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石湾
䃟石湾(英语:San Shek Wan[1])是香港新界屯门的一个地方,原为青山东南、屯门河出海口西部的一个海湾,即大约是湖山路以北、皇珠路以南之间的区域。䃟石湾现已成为屯门新市镇的一部分,填海后的地皮发展成新屯门中心、龙门居、富健花园和龙逸邨等住宅物业。目前青山东麓尚有两处村落以昔日的散石湾命名,分别是“散石湾南”和“散石湾北”。
历史
散石湾原是青山村和石角咀之间的一个狭长海湾,湾前有石滩,早于20世纪初或更早已有人在数条山坑出海口的狭小平地上开垦农田耕作。战后内地难民涌港,有人在散石湾的农田附近搭建寮舍聚居,蔚然成村。即屯门高尔夫球中心和历奇公园的原址和龙富路位处的山坡。村内贤达筹办散石湾村公立学校(青山村公立学校),学校校舍于1960年代末启用。[2]散石湾居民主要以耕种和畜牧为生,亦有不少人到屯门的工厂打工。
1960年代末,政府在散石湾北面进行小型填海工程,安置因长沙湾填海而需搬迁的船厂及木厂。[3]1970年代中期,政府计划发展屯门新市镇,需要在散石湾前大幅填海。1977年,政府决定清拆散石湾沿岸的寮屋(除了屯门男童院旁的松树山村),将山坡辟成挖泥区,为填海工程提供泥土。政府原计划把所有村民安置到大兴邨,但有部分村民因公屋租金过高、无法务农而反对上楼。[4][5]最后,务农为生的村民获政府拨出青山东麓山腰的两块土地,建立新村,分为“散石湾南”和“散石湾北”。[6][7]清拆前散石湾有约237户共约2000名居民,建有282间寮屋。[8][9]
1980年代中期,散石湾对开的填海工程完成,船厂及木厂再搬迁到望后石。填海后的南面地皮率先发展成轻铁车厂和新屯门中心,原挖泥区则于1990年代中辟作屯门高尔夫球中心和历奇公园。在八万五政策底下,建屋密度非常高的龙门居和富健花园相继于1990年代末落成。
地名更替
轻铁龙门站最初名为红楼站,由于青山红楼距离此站甚远,在1989年轻铁第一轮车站改名为散石湾站,而在2003年第二轮改名才改为现在的车站名称。自富健花园、龙门居相继于1990年代末落成,该区地名逐渐被“龙门”和“富健”所取代。现时,除了散石湾新村、散石湾路和散石湾北路外已甚少会使用此地名。
交通
交通路线列表 | ||||||||
---|---|---|---|---|---|---|---|---|
九龙新界巴士 过海隧道巴士 新界居民巴士
九龙新界巴士 过海隧道巴士 大屿山或机场巴士 新界居民巴士
新界专线小巴
|
区议会议席分布
为方便比较,以下列表以湖山路、龙门路交界至皇珠路、龙门路交界的地区为范围。
年度/范围 | 2000-2003 | 2004-2007 | 2008-2011 | 2012-2015 | 2016-2019 | 2020-2023 | 2024-2027 |
---|---|---|---|---|---|---|---|
龙门居、龙逸邨 | 龙门选区 |
屯门西选区
| |||||
富健花园 | 兆新选区 | 分散在兆新选区 及龙门选区 |
分散在富新选区及龙门选区 | 富新选区
| |||
新屯门中心 | 兆新选区 |
富新选区
|
注:以上主要范围尚有其他细微调整(包括编号),请参阅有关区议会选举选区分界地图及条目。
注释
- ^ 大屿山西南部另有一名为“䃟石湾”的海湾,名称读音与散石湾相同,故粤语拼读英文名称亦相同,如要区分两地,则需要在“San Shek Wan”前后加上地区名称,如“San Shek Wan, Tuen Mun”(屯门散石湾)或“San Shek Wan, Lantau”(大屿山䃟石湾)。不过由于屯门散石湾已经填海多年,除了散石湾北路和散石湾新村外已甚少会出现此名。
- ^ 屯門青山村民籌建公立學校. 华侨日报. 1967-12-18.
- ^ 木行三團體聯函工商署 請撥散石灣公地 備木廠遷移儲材. 香港工商日报,. 1963-01-20.
- ^ 青山散石灣村反對當局拆屋村民會商對策. 工商晚报. 1977-05-15.
- ^ 青山散石灣村村屋 拆卸在即未獲賠償 當局不允撥地重建. 香港工商日报. 1977-05-16.
- ^ 屯門散石灣井頭兩村拆遷 官民獲協議. 华侨日报. 1977-08-13.
- ^ 屯門散石灣 昨開始拆遷. 华侨日报. 1977-09-15.
- ^ 屯門散石灣井頭下村拆卸在即 補償額公佈. 华侨日报. 1977-06-15.
- ^ 屯門散石灣建屋邨大批農地將被收回另有一千一百多間建築物要拆. 大公报. 197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