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昂战役 (1346年)

卡昂战役(英语:Battle of Caen)是英法百年战争期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346年7月26日。英王爱德华三世率12000至15000士兵入侵法兰西,其中沃里克伯爵与北安普顿伯爵率先带领部分军队攻击卡昂。卡昂有1000到1500名驻军,以及数量未知的武装市民,由法兰西王室总管厄尔伯爵指挥。城市仅在一波攻势下沦陷,5000名正规军人与市民被杀,部分贵族被俘虏。该城在接下来5天遭到掠夺。

卡昂战役 (1346年)
百年战争爱德华三世骑行劫掠 (1346年)的一部分
A colourful medieval image of a town being stormed by an English army
卡昂攻城战,收录于尚·傅华萨著《大事记》。
日期1346年7月26日
地点49°18′22″N 00°37′06″E / 49.30611°N 0.61833°E / 49.30611; 0.61833
结果 英军胜利
参战方
英格兰王国 法兰西王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爱德华三世 厄尔伯爵英语Raoul II of Brienne, Count of Eu
兵力
12000人 (非全员参战) 1500人
伤亡与损失
轻微 至多5000名士兵及市民

这场攻击是爱德华三世急袭的一部分,在此战役前一个月发动。爱德华在诺曼底登陆,法军未能于海上拦截运输队反遭奇袭。英军主力是来自加斯科涅地区的15000人,他们在登陆后几乎没有遭到阻碍,在袭击卡昂前一路劫掠诺曼底许多地区。

攻城后5天,英军向塞纳河进军,8月12日他们来到距巴黎20英里(32千米)远的位置。英军向北移动,并在8月26日于克雷西会战大败法军主力,接着英军成功攻陷加莱。这一系列的战役为英军奠定百年战争第一阶段胜利的基石。

背景

自1066年诺曼征服英格兰以来,英格兰王室便拥有法兰西的领土与爵位,也使英王成为法兰西王国的封臣。英王在法兰西的采邑纠纷成为中世纪两国冲突的主要因素。法王系统性的检视英王的力量并伺机取回英格兰的领土[1]。数世纪来,英王在法兰西的领土范围不断变化,但直到1337年只剩下西南部的加斯科涅地区与北部的蓬蒂厄地区[2]。加斯科涅人比起会介入该地事务的法王更亲近与偏向放任的英王维持关系[3][4]。由于法王腓力六世和英王爱德华三世一系列的争执,腓力在巴黎的大议会以英王未尽封臣义务为由,同意将加斯科涅与蓬蒂厄的领地收回法王手中。这个事件引爆了长达116年的百年战争[5]

虽然加斯科涅的领土争夺是战争导火线,但爱德华并没有投注许多资源在该战线上,英军的主要战役都在法兰西北部发动[6]。1345年初,爱德华决定兵分三路入侵法兰西,其中一支小军团向布列塔尼地区出发,另一支稍大的军团由德比伯爵亨利率领前往加斯科涅。主力部队则与爱德华一起前往法兰西北部及法兰德斯地区[7][8]。当主力舰队启航向诺曼底出发,却被暴风雨吹散,结果在该年英军无法采取任何行动[9]。法王意识到这件事,决定向布列塔尼与加斯科涅派出援军[10]。该年,德比伯爵率领英格兰─加斯科涅联军如旋风般席卷加斯科涅[11]。他分别在贝杰拉克战役欧贝罗什战役大败两支法军大部队,占领佩里戈尔阿热奈地区大量城市与堡垒,使英军在加斯科涅地区占有战略深度。该年后半,德比占领被称为“加斯科涅之钥”的重要战略城市艾吉永[12][13]

战役前夕

 
1346年爱德华三世入侵路线

法王腓力六世的嫡子诺曼底公爵约翰继前一年秋天再度被任命掌管西南方的军队,该军队约有15000到20000人,包含大型攻城武器与五门加农炮[14],远超英格兰─加斯科涅联军所能集结的军力。4月1日他们向艾吉永发动围城[14],4月2日,法军在西南边发布动员令(Arrière-ban),将资金、人员与后勤补给集中到该战线上[14][15][16]

