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跳尸
《活跳尸》(英语:Re-Animator,或称为H. P. Lovecraft's Re-Animator)是一部1985年美国喜剧恐怖片,大致改编自H·P·洛夫克拉夫特的1922年短篇小说《赫伯特·韦斯特—尸体复生者》[5]。电影由史都华·戈登执导并与丹尼斯·保利、威廉·J·诺里斯(William J. Norris)共同编写剧本,杰弗里·考姆斯主演发明尸体复生药剂的赫伯特·韦斯特。剧情讲述韦斯特和同学丹·肯恩(Dan Cain,布鲁斯·艾伯特饰演)开始在尸体上测试药剂,卡尔·希尔医生(Dr. Carl Hill,大卫·盖尔饰演)迷恋上肯恩的未婚妻(芭芭拉·克兰普顿饰演)并企图将发明占为己有,双方引起冲突。[4]
活跳尸 Re-Animator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史都华·戈登 |
监制 | 布赖恩·尤兹纳 |
剧本 |
|
原著 | 《赫伯特·韦斯特—尸体复生者》 H·P·洛夫克拉夫特作品 |
主演 | |
配乐 | 理查·班德 |
摄影 | 马克·阿尔伯格 |
剪辑 | 李·波西 |
制片商 | 活跳尸制片公司(Re-Animator Productions) |
片长 | 86分钟[1] |
产地 | 美国 |
语言 |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帝国国际影业 |
预算 | 90万~200万美元[2][3][4] |
票房 | 200万美元[2][4] |
前作与续作 | |
续作 | 《活跳尸2》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活跳尸 |
香港 | 活跳尸 |
台湾 | 幽灵人种 |
《活跳尸》最初由戈登设计成舞台剧制作,后来成为半小时的电视试播,电视剧本最后被修改成长片。布赖恩·尤兹纳赏识剧本并与查尔斯·班德的帝国影业合作,主要拍摄于1984年11月展开,历时18天。电影1985年10月18日在美国上映,院线评为X级,后来剪了R级版出售于影带出租店。《活跳尸》赢得影评界和观众间好评如潮,表演、怪诞的幽默和特效均受赞赏,更在之后取得邪典电影地位。身为系列首作,随后推出续集《活跳尸2》(1990年)和《活跳尸3》(2003年)。
剧情
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赫伯特·韦斯特将他死去的教授汉斯·葛鲁勃医生起死回生。然而,引起可怕的副作用,葛鲁勃的反应如同丧尸,最后原地毁灭。此失败被韦斯特认定为复生药剂量太大所致。当被指控杀害葛鲁勃时,韦斯特反驳:“我赋予他生命!”
韦斯特来到美国马萨诸塞州阿卡姆的密斯卡托尼克大学继续学医。他从医学生丹·肯恩那租了一间房间,并将房子的地下室改造成他自己的私人实验室。韦斯特利用自己的复生剂让丹的死猫鲁弗斯重生,来说服丹协助自己。医学院院长的女儿兼丹的未婚妻梅根·赫斯利目睹这一幕而吓坏。
丹试图告诉赫斯利院长昨晚韦斯特成功复活猫的成果,但院长不相信他,反认为丹和韦斯特已发疯。被学校排除在外后,韦斯特和丹偷偷溜进停尸房对人体测试药剂,尝试证明药剂有效,从而挽救他们的医疗事业。他们注射的尸体复活但却成了疯狂且具怪力的丧尸状态。赫斯利院长到达现场时遭复活的尸体杀死,韦斯特然后用骨锯杀死了尸体。韦斯特对院长新鲜的尸体感到兴奋,将复生剂注入后者体内。赫斯利院长重生,但同样处于丧尸状态,吓到了梅根,丹因震惊而倒下。
赫斯利院长的同事卡尔·希尔医生是该医院的教授和研究员,负责照顾赫斯利,并将后者安置在自己办公室附近的一间带衬垫的观察室中。希尔医生透过外科手术切除了脑叶作研究。在手术过程中,他发现赫斯利死而复生,而非生病。他前往韦斯特的地下室实验室,勒索对方交出他的药剂和笔记,企图侵占韦斯特的发明来享誉业界。韦斯特在希尔医生专心观察显微镜的载玻片时,用铲子从后面重击他、顺势斩首。然后韦斯特分别复活了希尔医生的脑袋和身体。当韦斯特正在询问希尔医生的头并做笔记时,对方的身体偷偷从身后打昏他。尸体带着韦斯特的药剂、笔记并提着脑袋前往希尔医生的办公室,更指示赫斯利院长从丹手中绑走梅根。
希尔医生在停尸间利用脑部手术和药剂复活了其他几具尸体,他还能借由心灵感应控制其他尸体。在被复活的父亲抬到停尸房时,梅根陷入昏厥。希尔医生脱光她的衣服,将她失去知觉的身体绑在桌子上。当希尔的身体和血腥的断头开始性侵犯她时,她恢复了知觉。希尔将自己的头放在梅根的双腿之间,但被前来的韦斯特和丹打断。韦斯特分散了希尔医生的注意力,而丹则放走了梅根。希尔医生控制了其他尸体起身攻击他们。然而,梅根的声音再次唤醒了父亲的保护欲,当丹和梅根逃跑时,赫斯利与其他尸体搏斗,并砸烂希尔的脑袋。在随后的混乱中,韦斯特向希尔医生的身体注射了致命的过量药剂,对方的身体迅速变异并用肠子攻击了韦斯特;韦斯特自认无法挣脱下,要求丹保护好自己的研究成果。丹取回在带着梅根离开前拿走装有复活药剂和笔记的提包。
