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仲马
小亚历山大·仲马(法语:Alexandre Dumas fils,法语:[alɛksɑ̃dʁ dyma fis];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法国剧作家、小说家,世界文学名著《茶花女》的作者。因其父大仲马也是法国著名文学家、《基度山恩仇记》的作者。“仲马”的译名,是清末翻译家林纾依福州话的语音所译。为区别,通常称为小仲马(法语的fils意思指“儿子”)。
Alexandre Dumas, fils 小仲马 | |
---|---|
出生 | 1824年7月27日 法国巴黎意大利广场 (今布瓦尔迪厄广场) |
逝世 | 1895年11月27日 法国伊夫林省马尔利勒鲁瓦 | (71岁)
职业 | 小说家 剧作家 |
国籍 | 法国 |
体裁 | 小说 |
文学运动 | 浪漫主义 |
代表作 | 《茶花女》 |
配偶 | 娜杰施达·冯·克诺林 亨利埃特·雷尼耶·德拉布里埃 |
子女 | 科莱特·杜马斯 珍宁·杜马斯 Jeannine d'Hauterive |
早年
小仲马之父大仲马(1802年—1870年)风流至极,私生子无数。1824年一位女裁缝玛丽-劳尔-凯瑟琳·拉贝(31岁)(1794年—1868年)在法国巴黎意大利广场(今布瓦尔迪厄广场)1号产下大仲马的私生子之一,即小仲马。大仲马成名后,混迹于上流社会,完全抛弃他们母子。直到小仲马七岁时,大仲马终于良心发现,认了这个儿子,负担了玛丽-劳尔-凯瑟琳·拉贝的生活费用,但是他始终没有承认玛丽-劳尔-凯瑟琳·拉贝是他的妻子[1]。
茶花女
1842年小仲马在“综艺剧院”(Theatre des Varietes)遇见高级交际花玛丽·杜普莱西,对她一见钟情:“个子高高的,身材苗条,有乌黑的头发,脸色白里透红。她的头小巧玲珑,眼睛又黑又亮,顾盼自如,衍生出无限风情。”[2]玛丽·杜普莱西即后来《茶花女》的原型,她生于1824年一个诺曼底的乡村,原名是若丝‧阿尔丰西娜‧普勒丝(Rose Aphonsine Plessis),父母离异,玛丽15岁时前往巴黎学做裁缝,十六岁即当起高级妓女,改名玛丽.杜普蕾丝,喜爱华服珠宝,偏爱茶花,逸乐淫乱让玛丽染上了肺结核。
阿尔芒丝·布拉特是玛丽在玛德兰路15号住所的邻居,第一次即由阿尔芒丝带小仲马去见玛丽。一日小仲马在她的房间里,发现她正在咯血,不断地劝说玛丽要保重身体。不久以后,阿尔丰西娜便成了小仲马的情人。大仲马曾问他说:“你同这位姑娘交往,究竟是因为爱她,还是因为同情她?”但是他对玛丽不肯退出上流声妓事业表示愤怒,有一天,小仲马发现了玛丽与一位名叫爱德华的年轻人来往的书信,1845年8月30日深夜,他写了绝交书:“且让我们一起遗忘,你忘掉一个你应该不会关心的名字,我忘掉一份不可能的幸福。”[2]。不久小仲马随大仲马去西班牙旅行。后来玛丽肺病沉重,即使在接待客人的时候也常常咯血不止。
1847年,玛丽病逝于巴黎,年仅23岁。去世后一周,小仲马从阿尔及利亚回到法国。他悲痛万分,将这段故事写成小说《茶花女》,为了更好地揭示人物性格和主题,精心构思并着力渲染了玛格丽特和阿芒的爱情波澜。小仲马对玛格丽特所处的巴黎上层社交界,对七月王朝统治阶级的糜烂生活做了真实写照,使他一举成名[1]。1852年,小仲马的话剧《茶花女》初演。情节与小说《茶花女》基本一样。此时,大仲马正在布鲁塞尔过着短期的流亡生涯,小仲马给他电报上说:“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大仲马回电说:“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
后期创作
话剧《茶花女》获得重大成功之后,小仲马专门致力于戏剧创作。通过《金钱问题》、《私生子》等剧本,揭露了丑恶的社会风俗[1]。1864年小仲马与Nadjeschda von Knorring于莫斯科结婚,育有两女。1875年2月21日,小仲马以二十二票的多数被选入法兰西学院,在当时是最高荣誉,使他的事业可说是功德圆满,相较于无缘于此的巴尔扎克、大仲马幸运许多。1895年11月27日小仲马辞世,终年71岁,安葬于巴黎蒙马特公墓,距离茶花女之墓仅有100米。
评价
小仲马的剧作是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时期的产物,话剧《茶花女》也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开端的标志。他的剧作不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取胜,而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结构谨严,语言流畅,富有抒情意味。1897年,翻译家林纾翻释《茶花女》,当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
主要作品
- 《茶花女》(1847)
- 《茶花女》(1852)
- 《半上流社会》(1855)
- 《金钱问题》(1857)
- 《私生子》(1858)
- 《放荡的父亲》(1859)
- 《克洛德的妻子》(1873)
- 《福朗西雍》(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