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岛
爪哇岛(印尼语:Jawa;爪哇字母:ꦗꦮ;巽他语:ᮏᮝ;英语:Java)又称为渣华,位于印度尼西亚,南临印度洋,北面爪哇海。
爪哇岛 | |
---|---|
Jawa | |
自然地理 | |
坐标 | 7°30′10″S 111°15′47″E / 7.50278°S 111.26306°E |
所处海域 | 东南亚 |
所属群岛 | 大巽他群岛 |
总面积 | 132,187 km2 |
面积排名 | 世界第13位 |
最高海拔 | 3,676米 |
最高点 | 赛马鲁火山 |
管辖 | |
印度尼西亚 | |
省 | 雅加达首都特区、 万丹省、西爪哇省、 中爪哇省、东爪哇省、 日惹地方特区 |
最大聚居地 | 雅加达 |
居民 | |
人口 | 1.53亿(2024年) |
族群 | 爪哇人、巽他人、华人、 滕格尔人、Baduy、Osing、 Bantenese, Cirebonese、 北达威人、马都拉人 |
爪哇岛是印尼的一个大岛,全岛面积138,800平方公里,面积与英格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中国安徽省或俄罗斯鄂木斯克州相当,以面积论是印尼第五大岛,但却是印尼人口最多的岛屿。人口1亿4100万(2015年),行政区人口1亿4500万(包括其附属岛屿),比日本全国人口多出1700万,并还在持续上升中,密度则高达每平方公里1,121人,不只是全国人口最多同时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岛屿,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岛屿之一。[1]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位于爪哇岛西部。
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历史都发生在爪哇岛。它是强大的印度教 - 佛教帝国,伊斯兰苏丹国以及殖民地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核心中心。爪哇也是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印尼争取独立斗争的中心。爪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主导着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八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有四个位于爪哇岛,包括乌戎库隆国家公园、婆罗浮屠寺庙、普兰巴南寺庙以及桑义兰早期人类遗址。
历史
爪哇岛同时也以爪哇猿人而著名,直立人于约公元前100万年到达爪哇,在爪哇东部的布兰塔斯河附近曾经发现过直立人化石。两百万年之前,在巽他和迪古尔(Digul)高原充沛的降雨,使得大量热带植物生长繁茂,为很多史前文化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爪哇文化、语言,在很大程上受到了南亚次大陆语言文化的影响,很多历史遗迹都证明了这一观点,例如佛教圣殿遗址婆罗浮屠,和布兰班南印度教神庙。
- 2世纪东汉孝顺皇帝永建六年(131年)叶调国派遣使东汉。“叶调”就是古代爪哇岛梵文名Yavadvipa的对音。
- 5世纪东晋义熙八年(412年)高僧法显登陆耶婆提。耶婆提就是Yavadvipa, 就是古代爪哇。
- 东汉到隋朝称为呵罗单。
- 唐朝称为诃陵、阇婆。诃陵国亦称诃陵洲,或误为阿陵、波凌,初兴于中爪哇,另说诃陵位于东爪哇或马来半岛。一说即夏连特拉王朝。该国王族可能是来自南印度羯陵伽的贵族,6世纪初建立,王居。俗信佛教,国中出产玳瑁、黄白金、犀、象等,农业、手工业发达,时称最富。据中国史书记载,674—675年间,国人推女王悉莫登位为王。威令整肃,国势强盛,臣服了中爪哇和东爪哇28个小国。初都扎巴拉城(阇婆城,Japara),后迁都婆露伽斯(今锦石)。8世纪上半叶基本统一了爪哇,并向岛外扩张。先后多次向唐朝朝贡,贡方物五色鹦鹉、频伽鸟等,为海上丝路所经的重要地区。后受室利佛逝所逼,统治中心移往东部,建立马打蓝王国。一般学者认为,此国名源自梵文Kalinga,本指今印度奥里萨(Orissa),后移用于东南亚地区。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诃陵国分界,交趾郡为邻。[2]
- 宋朝爪哇岛上有三个国家:塔鲁纳国在西部,马打兰在中部,谏义里在东部。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东爪哇国王穆罗茶(Dharmvamca)遣使朝贡。当时穆罗茶王已统一爪哇岛,势力扩展到巴哩岛、渤林邦、并和苏门答腊岛上的三佛齐国交战。但东爪哇-三佛齐战争结果,东爪哇国兵败,国王穆罗茶(Dharmvamca)被杀。三佛齐势力扩展入爪哇岛。