当丹和梅根逃离停尸房时,其中一具复活的尸体袭击并勒死了梅根。丹将她带到医院急诊室并试图唤醒她,但对方已回天乏术,宣告死去。绝望的丹为她注射了韦斯特的药剂。画面逐渐变黑后,能听见已复活的梅根尖叫起来。[6]
演员
- 杰弗里·考姆斯饰演赫伯特·韦斯特[7]
- 布鲁斯·艾伯特饰演丹·肯恩(Dan Cain)[7]
- 芭芭拉·克兰普顿饰演梅根·赫斯利(Megan Halsey)[7]
- 大卫·盖尔饰演卡尔·希尔医生(Dr. Carl Hill)[7]
- 罗拔·桑普森(Robert Sampson)饰演狄恩·艾伦·赫斯利(Dean Alan Halsey)[7]
- 艾尔·贝里(Al Berry)饰演汉斯·葛鲁勃医生(Dr. Hans Gruber)[8]
- 卡罗琳·伯迪-戈登(Carolyn Purdy-Gordon)饰演哈洛医生(Dr. Harrod)[8]
- 伊恩·帕特里克·威廉斯(Ian Patrick Williams)饰演瑞士教授[8]
- 葛瑞·布莱克(Gerry Black)饰演梅西(Mace)[7]
- 彼得·肯特(Peter Kent)饰演复生尸马文(Melvin the Re-Animated)[8]
制作
发展
《活跳尸》的制作源自史都华·戈登一天晚上与朋友讨论吸血鬼电影的想法[9]。他觉得市面上的德古拉电影太多,比较想看科学怪人电影。当有人问他是否读过H·P·洛夫克拉夫特的1922年短篇小说《赫伯特·韦斯特—尸体复生者》时,已读过作者大部分作品的戈登唯有那早已绝版的故事尚未品鉴。他前往芝加哥公共图书馆阅读该书的副本,[9]决定改编原作后,与丹尼斯·保利、威廉·J·诺里斯(William J. Norris)花费大量时间创作剧本。[10]
最初,投身戏剧工作的戈登打算将《赫伯特·韦斯特》改编成舞台剧,但最后与保利、诺里斯一起决定拍成半小时的电视试播集。原作故事发生在世纪之交,他们认为还原时代的成本过高,而将故事背景改为现代的芝加哥;戈登还打算采用有机剧院公司的演员。他们被告知半小时形式不会受到关注,所以将片长改成一小时,共写了13集的剧本。[9]曾担任约翰·卡本特电影《黑星球》(1974年)的特效技师鲍勃·格林伯格(Bob Greenberg)一再告诉戈登,长片才是恐怖片唯一的市场,并将戈登介绍给制片人布赖恩·尤兹纳。戈登向尤兹纳呈交试播集和另外12集的剧本;赏识剧本的尤兹纳,为了支撑特效技术层面而说服戈登在好莱坞拍成电影。尤兹纳与查尔斯·班德的帝国影业签署发行合约,以换取后期制作服务。[9]缺乏电影经验的戈登从本片摄影指导马克·阿尔伯格学习关于拍片的知识。电影以低成本制作,戈登表示:“当你制作一部低成本电影时,所需角色尽可能少,地点也是如此……整部片说白了没有半点外景。”[10]作为执导的首部长片,导演曾有意拍成黑白电影,以呈现老派怪物电影的氛围[11]。
选角
安东尼·巴纳欧(Anthony Barnao)担任选角导演[10]。洛夫克拉夫特创作的知名角色赫伯特·韦斯特由杰弗里·考姆斯饰演。当时主力参与舞台剧的他已进入好莱坞拍片,在巴纳欧的引荐下,得以接见戈登;当被告知电影改编自洛夫克拉夫特时,考姆斯虽然本身为恐怖和科幻作品粉丝,但从未听过该作者。[12][13]与大卫·盖尔搭档试演了一场戏,最后两人都成功拿到各自角色。[12]戈登一眼相中考姆斯,虽然与原作中的蓝眼金发男不同,但仍认定他是韦斯特的最佳人选[10]。
芭芭拉·克兰普顿在第二轮试镜花了三个小时才获得女主角梅根·赫斯利(Megan Halsey),并与当时也在试镜的布鲁斯·艾伯特试演一场戏。前一位获得该角的女演员被母亲阅读剧本并禁止女儿出演,克兰普顿顺势接任,[14]导演也在克兰普顿的公寓排练了两周。事后,戈登认为克兰普顿比前任人选更好[10]。艾伯特在片中饰演男主角丹·肯恩(Dan Cain),在拍完片后将自己的电影牛仔夹克给了她,克兰普顿保留至今并拒绝退还。克兰普顿在片中戴着一条父亲送她的项链,但后来被一名来自伦敦的复生尸女演员偷走。[15]
希尔医生(Dr. Hill)一角起初特别为演员克里斯多福·李而写,但因拍摄城市的变更而改由盖尔接任[11]。饰演梅根父亲狄恩·艾伦·赫斯利(Dean Alan Halsey)的罗拔·桑普森(Robert Sampson)在拍完复生尸的戏份后,没洗脸就时接回家,当他停下来加油时,服务员对他说的唯一一句话是“你需要任何帮助吗?”[15]
