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果戈里

俄國作家(1809—1852)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俄语:Никола́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Го́голь-Яновский罗马化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Yanovski;1809年4月1日—1852年3月4日),或按乌克兰语译米科拉·瓦西廖维奇·霍霍里-亚诺夫斯基乌克兰语Мико́ла Васи́льович Го́голь-Яновський罗马化Mykola Vasyliovych Hohol-Yanovskyi),乌克兰裔俄罗斯作家,生于现在的乌克兰大索罗钦齐的一个哥萨克家庭。他自幼爱好文学,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1831年发表的《狄康卡近乡夜话》使他受到了亚历山大·普希金的赞誉。1836年,他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上演,在这部作品中,他用幽默的笔调和有力的讽刺手法,使俄国喜剧艺术发生了重大转折。1842年,《死魂灵》一出版,就“震撼了整个俄罗斯”,成为俄罗斯文学走向独创性和民族性的重要标志。别林斯基称他为继亚历山大·普希金之后的“文坛盟主”、“诗人的魁首”。而整个19世纪40年代也被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为“果戈里时期”。1847年,他发表了《与友人书信选》,公开表示对以前所有作品的忏悔。1852年,他在严重的东正教狂热中去世。果戈里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自然派”的创始人。

尼古拉·果戈里
Николай Гоголь
Микола Гоголь

米科拉·霍霍里
果戈里,绘于1841年
出生1809年4月1日儒略历3月20日]
 俄罗斯帝国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得县英语Mirgorodsky Uyezd大索罗钦齐
(今属  乌克兰波尔塔瓦州米尔哥罗德区
逝世1852年3月4日儒略历2月21日](42岁)
 俄罗斯帝国莫斯科
职业小说家剧作家
国籍 俄罗斯帝国
创作时期1830-1851
文学运动现实主义、自然派
受影响于米格尔·德·塞万提斯瓦西里·果戈里亚历山大·普希金
施影响于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伊万·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安东·契诃夫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签名

早年生活

 
果戈里的父亲:瓦西里·阿法纳西耶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1777年-1825年4月11日)

果戈里出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密尔格拉得县英语Mirgorodsky Uyezd大索罗钦齐,祖先是乌克兰的小贵族,具有波兰血统。他的父亲瓦西里·阿法纳西耶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Василий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Гоголь-Яновский)是当地有名望的乡绅,曾在邮电部门供职,做过八品文官,后辞去公职,在乡下当地主,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并成为一名诗人和民间喜剧作家。他的父亲经常在朋友家的家庭舞台上上演自己写的喜剧,还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这一切给早年间的果戈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他对戏剧乃至文学的爱好。

 
果戈里的母亲:玛丽亚·伊凡诺芙娜·果戈里-亚诺夫斯卡亚

他的母亲名叫玛丽亚·伊凡诺芙娜·果戈里-亚诺夫斯卡亚(Мария Ивановна Гоголь-Яновская)(娘家姓氏为:科夏洛夫斯卡亚,俄文原文为Косяровская),是一名虔诚的东正教徒,这对后来果戈里的东正教狂热埋下了一定的基础。

果戈里从小喜爱乌克兰的民谣、传说和民间戏剧。1821~1828年就读于波尔塔瓦省涅仁高级科学中学,在这所中学读书时已经博览群书,并积极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曾扮演过冯维辛讽刺喜剧《纨绔少年》中的主角以及其他角色,而且演得很成功(他后来写的也是讽刺喜剧)。他在这所中学受到了十二月党人中的一些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的诗歌的影响(这促使他在创作初期想当一名诗人),他还受到了法国启蒙作家著作的深刻影响。这一切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基础。1825年4月11日,父亲去世。在农村的生活是他创作的重大素材,农村生活促成他写成了《狄康卡近乡夜话》、《马车》、《死魂灵》等与农村有关的佳作。1828年,他中学毕业,前往彼得堡,想在司法界谋得一官半职,他身上还带着写成了的田园诗《汉斯·丘赫尔加坚》(长诗)的手稿,这是他的处女作。1829~1831年先后在圣彼得堡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供职,亲身体验到小职员的贫苦生活。在此期间还到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初入文坛

