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万之战

统万之战,是指在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的426年(夏承光二年、北魏始光三年)至427年(夏承光三年、北魏始光四年),北魏军进攻夏国都城统万城(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白城子)的一系列作战。战事大致分为两次进攻,第一次在426年,北魏主动攻击夏国领有的蒲阪及包括长安在内的三辅地区,同时由北魏太武帝亲自率军进攻统万,夏国因守将弃守城池而失去蒲阪及三辅地区,但皇帝赫连昌据守统万宫城,让北魏从统万城退兵。第二次则是在427年,因夏国派军试图夺回长安,魏太武帝于是在魏夏两军于长安争持之时亦乘虚进攻统万,太武帝虽然事先准备了攻城器具,但作战中却不等待它们运来而仅以骑兵奔赴城下,成功引诱赫连昌出城迎敌,终击败夏军并攻克统万,在统万置戍而还,赫连昌则西保上邽。

战役后夏国失去了其都城统万城,亦失去了大量土地及人口物资,实力太降而见衰落,数年后亦在北魏军事压力下灭亡[1]:275。而北魏则因这次胜利而扩大其对关中及河西地区的影响力,为太武帝统一北方作战的开端。

背景

夏国开国君主刘勃勃(后改姓赫连勃勃)出身匈奴铁弗部,父亲刘卫辰与北魏前身代国已多有争战,前秦灭代国之战之导火线亦为刘卫辰不堪代国军事力量而向前秦求援。北魏复国后,和铁弗部亦屡有冲突,北魏道武帝在391年北魏灭刘卫辰之战中,刘卫辰部被消灭,尽杀刘卫辰宗族,只有赫连勃勃成功出逃并最终依附后秦高平公没弈于[2]。不过,勃勃却在407年(夏龙昇元年,北魏正始元年)以后秦与北魏交通为由袭杀没奕于叛秦,自称天王建立夏国政权[3][4]

夏国立国之初即进攻当时由后秦南秦领有的秦凉地区,屡屡获胜,势力渐增之下更于413年(夏凤翔元年,北魏永兴五年)下令举十万之众修筑统万城作为国都。由于当时任将作大匠的叱干阿利性格残暴,筑城时会用锥子测试修好的城墙强度,若果能刺进去一寸便会杀掉那段城墙的负责者,故此令到统万城的城墙非常坚固[5][6][7]。418年(夏昌武元年,魏泰常四年)赫连勃勃成功从上一年才灭亡后秦的东晋手中夺得关中地区,随后称帝,但拒绝了迁都长安(今西安市西北)的建议,理由正是认为统万城能有效遏制大敌北魏,令对方不敢渡过黄河[8]

另一边厢,北魏在柏肆之战后从后燕手中夺取华北地区,除版图大扩外亦笼络大批原在后燕朝中任官的汉人,成功维持北魏在当地的统治[9]:285明元帝统治期间一系列徙民鼓励耕作、畜牧和商货的措施后令北魏经济和物资状况大有改善[10],更在423年趁南朝宋武帝去世的机会乘机袭取了宋河南地。北魏经道武、明元二帝的发展已成为华北强权,继位的太武帝亦有意对外用兵,正伺机而动,而太武帝在425年(魏始光二年)派了龙骧将军步堆及谒者仆射胡觐出使当时新获拥立的宋文帝,和南朝短暂修和以专心即将发生的北面战事[11][12]:210[13]:103

424年(夏真兴六年),赫连勃勃打算易储,废掉太子赫连璝而改立幼子酒泉公赫连伦,赫连璝闻讯先发制人领兵进攻赫连伦,最终赫连伦兵败身亡,但勃勃三子太原公赫连昌却在此时乘机袭杀赫连璝,收编了赫连璝的部众回统万城,勃勃遂立赫连昌为太子[14]。425年(夏真兴七年,魏始光二年)八月,赫连勃勃去世,赫连昌亦顺利继位为帝。同年北魏亦对柔然用兵,兵分五道齐进,令得柔然北逃避战,暂时消除北方威胁[15]