片中的“人头”戏(克兰普顿被盖尔的脑袋性侵)成为外界时常提及的“名场面”,但对演员造成影响:据尤兹纳所述,让盖尔的妻子冲出放映厅并哭喊着“大卫!你怎能这样?”[16];克兰普顿曾坚持要求其他影评人在她赤裸上身下床时闭眼[15],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年从恐怖活动上从兴奋的粉丝手中没收了一堆相关的淫秽剧照[16]。此外,当梅根的乳房在片中被希尔医生的手乱摸时,克兰普顿曾认为那双手属于盖尔,但此时的盖尔根本无法动弹;考姆斯向她暗示那双手来自写出此桥段的戈登。[15]
尤兹纳本人饰演了停尸房的一具尸体;因预算不足的缘故,制作会计师芭芭拉·彼得斯(Barbara Pieters)充当饰演一名护士的角色。扮演复生尸的演员们都在基督教青年会受训,以协调他们担任僵尸的动作。[15]同时期在同间制片室制作的《未来战士》(1984年)与《活跳尸》有所联系,包括占士·金马伦的父亲客串了坐在梅根身旁、头部缠着绷带的住院病人;阿诺·舒华辛力加的替身演员彼得·肯特(Peter Kent)则饰演了第一具复生的尸体。肯特很喜欢《活跳尸》,之后更推荐戈登执导《魔鬼武器》(1992年)。[16]汤姆·托尔斯曾有意出演肯特的角色[15]。
拍摄
1984年11月28日起展开主要拍摄,历时仅18天[11][13]。拍摄一星期后,制片人认为有一场戏太暗,所以聘来马克·阿尔伯格取代原本的摄影指导,但前任拍摄的镜头仍保留于正片中。拍完几周过后,剧组仍回来拍摄原已删除的开场戏[10]。片中瑞士苏黎世大学外貌采用自美国洛杉矶洛约拉高中,建筑内部取自加州理工学院的克尔克霍夫实验室;洛杉矶的詹姆斯·W·沃兹沃思大楼当成马萨诸塞州阿卡姆的密斯卡托尼克大学场景;许多室内场景取自好莱坞的西方制片室(Occidental Studios),包括赫斯利住宅以及肯恩的666达克莫尔(Darkmore)住宅[17]。
制作预算仅100万美元上下,使剧组得即兴发挥,例如用汉堡肉来代替乳胶、将尸体演员的生殖器喷成黑色以代替遮掩用的假器官,而萤光色的复生剂则来自拍摄当地一家五金店购买的照明液;[16]韦斯特冰箱中是一只真的死猫[15];部分尸检戏用上了由当地肉类市场提供的牛脑[11]。无头的希尔医生可谓化妆效果的一大挑战。东尼·都柏林(Tony Doublin)负责设计机械效果(mechanical effects),一旦将9至10英寸的头部从身体上移除,就面临着画面比例的问题。他得在每场戏中使用不同的技术。例如,一项打造人体上半身的技术能让演员盖尔弯下身子把头伸进去,呈现出身体拿着人头的行尸走肉姿态。[18]盖尔也是低廉预算的受害者,在拍摄断头的戏份时常戴着丑陋的假发匹配他真正的毛发,并被工作人员反复用橡胶铲撞击颈部(为拍摄斩首戏)[16][19]。盖尔拍摄将头放在托盘洞的戏时,此状态得待上几个小时,被迫由考姆斯帮他喂香烟[11][15]。片中还有盖尔的身体伪装并带着脑袋潜入停尸房的桥段;克兰普顿事后提出剧组当时从未想过的问题:“与其把假头放在肩膀上,何不放上他真正的头?”[15]
戈登将《活跳尸》描述为“期望有种《尸变》的震撼感、《狂狼症》水准的制作价值。”[20]为了研究,戈登耗费多时和各停尸房的病理学家交谈,并从中将对方的黑色幽默转化成电影元素[21]。化妆师约翰·诺兰(John Naulin)利用“从库克县太平间拍摄的各种不同令人作呕的铁青斑和尸体镜头”来制作片中令人毛骨悚然的化妆效果。他和戈登还参考一本法医病理学书籍来表现尸体的血液沉淀在体内后,从而产生各种奇怪的肤色模样。《活跳尸》是诺兰参与过的最血腥的电影。过去,他从未在电影中使用超过两加仑的血;《活跳尸》却用上了24加仑。[18]为了避免收到淫秽指控,摄影指导阿尔伯格尽量回避镜头中展现任何生殖器,可谓一大挑战[11]。
音乐
活跳尸 (原声带) Re-Animator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 ||||
---|---|---|---|---|
理查·班德的原声带 | ||||
发行日期 | 1985年 | |||
类型 | 电子、古典[22] | |||
时长 | 33:06(1985年初版)[23] | |||
唱片公司 | 瓦雷兹·萨拉班德(1985年初版)[23] | |||
理查·班德专辑年表 | ||||
|
