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埤乡
22°28′13″N 120°32′59″E / 22.470169°N 120.549760°E
新埤乡 Xinpi Township 旧称:新埤头 | |
---|---|
乡 | |
坐标:22°29′N 120°35′E / 22.49°N 120.58°E | |
国家 | 中华民国 |
省 | 台湾省 |
上级区划 | 屏东县 |
下级区划 | 7村127邻 |
政府 | |
• 行政机构 | 新埤乡公所 (立法机关:新埤乡民代表会) |
• 乡长 | 潘和源(新埤乡乡长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59.0102 平方公里(22.7840 平方英里) |
海拔 | 33 米(108 英尺) |
人口(2024年9月)(3,474户) | |
• 总计 | 9,200人 |
• 排名 | 屏东县的第22位 |
• 密度 | 156人/平方公里(404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
邮递区号 | 925 |
户政资料代码 | 10013150 |
毗邻 | 万峦乡、潮州镇、崁顶乡、南州乡、佳冬乡、林边乡、枋寮乡、来义乡 |
网站 | http://www.pthg.gov.tw/TownSto/Default.aspx |
新埤乡(台湾客家语南四县腔:xinˊ biˊ hiongˊ)位于台湾屏东县中部,距离屏东县政府东南方28.4公里,属六堆中的左堆。客家人比例约占五成左右[1],亦有平埔原住民马卡道族的分布。广幅东西7.8公里,南北7.6公里,全乡面积共计59.0102平方公里。东连来义乡,南接佳冬乡、枋寮乡二乡,北与潮州镇、万峦乡,西与崁顶乡、南州乡、林边乡等为界[2],乡内全境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为摄氏25度,年日照时数约为两千两百多小时,年雨量则约为两千毫米。
历史
据考察,乡内客家人之先民源自1690年,清朝康熙年间,有一支遭解甲之粤军,安置于万丹乡境内之滥滥庄,因配给垦耕之荒瘠土地,难于维生,故而兼作近海捕鱼补助生计。
有一天沿林边溪逆流而上抵达新埤头时,发现广阔天然之河床中也夹杂有大片丛林及可垦地,致引领族群先头先民迁移开垦南岸庄,继之拓垦打铁、沙仑、建功、新埤、千三等地,形成聚落,其新埤一词系取名于新设人埤头以灌溉之义也,传闻,认有船型地理之"新埤头",曾是与原乡通商之天然船埠停泊地,可谓:要吃好,穿好就去新埤头。
直到1918年,河堤筑成及河道淤沙,船只无法航行而告终止其繁荣。河堤筑成后,改变了全乡地理生态:新埤与打铁间有沙仑河、七甲仔,而打铁与潮州之间有北岸河等结束了筏渡。
除了客家人之外,当地曾为马卡道族重要聚落,根据日治时代的1935年的国势调查,新埤庄内有60%左右的客家人与25%的熟番。[3]今日当地狮头、饷潭两社区普遍被认定为是马卡道族的聚落。
本乡原属福建省台南府凤山县笳苳脚区,1895年台湾割让予日本,翌年改属为阿猴厅东港之东港支厅,管辖至大正九年(1920年),台湾街庄制度改正后,规划为高雄州潮州郡新埤庄,并立新埤庄役场为行政中心,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废止街庄制度实施新县改称新埤乡,置新埤乡公所为地方自治行政中心隶属高雄县,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十月因行政区域调整规划屏东县迄今[4]。
人口
年份 | 人口 | ±% |
---|---|---|
1981 | 14,166 | — |
1986 | 13,600 | −4.0% |
1991 | 12,642 | −7.0% |
1996 | 12,269 | −3.0% |
2001 | 11,864 | −3.3% |
2006 | 11,145 | −6.1% |
2011 | 10,532 | −5.5% |
2016 | 9,927 | −5.7% |
2021 | 9,451 | −4.8% |
来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内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根据屏东县潮州户政事务所统计,2023年底新埤乡户数约3.5千户,人口约9.4千人,乡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村分别是新埤村与南丰村,2023年底两村人口分别为2,129人与773人[5]。
政治
历任首长
任次 | 姓名 | 党籍 | 备注 |
---|---|---|---|
1 | 曾成凤 | ||
2 | 林亮云 | ||
3 | |||
4 | 张达礼 | ||
5 | |||
6 | 林瑞云 | ||
7 | |||
8 | 曾得兴 | ||
9 | |||
10 | 王金本 | ||
11 | 曾文昌 | ||
12 | |||
13 | 何耀荣 | 中国国民党 | |
14 | 林爱玲 | 民主进步党 | |
15 | 何耀荣 | 中国国民党 | |
16 | |||
17 | 林志成 | ||
18 | |||
19 | 潘和源 | 无党籍 | 因案解职[6] |
吴志江 | 代理[7] | ||
曾龙阳 | 代理[8] |
乡政组织
新埤乡公所是新埤乡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乡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新埤乡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屏东县政府。乡长由全体乡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新埤乡公所并置乡政会议,为乡政最高决策机构,在乡长之下,设有5课3室等8个内部单位及5个附属机关[9]。