- 13世纪爪哇岛上信诃沙里国崛起。
- 1290年信诃沙里国王克塔纳伽拉(Kertanagara)将三佛齐逐出爪哇。信诃沙里国王克塔纳伽拉的女婿克塔拉亚萨(Kertarajasa)创立强大的满者伯夷王朝,以满者伯夷城为首都(在今泗水西南)。
- 随后信诃沙里国王克塔纳伽拉被叛将贾亚卡特望(Jayakatwang,)杀害。
- 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忽必烈派遣一千艘战舰组成的海军,从福建行省泉州渡海,登陆爪哇,联合满者伯夷王克塔拉亚萨攻打信诃沙里国叛将贾亚卡特望,灭信诃沙里国。满者伯夷国王克塔拉亚萨随后反戈,打退元军,统一爪哇。《元史》称满者伯夷为“麻偌巴歇”,是爪哇国的国都。
满者伯夷被称之为最显赫的印度教王国,满者伯夷曾一度统治了今天印度尼西亚西部的大部分地区。满者伯夷这个名字来源于印度教奉为神的满者伯夷桔树。到了16世纪,当穆斯林王国取代满者伯夷在西部岛屿的地位时,满者伯夷王国转移到了东面的峇厘岛。
在6世纪至7世纪,很多海洋势力王国在苏门答腊和爪哇崛起,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水域。同时,伴随着与中国和印度兴盛的海上贸易往来,这些王国繁荣一时。在此期间,不少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学者翻译了很多文学和宗教典籍。
穆斯林王国
最早的伊斯兰教传教者被称为“九位使节”(Wali Songo),他们其中的几个来自中国,并被认为与当时郑和远洋贸易在马六甲海峡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其中很多传教者的墓葬至今保存完好。伊斯兰教被接受的同时,其教义也被融入了当地人长久以来的一些信仰,所以爪哇岛的伊斯兰教带有明显的本地特色。
到了十六世纪,伊斯兰教已成为爪哇岛的主要宗教。在这个时代,淡目苏丹国、井里汶苏丹国和万丹苏丹国崛起。马打兰苏丹国在16世纪末成为爪哇中部和爪哇东部的主要强国。苏拉巴亚和井里汶苏丹国最终被征服,以至于在17世纪,只有马打兰苏丹国和万丹苏丹国留下来面对荷兰人。
荷兰殖民统治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今天的雅加达)建立了“贸易和行政管理总部”。在殖民统治时期,荷兰人将注意力集中在雅加达和其他一些海滨城市,例如三宝垄和泗水。荷兰殖民者还通过一些归顺的本土势力,间接对这个多山的岛屿进行统治,例如爪哇岛中部的马打兰王国。
19世纪,荷兰政府从荷兰东印度公司手上接管了东印度群岛,1830年荷兰统治者开始实行所谓“耕种制”(荷兰语cultuurstelsel en cultuurprocenten)的变相奴役制度,导致了大范围的饥荒和贫困。随即发生了各种政治和社会反抗运动,其中一位名叫Multatuli的荷兰作家写了一本名叫《Max Havelaar》的小说,以抗议当时的社会状况。迫于各种反抗运动此起彼伏,1901年荷兰国会通过伦理政策(Etnisch beleid),客观上使一部分爪哇人接触到荷兰式教育,在这些人中,出现了很多杰出的印尼民族主义者,并且在二战后的印尼独立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理
自然
爪哇岛位于爪哇海南面,北面是加里曼丹岛(婆罗洲),西北面是苏门答腊岛,东面是峇厘岛,东北面是苏拉威西岛,南面是圣诞岛(面积很小)。爪哇岛是全球第13大岛,盛产咖啡。
爪哇岛以山地、丘陵为主,火山112座,内活火山35座;最高峰塞梅鲁火山,海拔3676米;北部沿海为平原。
爪哇岛基本上是由火山运动形成的,至少38圆锥形山表明它们是或者曾经是活火山。
岛上最长的河流便是梭罗河,全长约540公里,在爪哇的东部与北部。
岛上也有很多自然生物资源,但人口大量增加使得生态圈的压力巨大,已经有爪哇虎被证实灭绝,爪哇象与犀牛则是处于极危的状态,数个国家公园已经被政府所设立,保护当地的生物资源得以世代延续。
人文
爪哇岛包括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以及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其中包括印尼文化中心日惹(或译周贾卡塔),佛教圣殿遗址婆罗浮屠和布兰班南印度教神庙。
爪哇同时也是印尼人口密度最大的岛屿,全国大约60%人口住在该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减缓人口压力,将爪哇岛居民重新安置到其它人口较少的岛屿,印尼政府着手实行“印尼国内移民计划”,结果遇到不少问题,包括造成了不少族群之间的矛盾,一些原住民与“新定居者”甚至发生了暴力冲突。
注释
延伸阅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