配乐由作曲家理查·班德负责编构,由与父亲阿尔伯特·班德共事过的制片人布赖恩·尤兹纳所引荐;在电影接近拍完时,理查·班德接下工作。在发现电影如此血腥又怪异后,班德决定在音乐中加入许多幽默元素,以及刻意营造的古怪音调和节奏。[24]《活跳尸》配乐凭借与伯纳德·赫尔曼在亚弗列·希治阁电影《惊魂记》(1960年)的配乐相仿而闻名[25]。乐谱用了大约三个半星期才完成,在意大利与罗马爱乐乐团共同录制。班德有意让《活跳尸》与《惊魂记》配乐相似,“以此为基调并修改了主题,但保有赫尔曼的感觉。”但也因相似而被影评界认定为“抄袭”;班德表示,主题完全出自他手,不希望被外界认为抄袭自赫尔曼;他补充,除了弦和鼓的运用外,其余的音乐与赫尔曼无关。[24]
电影原声带由瓦雷兹·萨拉班德发行于1985年。席瓦银幕唱片(Silva Screen Records)1995年12月8日发售《活跳尸》与《活跳尸2》(1990年)的原声带合辑。洛洛地唱片(La-La Land Records)2003年10月21日推出限量3000份的决定版原声带。2009年5月11日,英特拉达唱片发售限量1000份的《活跳尸》和《马桶妖怪》(1985年,同由理查·班德配乐)原声带合辑。[23]蜡像唱片(Waxwork Records)2013年7月30日发行原声带的黑胶唱片,包括理查·班德和导演戈登的内页说明、场景幕后照,以及盖瑞·普林(Gary Pullin)的原创专辑插图[26]。2014年1月20日,英特拉达重新发行电影原声带[23]。
曲目列表[22] | ||
---|---|---|
曲序 | 曲目 | 时长 |
1. | 第一面:序幕(SIDE ONE: Prologue) | 1:46 |
2. | 主标题(Main Title) | 2:19 |
3. | 赫斯利逮到梅格(Halsey Grabs Meg) | 1:03 |
4. | 赫斯利活起来(Halsey Alive) | 1:11 |
5. | 第一具尸体复生/尸体被复生(1st Corpse To Be Re-Animated / The Corpses Are Re-Animated) | 4:05 |
6. | 寻找停尸房(Searching For The Morgue) | 3:40 |
7. | 等待反应(Waiting For A Reaction) | 1:17 |
8. | 梅格与希尔医生(Meg & Dr. Hill) | 1:04 |
9. | 身子和魂(Body And Soul) | 1:27 |
10. | 第二部分:猫咪实验(SIDE TWO: The cat Experiment) | 0:50 |
11. | 赫斯利脑叶切除术(Halsey Lobotomized) | 1:29 |
12. | 猫在哪?(Where's The Cat?) | 2:05 |
13. | 零件,全部零件(Parts, Whole Parts) | 1:05 |
14. | 尾声/尸体横行(End Sequence/Corpses Run Amok) | 6:00 |
15. | 梅格复生/结束标题(Meg Re-Animated/End Title) | 3:45 |
总时长: | 33:06 |
发行
《活跳尸》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首次对外试映[10],后于1985年5月11日登上第38届康城影展电影市场放映,对外销售版权,并赢得影评人肯定[3][27]。1985年10月18日在美国125间戏院上映,首映周末票房收入54万美元。为期四周的放映后,北美票房总计202万美元,表现一般,但收回估计的90万美元预算。[2][28]此后数十多年来,电影偶尔在各地戏院午夜放映或重映[29][30][31][32]。2010年5月21日,逢诞生25周年,《活跳尸》以创作娱乐的恐怖周末项目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重映,导演戈登和主要演员群均出席活动[33][34]。2015年7月30日,电影和戈登的《活魔人》(1986年)被洛杉矶独立组织美国电影中心选为“80年代生命之夜:新恐怖浪潮”的放映片[35][10]。
分级
《活跳尸》最初送至美国电影协会(MPAA)审核并期望获得R级,却换来嘲笑。面临必要剪辑但剩余的素材只剩40分钟的情况,导演和制片人选择到康城影展发酵口碑,最后决定冒着票房失利的风险选择未分级,[16]而被戏院归类为X级电影[3]。戈登对此表示:
我们办到了,按照他们的标准剪辑,这部电影大约只有15分长。我们的版本非常棒,不得不说帝国影业发行未分级的电影实在勇气可嘉。所以除非你是大片商之类的,否则根本不需要分级……有趣的是,《窗外有蓝天》实际上也未分级,一幕完整的正面男性裸体镜头就足以被评为X级,所以他们拒绝接受,而是选择未分级的情况下上映。[10]