经过

第一次进攻

426年(夏承光二年,魏始光三年),西秦乞伏炽磐派使者出使北魏,又请伐夏[16]。太武帝与群臣讨论该先进攻柔然还是夏国时,大部分魏臣都认为柔然是大患,应优先平定,即使不然消灭亦能掠得大量战利品;但崔浩直指夏国国小但残暴,劝太武帝出兵灭之[17]。太武帝遂在九月以赫连勃勃去世,诸子相攻为理由起兵攻夏,命司空奚斤率兵四万五千攻打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宋兵将军周几率万人攻打陕城(今河南省陕县),以河东郡太守薛谨为向导[18]。十月,太武帝自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出发,于十一月进至君子津(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东北),正当严寒,黄河冰封,魏军轻骑二万渡河袭击夏都统万城。魏军逼近统万城时正值冬至赫连昌正与群臣欢宴,听说魏军来攻,在魏军离城仅有三十多里时才仓皇出城迎战,遭太武帝亲自率领的部队击败,只得败逃回城。魏将豆代田乘统万城开门迎接赫连昌败军未及关闭的机会率部杀入西宫,焚烧其西门而还。魏军在城北过了一晚,次日派军四出抢掠,俘虏残杀数万人,得牛马十余万。不过赫连昌仍然据守坚固的宫城抵抗,太武帝以其当前兵力无法攻下,遂强迁统万城民万余家而还,不过他们在回军路上死了很多人,只得六七成人能活着到平城[19][20][12]:211[13]:104-5

进攻关中地区方面,夏弘农郡太守曹达得知周几率军将至,不战逃走,魏军得以长驱直入三辅地区。蒲阪守将赫连乙斗得悉奚斤来攻便派使者到统万城请求援军,但使者到统万时正正遇上魏太武帝攻击统万,围攻宫城的场景,回蒲阪后便称统万城已失守,吓得乙斗弃城西走长安,奚斤顺利攻占蒲阪。到长安后乙斗又和长安的守将赫连助兴再西走安定。最终在十二月,奚斤占领长安,秦、雍一带的氐、羌全都降于北魏。北凉国王沮渠蒙逊及氐王杨玄先后派使者请依附北魏[21][13]:105-6

第二次进攻

427年正月,赫连昌命令平原公赫连定率众二万往攻长安试图收复失地,太武帝知悉后即下令于阴山伐木,大造攻具,准备再次伐夏。三月,命高凉王拓跋礼镇守长安,又命执金吾桓贷在君子津造桥[22]。四月,奚斤与赫连定在长安一线战况胶着,太武帝便打算趁这机会进攻统万,命司徒长孙翰、廷尉长孙道生、宗正娥青率三万骑为前驱,常山王拓跋素太仆丘堆和将军拓跋大毗率步兵三万作后继,南阳王拓跋伏真、桓贷、将军姚黄眉率步兵三万运送攻城武器,另以将军贺多罗率精骑三千作候骑,充当前哨[23]。五月,魏太武帝留下龙骧将军陆俟率领诸军防备柔然,自率军从平城出发,并经君子津过黄河[24]。太武帝到达拔邻山(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后下令筑城并留下辎重,自领轻骑三万倍道先行。群臣担心轻军前往难以取胜,力谏要等待有攻城器具的步兵部队到来才进攻。但太武帝却认为攻城为下,敌人见大军和攻城器具出现必然会死守城池,一旦一时间攻不下就会陷入军粮耗尽,在附近也掠夺不到物资补给的困境;相反魏军仅以轻骑示人必然会令敌人放下戒心,加之示弱诱之出战,再以死力与之决战,定可获胜。六月,武帝至统万以北的黑水,分兵埋伏于深谷,自领少数轻骑兵进抵统万城下诱战。赫连昌想要等待赫连定率兵来援,然后内外夹击,故下令闭城坚守。太武帝从新降的夏将狄子玉得知赫连昌的意图,担心夏军不出战,于是退军以示弱,另派五千骑兵西掠居民。正好有北魏军士因犯罪而亡奔于夏,放出魏军粮尽,物资短缺而后继的步兵未至,乃出击良机的情报,赫连昌于是率步骑三万出击。太武帝急忙收兵假装逃走引诱夏军追击消耗体力。赫连昌见魏军撤退便下令将兵阵变阵成两翼加紧追击。其时战场上出现风雨,吹起的东南风令魏军处于不利的逆风位置,一个懂方术的宦官劝太武帝现在快点撤走以待良机,但崔浩却认为夏军已纵军深入,后无援军了,反建议趁机会分兵潜行掩击敌人。太武帝听从崔浩之言,分骑兵为左右两队,偷偷绕到夏军之后,让他们在顺风位置奇袭夏军。交战期间太武帝一度堕马,差点被夏军擒获,但在拓跋齐奋力捍卫下成功爬回马上,即使中了流矢仍负伤奋战,亲手杀了十多人,最后大败夏军。赫连昌军队溃败,因魏军骑兵追得太紧而无法回到统万城,只好逃奔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魏军在统万城北大杀万多人,包括赫连昌弟河南公赫连满以及侄子赫连蒙逊。当日黄昏夏尚书仆射问至见赫连昌无法回城,遂带着赫连昌母亲弃城,魏军随后攻入统万城,俘获夏国王公、大臣、将校及后妃、宫人以万数,又获马三十余万匹、牛羊数千万头,府库珍宝,器物不计其数。长孙翰一直追击赫连昌败军至高平才放弃。原本打算攻下长安后才驰援统万城的赫连定听说统万城已被攻破,亦急忙撤军逃到上邽。太武帝率军东还,以拓跋素为征南大将军,与桓贷、莫云留守统万[12] :211-3[25][26][13]:106-8

