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像 (上海)

普希金像,是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中国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岳阳路桃江路交汇处。普希金像是俄罗斯诗人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的雕像,建于1937年,后在1944年被侵华日军拆除,1947年重建,1966年毁于文化大革命,1987年再次重建。

普希金像
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汾阳路岳阳路桃江路交汇处
认定时间2011年11月30日

历史

 
普希金像1937年第一次重建期间(落成揭幕前)
 
1937年第一次重建后的普希金像,其后已被破坏

普希金像为纪念俄罗斯诗人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逝世100周年而建,1937年2月10日落成[1]。雕像由居于上海的俄罗斯侨民等人士集资建造,苏联雕塑家彼得·古尔斯基Питер Гурски)负责设计,建筑师格郎负责制作[2]上海法租界的管理机构特地在租界里分配出一块土地,用作竖立普希金像[3]。雕像在1937年2月11日上午揭幕,俄罗斯侨民、法国侨民、法国驻上海总领事、上海法租界管理机构人员等人士都出席了揭幕仪式[3]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侵华日军占据上海;1944年11月,日军战况不利,为了得到更多金属来生产枪炮军火,他们拆除普希金像的铜制半身像部分,剩下花岗石碑座部分没有掠走[4][5]。抗日战争胜利后,俄罗斯侨民和一些上海文化界人士集资推动普希金像原址重建,新雕像由苏联雕塑家马特维·马尼泽尔英语Matvey Manizer弗拉基米尔·多莫加茨基俄语Домогацкий, Владимир Николаевич创作,在苏联莫斯科定制,1947年2月28日开始打造,完工后运抵中国,11月28日揭幕;新普希金像揭幕仪式由苏联侨民协会主持,宋庆龄吴国桢、苏联领事、文化团体代表等200多人出席[5][6][7][8][9]

文化大革命期间,普希金像被视为“四旧”,因此在1966年8月遭到彻底破坏,铜像部分和碑座部分都一概遭到摧毁[3][7][8]。多个口述历史记载一致认定普希金像是被红卫兵拆除的,但具体拆除方法未有定论:有说法认为,红卫兵驾了一台大型起重机来拆除雕像[10];有说法认为,红卫兵是用绳子来把雕像拉倒[11];也有说法认为,红卫兵先用绳子拉下铜像部分,把它沿着鹅卵石街道拖行,令铜像碎成碎片,然后再炸毁碑座部分[3];亦有说法指出,雕像先被红卫兵派来的起重机砸得残破不堪,再用两根粗麻绳交叉拖曳拆除[5]。另一个说法更明确地描述了普希金像被毁的整个具体过程:红卫兵和造反队一同参与拆除雕像,他们先用一条粗绳把碑座上面的铜像合力拉下来,再用同样方法拉下碑座,导致地面出现大坑;这时,地底积存的沼气被无意点燃起火,拆除雕像的人们被火吓到,有些人急忙离开现场,有些人主张大家马上撤离,有些人则坚持先运走刚才拉下来的雕像,结果雕像残骸在黄昏时分被一辆汽车运走[12]。有未经证实的传闻指,现场附近一名居民当天晚上发现了普希金铜像的头部,把它私下保存下来,收藏了近20年,但这个人搬家后不知所终[3]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艺术家开始设法还原先前被红卫兵破坏的建筑物、艺术品、文物,以恢复上海的城市风貌[3]。1980年代后期,上海政府当局决定批准原址重建普希金像,这个决定备受文化界人士赞赏[5][7]。有参与重建工作的人员认为,上海政府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弥补文化大革命时的破坏,让上海恢复开明城市的形象[3]。重建的普希金像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高云龙齐子春创作[7]。创作过程中,附近的居民经常就如何恢复雕像原貌向创作团队提出建议,并提供雕像遭到破坏以前的照片[3]。普希金像重建历时九个月,在1987年8月落成[3]。第二次重建后的普希金像在上海城市雕塑40年评奖活动中获得三等奖[1]

1989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期间到访了上海普希金像,并向雕像献花[5][13]

2007年8月28日,普希金像列入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14]。2011年,入选普陀区文物保护单位[15]

结构

第二次重建后的普希金像高5.55米,分为半身像、碑座、平台三部分。半身像高0.9米,以铜制成。平台高0.45米,为圆形踏步平台。碑座高4.2米,正面有“俄国诗人亚历山大谢尔盖维奇普希金纪念碑”字样,左侧用俄文写上普希金生卒年月,右侧用中文写上雕像重建年月。[1][7]

普希金像在第二次重建前本来坐南朝北,但第二次重建时改成坐北朝南。这是因为朝南的采光会较朝北更好,令雕像视觉效果更美观,而且中国传统崇尚朝南,地位尊贵者会面向南方,房子、厅堂、窗户、宫殿也以朝南为佳。[3]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第七节 园艺雕塑.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6). 
  2. ^ 王荣华. 上海大辞典: 社会篇, 文化篇.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 1485. ISBN 9787532623303.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Лариса Черникова. История одного памятника. Русский клуб в Шанхае. 2011-06-18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6). 
  4. ^ 草婴. 我与俄罗斯文学: 翻译生涯六十年. 文汇出版社. 2003. ISBN 9787806763421. 
  5. ^ 5.0 5.1 5.2 5.3 5.4 夏智定. 在普希金銅像前. 大公网. 2015-05-10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6). 
  6. ^ 曹胜梅. 俄国诗人普希金纪念像在沪落成仪式. 上海市档案局. 2012-09-20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6). 
  7. ^ 7.0 7.1 7.2 7.3 7.4 上海市徐汇区地名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9: 354. 
  8. ^ 8.0 8.1 顾征南. 1947年:我参加普希金铜像揭幕典礼. 上海滩. 2007, (3). 
  9. ^ 沪沉默纪念鲁迅忌辰 苏侨重建普希金铜像. 人民日报. 1947-11-26. 
  10. ^ 旅游天地 (1-6).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3. 
  11. ^ 肖复兴. 孤独的普希金. 1993-10-28. 
  12. ^ 朱大可. 城市雕塑的命运. 万科周刊. 2002. 
  13. ^ 上海公安志/第十八编 武装警察/第二章 内卫执勤/第一节 警卫首长、机关、外宾和集会安全.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2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1). 5月18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一行在上海会见有关领导,到桃江路东平路口普希金像前献花,参观闵行开发区等 
  14. ^ 徐汇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2011-11-08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15. ^ 《上海文化年鉴》编辑部编. 上海文化年鉴 2012年. 《上海文化年鉴》编辑部. 2012.10: 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