉安·摩尔及克莱尔-霍普·亚西堤主演。
人类之子 Children of Men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阿方索·克朗 |
监制 | 希拉里·修尔 伊安·史密斯 艾瑞克·纽曼 东尼·史密斯 马克·亚伯拉罕 汤玛斯·A·布利斯 阿姆央·伯斯坦 |
编剧 | 阿方索·克朗 提默西·J·萨克斯顿 大卫·亚兰塔 马克·费格斯 霍克·奥斯比 |
原著 | 《人类之子》 P·D·占士作品 |
主演 | 克里夫·欧文 茱莉安·摩尔 麦克·凯恩 克莱尔-霍普·亚西堤 切瓦特·艾乔福 查理·汉纳姆 |
配乐 | 约翰·塔文纳 |
摄影 | 艾曼纽尔·卢贝兹基 |
剪辑 | 阿方索·克朗 亚历克斯·罗德里奎兹 |
制片商 | Hit and Run Productions 史塔克娱乐公司 |
片长 | 109分钟[1] |
产地 | 英国 美国[2] |
语言 | 英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环球影业 |
预算 | $7,600万美元[3] |
票房 | $7,000万美元[3]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人类之子 |
香港 | 末代浩劫 |
台湾 | 人类之子 |
该片于2006年9月22日于英国上映,于同年12月25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和最佳剪辑奖提名,并赢得了BAFTA最佳摄影奖和最佳艺术指导奖,另外此电影获英国广播公司评选为“21世纪最伟大的100部电影”(100 greatest films of the 21st Century)第13位。[4]
剧情
2027年,人类已经有18年完全没有新生儿诞生,社会普遍陷入绝望状态,各国紧闭门户。本片的场景设定在英国,英国严格取缔非法移民,并与革命份子“费雪斯”对抗。帝欧是英国的某位官员,某天他在路上被“费雪斯”绑架。他的前妻朱莉安是费雪斯的现任领导者,在她的委托下,帝欧要陪同一名非法女移民姬穿过边境。然而在路途中,众人在车上被暴徒袭击,朱莉安身亡。帝欧、姬和两名“费雪斯”成员路克及米里亚姆抵达坎特伯雷的避难所。姬让席欧知晓,她怀有八个月的身孕,腹中胎儿孩子无比珍贵,可说是人类的希望。
朱莉安计划把姬送到菁英科学家组成的人类专题小组,为此姬必须搭上接驳船“明日号”。剩余的“费雪斯”成员希望让姬在他们的监护下生产,上船的事几个月后再说。但帝欧偷听到“费雪斯”成员想把姬占为己有,朱莉安之死是他们所策划,于是带着姬和米里亚姆逃出。三人在帝欧好友贾斯伯的家暂居,度过闲适的一天。贾斯伯告诉姬,帝欧和朱莉安曾有过个儿子迪伦,可惜因病早逝,心碎的两人也因此分手。贾斯伯建议三人穿越难民营以到滨海贝克斯希尔出海,并帮三人安排好去路。“费雪斯”很快追上,贾斯伯牺牲自己,让帝欧等人有足够时间离开。
帝欧找到贾斯伯安排的接应人悉得,悉得让他们穿越难民营。过程中姬承受剧烈阵痛并即将分娩,米里亚姆帮忙分散警卫注意,但也因此被抓进难民营,生死未卜。抵达滨海贝克斯希尔后,在悉得安排的藏身处里,帝欧帮助姬产下一名女婴。隔天难民逃出难民营,街头即将变成难民与军方的交战区。帝欧、姬和藏身处的女主人马力卡带着女婴试图找船出海,但先后被悉得和“费雪斯”成员抓捕。帝欧与姬最终逃进一栋大楼,承受着枪林弹雨。大楼里的居民用敬畏的态度注视着女婴,军人一看到女婴便下令停火,让他们安全走到外面。
马力卡带着帝欧与姬找到船,两人便带着女婴划船出海,将船停在目的地的浮标旁。帝欧因为先前在大楼里被路克开枪射中而流血不止,姬告诉他,她要把怀中婴儿取名为迪伦。帝欧最终失去意识,在帝欧的背后,“明日号”发现了他们,并正快速赶来。故事到此结束,画面暗去后可听见儿童嬉戏的声音。
演员
音乐
阿方索·克朗委托英国作曲家约翰·塔文纳(John Tavener)创作了15分钟的作品,他是东正教的一员,其作品与“母性,出生,重生和救赎在上帝眼中”的主题产生共鸣。
发行
电影于2006年9月3日在第63届威尼斯影展上举行全球首映[5]。9月22日,《人类之子》在368家剧院收获240万美元,位居英国票房冠军[6]。12月22日,电影在美国的16家剧院有限上映,隔年1月5日扩展到1,200多家剧院[7]。截至2008年2月6日,美国总票房为35,552,383美元,全球共计69,612,678美元[8]。
评价
《人类之子》收获了普遍影评人的好评。根据烂蕃茄上收集的238篇专业影评文章,其中218篇给出了“新鲜”的正面评价,“新鲜度”为92%,平均得分8分(满分10分)[9],而基于另一影评网站Metacritic上的38篇评论文章,其中37篇予以好评,0篇差评,1篇褒贬不一,平均分为84(满分100)[10]。
十大榜单
