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空洞说

地球空洞说(Hollow Earth)是一种认为地球是一颗中空星球假说,该假说还通常认为地球有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内表面。虽然在过去某一段时期,有关冒险文学作品使此说流行,但现在这一想法只有很少支持,大多数科学家认同地球是一个实心天体,并认为地心空洞说是伪科学

威廉·R·布拉德肖英语William R. Bradshaw于1892年著的科幻小说《The Goddess of Atvatabar》中的插图

地球空洞的主张

传统上的地球空洞说

早期历史

古代,关于地下的理论有很多种,而且经常和“地狱”混淆在一起。

一些人认为托勒密支持地心空洞说。

爱德蒙·哈雷于1692年提出,地球是一个有着三个壳的星球,其中最外一个壳深500英里,每个壳都是同心的,有各自的磁极,而且它们彼此之间都由大气层隔开,最内部是一个直径金星火星水星差不多大的实心核(见图),每一层壳都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哈雷认为,这一理论有助于解释在两极地区指南针无法准确指向的现象,他认为,内部大气层是会发光的,从两极地区漏出来的内部大气形成了极光

不同的是,数学家李昂哈德·欧拉认为地球内部没有多个壳,而是有一个直径600英里的小太阳,来为地内文明照明。而地内具有生物活动。

约翰·莱斯利爵士(Sir John Leslie)详细阐述了这一思想,他认为地内有二个太阳,他将它们命名为普鲁通普洛塞庇娜(冥后,Proserpina)。

19世纪

1818年,小约翰·克里夫·西蒙(John Cleves Symmes, Jr.)提出,地球是中空的,它有一个厚约800英里(1300千米)的壳,在两极处有约1400英里(2300千米)的开口。西蒙成为了最著名的地球空洞说支持者。在他的追随者詹姆斯·麦克布莱德(James McBride)的帮助下,他试图组织一次计划,去北极探索地球空洞的北极开口,但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1829年至1837年在任)终止了这一计划。西蒙于1829年逝世。

然而,另一个地球空洞说的追随者耶利米·雷诺兹(Jeremiah Reynolds)仍继续进行有关地球空洞说的演讲,并要求进行探险。当西蒙逝世后,他便不再谈论地球空洞说了。很显然,雷诺兹曾试图自己去进行一场探险,但后果如何至今仍不清楚。(关于雷诺兹的资料到目前为止仍很粗略并且互相矛盾:我们甚至没有一张他的照片。一些人认为他的目的完全是为了钱,他提出探险完全是在欺骗且最后下落不明。另一些人认为他试图自己组织一次探险但失败了,然后错过了1838年至1842年的大美国探险行动,再后来,他就变得不为人知了。)

雷诺兹的行动导致了大美国探险行动(英语:United States Exploring Expedition),这一行动也被广泛地称作“威尔克斯探险”(Wilkes Expediton),雷诺兹没有参加这一探险,因为在号召此一探险时他遇到很多使他不快的事。

西蒙没有写任何书来表达他的思想,但别人有写:麦克布莱德在1826年写了《西蒙的同心球体理论》(Symmes' Theory of Concentric Spheres)一书。似乎,雷诺兹于1827年写了《美国季刊评论中关于西蒙的理论的评论》(Remarks of Symmes' Theory Which Appeared in the American Quarterly Review),这书是由一些分开的小册子组成的。1868年,W·F·里昂(W.F. Lyons)教授出版了《空洞地球》(The Hollow Globe)一书,提出了一个类似西蒙理论的理论,但没有提及西蒙的理论。此后,西蒙的儿子阿美利加(Americus)出版了《西蒙的同心球体论》(The Symmes' Theory of Concentric Spheres)一书,直接对西蒙的理论进行了记录。

近期

20世纪初的地球空洞说支持者威廉·里德(William Reed),于1906年写了一本名为《极地幻影》(Phantom of the Poles)的书。他提出了空心地球的观点,但不认为存在内壳和地心小太阳。

