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桦
生平
管桦生于丰润县三女河乡女过庄村一户普通农家。还乡河的支流泥河流经村边,他的童年便在芦苇荡中度过。8岁进入本村小学学习,后来升初中时因家贫而被迫中断学业。从此,他经常到野外拾柴禾,夏收时拾麦穗,冬季农闲时在家读《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七侠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1][2]。
1938年7月,管桦的父亲鲍子菁参加了由中共冀东党组织直接指挥的20万工农参加的冀东大暴动,先后收复日军控制的9座县城,切断了北宁铁路。鲍子菁任国民革命军第九路军第七师师长,后调入八路军冀东军区政治部工作,1944年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鲍子菁参加冀东大暴动时,托朋友将家属送到天津避战火。管桦随母亲在天津居住期间,进入志远中学学习,在校期间阅读了鲁迅、茅盾、巴金、田汉、丁玲、老舍、王统照等不少中国作家的作品,作文成绩提高很大,多次获得语文老师表扬。一位语文老师甚至说:“你将来可能成为一个文学家。”当时管桦酷爱绘画,每日放学回家后总会临摹父亲给他买的《芥子园画谱》[1]。
冀东抗日根据地成立后,父亲将全家人从天津接回冀东。1940年,管桦参加八路军,想进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学习军事以便到抗日前线杀敌,但抗大不招收无战斗经验的学生。他只得进入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文学系学习。为不连累家人,不少学员都把名字改了。管桦起初改名“管华”,但同学们开玩笑说:“管理中华,野心太大了吧!”他改口说:“我喜欢树木,抗战胜利后,我就管理一片树林。”于是他改名“管桦”,后来也成为他的笔名。在校期间他学习革命理论及文学知识,观看了文工团演的《带枪的人》、《母亲》等节目,并且“第一次听到福楼拜、莫泊桑、大仲马等作家的名字和老师对他们作品的分析”[1]。
1942年毕业后,管桦被分配到中共冀热边特委主办的救国报社担任随军记者。任职期间1942年他创作出描写抗日战争生活的短篇小说《行军》,发表在《挺进军报》上,自此开始文学创作。1943年,调到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工作,历任文艺演出队副队长、队长及冀热辽军区文工团副团长等职。其间创作了大量歌词、剧本、文艺通讯,也写了小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部队挺进中国东北。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
1948年,管桦因病从部队转业,调任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研究员。该学院的前身是1938年在延安创建的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1946年以后,鲁艺先后迁至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沈阳,并改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在东北期间,他先后写出歌剧《归队立功》,写出并发表了中篇小说《荆各庄的故事》及短篇小说《雨来没有死》,与别人合著出版了歌剧《国军现形记》及话剧《蒋敌伪合流》。其中歌剧《归队立功》(李劫夫作曲)获得冀察热辽军区通令嘉奖,并获朱德奖章[1][3]。
在抗日战争时期,管桦作为随军记者经常独自活动,为他带路的往往是些年纪很小的儿童团员,他见过许许多多冀东抗日的少年儿童,也听过不少他们的抗日事迹。1945年夏秋之交,冀东军区八路军某部攻打玉田县城,管桦和尖兵剧社其他几人要到前线采访,在城南庄为他们带路的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又活泼又自信,一行人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远处有座炮楼,孩子被炮楼里射出的子弹击中太阳穴当场牺牲,这给管桦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后来在随东北鲁迅文艺学院迁到沈阳后,他开始创作短篇小说《雨来没有死》,写成初稿后首先送给同在该学院工作的周立波审阅,获得周立波称赞和鼓励。很快《雨来没有死》于1948年在《晋察冀日报》副刊上发表,获得读者一致好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短篇小说《雨来没有死》被选入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后来课文标题改为《小英雄雨来》),管桦也因此成名。小英雄雨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中、小学生心目中的小英雄,他的故事伴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代人的成长[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管桦先是调到天津音乐学院任职,后任中央乐团创作员,最终成为北京市作家协会驻会作家。其间,他创作了故事大合唱《飞虎山》(张文纲作曲)、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瞿希贤编曲)等的歌词。在《雨来没有死》的基础上,管桦于1955年写作并发表了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1963年,《小英雄雨来》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后多次再版。后来还出现了多家出版社都印行这部小说的火热局面。该小说后被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同名电影、同名儿童评歌剧等等[1]。
“文革”初期,一次冲击北京市文联的中学生红卫兵要揪斗管桦,拿着皮带准备殴打他,其中有人问了句:“管桦是谁?”旁边有人答:“就是写《小英雄雨来》的那个作家。”这些中学生都很熟悉《小英雄雨来》,因此放过了管桦[3][1]。但在“文革”期间,《小英雄雨来》从教材中消失。当时天津市中、小学语文教师曾经一致要求将《小英雄雨来》继续编入语文课本。但上级有关领导指这篇课文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含有大国沙文主义意味,必须删除,并且要求管桦把“雨来”这个人物改写成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李玉和似的高大形象,还派两位青年教师代表到管桦住处传达上述上级指示。管桦听后严词拒绝,两位青年教师代表乃匆忙返回天津[1]。文革期间,管桦被打倒后,突发心肌梗塞。后来他的作品不准发表,他就在家继续写长篇小说《将军河》,并且开始画墨竹[3]。
改革开放后,管桦是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北京分会主席,一级教授。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4]。
管桦希望在家乡的还乡河公园建一座小英雄雨来纪念园,很快获得中共唐山市委、唐山市人民政府支持。1998年,“小英雄雨来纪念园”在唐山市丰润区还乡河公园落成,雨来纪念碑上有管桦亲笔撰写的碑文[1]。
著作
参考文献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选入语文课本,感动了几代中国人的《小英雄雨来》. 海疆在线. 2017-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7).
- ^ 寻找“小英雄雨来”. 中国文明网. 2015-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 ^ 3.0 3.1 3.2 王志学,风摧不折 火烧不尽——记全国政协委员管桦,北京观察1996(10):32-34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管桦 (1921~2002). 中国作家网. [2017-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3).
- ^ 5.0 5.1 著名词作家、北京市文联主席管桦病逝. 新浪. 200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