1346年,法军注意到爱德华三世正在进行备战行动,他们认为英军尤其可能前往加斯科涅解除艾吉永围城[17]。为了防止英军尝试在法兰西北部登陆,腓力六世筹备一支大舰队仰赖他们防守西北沿海[18],然而因为时间与技术的限制,这支舰队没能阻止英军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18]

1346年7月11日,爱德华率领超过700艘船,英格兰有史以来[19]最大规模的舰队在诺曼底瑟堡附近登陆[20][21]。英军总体军力约有12000到15000人,包含英格兰与威尔士人,还有来自日耳曼与布列塔尼地区的盟军和雇佣兵,同时也有些不满腓力六世的诺曼底贵族加入[22]。英军成功在战略上奇袭法兰西并向南进军[23],爱德华的目标是要组织一场骑行劫掠行动(Chevauchée),跨越法兰西领土进行大规模袭击,以削减对手的士气以及财富[24]。他的军队夷平所到之处的所有城镇,从人民身上尽可能地掠夺财产。瑟堡、卡灵顿圣洛托尔特瓦等城镇皆遭到摧毁。英军舰队随着陆军平行移动,蹂躏海岸线5英里(8千米)内的村庄并掠夺大量战利品,占据许多弃置的船只[25]。他们也俘获或焚毁超过百艘船舰,其中61艘是改装后的战船[23]。卡昂是诺曼底西北部的政治、文化、宗教、经济中心,因此成为爱德华三世第一个战略目标。他期望借由占领掠夺这座大城市来弥补一些军事开销,并对法兰西政府带来压力[26]

战斗

 
英王爱德华三世

卡昂是奥恩河北岸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当时的城市规模在英格兰是除伦敦外最大的[27]。奥恩河的支流奥东河将这座城市分为旧城区和新城区。旧城区受到城墙环绕,并有一座坚固城堡,但是有一处城墙遭英军攻击损毁,只有在战前勉强修复与加固[28]。新城区又名圣让岛,位在奥恩河与奥东河之间,是个住满商人与地主的繁荣地区。这个区域较容易防守,四周环河且只能通过三座设防的桥梁进入,然而夏季时有机会可以直接涉水过河。卡昂城两侧外围各有一座防御坚固的大修道院,可以用来当作堡垒对抗来犯军队[26]。卡昂城内有1000到1500名守军,大部分是职业弩手,还有大量的武装市民,由曾任法兰西王室统帅英语Grand Constable of France的高阶军官厄尔伯爵英语Raoul II of Brienne, Count of Eu指挥[28]

7月25日,英军派使节给予城镇议会投降条件:“若放弃城市和城堡则会放过市民与其财产。”议会立即拒绝并将使节下狱[25]。7月26日一早,英军抵达城外,并立即占领无人防守的修道院,准备对旧城区发动攻击。爱德华三世因为没有准备攻城器械所以不打算浪费时间发动围城。厄尔伯爵原本计划坚守旧城区,但在富有市民的压力下在英军抵达时转而防守圣让岛。厄尔伯爵的犹疑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法军仓促的重新布防使得许多重点防御位置被忽视。[29]

当英军发现旧城区无人防守后便立刻占领,并派出一支分队封锁旧城北边的城堡,该城堡由巴约主教纪尧姆·贝特朗率300人防守。爱德华三世改变进军方向,准备由奥东河北岸攻击桥梁。在爱德华调动军队进入战斗位置时,一群英军弓箭手与披甲战士急于掠夺便忽视命令开始攻击桥梁,这场攻击名义上是由沃里克伯爵英语Thomas de Beauchamp, 11th Earl of Warwick北安普敦伯爵英语William de Bohun, 1st Earl of Northampton理查·塔尔博特英语Richard Talbot, 2nd Baron Talbot发动,但他们对军队的实质控制力很小。当爱德华看见自军在他还没准备完成就发动攻击,他立即下令撤退,但仍被忽视[30]

随着数百名英军冲入桥梁并在另一端爆发激烈的肉搏战,法军一大部分的守军也被吸引过去。河流因为干燥气候使水位偏低,英格兰长弓手与威尔士矛兵在弩箭的箭雨下涉水攻击对岸防御设施。法军的防线被拉长使防御能力无法有效发挥,数处被突破使英军涌入新城区,从后方攻击法军摧毁防线。数名资深的法军军官骑马杀出生路逃往城堡,另一些军官则死守在桥梁塔楼中。普通士兵在逃亡中被大量杀害[31],只有一部分富有的战士与市民被收为俘虏,其中包含厄尔伯爵[30][32]