影响

  • 北魏在此战役中大败夏国,获得了长安及统万两个重镇,杀掠大量人口及物资,夏国军事力量大降,但太武帝未有急于灭夏,战略重心转回对付北方的柔然[13]:102反倒是一直在长安防守赫连定,战后受命班师的司空奚斤坚持要乘胜追击,太武帝遂答允增兵奚斤让他进攻上邽。次年(428年)赫连昌受其军事压力被逼退守平凉,监军侍御史安颉更绕过奚斤一举俘虏赫连昌,立下功劳,惟奚斤不满功勋不在已,遂轻率进攻由赫连定死守的平凉,反而遭对方击败,奚斤等将被俘,至430年北魏攻克平凉后才得归国,更令长安复入夏国之手[12]:213[1]:275[27][28]。但此战令北魏在秦凉地区影响力大增,仇池王杨玄、北凉王沮渠蒙逊都在此战时遣使表示愿意附魏;早已附魏的西秦,其君主乞伏暮末后来面临北凉军力逼迫的困境,更曾试图在魏攻平凉的时间请求归魏[29]吐谷浑首领慕璝亦在赫连定渡过黄河途中对其进行突袭,消灭夏国残余势力并将赫连定献给北魏示好[30][13]:111。此战为其日后灭北凉统一北方及出征西域提供基础。
  • 李顺在此战中亦有参战并有战功,但其实太武帝原本是想让李顺总领先锋部队进攻,惟一直看轻李顺的崔浩向太武帝表示其性格不可以由其独任,才让李顺失去更大的表现机会。崔浩在此战中不但在开始时力主伐夏,在击溃赫连昌一战时即使面前风向不利之际仍能提出让魏军扭转败局的建议,崔浩遂在其后北魏多场对外军事行动中都为太武帝出谋划策,愈见亲待;但太武帝亦宠信李顺,即使崔浩曾告发李顺在出使北凉时收受沮渠蒙逊贿赂而有所隐瞒也不相信,直至最后在北魏灭北凉之战中太武帝发现李顺一直谎称北凉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周边无水草而反对出兵北凉,崔浩就藉有人告发李顺为北凉旧臣品评官爵时受贿而进言批评李顺,终令太武帝诛杀李顺[31]