马歇尔·加德纳(Marshall Gardner)(这是科学作家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的化名)于1913年写了一本名为《一次去地内的旅行》(A Journey to the Earth's Interior)的书,1920年该书再版时内容扩充了。他认为地心有一个小太阳,他甚至制造了一个会运转的空心地球模型并且申请了专利(专利号#1096102)。加德纳没有提到里德,但提到西蒙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十世纪初有许多德国作家相信地心是空的,希特勒的一些高级顾问,甚至希特勒本人可能也相信地球是空心的。

美国海军少将李察·柏德的流出日记里宣称,由柏德指挥、1946-1947年于南极跳高行动,意外发现地底世界的存在。

内凹的空心地球

 
内凹的空心地球

目前人类生存的在地球外表面上,有时被称为“凸”空心地球的假说,有一些人声称,我们的宇宙本身是内部的一个空洞的世界,所以有“内凹”空心地球的假说。根据这种观点,地球表面的,可能类似于室内壳的戴森领域。

一位来自纽约尤蒂卡的草药医生同时也是炼金术士赛勒斯·里德(Cyrus Teed)于1869年提出内凹的空心地球,称之为蜂窝宇宙进化论(Cellular Cosmogony)。他甚至创立了 Koreshans 的仪式。1988年在芝加哥建立一个Koreshanity社团。

反驳证据

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是反驳地球空洞说最有力的科学证明。质量大的物体会被引力吸引到一起,形成一个实心球体,即为所谓的恒星或行星。实心状态最有利于减少一个物体的引力势能,而空心状态则反之。此外,一般的物质无法支撑一个行星大小的空心物体与引力相抗衡。一个行星大小的、厚度与地壳的已知厚度相当的空壳,会无法与自身的质量保持流体静力平衡,并将最终塌陷。

空心地球内部的人类将很难站立。确切地说,根据万有引力理论,地球内部的人会处于几乎失重的状态。这一点最先在牛顿的“壳层定理”(Shell theorem)中被阐述。

此外,地球的质量也说明了地球空洞说的错误。假若地球很大程度上是空心的,那么其质量应该小很多,最外层地面上的引力也应比现在的小许多。

地震数据

地核虽然用肉眼无法观测,但可以透过横穿地球的地震波等的传送进行观察。采用这个方法,地理学家已经能猜测出地幔外核内核的结构。如果地球是空心的,那么其在地震观测时所表露出的特征会大相径庭。

目击证据

目前人类开凿的最深的地洞为SG-3钻孔,深12.3千米[1],是苏联科拉超深钻孔计划的一部分。因此,对地球的结构尚只能看到这么多。

大众文化中的地球空洞说

小说中的地球空洞:

  • 太平广记》之《神仙十四·嵩山叟》,《太平广记》第69页,岳麓书社1996年。
  • 儒勒·凡尔纳:《地心历险记》(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1864年
  • 艾默生的科幻小说《The Smoky God》 (1908年)叙述奥拉夫扬森(Olaf Jansen)发现一个先进的文明。

动画作品中的地球空洞:

  • 大雄与龙之骑士 -- 大雄与哆啦A梦在一次偶然机会下进入了地底世界,发现了地底世界中的恐龙文明。
  • 大雄的创世日记 -- 大雄创造了一个与地球相似的世界,在那个地球中,有一些学者探索南极期间发现了大空洞,进入后发现了由昆虫进化而成的世界。
  • 蜡笔小新:怒吼吧!春日部野生王国 -- 四膳守在一次偶然机会下发现了春日部里有一个地底世界,地底下的远古世界没有任何生物。
  • 颠倒的帕特玛 -- 在反重力研究带来的大灾难之后,研究者改造地球,在地球内部造出了与外界无异的世界,让反重力人居住于此。
  • 圣战士丹拜因 -- 主角座间翔是地上世界的人类,18歳时被德雷克阵营由地上世界召唤至地底世界,续而被卷入地底世界的战争。

电影中的地球空洞:

参看

参考资料

  1. ^ Eagleson, Mary (1994). Concise Encyclopedia Chemistry. Walter de Gruyter, p799. ISBN 3-11-011451-8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