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行宣传

夸大、捏造、片面化敌方暴行的宣传行为

暴行宣传英语︰Atrocity propaganda)是指用敌人所犯暴行来写出的政治宣传,这些宣传有可能是事实,但通常会被夸大甚至是故意捏造出来, 暴行宣传会以照片、影片、插图、采访和其他形式的信息呈现或报告。

战争与生俱来的暴力性质意味着,对暴行的夸大甚至是捏造往往会成为政治宣传的主要内容。[1]它将敌人去人性化,通过谎言并将敌人描绘成怪物,暴行宣传起到了情报功能的作用,因为它浪费了敌人反情报部门的时间和资源来保护自己。[2]美国著名传理学家哈罗德·拉斯威尔指出,爱国主义往往不足以让人民去憎恨敌人,因此政治宣传是必要的。[3]谎言在战争中是一种公认且极其有用的武器,每个国家都故意地使用它来欺骗本国人民、吸引中立者并误导敌人。[4]现代国家人民对战争有着巨大的心理抵抗,以至于每场战争都必须看起来是像一场防御战争,是在面对对具威胁性的凶残侵略者,公众应该憎恨谁,必须毫不含糊。[5]人类的证词即使在普通情况下也可能不可靠,而在战时更有可能被偏见、情绪和被误导的爱国主义进一步混淆。[6]

根据考德怀纳·史密斯的说法,暴行宣传常会导致真正的暴行,因为它会煽动敌人实施更多的暴行。并且由于政治宣传中那些夸张的报导,这会容易激起己方激情,反而增加己方报复的心态,从而引起己方的暴行。[7]暴行宣传也可能会导致公众不再相信关于实际暴行的报导,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反德的政治宣传盛行,然而其中的许多所谓“暴行”在战后年代被一一揭穿,这引起了公众对其后报导的疑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在欧洲实施暴行,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车之鉴,反而令这些报导收到了相当多的怀疑。[8]

与一般的政治宣传相同,这类详细描述敌人所犯下的夸大或捏造的罪行的暴行谣言意在诋毁对方,应用不仅限于冲突时期,也可以在平日用来左右公众舆论,诋毁对方,甚至制造宣战理由,比如两次的海湾战争,美国都伪造了暴行谣言来误导公众,合理化自身的侵略行为[9]

历史上的暴行宣传

20世纪之前

在十字军东征期间,乌尔巴诺二世为反对伊斯兰教的战争辩护时,声称敌人“在东部省份蹂躏了上帝的教堂,对基督徒男性进行了割礼,对女性进行了侵犯,并在杀死他们之前进行了最难以言喻的折磨 。” 乌尔班二世的布道成功地调动了民众支持人民十字军的热情。[10]针对犹太人的各种耸人听闻故事在中世纪广泛流传,指他们在逾越节期间会绑架和谋杀基督徒儿童。[11][12]

17世纪,英国媒体生动描述了爱尔兰天主教徒对英国新教徒犯下的暴行,包括对平民的酷刑和对妇女的强奸,英国公众对这些故事的反应是要求严厉报复。1641年的爱尔兰叛乱期间,充斥着各种关于爱尔兰天主教徒的骇人听闻的暴行报导,包括婴儿从孕妇身体里被拉出来,这些为随后屠杀爱尔兰叛军提供了理由。[13][14]

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后,英国和殖民媒体开始流传关于在坎普尔等地发生针对欧洲人的暴行,尤其是对欧洲妇女强奸的故事,但随后的官方调查没有发现任何证据。[15]

在美西战争前夕,美国新闻发布了多单西班牙对古巴人暴行的故事。 虽然有些是真的,但这些故事中的大多数都是为了促进销售而捏造的。[16]

20世纪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阿战争

南斯拉夫内战

海湾战争

伊拉克于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一名名叫“奈伊拉”的年轻科威特女孩出席听证会,并作证说她目睹了伊拉克士兵从医院保温箱里把新生的婴儿拿出,让他们无助地死去。她的证词成为美国各地报纸、广播和电视的头条新闻,并成为美国参战的借口之一。其后他被揭露是科威特驻美国大使的女儿,实际上并没有亲眼目睹她所描述的“暴行”有发生。约翰·麦克阿瑟指控科威特政府聘请公关公司 Hill & Knowlton 来设计这一切,以增加美国公众对海湾战争的支持。