参考资料

  1. ^ 1.0 1.1 沈起炜. 細說兩晉南北朝. 上海. : 271–275. ISBN 9787208041387. 
  2. ^ 《魏书·太祖纪》:十有二月,获卫辰尸,斩以徇,遂灭之。语在《卫辰传》。卫辰少子屈丐,亡奔薛干部。车驾次于盐池。自河已南,诸部悉平。簿其珍宝畜产,名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班赐大臣各有差。收卫辰子弟宗党无少长五千余人,尽杀之。
  3. ^ 《晋书·载记三十·赫连勃勃》:义熙三年,僭称天王、大单于,赦其境内,建元曰龙昇,署置百官。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
  4.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义熙三年:“勃勃闻秦复与魏通而怒,乃谋叛秦。柔然可汗社菕献马八千匹于秦,至大城,勃勃掠取之,悉集其众三万余人伪畋于高平川,因袭杀没弈于而并其众。
  5. ^ 《晋书·载记三十·赫连勃勃》:乃赦其境内,改元为凤翔,以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起都城。勃勃自言:“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阿利性尤工巧,然残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
  6.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元嘉四年:初,夏世祖性豪侈,筑统万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广十步,宫墙高五仞,其坚可以厉刀斧。
  7. ^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延州故丰林县城,赫连勃勃所筑,至今谓之赫连城。紧密如石,㔉之皆火出。
  8. ^ 《晋书·载记三十·赫连勃勃》:群臣劝都长安,勃勃曰:“朕岂不知长安累帝旧都,有山河四塞之固!但荆、吴僻远,势不能为人之患。东魏与我同壤境,去北京裁数百余里,若都长安,北京恐有不守之忧。朕在统万,彼终不敢济河,诸卿适未见此耳!”其下咸曰:“非所及也。”乃于长安置南台,以璝领大将军、雍州牧、录南台尚书事。
  9. ^ 傅乐成. 中國通史(合訂本) 第十二版. 新北市: 大中国图书公司. 2014年9月: 285–286. ISBN 9789575211424. 
  10. ^ 《魏书·食货志》:太宗永兴中,频有水旱,诏简宫人非所当御及非执作伎巧,自余出赐鳏民。神瑞二年,又不熟,京畿之内,路有行馑。帝以饥将迁都于邺,用博士崔浩计乃止。于是分简尤贫者就食山东。敕有司劝课留农者曰:“前志有之,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凡庶民之不畜者祭无牲,不耕者祭无盛,不树者死无椁,不蚕者衣无帛,不绩者丧无衰。教行三农,生殖九谷;教行园囿,毓长草木;教行虞衡,山泽作材;教行薮牧,养蕃鸟兽;教行百工,饬成器用;教行商贾,阜通货贿;教行嫔妇,化治丝枲;教行臣妾,事勤力役。”自是民皆力勤,故岁数丰穰,畜牧滋息。
  11. ^ 《魏书·世祖纪上》:夏四月,诏龙骧将军步堆、谒者仆射胡觐使于刘义隆。
  12. ^ 12.0 12.1 12.2 12.3 史仲文、胡晓林 (编). 百卷本中國通史(7) Di 1 ban, Jing zhuang he ding ben.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210–216. ISBN 7010014566.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台湾三军大学 (编). 中國歷代戰爭史第六冊. 北京: 军事译文出版社. : 83–124. 
