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恐怖主义

共产恐怖主义(英语:Communist terrorism)又称红色恐怖主义。该两词具有强烈的政治立场和色彩。该词来源之一是1919年在德国出版的Terrorismus und Kommunismus(《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作者考茨基)。该词是指信仰共产主义的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的有组织暴力行为,以期推进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目标。其中一些是针对非武装人员的直接恐怖袭击,例如德国的红军派;另外一些则是共产主义国家发动的,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国家恐怖主义,比如北韩针对南韩发动的一系列袭击。反对中国共产党的人士倾向于将中国的政治动荡,以及其他一些自称具有毛泽东思想的政治组织(例如秘鲁共产党 (光辉道路)新人民军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印度共产党(毛主义)尼泊尔联合共产党)的政治行为认定为“共产党恐怖主义”。[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典型历史事件

淀号劫机事件

1970年3月31日,九名日本赤军成员登上由东京飞往福冈的JL351号班机,途中将飞机劫持,声称要流亡至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被劫的波音727先后在福冈机场韩国金浦国际机场停靠。其后于4月3日抵达朝鲜美林机场。日本运输业大臣山村新治郎自愿代替其余人质,机上乘客在福冈和汉城被分别释放,但机组人员只得随飞机一同从朝鲜返回日本。在两天后,山村副大臣和其余机组人员被释放。[1][2]

浅间山庄事件

1972年2月19日至2月28日,五名联合赤军成员挟持浅间山庄管理人的妻子作人质长达10天。2月28日,警察攻入浅间山庄内拯救人质,死者3人(2名机动队员,1名民众),伤者27人(26名队员、1名报导关系者),5名赤军被捕,人质全数获释。电视直播警察攻入山庄时的情况,当天是有收视率调查以来录得家庭收视率最高的一天:在人质被救出的一刻,民间放送各台及NHK合共的收视率接近90%。[3]

卢德国际机场扫射事件

1972年5月30日,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和3名日本赤军成员在卢德国际机场(现改名为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内的等候区,以Vz.58突击步枪向机场地勤人员和旅客进行扫射,造成28人罹难与80人受伤(包括恐怖份子)。[4][5][6][7][8]

日本航空404号班机劫机事件

1973年7月20日,日本赤军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的四名成员在史基浦机场登上了飞往东京的日航班机。这架编号为JA8109的波音747-246B起飞后不久即遭劫持,其后在飞机上层的头等舱休息室内,劫机者携带的一枚手榴弹突然爆炸,一名女性劫机者当场被炸身亡,乘务长受伤。随后,劫机犯欲将飞机劫持至黎巴嫩贝鲁特叙利亚大马士革,要求以色列政府释放卢德国际机场扫射事件的主犯冈本公三,但黎、叙两国都拒绝了这一请求,飞机只好迫降在迪拜国际机场。当时以色列政府拒绝释放冈本公三,飞机在迪拜机场停靠了三天之后又飞往大马士革,补充燃料后飞往利比亚班加西。飞机被劫89小时后,机上的144人被释放,飞机被劫机者炸毁。[9]

拉裕事件

1974年1月31日,日本赤军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的四名恐怖分子袭击了位于新加坡毛广岛的壳牌炼油厂,随即劫持了拉裕号驳船及五名人质。之后,恐怖分子开始与海警谈判,当天夜间两名人质跳船而逃。数日后,劫船者以派“保证人”与四人一同乘机赴科威特为条件同意释放人质,这引发了日本驻科威特大使馆占领事件[10]

红色高棉

波尔布特率领赤柬党人一度推翻了曾经发动政变篡夺西哈努克柬埔寨王国之朗诺政权,而波尔布特也是毛思想的忠实奉行者,强制金边民众上山下乡接受改造,并屠杀僧侣、知识分子等被视为“反革命份子”或“通敌者”的赤柬敌人。其中最惨绝人寰的就是S-21集中营,如同斯大林时期的古拉格一样屠杀许多被赤柬当局视为国家敌人的囚犯。最后赤柬政权在柬越战争中遭入侵的越南军队推翻,西哈努克在中国的帮助下才得以回国重建柬埔寨王国;而赤柬领袖如波尔布特、农谢宋先英萨利等人遭到国际法庭反人类罪名审判。

德意志之秋

1977年4月7日,西德联邦总检察长西格弗里德-布巴克在卡尔斯鲁厄遭枪击。左翼极端组织红军派随即表示,布巴克遭枪击是该组织所为。而这起血案只是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的开始。从那以后,前红军派令西德胆战心惊长达数月之久,使西德陷入截至那时最严重的恐惧危机之中。其后这段日子被以“德意志之秋”载入史册。