圣彼得堡,他没有获得赏识,然后几经周折,成了圣彼得堡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的一名书记员,靠此维生,亲身体验到了小职员的贫苦生活(所以他在《外套》和《狂人日记》中写的是书记员的故事,这里有着对他自己生活的回忆)。在此期间,他在美术学院学习了绘画。他后来在《涅瓦大街》、《肖像》等中篇小说中写的都是画家的悲剧故事或传奇故事。

1829年,他发表了《汉斯·丘赫尔加坚》这一长诗,用的是真名。这首长诗使他登上了俄国文坛,但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关注。他很快意识到诗歌创作并非他的强项,于是转向了小说喜剧。1830年,他发表了小说《圣约翰节前夜》,这部小说得到了诗人瓦西里·茹科夫斯基的赞赏,并与之成了莫逆之交。1831年9月,短篇小说狄康卡近乡夜话》发表,情节迂回曲折,充满幻想,具有乌克兰民间风格,内容大部分根据乌克兰民间传说写成,吸取了民间狂欢文化的营养,充满了欢快和幽默的语言,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情爱和热爱自由的性格,嘲弄邪恶势力的愚昧,被认为受了浪漫主义的影响。9月,他出版了以这篇作品的题目命名的短篇小说集,受到了普希金别林斯基的好评,他们称俄国文学已进入果戈里时期。。

这一年,他遇到了普希金,之后普希金成为他的朋友并给他提供了许多创作素材,此人的现实主义作品对他影响极大,比如《钦差大臣》和《死魂灵》的素材就是普希金提供的。1834年,他进入圣彼得堡大学,当副教授,教授历史伊万·屠格涅夫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文坛地位的巩固

 
钦差大臣》初版扉页

1835年春季,他出版了喜剧剧本《三等弗拉基米尔勋章》和《婚事》,并开始迷恋喜剧创作。《婚事》是他早期喜剧的代表作,宣扬了婚恋自由。同年,他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彼得堡故事》(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е Повести)和《密尔格拉得》。《彼得堡故事》中有《涅瓦大街》、《鼻子》、《肖像》、《外套》、《狂人日记》、《马车》、《罗马》构成。《密尔格拉得》里面有《旧式地主》、《塔拉斯·布尔巴》、《两个伊凡吵架故事》等优秀的中短篇小说。相较以前,这些小说在题材上有了新的开拓,思想上更趋成熟,风格上有重大发展(讽刺的力度增强,不幽默的也更严肃),思想容量上也更为深刻。短篇小说《罗马》是他所有小说中诗意最浓的一部。而他本人也被称为及普希金之后的“文坛盟主”、“诗人的魁首”。这一年,他根据普希金启发出来的素材,开始构思长篇小说死魂灵》,并从圣彼得堡大学离职,专事创作。

创作的高峰

《钦差大臣》

 
死魂灵》的初版扉页,由果戈里亲自设计

1836年,根据普希金提供的一则荒诞见闻,果戈里在两个月内创作出了五幕喜剧钦差大臣》。创作期间,他对戏剧的社会使命有了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深刻地认识。他要求在舞台上体现当代社会的生活和民族特点:“请给我们展示俄罗斯性格,展示我们本身,我们的骗子手,我们的怪人!把我们搬上舞台,让大家去笑!”为此,他努力钻研适合舞台表演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使他第一次实现了创作真正的、既真实而又尖刻的社会喜剧的心愿。果戈里把《钦差大臣》看作是自己创作中的一个转折点。他认为:“在《钦差大臣》以前,我作品中的幽默都是无目的的、轻率地,而只有在其后的创作中,我的嘲讽才有了明确的方向。”同年,他的《钦差大臣》出版了单行本,他揭露出了俄国官僚阶层中的真实的黑暗场景。这部喜剧具有强有力的讽刺倾向,具有非凡的思想深度,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他的作品中,细节、环境和人物性格的真实性,辛辣的讽刺手法,逼真的肖像描绘,个性化的语言以及舞台表演的观赏性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使得俄国喜剧艺术发生了重大转折。赫尔岑说道:“(《钦差大臣》写的是)当代俄国骇人听闻的自白,这与17世纪的科托希欣揭露的情况是一样的。”出版的同时,这部喜剧进行了公演,由米哈伊尔·谢苗诺维奇·谢普金主演。《钦差大臣》引起了纷纷议论。大多数观众在观看期间都笑了,因为这不再是专为逗乐而写的滑稽剧,甚至尼古拉一世在观看期间也笑了,而且“笑得要死”。但《钦差大臣》也引起了许多御用文人的攻讦,称之为“对俄罗斯的诽谤”,指责果戈里是“俄罗斯的敌人”,要求给他“带上镣铐送到西伯利亚”等等,不一而足。

