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13.2毫米反坦克步枪

毛瑟13.2毫米反坦克步枪(德语:Tankgewehr M1918,简称:T-Gewehr)为德意志帝国陆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针对协约国(主要是英国)的装甲车辆所研发生产的反装甲武器,初次登场时间是1918年2月。

毛瑟13.2毫米反坦克步枪
类型反坦克步枪
原产地 德意志帝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18年
使用方德意志帝国陆军
参与战争/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研发者毛瑟
生产商毛瑟
基本规格
重量15.8千克
长度1.68米
枪管长度0.98米

子弹13.2毫米 TuF
枪机旋转后拉式枪机
发射模式单发
枪口初速805米/秒
供弹方式手動装填
瞄具机械瞄具:传统铁制照门及准星

毛瑟反坦克步枪是全世界第一把针对反装甲为单一研发目标的步枪,并且亦是德国人研发出的全世界第一把“高初速重型弹头步枪”;毛瑟公司一直到同年5月才对此款步枪进行量产,并且几乎以刚出炉的速度,发放给刚刚成军的反装甲特遣队。

历史

回溯到1916年9月15日当全世界第一批坦克隆隆地向前压过德军阵线之后,德军面对这个骇人的移动碉堡似乎一时之间束手无策;1917年11月20日开打的康布雷战役更是坦克大规模集中作战的辉煌岁月的开端,因此德军除了以各型火炮与制造人工障碍作为对抗协约国装甲部队的对策之外,毛瑟反坦克步枪便是这种环境下的变通办法。

由于毛瑟开发的13×92mm子弹宣告完成,加上当时德意志帝国陆军都采用G98步枪,因此毛瑟产生将G98步枪“巨大化”的概念并进入量产。毛瑟反坦克步枪同时采用Maschinengewehr 08的两脚架作为稳定支架。

虽然说毛瑟反坦克步枪的威力表现对于当时的Mark I 坦克装甲(0.23–0.47寸;6–12毫米)游刃有余(65米内可击穿25毫米装甲),不过巨大的后座力会让射击姿势没有准备好的射手,肩膀出现撕裂伤或脱臼;就算做好射击姿势,也会因为剧烈的摇晃导致晕眩。

今天的反器材步枪其实追根溯源起来,还是应该归根于这款毛瑟反坦克步枪作为起源。

目前这款毛瑟反坦克步枪还可以在几个博物馆看见它的英姿;美国肯塔基州诺克斯堡诺克斯堡)的巴顿坦克博物馆(Patton Museum List of Exhibits)就藏有两把;法国巴黎的博物馆亦有典藏。

附记

  • 13×92毫米毛瑟弹固然可以贯穿25毫米厚的装甲板,不过动能往往亦被消耗在“贯穿”这件事情上;也就意味着,贯穿后的毛瑟弹,不见得能形成杀伤力,甚至不见得能形成停止作用;除非真正击中坦克的重要机件部位,或者由侧面击穿装甲,造成人员受伤或者机件故障;否则,往往未能让被击中的坦克退出战斗。
  • 13.2×92毛瑟子弹也是后来的.50 BMG(12.7×99毫米)子弹,苏联12.7×108毫米子弹,法国13.2×99毫米子弹的开发缘由。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