因美国租赁政策的规范,不允许影带商店对外出租未分级(X级)电影,使《活跳尸》录影带最早在市面上有两种版本:未分级的院线版和经过剪辑的R级版。[3]R级版片长93分钟,将绝大多数血腥、裸露内容剪掉,取而代之的是为了节奏而剪去的各种情节,包括希尔医生催眠几具尸体以使他们听命于自己的桥段,以及赫伯特·韦斯特给自己注射少量药剂以保持清醒并提神,间接影响他在片中的思考模式。[36][37][38]比起R级版,戈登更喜欢未分级版[36]。
家用媒体
电影起初于1986年由伟创影视以VHS、LaserDisc和Betamax格式发行[39],精英娱乐2002年4月30日发售DVD[40]。DVD除了一般版外,还有经过数码修复的“千禧版”(Millennium Edition);千禧版附有两则随片讲评,盖尔因已去世而未参与讲评的录制。[41]
映像娱乐于2012年9月4日发行蓝光[42]。箭头影业2017年8月8日发行经修复的限量双碟版蓝光[43][38],2018年5月22日推出FYE限量独家铁盒版蓝光(单碟)[44]。箭头2021年1月2日再度推出新版蓝光,除了幕后花絮、演员访谈和纪录片《洛夫克拉夫特电影指南》(A Guide to Lovecraftian Cinema)等附赠内容外,还收录Gore News网站为粉丝制作的实况访谈纪录片《与死者同狱》(In Prison with the Dead)[45]。
2013年德国蓝光版另有新剪辑的“加长版”,将R级的额外素材剪入未分级版本,使电影从原本的86分钟时长增加至略低于105分钟。此加长版也发行于其他非美国版中。[46][47]
反响
《活跳尸》获得影评界普遍好评,演员的表演、幽默、独特风格和特效备受肯定[4][28]。影评人宝琳·凯尔喜欢电影的“美国傻蛋原味”并形容为“通俗版的布鲁埃尔;没有身为超现实主义的自知(和审美意识),但时而达到超现实主义恶趣味玩笑得以在地下漫画领域打动你。”[48][27]罗杰·伊伯特从满分4星中给出3星正评,在评论写道:“一部让观众发出计程车鸣笛声和野山羊叫声的电影,令走出厅外的我差点吓死但又重新活了过来(否则就要死而复生了)。”[49]《纽约时报》的珍妮特·马斯林评论:“《活跳尸》节奏明快又元气十足,甚至还带有九成九的普通观众不买账的一丝幽默感。”[50]
《华盛顿邮报》的保罗·阿塔纳西欧(Paul Attanasio)赞赏杰弗里·考姆斯的表演:“考姆斯并未糊弄看头十足的韦斯特。目光锐利、脸部僵硬到涂了漆似,考姆斯把韦斯特变成了安东尼·柏金斯模子中脆弱、略带古怪的精神病患者。”[51]凯文·汤玛斯(Kevin Thomas)在《洛杉矶时报》也表示:“身材矮小、极度投入且专注的袖珍之人,重头戏当考姆斯莫属。”[52]吉恩·西斯克尔在《芝加哥论坛报》的影评中给予电影2.5星(满分4星)并写道:“更有创意的剧本或大概配上简单的音乐,《活跳尸》也许已变成了可怕版的《洛基恐怖秀》。”同时打趣地调侃:“唉,那些疯狂的医生何时才能学会停止乱搞生死法则?”[53]《偏锋杂志》的杰里迈亚·基普(Jeremiah Kipp)从满分4星中给予电影3.5星,认为《活跳尸》是史都华·戈登最好的电影[54]。《帝国》杂志的马克·丁宁(Mark Dinning)给出4星好评,称赞电影的原创和低预算的制作精神[16]。
反之,《太阳哨兵报》的比尔·凯利(Bill Kelley)给予负评,批评戈登在电影首作的执导技巧和表演都很糟糕,未能带来任何突破之处,“所谓的可怕情节不过无奇又乏味”[55]。《每日时报》的阿尔芒达·葛瑞佛(Amanda Greever)评论:“除非你喜欢坎普幽默……电影简直充斥着荒谬。”[56]据考姆斯所述,电影上映期间,受到主流业界许多人士看不起,有选角导演(多为女性)将电影评为廉价、贬低女性且粗鲁,间接影响包含考姆斯在内演员往后的事业[13]。
由于与原作的出入,洛夫克拉夫特的粉丝意见不一[6]。安德鲁·贝斯特(Andrew Migliore)和约翰·史崔西克(John Strysik)的《潜伏于后台:H·P·洛夫克拉夫特电影指南》(The Lurker in the Lobby: A Guide to the Cinema of H. P. Lovecraft)一书中写道:“《活跳尸》获得巴黎奇幻、科幻和恐怖影展的一等奖、康城影展的特别奖,甚至还推出了一系列短命的漫画书。虽然电影大受观众欢迎,但洛夫克拉夫特的粉丝认为玷污了作者而掀起广大争议,他们的文学英雄永远不会写出如此直白的剥削!但若影迷们如实读过纯粹剥削的‘韦斯特’故事,对本片的总批评可能稍显温和点;洛夫克拉夫特本人也承认这点。抛开女性爱情和黑色性爱幽默不谈,《活跳尸》确实可谓较忠于原著且成功的改编之作。”[57]