日本航空472号班机劫机事件

1977年9月28日,472号班机从巴黎起飞,目的地是东京羽田机场。班机在印度孟买暂时停靠,接着从孟买起飞不久后,5名隶属于日本赤军的恐怖份子劫持了班机,并下令机师将班机飞往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达卡。到了达卡,5名恐怖份子宣布机上的旅客和机组人员成为人质,并要求600万美元的赎金、释放其他被监禁的日本赤军成员。同年10月1日,时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代表日本政府宣布同意劫机客的要求,并强调“人的生命大于地球”这个原则。不久后,有6名在之前因故而被监禁的日本赤军成员获释,赎金也及时交出。 10月2日,日本航空的人员带着赎金和6名被释放的赤军成员至达卡与劫机客交涉,不久后劫机客释放了118名乘客和机组人员。 10月3日,该班机飞往科威特市和大马士革,在两处共释放了11名人质。最后,班机飞至阿尔及利亚,并在当局的戒护下,剩余人质全部获释。[11]

马来西亚航空653号班机空难

马来西亚航空653号班机,是一架波音737-2H6,在1977年12月4日遭到日本赤军劫机,并于马来西亚柔佛州丹绒古邦坠毁。这是马来西亚航空首宗导致人员伤亡的事件,机上93名乘客和7名机员无一幸免。马来西亚航空653号班机到达巡航高度后不久就被劫持,劫持原因和坠毁的过程到现在仍是未解开的谜团。[12]

仰光爆炸事件

1983年南韩总统全斗焕执政期间,曾出访缅甸前首都仰光汉城奥运会造势,但北韩特工已经得知此情报并对全斗焕与随行南韩高官和随扈发动炸弹攻击,部分南韩高干和随扈在此事件中死亡,而全斗焕虽有受伤但幸免于难。

大韩航空858号班机空难

1987年11月29日14时05分,大韩航空858号班机在安达曼海上空突然发生爆炸,机上104名乘客和11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13]根据抓获的嫌疑犯,一名年仅26岁的女性金贤姬供述,她和她的搭档,在被逮捕时自杀身亡的70岁的金胜一将一颗定时炸弹放置于这架飞机的行李架内,爆炸时间定为九小时后。随后两嫌疑人在中途下了飞机。她还供述,她与她的搭档都是北韩的特工,他们进行这次行动的目的在于阻止南韩举办1988年汉城奥运会[14]

2010年丹德瓦达巴士爆炸

2010年5月17日发生于印度恰蒂斯加尔邦,巴士在距丹德瓦达50公里远的地方触发地雷。报道的死亡人数从31至44,其中包括几名特别警务人员和平民。这是针对民用公交车的第一次纳萨尔派袭击。袭击事件发生在丹德瓦达见证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对中央后备警察部队的屠杀一个月后,当时有76人在2010年4月的丹德瓦达袭击中死亡。[15]

其它共产恐怖主义事件

文化大革命

文革红八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色恐怖”一般特指文化大革命时期,从1966年夏天的“红八月”开始,红卫兵普遍盛行暴力武斗(批斗、抄家、打人)时为武斗合理性辩护、叫好的口号[16]北京市6中后院首都红卫兵纠察队西城区分队(简称“西纠”)私设“劳改所”的刑讯室曾书写过用人血涂抹的“红色恐怖万岁”标语。[17][18][19][20]虽然这种情况貌似个别存在,却典型地反映出红卫兵文化的特征,也呼应了把人划分为革命与反革命、人民与牛鬼蛇神的阶级斗争官方意识形态,使其获得极端化表达。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与红卫兵宋彬彬“要武嘛”的著名对话(1966年8月18日)强烈暗示了暴力的革命性、合法性。同时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中的一段话“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就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被谱写成“毛主席语录歌”广为传唱。既从感性上怂恿人们崇尚暴力,更为暴力的施行提供了历史和理论的阐述,毛泽东8月22日批准名为《严禁出动警察镇压革命学生运动》的文件,更让全国警察都对红卫兵行凶打人杀人容忍默许。

与此对应的现实是,打人从校园里的打老师开始,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并学术界推广到各行各业的权威)的戴高帽挂黑牌,到与破四旧偕行的抄家打人,批斗走资派。据旅美学者丁抒的估计,文革初期被打死的约在10万左右(官方统计说是北京市被打死1700余人),因不能忍受屈辱、毒打而自杀的有20万。其时红袖章、红旗、红宝书、红海洋盛行,红色作为革命象征已经被泛化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连打人这样的野蛮行为也被冠以“红色恐怖万岁”[21]的名称,给予正义性、诗意化的豪迈修饰。在革命的名义下,生命的尊严、价值被肆意贬低、轻蔑,乃至彻底否定。