新埤乡民代表会是新埤乡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新埤乡全体乡民立法和监察乡政。乡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新埤乡民代表会共有11位乡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4席乡民代表、第二选区2席乡民代表、第三选区2席乡民代表、第四选区3席乡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乡民代表互选产生[10]。
行政区
现今新埤乡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20年,日本将台湾十二厅改为五州二厅,设新埤庄属高雄州潮州郡[11]。新埤庄辖新埤、建功、打铁、南岸、饷潭、粪箕湖等6个大字[12]。1945年,改为“新埤乡”,属高雄县潮州区。1950年10月,调整行政区域,新埤乡改隶新成立的屏东县[4]。
新埤乡行政区划 |
- 本乡下辖行政区划分为七个村,分别为:
- 新埤村、建功村、打铁村、南丰村、万隆村、饷潭村、箕湖村
警政消防
- 警政
- 屏东县政府警察局潮州分局
- 新埤分驻所:提供新埤乡以及临近乡镇警力维持治安。
- 消防队
- 屏东县政府消防局第二大队
- 新埤分队:2008年以前发生火警或车祸紧急事故救护时,需仰赖南州分队及潮州分队救援。2008年新埤分队办公厅舍落成启用,可提升救灾时效,支援邻近之山地乡镇。
文化资产
新埤玉环善牧天主堂
1965年由德国道明会德籍传教士设计之布道所,墙体建材取自来义溪卵石,由当地教徒合力建构,具地域风貌及民间艺术特色,2016年12月23日公告为历史建筑[14]。
建功庄东栅门
建功栅门于光绪八年(1882年)以红砖、白灰和木材建造,屋顶有翘脊装饰,门额中央有褒忠二字,旁有铳眼两个,栅门两侧尚存卵石城墙,突显客家栅门特色,1985年11月27日公告为历史建筑[15]。
教育
国民中学
国民小学
交通
公路
- 省道
- 县道
- 乡道
旅游
- 龙潭寺
- 新埤三山国王庙
- 新埤三山国王庙位于新埤村新华路49号,创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并至九如乡三山国王庙进香。
- 建功森林亲水公园
- 建功森林亲水公园位于新埤国中旁,宛若新埤国中的后花园与教学园区。此地原本是荒凉之地,经过村民一番同心协力,终于将此地开辟为最佳去处,如今是建功社区里的特殊景观之一,也是村民休闲育乐场所。
- 清河堂
- 清河堂为三级古迹,位于新民路及新中路(台1线)路口。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 引用
- ^ 各鄉鎮客家人口統計 (PDF). [2017-1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0-10).
- ^ 内政部台湾行政区域图-屏东县新埤乡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5-01-23.
- ^ 屏东平原的地域发展历程(1683年~1945年),黄琼慧,p.48
- ^ 4.0 4.1 關於我們-本鄉介紹. 新埤乡公所. [2024-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7) (中文(台湾)).
- ^ 人口統計-新埤鄉人口統計. 屏东县潮州户政事务所. [2022-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7) (中文(台湾)).
- ^ 屏東新埤鄉長潘和源違反選罷法將解職 3個月內補選. 中央社. 2024-10-28.
- ^ 新埤鄉長潘和源涉競選不實宣傳 二審逆轉改判8月. 中央社. 2024-06-19 [2024-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0).
- ^ 屏東新埤鄉長潘和源遭解職 縣府派員代理. 中央社. 2024-10-30.
- ^ 關於我們-行政組織圖. 新埤乡公所. [202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8) (中文(台湾)).
- ^ 代表會專區. 新埤乡公所. [202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8) (中文(台湾)).
- ^ 施添福 2001,第619页.
- ^ 施添福 2001,第619-620页.
- ^ 新來義部落-部落概述.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 ^ 《新埤玉環善牧天主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9-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
- ^ 《建功庄東柵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9-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6).
- 书籍
- 施添福等编纂. 第二十三章·新埤鄉. 《臺灣地名辭書·卷四·屏東縣》. 南投市: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2001. ISBN 957-02-9155-9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