评论汇总网站烂番茄根据61条评论,该片新鲜度达93%,均分7.80/10;共识评论:“幽默及恐怖的完美结合,唯有不形于色的冷面玩笑能胜于《活跳尸》那血淋淋的恐慌。”[58]在Metacritic网站上根据14条评论而获得73分,属“普遍好评”[59]。随着时间推进,成为受到粉丝爱戴的邪典电影[17][19][28]。《活跳尸》被《娱乐周刊》列入“50部邪典佳片”名单中的第32位[60],以及“邪典25:自83年以来不可或缺的热播左派电影”排名中的第14位[61]。2021年,Screen Rant网站将《活跳尸》列入自家评选的80年代十大恐怖科幻片名单中[62]。
起初,戈登自认电影可能不受影评界欢迎,也不理会影评界的影响,但仍意外业界给予好评。他将口碑发酵归功于影评标竿罗杰·伊伯特带起的头,导致其他影评人开始关注该片。[27]
奖项
入围奖项 | |||||
---|---|---|---|---|---|
奖项 | 类别 | 得奖者或提名者 | 结果 | 来源 | |
锡切斯国际影展奖 | 最佳电影 | 史都华·戈登 | 获奖 | [63] | |
幻想影展奖 | 最佳电影 | 史都华·戈登 | 获奖 | [64] | |
最佳视觉效果 | 安东尼·杜布林(Anthony Doublin) | 获奖 | |||
沃里亚兹奇幻影展奖 | 特别提及 | 史都华·戈登 | 获奖 | [64] | |
恐惧类奖 | 史都华·戈登 | 提名 | |||
第13届土星奖 | 最佳恐怖片 | 《活跳尸》 | 提名 | [11] | |
最佳化妆 | 安东尼·杜布林、约翰·诺兰(John Naulin)和约翰·卡尔·伯奇勒 | 提名 | |||
第44届土星奖 | 最佳DVD或蓝光特别版发行 | 《活跳尸》 | 提名 | [65] |
影响和后续
因《活跳尸》翻红后,克兰普顿成为时常出演恐怖作品的尖叫女王[6],并与考姆斯在戈登之后的作品中重聚[10];考姆斯也成为许多恐怖和科幻片的邀约并成为类型片偶像,但也限制了戏路;尽管想拓宽自己的戏路,但为了钱而来者不拒。[12][13][66]他也成为导演戈登与尤兹纳电影的常客,包括回归演出制片人布赖恩·尤兹纳亲自执导了《活跳尸》随后两部续集:《活跳尸2》(1990年)和《活跳尸3》(2003年)。布鲁斯·艾伯特则仅回归了《活跳尸2》。[13][66]与戈登和另外两名编剧相比,尤兹纳较积极推动该系列的发展;三部续集后的多年来,时常传出推出第四部电影的消息。尤兹纳曾提出第四部电影的想法,名为《活跳尸岛》(Island of Re-Animator),灵感取自H·G·威尔斯小说《莫洛博士岛》[11];以及另一部名为《活跳尸之家》(House of Re-Animator)的废弃构想(于2004年提出),讲述韦斯特将用复生药剂令死去的乔治·沃克·布什重生的故事。[67]考姆斯受访时表示,若有第四部将为重启之作[68]。当戈登被问及是否想拍前传时,表示不想让考姆斯外的年轻演员接演韦斯特,但认为《低俗怪谈》的哈利·崔德威具有韦斯特风范[21]。
戈登在21世纪初有意将电影改编成音乐剧。2011年,他制作的改编音乐剧在洛杉矶史蒂夫艾伦剧院首演,格拉汉·史吉普被选为韦斯特的演员。[13][69]
《活跳尸》在1999年电影《美国心玫瑰情》中被提及;角色莱斯特·伯恩汉姆(Lester Burnham,凯文·史贝西饰演)问瑞奇·费兹(Ricky Fitts,魏斯·班特利饰演):“你有没有看过那部身体带着自己的头走来走去,然后头从那宝贝放下来的电影?”两人笑了起来,瑞奇答:“《活跳尸》。”[70][71]知名导演埃德加·赖特[72]和演员吉姆·贝鲁西都是电影的粉丝;戈登生前偶尔会在清晨接到贝鲁西来电,听对方说出最爱的台词:“韦斯特……你这浑蛋!”[16]
参考资料
- ^ Re-Animator (18) (CUT).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1985-10-01 [202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 ^ 2.0 2.1 2.2 Re-Animator (1985). Box Office Mojo. IMDb. [202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 ^ 3.0 3.1 3.2 3.3 AFI|Catalog - Re-Animator.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202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5).
