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都之议
明朝初期歷史事件,關係到在哪裡奠定首都的議論
过程
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以汴梁开封府为北京,以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效仿周唐的两京故事。将金陵定为明朝国都。定都金陵的主要原因有:天下的财政多汇聚于东南,而金陵则为税赋汇集之地。同时,金陵有朱元璋为吴王时期所奠定的宫阙基础,而且明朝的开国元勋多为江淮子弟,不愿远别故乡。但此后朝廷仍对建都之事多有争论[参1] 。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又在故乡凤阳营建中都,同时下令江南富豪移民中都。但是开封和凤阳都是久经战乱、破败不堪,难以承担京师的重任,朱元璋于是放弃了迁都这两处的打算[注1]。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下诏改南京为京师[参3],至此建都地点才得以确定。然而为了控制北部边防,朱元璋仍有迁都之念[参1]。且由于南京皇宫是填湖所建,建成之后因地表下沉逐渐形成南高北低的态势,在风水上被视为是不祥的征兆。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遣太子朱标考察关中地区,为迁都西安作准备,但第二年朱标病逝,沉重地打击了朱元璋,加上其年事已高,令其不愿再劳师动众地更换京师[注2][参4][参2] 。
但至洪武后期,建都问题仍是朝廷的重要议题。直到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到燕都顺天府(今日北京)后,这一争议才停止[参1]。
后续
虽然朱元璋没有迁都,但是鉴于北方的形势还是作了一系列的布置和预备:发动北伐进攻元顺帝,持续对抗北元势力,并让大将徐达和自己的第四子朱棣驻守在北京以作应对[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