后续

胜利的英军开始疯狂掠夺城镇,将大半城市烧毁殆尽,共劫掠价值数千里弗尔的战利品[22],同时也屠杀城内近半人口,生还的市民逃往乡下,受到骑兵追杀[33]。士兵也经常在狂欢后酒后乱性[34][35],根据纪载,英格兰骑士保护了一些年轻妇女免遭强暴或杀害[27]。至少有超过2500具法兰西人的尸体在城外的乱葬岗火化,总计的伤亡人数可能超过5000人。英军的伤亡纪录只能找到一名披甲战士,不过实际损失的征募弓手与矛兵应该也不少[33]

对城市的劫掠持续了5天,期间爱德华尝试攻下城堡不成,他也前往祖先征服者威廉在卡昂的坟墓致意。许多被俘虏的法兰西贵族被英军监禁了数年才被赎回,例如厄尔伯爵一直到1350年才被释放,当他回到法兰西便立刻被法王下令处决[36]。英军缴获一篇腓力六世发布的榜文,要求诺曼海盗掠夺英格兰南岸,这件事被英军征兵单位利用了数年来刺激反法情绪[37]

英军在8月1日离开卡昂,向南前往塞纳河并转向巴黎[38],8月12日他们已经来到巴黎20英里外[39]。他们接着转往北方移动,在卡昂沦陷的一个月后于布朗什塔克战役战胜法军,渡过索姆河[40][40]。8月28日,腓力六世率领的法军主力遭英军大败于克雷西[41][42]。爱德华三世最后花了12个月攻陷加莱后结束这次入侵行动,加莱在接下来的两百年成为英格兰进入欧陆的主要入口港[43]

参考资料

  1. ^ Prestwich 2007,第394页.
  2. ^ Harris 1994,第8页.
  3. ^ Crowcroft & Cannon 2015,第389页.
  4. ^ Lacey 2008,第122页.
  5. ^ Sumption 1990,第184页.
  6. ^ Rogers 2004,第95页.
  7. ^ Sumption 1990,第453页.
  8. ^ Prestwich 2007,第314页.
  9. ^ Prestwich 2007,第315页.
  10. ^ Sumption 1990,第461–63页.
  11. ^ Gribit 2016,第1页.
  12. ^ Fowler 1961,第215页.
  13. ^ Fowler 1961,第232页.
  14. ^ 14.0 14.1 14.2 Wagner 2006a,第3页.
  15. ^ Sumption 1990,第485页.
  16. ^ Sumption 1990,第484页.
  17. ^ Fowler 1961,第234页.
  18. ^ 18.0 18.1 Sumption 1990,第494页.
  19. ^ Rodger 2004,第102页.
  20. ^ Burne 1999,第138页.
  21. ^ Oman 1998,第131页.
  22. ^ 22.0 22.1 Allmand 2005,第15页.
  23. ^ 23.0 23.1 Rodger 2004,第103页.
  24. ^ Rogers 1994,第92页.
  25. ^ 25.0 25.1 Sumption 1990,第507页.
  26. ^ 26.0 26.1 Burne 1999,第144–145页.
  27. ^ 27.0 27.1 Harvey 1976,第80页.
  28. ^ 28.0 28.1 Sumption 1990,第507–508页.
  29. ^ Sumption 1990,第508–509页.
  30. ^ 30.0 30.1 Sumption 1990,第509–510页.
  31. ^ King 2002,第269–270页.
  32. ^ Burne 1999,第146页.
  33. ^ 33.0 33.1 Sumption 1990,第510页.
  34. ^ Ormrod 2008.
  35. ^ Ormrod 2012,第275页.
  36. ^ Sumption 1999,第71–72页.
  37. ^ Sumption 1990,第509–511页.
  38. ^ Rogers 1994,第96页.
  39. ^ Sumption 1990,第514–515页.
  40. ^ 40.0 40.1 Burne 1999,第158–161页.
  41. ^ Sumption 1990,第526–531页.
  42. ^ Rogers 1994,第99页.
  43. ^ Burne 1999,第207–217页.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