- ^ 4.0 4.1 4.2 4.3 Browne, Niall. Behind The Scenes: Jeffrey Combs, Barbara Crampton & Bruce Abbott Goofing Around On The Set Of RE-ANIMATOR. Movies In Focus. 2020-11-20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
- ^ Jones, Stephen. The Essential Monster Movie Guide. Billboard Books. 2000-09-01: 313. ISBN 978-0823079360.
- ^ 6.0 6.1 6.2 Karell, Eric. RE-ANIMATOR (1985, USA). Attack from Planet B. 2017-04-25 [202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 ^ 7.0 7.1 7.2 7.3 7.4 7.5 RE-ANIMATOR CAST & CREW. Fandango Media.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 ^ 8.0 8.1 8.2 8.3 RE-ANIMATOR. Re-Animator.com.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 ^ 9.0 9.1 9.2 9.3 Brody, Meredith, We Killed 'Em in Chicago, Film Comment, February 1987: 70
-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Hemphill, Jim. Horror Master Stuart Gordon Talks Re-Animator, Lovecraft and MPAA Ratings. Paste. 2015-07-21 [202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
-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Pierdomenico, Dave. 35 Fun Facts About “Re-Animator”. Halloween Year-Round. 2020-10-18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
- ^ 12.0 12.1 12.2 Rabin, Nathan. Jeffrey Combs on Re-Animator’s endurance, playing H.P. Lovecraft, and more. The AV Club. 2013-02-20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Barton, Steve. Exclusive: Jeffrey Combs Looks Back at Re-Animator and Ahead to His Newest Projects. Dread Central. 2011-12-06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
- ^ Collis, Clark. Barbara Crampton: My life in horror, from Re-Animator to Beyond the Gates. Entertainment Weekly. 2020-10-01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0).
-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Hunter, Rob. 28 Things We Learned from the Re-Animator Commentary. Film School Rejects. 2015-10-21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
-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Dinning, Mark. Re-Animator Review. Empire. 2000-01-01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 ^ 17.0 17.1 Dick, Jeremy. Re-Animator Filming Locations Get Re-Visited in New 2021 Horror's Hallowed Grounds Episode. MovieWeb. 2021-01-01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
- ^ 18.0 18.1 Schobert, Walter; Schäfer, Horst. Fischer Film Almanach 1985. Filme, Festivals, Tendenzen. Fischer Taschenbuch. 1985: 45. ISBN 978-3596244560.
- ^ 19.0 19.1 O'Brien, Jon. HOW A CONTROVERSIAL H.P. LOVECRAFT MOVIE BECAME A SCI-FI CULT CLASSIC. Inverse. 2020-10-14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
- ^ Fischer, Dennis, A Moist Zombie MovieFischer, Fangoria, August 1985: 44
- ^ 21.0 21.1 Lambie, Ryan. Stuart Gordon interview: Re-Animator, Pacific Rim, Fortress. Den of Geek. 2014-05-30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
- ^ 22.0 22.1 Richard Band – Re-Animator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Discogs.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 ^ 23.0 23.1 23.2 23.3 Re-Animator. Soundtrack.Net.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 ^ 24.0 24.1 Larson, Randall D. RICHARD BAND ON SCORING RE-ANIMATOR. Soundtrack. 2015-08-03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 ^ Alexander, Chris. Interview: Composer Richard Band on the Music of RE-ANIMATOR. ComingSoon.net. 2016-03-18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 ^ Gervais, Jay. Waxwork Records Brings Re-Animator Back to Life on Vinyl. Dead Entertainment. 2019-03-07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 ^ 27.0 27.1 27.2 Morgart, James. Things No One Likes to Talk About: An Interview with Stuart Gordon. Cineaste Magazine. 2009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 ^ 28.0 28.1 28.2 Tison, James. ‘Re-Animator’ Turns 30: How Does the Cult Classic Hold Up?. CheatSheet. 2015-10-22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
- ^ RE-ANIMATOR / FROM BEYOND. American Cinematheque. [202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 ^ Re-Animator. Enzian Theater. [202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 ^ Re-Animator Fundraiser Screening. Planet Thunder Productions. [202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 ^ Rolland, David. Re-Animator Screening Is Fitting Tribute to Late Director Stuart Gordon. Jitneybooks. 2021-07-16 [202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 ^ Uncle Creepy. Creation's Weekend of Horrors Re-Animator Reunion Grows Bigger. Dread Central. 2010-03-03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6).