  14. ^ 《太平御览·卷一百二十七·偏霸十一》:六年,勃勃将废太子璝为秦王,以酒泉公伦为太子。璝闻将废己,率众七万北伐伦。伦率骑三万拒之。既战,伦为璝所败,伦死之。太原公昌率骑一万袭杀璝,率众八万五千归于统万。勃大悦,立昌为太子。
  15.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元嘉二年:癸卯,魏主大伐柔然,五道并进:长孙翰等从东道,出黑漠,廷尉卿长孙道生等出白、黑二漠之间,魏主从中道,东平公娥清出栗园,奚斤等从西道,出尔寒山。诸军至漠南,舍辎重,轻骑,赍十五日粮,度漠击之。柔然部落大惊,绝迹北走。
  16. ^ 《魏书·卷八十七》:后遣其尚书郎莫胡、积射将军乞伏又寅等贡黄金二百斤,请伐赫连昌,世祖许之。
  17. ^ 《资治通鉴·卷120》:魏主诏问公卿:“今当用兵,赫连、蠕蠕,二国何先?”长孙嵩、长孙翰、奚斤皆曰:“赫连土著,未能为患。不如先伐蠕蠕,若追而及之,可以大获;不及,则猎于阴山,取其禽兽皮角以充军实。”太常崔浩曰:“蠕蠕鸟集兽逃,举大众追之则不能及,轻兵追之又不足以制敌。赫连氏土地不过千里,政刑残虐,人神所弃,宜先伐之。”
  18.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元嘉三年:魏主闻夏世祖殂,诸子相图,国人不安,欲伐之。长孙嵩等皆曰:“彼若城守,以逸待劳,大檀闻之,乘虚入寇,此危道也。”崔浩曰:“往年以来,荧惑再守羽林、钩己而行,其占秦亡;今年五星幷出东方,利以西伐。天人相应,不可失也。”嵩固争之,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命武士顿辱之。于是遣司空奚斤帅四万五千人袭蒲阪,宋兵将军周几帅万人袭陕城,以河东太守薛谨为鄕导。
  19. ^ 《魏书·世祖纪上》:冬十月丁巳,车驾西伐,幸云中,临君子津。会天暴寒,数日冰结。十有一月戊寅,帝率轻骑二万袭赫连昌。壬午,至其城下,徙万余家而还。语在《昌传》。……四年春正月乙酉,车驾至自西伐,赐留台文武生口、缯帛、马牛各有差。从人在道多死,其能到都者才十六七。
  20. ^ 《魏书·卷九十五》:世祖闻屈孑死,诸子相攻,关中大乱,于是西伐。乃以轻骑一万八千济河袭昌。时冬至之日,昌方宴飨,王师奄到,上下惊扰。四驾次于黑水,去城三十余里,昌乃出战。世祖驰往击之,昌退走入城,未及闭门,军士乘胜入其西宫,焚其西门。夜宿城北。明日,分军四出,略居民,杀获数万,生口牛马十数万,徙万余家而还。
  21.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元嘉三年:夏弘农太守曹达闻周几将至,不战而走;魏师乘胜长驱,遂入三辅。会几卒于军中,蒲阪守将东平公乙斗闻奚斤将至,遣使诣统万告急。使者至统万,魏军已围其城;还,告乙斗曰:“统万已败矣。”乙斗惧,弃城西奔长安,斤遂克蒲阪。夏主之弟助兴先守长安,乙斗至,与助兴弃长安,西奔安定。十二月,斤入长安,秦、雍氐、羌皆诣斤降。河西王蒙逊及氐王杨玄闻之,皆遣使附魏。
  22. ^ 《魏书·世祖纪上》:己亥,行幸幽州。赫连昌遣其弟平原公定率众二万向长安。帝闻之,乃遣就阴山伐木,大造攻具。二月,车驾还宫。三月丙子,遣高凉王礼镇长安。诏执金吾桓贷造桥于君子津。
  23. ^ 《魏书·世祖纪上》:是月,治兵讲武,分诸军,司徒长孙翰、廷尉长孙道生、宗正娥清三万骑为前驱,常山王素、太仆丘堆、将军元太毗步兵三万为后继,南阳王伏真、执金吾桓贷、将军姚黄眉步兵三万部攻城器械,将军贺多罗精骑三千为前候
  24.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元嘉四年:魏奚斤与夏平原公定相持于长安。魏主欲乘虚伐统万,简兵练士,部分诸将,命司徒长孙翰等将三万骑为前驱,常山王素等将步兵三万为后继,南阳王伏真等将步兵三万部送攻具,将军贺多罗将精骑三千为前候。素,遵之子也。五月,魏主发平城,命龙骧将军代人陆俟督诸军镇大碛以备柔然。辛巳,济君子津。