果戈里对这些指责表示震惊,但“并不因此而不安”。可是,《钦差大臣》的出版与公演却很快引起了俄国当局的不满。为此,1836年6月,他离开俄国,进行出国游历,开始了长达6年的侨居生活。最开始的一年,他来到了罗马。1837年1月29日,他的好友普希金死于阴谋。此后果戈里在意大利德国生活了近5年时间,在此期间他写成了《死魂灵》的大部分。

《死魂灵》

 
整个19世纪40年代被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为“果戈里时期”
 
果戈里进教堂的记录

1841年9月,果戈里携带《死魂灵》的手稿回到俄国。当他把改定后的手稿送到莫斯科书刊审查机构审查时,当即被否决。于是他托别林斯基走后门关系,使这本书在彼得堡通过了审查。1842年,他对《钦差大臣》进行了增补,使它的讽刺力量得到了增强。也是这一年,《死魂灵》的第一卷出版,引起了比《钦差大臣》更大的轰动。这部小说被公认为“自然派”的奠基石,“俄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作品”。赫尔岑曾回忆说:“该小说的出版震动了整个俄国。”别林斯基说道:“只有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处理手法,着重内容而不是‘情节’得人才能充分领略果戈里的史诗一样的作品。”这部小说猛烈抨击了农奴制和当时的官场的黑暗,渴望寻找一条用东正教来解决国内问题的路子。果戈里认为上帝赋予他写作的天才,要让他向俄国指明在一个罪恶的世界中如何正确地生活,因此后来他不满意自己的作品。接下来的几年,他都是在争论、疾病和贫困中度过的,他逐渐丧失了创作激情。1845年6月,他将已经出版的第一部《死魂灵》书稿烧毁,继续重写。

创作的低谷

果戈里开始沉迷于东正教狂热,同时深患着忧郁症。1847年,他发表和出版了《与友人书信选》,里面主要是与达官、贵妇的书信来往。这部作品里,他歌颂官方教会,歌颂曾经被他谴责过和谴责过他的势力,受到许多人的批评。他公开站到了保守阵营的一边,对自己以往发表的揭露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作品表示公开的忏悔,承认自己对以前所写的全部作品都不满意,他公开声明说,《死魂灵》“充满漏洞,时代错误,作者对许多事物显然一窍不通,有些地方甚至故意使用了侮辱性的冒犯言辞”。对于之前的作家的批评,他表示全部接受,称赞他们的许多意见是“公正的”,并声称:“我生到世上来,绝不是为了要在文学领域占一席之地,而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别林斯基在给他的信中称他是“拿着皮鞭的牧师”和“蒙昧主义和最黑暗的压迫的辩护者”。[1]1848年,果戈里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回来后,神甫马修斯·康斯坦丁诺夫斯基认为他的作品在上帝的眼中是一种罪恶,要求他烧掉《死魂灵》的第二卷的手稿。

去世

 
位于罗马的果戈里纪念雕像

1852年2月,他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就向朋友Я.托尔斯泰伯爵(当时果戈里寄居在他在莫斯科的家中)交待了后事,并让他把手稿拿走,等他死后交给费拉列特大主教,但Я.托尔斯泰伯爵并没有拿走他的手稿。2月24日,他烧掉了将近完成的《死魂灵》的第二卷的手稿,然后就病倒了,拒绝进食,经过痛苦的好几天,于1852年3月4日在莫斯科辞世。[2]人们目前看见的第二卷,是他的出版商——舍维廖夫根据他的遗稿整理出来的。《死魂灵》的第三卷没有写出来。

 
果戈里焚稿。列宾绘于1909年

果戈里被埋葬在莫斯科的顿斯科依修道院,其墓地竖立着一座青铜十字架,其墓志铭为援引自《圣经·旧约全书·耶利米书》中的一句话:“我将嗤笑我的苦笑。”(俄语:Горьким словом моим посмеюся,引自耶利米书20:8;Jeremiah 20:8