文革屠杀及武斗

更加极端的例子是北京市大兴县大兴事件”(1966年)、湖南零陵地区道县“道县事件”(1967年)对黑五类灭门的事件。大兴事件中,从8月27日至9月1日,县内13个公社(最突出的大辛庄公社杀了近100人)、48个大队(最突出的黎明大队杀了60多人)先后杀害了325人,最大的80岁,最小的38天,有22户人家被杀绝[22]。湖南道县在60多天里动用了武装部和公安、基干民兵等组织力量,甚至成立了派性组织的“贫下中农最高法院”;杀死4193人(零陵地区全境杀死7696人),年纪最大的78岁,最小的10天。其手段有从刀枪、棒打、绳勒到沉水、火烧、活埋等10种。1968年7、8月广西宾阳县由县革委到区、公社逐级动员安排,使全县的23种人(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国民党区分部书记、三青团骨干、保长、镇长、警长、宪兵、反动会道门、劳改释放人员、劳动教养释放人员、劳改就业人员、劳教就业人员、投机倒把分子、被杀、被关和外逃反革命分子坚持反动立场的家属)有3951人被打死或被逼致死,总之文革期间发生了各种无政府主义的野蛮暴行和混乱中以剥夺他人人权满足自己欲望的行径。

相对说来,发生于1966年的西纠和大兴县事件对贯穿文革全过程的暴力行为更具有普遍性(日常性),而发生于武斗高潮的湖南道县、广西宾阳县事件阶段性特征(派性冲突)较突出。

六四事件

六四事件指1989年6月3日晚间至6月4日凌晨,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派遣中国人民解放军至北京市的天安门广场,并在附近和试图阻拦部队的民众发生流血冲突。广义的六四事件则指自1989年4月开始,由高校学生在北京市天安门广场发起、为期2个月的学生运动;之后获得民众广泛的支持,并扩张成为全国性示威活动。不过以保守派为首的党政高层最后决定实行戒严,并派遣军队予以清场。在造成许多民众死伤和部分军人伤亡后,示威活动宣告结束。

中共通常称以“一九八九年政治风波”,中共承认发生流血事件,但认为六四运动是对社会暴乱的军事化处理[23]六四事件三十周年前夕,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参加香格里拉对话时表示:“六四事件是一场风波和动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制止和平息了这场动乱,是正确决定,正因此才能保持国内稳定。中国在之后三十年间,在共产党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4]

许多人士(尤其在中国大陆以外)对中国政府的官方解释持相当的怀疑态度。现时,对于六四时间的死亡人数、社会影响等存在各种不同的说法,信息杂冗、真假莫辨。对死亡数字的估计从上百人至数千人不等,对天安门广场是否发生流血事件亦众说纷纭。流亡学生运动领袖如柴玲吾尔开希法轮功人士,以及其他对中国抱有不良观感的人士,倾向于认同更大的死亡数字和更加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中国大陆的一般民众则倾向于认为六四事件是政府出于维持政权稳定的武装镇压,一般对此持中性态度,或由于消息封锁而处于不知情的状态[25]

六七暴动

香港1967年发生六七暴动香港亲共人士在当时社会引发暴乱,社会出现暴乱情况及恐怖主义的恐慌,最终遭到港英政府的镇压。

香港亲共人士受到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极端思想和澳门亲共人士在1966年发动一二·三事件的鼓舞,发动了反对港英政府暴动,除了散发传单煽动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及劳工罢工外,更攻击了英国官署和警察机关;最少造成包括十名警员殉职几十名工人死难在内的51人死亡,包括212名警员在内的802人受伤。最终1,936人被检控,涉及1,167个炸弹,当中包括后来出任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就是有份参与的学运成员。

青瓦台事件

1968年北韩武装特工潜入汉城(今称首尔)的韩国总统官邸青瓦台,欲刺杀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北韩特工虽然换上了青瓦台警卫的服装得以渗透到青瓦台外部防线,但最后仍因为其的鞋子与青瓦台警卫有所不同而遭到识破,北韩特工因此跟青瓦台警卫爆发了冲突,最后北韩的暗杀行动失败收场。特工最终全部被处决。6年后,1974年8月15日,朴正熙总统夫人陆英修同样遭北韩特工刺杀身亡。

马来亚共产党

马来亚共产党是一个位于马来西亚毛派武装团体,曾在1950至1960年代发动了反抗英国殖民当局及独立后的马来西亚当局的武装恐怖活动,马共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皆有活动,在197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后和马来西亚及泰国建立外交关系后,宣布不再输出革命,1982年遭泰国政府全面镇压,禁止活动。1989年,在六四事件后及东欧剧变的大环境下,马共在泰国政府的见证下与大马政府达成和平协议,放下武器和平解散。