  25. ^ 《魏书·世祖纪上》:帝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戊戌,至于黑水,帝亲祈天告祖宗之灵而誓众焉。六月甲辰,昌引众出城,大破之。事在《昌传》。昌将麾下数百骑西南走,奔上邽。诸军乘胜追至城北,死者万余人,临阵杀昌弟河南公满及其兄子蒙逊。会日暮,昌尚书仆射问至拔城,夜将昌母出走。乙巳,车驾入城,虏昌群弟及其诸母、姊妹、妻妾、宫人万数,府库珍宝车旗器物不可胜计,擒昌尚书王买、薛超等及司马德宗将毛脩之、秦雍人士数千人,获马三十余万匹,牛羊数千万。以昌宫人及生口、金银、珍玩、布帛班赍将士各有差。昌弟平原公定拒司空奚斤于长安城,娥清率骑五千讨之,西走上邽。辛酉,班师,留常山王素、执金吾桓贷镇统万。
  26. ^ 《魏书·卷九十五》:后昌遣弟定与司空奚斤相持于长安,世祖乘虚西伐,济君子津,轻骑三万,倍道兼行。群臣咸谏曰:“统万城坚,非十日可拔,今轻军讨之,进不可克,退无所资,不若步军攻具,一时俱往。”世祖曰:“夫用兵之术,攻城最下,不得已而用之。如其攻具一时俱往,贼必惧而坚守,若攻不时拔,则食尽兵疲,外无所掠,非上策也。朕以轻骑至其城下,彼先闻有步军而徒见骑至,必当心闲,朕且羸师以诱之,若得一战,擒之必矣。,所以然者,军士去家二千里,复有黄河之难,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以是决战则有余,攻城则不足。”遂行。次于黑水,分军伏于深谷,而以少众至其城下。昌将狄子玉来降,说:“昌使人追其弟定,定曰:‘城既坚峻,未可攻拔,待擒斤等,然后徐往,内外击之,何有不济。’昌以为然。”世祖恶之,退军城北,示昌以弱。遣永昌王健及娥清等分骑五千,西掠居民。会军士负罪,亡入昌城,言官军粮尽,士卒食菜,辎重在后,步兵未至,击之为便。昌信其言,引众出城,步骑三万。司徒长孙翰等言:“昌步陈难陷,宜避其锋,且纵步兵,一时奋击。”世祖曰:“不然。远来求贼,恐其不出,今避而不击,彼奋我弱,非计也。”遂收军伪北,引而疲之。昌以为退,鼓噪而前,舒陈为翼。行五六里,世祖冲之,贼陈不动,稍复前行。会有风起,方术宦者赵倪劝世祖更待后日,崔浩叱之。世祖乃分骑为左右以掎之。世祖坠马,贼已逼接,世祖腾马,刺杀其尚书斛黎,又杀骑贼十余人,流矢中掌,奋击不辍。昌军大溃,不及入城,奔于上邽,遂克其城。
  27.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元嘉五年:奚斤自以为元帅,而昌为偏裨所擒,深耻之。乃舍辎重,赍三日粮,追夏主于平凉。娥清欲循水而往,斤不从,自北道邀其走路。至马髦岭,夏军将遁,会魏小将有罪亡归于夏,告以魏军食少无水。夏主乃分兵邀斤,前后夹击之,魏兵大溃,斤及娥清、刘拔皆为夏所擒,士卒死者六七千人。丘堆守辎重在安定,闻斤败,弃辎重奔长安,与高凉王礼偕奔蒲阪,夏人复取长安。
  28.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元嘉五年:奚斤自以为元帅,而昌为偏裨所擒,深耻之。乃舍辎重,赍三日粮,追夏主于平凉。娥清欲循水而往,斤不从,自北道邀其走路。至马髦岭,夏军将遁,会魏小将有罪亡归于夏,告以魏军食少无水。夏主乃分兵邀斤,前后夹击之,魏兵大溃,斤及娥清、刘拔皆为夏所擒,士卒死者六七千人。丘堆守辎重在安定,闻斤败,弃辎重奔长安,与高凉王礼偕奔蒲阪,夏人复取长安。
  29.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元嘉七年:秦王暮末为河西所逼,遣其臣王恺、乌讷阗请迎于魏,魏人许以平凉、安定封之。
  30. ^ 《魏书·卷八十九》:世祖时,慕璝始遣其侍郎谢大宁奉表归国,寻讨禽赫连定,送之京师。
  31. ^ 《魏书·李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