电影出现于许多评论家的2006年前十名电影名单中:[11]
- 第1名 – 安·霍乃戴,《华盛顿邮报》
- 第1名 – 基斯·菲普斯,《影音俱乐部》
- 第1名 – 彼得·哈特劳伯,《旧金山纪事报》
- 第1名 – 塔莎·罗宾森,《影音俱乐部》
- 第2名 – 彼得·崔维斯,《滚石》
- 第2名 – 瑞·班奈特,《好莱坞报导》
- 第2名 – 史考特·陶比斯,《影音俱乐部》
- 第3名 – 罗杰·伊伯特,《芝加哥太阳报》
- 第4名 – 凯文·库斯特,《洛杉矶时报》
- 第4名 – 韦斯利·莫里斯,《波士顿环球报》
- 第5名 – 勒内·罗德里格斯,《迈阿密先驱报》
- 第6名 – 曼诺拉·吉斯,《纽约时报》
- 第7名 – 《帝国杂志》
- 第7名 – 柯克·哈尼科特,《好莱坞报导》
- 第7名 – 泰·布尔,《波士顿环球报》
- 第8名 – 肯尼斯·图蓝,《洛杉矶时报》
- 第8名 – 史考特·方德斯,《洛杉矶周刊》
- 第8名 – 史考特·方德斯,《乡村之音》
参考文献
- ^ CHILDREN OF MEN (15). Universal Studios.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15 September 2006 [30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 ^ Children of Men (BFI). British Film Institute. [9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2).
- ^ 3.0 3.1 Children of Men (2006). Box Office Mojo. [6 April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1).
- ^ BBC Culture. 100 greatest films of the 21st Century. [2017-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4).
- ^ Programme for pass holders and the public (PDF). 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8 February 20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年3月7日).
- ^ Bresnan, Conor. Around the World Roundup: "Perfume" Wafts Past "Pirates". Box Office Mojo. 25 September 2006 [8 Febr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6).
- ^ Mohr, Ian. Men takes a bigger bow. Variety. 4 January 2007 [8 Febr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2).
- ^ Children of Men (2006). Box Office Mojo. [28 Febr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4).
- ^ Children of Men (2006). Rotten Tomatoes. [14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8).
- ^ Children of Men (2006): Reviews. Metacritic. [8 Februar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21).
- ^ Metacritic: 2006 Film Critic Top Ten Lists. Metacritic. [8 Januar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2).
外部链接
- 官方网站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人类之子》的资料(英文)
- Box Office Mojo上《人类之子》的资料(英文)
- 烂番茄上《人类之子》的资料(英文)
- Metacritic上《人类之子》的资料(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