- ^ Widgington, Jason. Fantasia 2010 Viral: Re-Animator. IONCINEMA. 2020-07-28 [202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1).
- ^ NIGHT OF THE LIVING ’80s: A NEW WAVE OF HORROR. American Cinematheque. 2015-07-30 [202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 ^ 36.0 36.1 Grab, Eiskaltes. Re-Animator. Movie-Censorship.com. 2010-01-12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 ^ Stuart Gordon (Director). Re-Animator [R-Rated Cut] (Film). Empire International Pictures. 1985-10-18.
- ^ 38.0 38.1 Arrigo, Anthony. Re-Animator (Blu-ray). Dread Central. 2017-08-10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 ^ Re-Animator (1986) on Vestron Video International. VideoCollector.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 ^ Rivero, Enrique. Special Edition Gives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New Life. Hive4media.com. 2002-01-18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01-30).
- ^ Phipps, Keith. Re-Animator: Millennium Edition (DVD). The AV Club. 2002-05-13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 ^ Re-Animator Blu-ray. Blu-ray.com. 2012-09-04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 ^ Re-Animator Blu-ray DigiPack / Limited Edition | Remastered. Blu-ray.com.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 ^ Squires, John. Arrow Video Unleashes ‘Re-Animator’ and ‘The Hills Have Eyes’ Steelbooks. Bloody Disgusting. 2018-04-30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 ^ Beyond Re-Animator Blu-ray. Arrow Films.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 ^ DVDCompare.net: Re-Animator (Blu-ray). DVDCompare.net.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 ^ Trunick, Austin. Blu-ray Review: Re-Animator [Limited Edition]. Under the Radar. 2017-09-20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 ^ RE-ANIMATOR. Austin Film Society.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 ^ Ebert, Roger. Re-Animator. RogerEbert.com. 1985-10-18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 ^ Maslin, Janet. SCREEN: STUART GORDON DIRECTS 'RE-ANIMATOR'. The New York Times. 1985-10-18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8).
- ^ Attanasio, Paul. Movies. The Washington Post. 1985-10-25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6).
- ^ Thomas, Kevin. MOVIE REVIEW : ‘RE-ANIMATOR’ COULD BECOME A CLASSIC. Los Angeles Times. 1985-10-25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 ^ Siskel, Gene. `RE-ANIMATOR` A BUTCHER SHOP ROMP. Chicago Tribune. 1985-10-18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 ^ Kipp, Jeremiah. FILM Review: Re-Animator. Slant Magazine. 2007-04-13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 ^ Kelley, Bill. GRUESOME 'RE-ANIMATOR' JUST A GRADE-C SHOCKER. Sun-Sentinel. 1985-11-20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 ^ Greever, Amanda. Halloween aftermath: Four films to avoid for next year's frightful viewing. The Daily Times. 2018-11-04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 ^ Migliore, Andrew; Strysik, John. The Lurker in the Lobby: A Guide to the Cinema of H. P. Lovecraft. Night Shade Books. 2006-02-01. ISBN 978-1892389350.
- ^ Re-Animator (1985). Rotten Tomatoes. Fandango Media.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4).
- ^ Re-Animator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8).
- ^ The Top 50 Cult Movies. Entertainment Weekly. Filmsite.org. 2003-05-23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1).
- ^ Staff. The Cult 25: The Essential Left-Field Movie Hits Since '83.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8-08-27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 ^ Mott, Brendan. Re-Animator & 9 Other Best 80s Horror Sci-Fi Films. Screen Rant. 2021-02-23 [202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 ^ BARBARA CRAMPTON SHINES BRIGHT AT SITGES 2016. Sitges Film Festival. 2016-10-09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
- ^ 64.0 64.1 Re-Animator Awards. IMDb.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 ^ Butler, Mary Anne. Here Are the 44th Annual Saturn Awards Nominations. Bleeding Cool. 2018-03-15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6).
- ^ 66.0 66.1 Dr. Zaius. Great Philadelphia Comic Con 2019 Interview: Jeffrey Combs of ‘Re-Animator’ Fame. Geeks of Doom. 2019-04-16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1).
- ^ Jenkins, Jason. House of Re-Animator’: Writer Dennis Paoli Remembers the Sequel That Never Was [Phantom Limbs]. Bloody Disgusting. 2020-05-14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
- ^ Wright, Eddie. JEFFREY COMBS ON 'RE-ANIMATOR 4': 'THEY'LL REBOOT IT'. MTV. 2013-02-07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8).
- ^ McIntyre, Gina. ‘Re-Animator the Musical’ pumps new life into cult favorite. Los Angeles Times. 2011-05-03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1).
- ^ Rowe, Douglas J. ‘American Beauty’ bringing ‘Re-Animator’ back from the dead?. The Standard-Times. 2000-05-10 [202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 ^ Beyond the pages of science. Cinema Rant. 2012-10-15 [202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9).
- ^ White, Adam. Stuart Gordon death: Cult horror director behind Re-Animator dies at 72. The Independent. 2020-03-05 [2021-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