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农

臺灣藝術家

王农(1926年—2013年3月26日),辽宁省黑山县人,生于奉天(辽宁省沈阳市),本名立田,自号关外人。1949年来台。曾从事纺织工厂美工设计、漫画创作,后全心创作,1978年中山文艺创作奖国画类第一名得奖人。1987年7月15日台湾解除戒严后,热心从事台海两岸美术交流。在水墨画马之外,也以戏曲人物为创作主题。

生平

王农父亲王右文、母亲罗淑文都是辽宁省黑山县人,家族先人与民国初年中国东北军阀首领张作霖有渊源。王农母亲罗淑文也是张作霖子张学良的幼年玩伴,也因此王右文得以出任辽宁省公安局长。 1931年因九一八事变爆发,他随父母南迁至华北、苏北、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等处。王农小学毕业后一度入读国立江西第十三中学,后转入安徽省立徽州农业职业学校高中农林科。1943年,他追随学校美术教师孟大宗习画。1944年于陆军五十二师青年营担任军中文宣工作,因接触戏班演出而迷上戏曲。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结束,王农返乡就读辽东学院美术系。[1]:131946年,他就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师事徐悲鸿李可染李苦禅、李桦、吴作人等画家。[2]:100艺专专校长徐悲鸿曾经表示:“王生多才多艺,为天生艺术家”。[1]:26

1949年,王农离开北平,经杭州、上海,由福州乘船来台,曾经在叶醉白师长身边担任文宣士。他也常在报章杂志发表漫画。1951年参加国防部政治部、台湾省教育厅等机构合办反共美术展览会漫画类 ,[3] 以“王老三”获得连环漫画第一名。1952年进入台湾工矿公司台北纺织厂任美工设计师。1954年,在国际学舍开蜡染画画展。1964年间,他协助香港电影导演李翰祥(同为北平艺专校友)为国联影业拍摄古装影片《西施》设计服装、布景、旗帜、战马装饰。他于1967年自行开办壁纸工厂,但经商失败,重新投入创作。[1]:26-311973年,王农在台湾省立美术馆举办水墨画个人画展。[2]:1011975年水墨作品“长城外”由国立历史博物馆推荐参加乌拉圭主办第二届国际双年画展。[4]1978年,中山文艺奖基金会评选他得到中山文艺创作奖国画类第一名。[5]1983年首度受邀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个展。1983、1984年两度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个展。1989年应中国美术家协会及徐悲鸿纪念馆邀请,于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返乡特展,借此在中国各地旅游、开办画展。2013年3月28日病逝台北市,享年88岁。[6]

艺术创作

艺术史学者刘传铭指出,王农以西画技法为基础,将明暗、光影、透视等西画技法引入中画创作。[1]:109他以童年迁徙记忆为题材,创作中国边关风光、动物主题画作。在动物画之外,也因喜好京剧,他将京剧角色人物入画。

徐悲鸿曾邀请齐白石向北平艺专学生示范技巧,齐白石的日课就是要将横、直墨线能够力透纸背,最后将纸画成全黑。王农运用线条、墨色之技巧具力透纸背的效果,就是师从齐白石的示范。画家徐庆平表示,王农有着东北人豪爽的个性,相当能掌握中国边关风土人情、自然形态,营造画面构图的开阔感。他运用泼墨手法,使画中马群具有强烈的动感及气势。[1]:102-104画家梁君午注意到,王农描绘的蒙古马,表现马匹胸腿肌腱发达、丰腴体态、蹄甲厚重的肢体特色。[1]:118

王农参与北平艺专京剧团演出并以业余票友身份登台,有助创作京剧人物主题。[7]徐庆平分析,王农先以大色块摆出人物大轮廓,再勾勒细部五官眼神、手脚姿态、手持鞭或棍等道具,画笔走势一气呵成。画家透过用笔统一走势,塑造画面生动感,再加上色彩的鲜明对比,造就画面的艺术效果。[1]:104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张洁编著. 王农——观想‧写意‧大自在. 台北市: 典藏艺术家庭. 2013. ISBN 9789866049408.
  2. ^ 2.0 2.1 台湾省立美术馆编辑委员会编. 王农水墨画七十回顾展. 台湾省立美术馆立美术馆. 1995. ISBN 9789570061316.
  3. ^ 反共抗俄美展會 昨起開始收件 計分十項種類八項標準. 中央日报. 1951-02-22 (中文(台湾)). 
  4. ^ 參加二屆國際雙年畫展 我國畫家作品 昨空運烏拉圭. 中央日报. 1975-05-12 (中文(台湾)). 
  5. ^ 中山文艺奖基金会. 民國55年至70年文藝創作獎得獎名單.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6. ^ 新書發表會 追思畫家王農. 自由时报. 2013-04-26. 
  7. ^ 自由时报电子报. 【藝術文化】唱畫京戲人物 王農以畫粉墨登場 - 自由藝文網.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8)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