21世纪

美国入侵伊拉克

美国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之前,英国和美国出现了关于萨达姆将反对人士投入了关于塑料粉碎机或木材削片机的虚报新闻。[17][17]这些故事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并促进了美国人对军事行动的支持,比如在美国新闻就曾刊出诸如“看到男人被撕碎,然后说你不支持战争”等标题的报导,来合理化战争。[18]直至入侵后的一年,媒体才指确定没有证据支持这种情况的存在。[19]

2003年7月,一名伊拉克妇女朱玛娜·汉娜 (Jumana Hanna) 作证说,她在两年监禁期间遭到复兴党警察的非人道待遇,包括遭到电击和反复强奸。 这个故事出现在《华盛顿邮报》的头版,并由当时的国防部副部长保罗·D·沃尔福威茨提交给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 2005年1月,《时尚先生》和《华盛顿邮报》的文章得出的结论是,她的所有指控都无法得到证实,而且她的叙述存在严重的不一致之处,她声称在她遭受酷刑的同一所监狱中被处决的丈夫实际上还活着。[20]

参考资料

  1. ^ MacDougall, Curtis D., Understanding Public Opinion: A Guide for Newspapermen and Newspaper Readers (New York: Macmillan, 1952) pp.101-2
  2. ^ Linebarger, Paul. Psychological Warfare. Landisville, Pennsylvania: Coachwhip Publications. 1948: 22. ISBN 1-61646-055-5. 
  3. ^ Rogerson, Sidney. Propaganda in the Next War. Great Britain: MacKays Limited. 1938: 27. 
  4. ^ Falsehood in Wartime. [11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5. ^ Delwiche, Aaron. Domestic Propaganda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12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06-20). 
  6. ^ Ponsonby, p.128
  7. ^ Linebarger, Paul M.A. 1954. Psychological Warfare (2nd ed.) New York: Duell, Sloan and Pearce, as cited in: Budge, Kent. Propaganda. The Pacific War Online Encyclopedia. [11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8). 
  8. ^ Inventing Atrocities. National Review Online. 10 August 2007 [4 Dec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31). 
  9. ^ David L. Miller. Introduction to Collective Behavior and Collective Action: Third Edition. Waveland Press. 2013: 98. ISBN 978-1478610953. 
  10. ^ Cull, Culbert, Welch, p. 23–4
  11. ^ Carl R. Trueman. Histories and Fallacies: Problems Faced in the Writing of History. Crossway. 2010-01-01: 133 [2022-03-20]. ISBN 978-1-4335-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12. ^ McLeod, Kembrew. Pranksters: Making Mischief in the Modern World. NYU Press. 2014-01-01: 101 [2022-03-20]. ISBN 978-0-8147-643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13. ^ James David Drake. King Philip's War: Civil War in New England, 1675–1676 . Univ of Massachusetts Press. 1999: 134. ISBN 1-55849-224-0. 
  14. ^ How lies about Irish 'barbarism' in 1641 paved way for Cromwell's atrocities. The Guardian. 18 February 2011 [14 Jul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15. ^ Tickell, Alex. Terrorism, Insurgency and Indian-English Literature, 1830–1947. Routledge. 2013-06-17: 92 [2022-03-20]. ISBN 978-1-136-618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2). 
  16. ^ Golay, Michael. Spanish–American War, Updated Edition. Infobase Publishing. 2009-01-01: 9 [2022-03-20]. ISBN 978-1-4381-001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17. ^ 17.0 17.1 Saddam Executed; An Era Comes to an End. ABC News. [202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4). 
  18. ^ Clwyd, By Ann. See men shredded, then say you don’t back war. [2023-01-04]. ISSN 0140-04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4) (英语). 
  19. ^ Brendan O'Neill: The missing people-shredder. The Guardian. 25 February 2004 [13 Jul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7). 
  20. ^ Wyatt, Edward. Iraqi Refugee's Tale of Abuse Dissolves Upon Later Scrutiny. The New York Times. 21 January 2005 [13 July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