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永吉小屋

臺北市文化資產

25°0′57.38″N 121°32′28.09″E / 25.0159389°N 121.5411361°E / 25.0159389; 121.5411361

旧高等农林学校作业室 (矶永吉纪念室)
台北高等农林学校作业室
矶永吉小屋
矶小屋
育种准备室
种子研究室
位置 台湾台北市大安区基隆路四段42巷(台湾大学公馆校区农场内)
材料日式台湾杉造平房小屋,储藏室部分为砖造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大正14年(1925年)2月28日
网站矶永吉小屋
官方名称旧高等农林学校作业室 (矶永吉纪念室)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学校建筑
评定时间2009年7月28日
详细登录资料
矶小屋

矶永吉小屋,全称为旧高等农林学校作业室,简称矶小屋,位于国立台湾大学公馆校区农场里。1925年落成,占地面积为383.04平方米的单层排屋。目前为台大农艺系使用此建筑物,其正式用途是农艺系的“育种准备室”,更早之前则称为“种子研究室”。目前矶小屋已被文化局登录古迹名称为“旧高等农林学校作业室”并免除被拆迁的下场。

地点

矶小屋是位于台大台北市基隆路四段42巷的日式平房,其位于人工气候室以及农业试验场办公室的中间。台大校园门牌编码为S62。

楼层安排

矶小屋只有地上一层楼。小屋内部包含作业室、农具室、实习准备室、农夫室、汤沸室、农作物贮藏室、阁楼储物空间、摄影暗房、熏蒸室及厕所等。建筑前则设置有水稻种植槽及育苗平台。[1]

历史

 
旧高等农林学校作业室讲解牌

矶小屋(种子研究室)落成于1925年,其是中兴大学前身“台北高等农林学校”实习农场的早期建筑,后并为台北帝大附属农林部,继续作为田间实习与考种实验室使用。[2]

矶小屋是高等农林学校至战后台湾大学早期农业研究之重要基地。矶永吉教授在矶小屋里完成了许多稻米的研究,在台湾的农业发展上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台大农艺系师生因此便取其“矶”字命名该研究室为矶小屋。对台大农艺系来说,矶小屋的保留代替了矶永吉教授传达其学术精神。其保存让后人得以有机会了解台湾农业发展的脉络并知道台湾、台大与矶永吉教授之间的渊源。

矶永吉教授离开台大后,矶小屋则由矶教授的学生们继续使用,成为种子研究室。1959时,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前身)开始重视种苗产业的研究,因此还曾由中美基金中拨款增设种子检查设备,并在旁边增建了一栋二层楼的考种馆。在新馆落成之后,矶小屋原本的功能渐渐被取代,因大多数的实验与课程移至考种馆进行。

现在

 
台大矶小屋外展出的古早农具(打谷机)。

矶小屋是台湾早期重要农学研究基地,因而经年累积大量日治时期迄今之农业研究器材、书籍文件、文书用具与家具等。2003年,农艺系于矶小屋的暗房中发现矶永吉教授遗留的文献手稿,经过总图书馆特藏组的整理,合计四千多册的手稿、书籍确定为矶永吉先生所有,内容涵盖当时的实验纪录、来自总督府的公文、南洋农业的调查书等珍贵资料。目前这些文献存放于总图书馆的“矶永吉文库”,成为台大的特藏。[3]

2006年,台大农场场务会议决定,将把台大农业陈列馆迁至该处。该年十月二十三号,总务处召开“农学院农业生物资源大楼规划兴建会议”,打算在原地兴建新大楼,所幸当时经由当时农艺系主任郭华仁教授、台大校史馆张幸真研究员等人的努力,才使得矶小屋得以保存下来。因矶小屋极富农业史与科学史研究价值,因此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已于2009年7月28日将此小屋指定为市定古迹。[4]

矶小屋见证了台湾农业科技发展之历程,因而在台湾农业历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富有历史价值的文化古迹。尽管矶小屋因被定为文化古迹而得以保全,但不可否认其逐渐倾颓的结构,急需大规模修缮。在台大与台北市文化局皆经费拮据的情况下,仅能以“紧急修缮”的名义,对小屋进行重点式的的整修。

经过多年的努力,农艺系于2012年3月10日举办矶永吉小屋开幕,邀集台科大建筑系师生共同进行矶小屋的复旧与活化计划,并举办“旧高等农林学校作业室历史空间暨文物展”展览,希望借由这些活动,让社会看见矶小屋在台湾与亚洲农业史中的重要性。矶小屋目前已局部开放其中两间供民众参观,小屋内陈列台北帝大时期的各种实验器具,如电气孵卵器、显微镜、种子筛、种子取样器、温湿度记录器等,参观者可在此一窥日治时期的农学实验室样貌。

小屋里还展示了企业家许文龙亲自雕塑的“蓬莱米之父”矶永吉、“蓬莱米之母”末永仁两尊青铜像。

对于2016年8月矶永吉小屋遭窃一案,于2016年9月5日傍晚警方宣布破案。大安警分局5日傍晚逮捕行窃的宋姓男子(41岁),顺利找回七件失窃小屋文物。[5]

建筑风格

矶小屋,由台湾杉层层叠叠而成的日式木造平房小屋,储藏室部分为砖造。其属于西洋式三角形屋架中的中柱式桁架,“出山式”屋顶(切妻造),木骨土墙,屋顶外覆雨淋板。矶小屋不但是台湾农业史上一个相当重要的代表,该建筑物本身的设计,也可视为日治时期房舍工法的模范。矶小屋与附近房舍和周遭农场,目前仍维持日治台北帝国大学时期的格局。[1]

参考资料

  1. ^ 1.0 1.1 磯永吉小屋. [2012-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4). 
  2. ^ 磯小屋 蓬萊米誕生地重見天日. 中国时报 web. 2012-07-20. [永久失效链接]
  3. ^ 廖明中. 磯小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台大意识报. 2012-04-09, (050) [2012-12-13]. 
  4. ^ 李芃萱. 綠田一隅——探訪「蓬來米之父」磯永吉小屋. 台大意识报. 2009-12-17, (028) [2012-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9). 
  5. ^ 记者彭宣雅、廖炳棋/台北报导,"台大矶小屋 窃贼曾混黑道",联合晚报,2016-09-07 13:48.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