1931年,顿斯科伊修道院拆迁,当时的苏联政府决定将他移葬到诺沃德维奇公墓。移葬时,人们发现果戈里是面朝下葬在棺中,因此出现了传说,传说果戈里是被活埋的。而根据1991年披露的文件《俄国档案》(Российском архиве)显示,苏联政府打开果戈里的坟墓时,墓中没有发现头颅,[3]且其头颅至今仍旧下落不明。相传他的头颅曾被收藏家数度转手,后来神秘失踪,并引发了都市传说——果戈理幽灵列车[4][5][6][7][8][9]

苏联政府在果戈里的新墓上竖立其雕像,并刻有“伟大的俄罗斯语言艺术家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苏联政府敬立”(Великому русскому художнику слова Николаю Васильевичу Гоголю от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的字样。2009年,在纪念果戈里诞辰200年之际,俄罗斯政府在其新墓地重新竖立青铜十字架,并刻上其墓志铭。[10]

影响

果戈里没有选择适应当时的社会,但也没有逃避,他希望改革,并揭露了社会的庸俗与罪恶,他是暴露俄罗斯自身面目的第一批作家之一,他在《死魂灵》第一卷中成功地揭露出农奴制时代俄国的黑暗和官场的丑行。但他却在第二卷中提出依靠东正教的改革方法,这完全是空想。

 
乌克兰发行的果戈里的纪念币

果戈里希望改革俄罗斯的精神状态,可是反而越来越倾向东正教教会,他的矛盾心理和出版《与友人书信选》招致的批评,以及想超越纯文学的徒劳的努力,最后导致了他的健康每况愈下。

果戈里的作品具有华丽生动的散文风格,将社会现实的暴露和讽刺幽默结合,充满了怪异和幻想的因素,因此很能吸引读者。他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和“自然派”的奠基人。果戈里将迷信搀杂到现实描写中,用幻想来表白这些事“并不是真实的”,以此来缓解当局的不满,后来有些苏联作家也采用了这种手法。他的作品在苏联时代受到了高尔基的批判,但深深地影响了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小说家。果戈里对俄罗斯文学有着很大的影响,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的:“我们(指后来一代的俄罗斯作家)都是从他的《外套》中走出来的。”

在中国,鲁迅是最早推介果戈里的作家,他在1907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中评价果戈里“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11]。鲁迅自身的创作也深受果戈里影响,他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即受果戈里同名小说启发。

果戈里同时也是尼古拉一世法定正统信条的支持者。

国籍争议

果戈里出生并成长于今天的乌克兰境内,于是乌克兰人认为他是乌克兰人。但他出生时乌克兰国家尚未成立,而且持的是俄国国籍,使用俄语写作,于是俄罗斯人认为他是俄国人。两方为此进行了许多争论。

部分著名作品

不做特殊说明则为中短篇小说

  • 《五月的傍晚》
  • 《告别剧场》
  • 《神圣礼拜的思考》
  • 《我的老情人》
  • 《童山之夜》
  • 《卡拉施马车》
  • 《幔帐》
  • 《罗马》

注释

  1. ^ 184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一群人中宣读了这封名为《给果戈里的一封信》的信,为此于1849年被判死刑,行刑前几分钟被改为流放
  2. ^ 这一年,伊万·屠格涅夫因不顾当局禁令,写了悼念果戈里的文章,而被逮捕,并被流放回自己的庄园并被软禁了一年。
  3. ^ ФЭБ: Лидин. Перенесение праха Н. В. Гоголя. — 1994 (текст). feb-web.ru. [2019-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8). 
  4. ^ Тайны Новодевичьего кладбища (часть 1). aif.ru. 2003-01-20 [2019-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8). 
  5. ^ Кто показывает Гоголю Нос. [2019-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30). 
  6. ^ Пропавший череп Гоголя. Литературная Россия. Номер 41 (2009). [2019-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3). 
  7. ^ В Новодевичьем монастыре восстановили надгробье могилы Гоголя. 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 2009-12-31 [2019-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俄语). 
  8. ^ Тайна исчезновения черепа Гоголя (Вариант 1).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9. ^ Тайна исчезновения черепа Гоголя (Вариант 2).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10. ^ 果戈理坟墓终于恢复原貌 大作家头颅仍然下落不明(组图). 网易. 2010-01-08 [2019-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11. ^ 摩罗诗力说 - 鲁迅图书馆. [2024-11-18].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