新疆种族灭绝指控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共中央建设新疆再教育营。人权观察人士及专家指控新疆再教育营中存在语言及文化清洗,报道称再教育营破坏了维吾尔族等民族的伊斯兰信仰,强迫他们唱红歌、吃猪肉、喝酒,拒绝照做的人会被罚禁食、坐老虎凳以及不让睡觉等。据报道,再教育营内还发生了强制分离孩童父母等行为,一些妇女表示曾被迫接受绝育手术、否则就会被送到集中营,有学者形容其为“人口灭绝”或“种族灭绝”。

参见

参考文献

  1. ^ 存档副本 (PDF).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13). 
  2. ^ Baum. Violence in the Skies: A History of Aircraft Hijacking and Bombing. 2016: IV. 
  3. ^ 佐々淳行 ‘连合赤军“あさま山荘”事件’ 文艺春秋、1996年
  4. ^ "The short-term impact of the Lod Airport massacre as a precursor to Munich..." Stephen Sloan, John C. Bersia, J. B. Hill. Terrorism: The Present Threat in Context, Berg Publisher, 2006, p. 50. ISBN 1845203445
  5. ^ "Two years later, just before the Lod Airport massacre, authorities uncovered the bodies of 14 young men and women on remote Mount Haruna, 70 miles northwest of Tokyo." "Again the Red Arm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IME, August 18, 1975.
  6. ^ "Those named by Lebanese officials as having been arrested included at least three Red Army members who have been wanted for years by Japanese authorities, most notably Kozo Okamoto, 49, the only member of the attacking group who survived the Lod Airport massacre." "Lebanon Seizes Japanese Radicals Sought in Terror Attacks", The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19, 1997.
  7. ^ "They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Lod Airport massacre in Israel in 1972, which was committed on behalf of the PFLP." Jeffrey D. Simon, The Terrorist Trap: America's Experience with Terrorism,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p. 324. ISBN 0253214777
  8. ^ "In what became known as the Lod Airport Massacre three members of the terrorist group, Japanese Red Army, arrived at the airport aboard Air France Flight 132 from Rome. Once inside the airport they grabbed automatic firearms from their carry-on cases and fired at airport staff and visitors. In the end, 26 people died and 80 people were injured." CBC News, The Fifth Estate, "Fasten Your Seatbelts: Ben Gurion Airport in Israel", 2007. Accessed June 2, 2008.
  9. ^ The Skyjackers Strike Again, pg. 2. Time.com. 1973-07-30 [2014-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6). 
  10. ^ Laju hijacking. National Library Singapore. [201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9). 
  11. ^ Schreiber, p. 216–217.
  12. ^ Ethiopia mourns crash victims. CNN. 25 November 1996 [22 Jul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December 2004). The deadliest previous hijacking took place in 1977, when terrorists identified as the Japanese Red Army took over a Malaysian airlines jet traveling to Kuala Lumpur. 
  13. ^ 【民報】【那一年的這一天】1955.4.11 喀什米爾公主號空難 國民黨暗殺周恩來不成反幫中共. www.peoplenews.tw. 2017-04-11 [2021-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中文(台湾)). 
  14. ^ 炸彈與外交:朝鮮在體育賽事前的大小動作. BBC News 中文. [2021-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中文(繁体)). 
  15. ^ Talks with Maoists if they suspend violence: Chidambaram. The Times Of India. 18 May 2010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2). 
  16. ^ 徐友渔. 形形色色的造反: 紅衛兵精神素質的形成及演變.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79–. ISBN 978-962-201-89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4). 
  17. ^ 熊景明; 宋永毅; 余国良. 中外學者談文革.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18-06-15. ISBN 978-988-17563-3-6 (俄语). 
  18. ^ 47周年回放:再忆文革“八.一八”和 “红八月”. Radio Free Asia. [201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中文(中国大陆)). 
  19. ^ 金钟:红八月,血迹未乾. 独立中文笔会. [201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20. ^ 王友琴. 学生王光华之死. 芝加哥大学. [201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21. ^ 王, 友琴. 文革受難者. 开放杂志社. 2004/5/1. ISBN 978-9627934127. 
  22. ^ 高皋、严家其《“文化大革命”十年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3. ^ 1989年政治风波. [2015-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9). 
  24. ^ 【六四三十】国防部长魏凤和:中央果断平息动乱属正确决定. [2019-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0). 
  25. ^ 自由世界的中国留学生们,怎样看六四?. [2016-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