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陆战队

美国海军陆战队(英语: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缩写:USMC),是美国军队中的陆战队两栖作战部队,其主要职责是运用美国海军的舰队(含航空兵),快速抵达全球各危机发生地执行战斗任务。美国陆战队属于美国军队中的一个独立军种,与美国海军地位平行,同属美国国防部下属的美国海军部管辖,其英语军衔名称与陆军、空军相同。负责美国驻外使馆保安的使馆警卫队亦隶属于美国陆战队。

美国海军陆战队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美国海军陆战队徽章
存在时期1775年11月10日-现今
国家或地区 美国
种类海军陆战队
功能两栖步兵
规模现役180,958人(截至2020年 (2020-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1]
预备役38,500人(截至2017年 (2017-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2]
直属美国海军部(自1834年)
驻军/总部 美国弗吉尼亚州五角大楼
别称皮领(Leatherneck)
锅盖头(Jarhead)
地狱犬(Devil Dog)
格言永远忠诚
(Semper Fidelis)
少数者,自豪者
(The Few, The Proud)
专用颜色红与金   
进行曲陆战队赞歌英语Marines' Hymn
播放
永远忠诚英语Semper Fidelis (march)
播放
参与战役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美法战争
亚洲殖民冲突、二战
朝鲜战争越战波湾战争
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
指挥官
海军部长 卡洛斯·德尔·托罗
司令 埃里克·史密斯英语Eric Smith (general)上将
副司令 克里斯托弗·J·马霍尼英语Christopher J. Mahoney上将
首席军士长特洛伊·布莱克英语Troy E. Black
标识
臂章
海军陆战队军旗
飞机
攻击机AV-8B
电战机EA-6B
战斗机F/A-18A/BF/A-18C/DF-35BF-35CF-5N
直升机MV-22BAH-1ZCH-53EUH-1YVH-3DK-MAX英语Kaman K-MAXVH-60CH-46
侦察机RQ-7英语AAI RQ-7 ShadowMQ-8BRQ-4RQ-11
运输机C-9C-12英语Beechcraft C-12 HuronC-20英语Gulfstream IIIC-40C-130
空中加油机KC-130T/J英语Lockheed Martin KC-130

历史

早期

 ·合众国武装力量
  美国陆军
US Army
  美国海军
US Navy
  美国空军
US Air Force
  美国海军陆战队
US Marine Corps
  美国海岸警卫队
US Coast Guard
  美国太空军
US Space Force
 
陆战队第六营士兵于1864年4月华盛顿海军码头合照
 
詹姆斯行军的油画,于夏布尔特佩克之役 (1847年)

美国陆战队发展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时期最初成立于费城的殖民地陆战队。当时由第二殖民地国会于1775年11月10日授权成立建军,编制两个。该天也订为陆战队队庆。美国战争结束后,殖民地海军和殖民地陆战队都于1783年解散。虽然还是有少数小单位陆战队分散在美国海军当时的军舰上,最后一支也在9月份解散。直到1798年才再次成立陆战队,因为当时发生美法短暂冲突的海战,国会才算正式成立常备性美国海军陆战队。[3]主要兵源由战争部于1797八月招募[4]为了应对新造的诸多护航母,国会于1794年3月18日授权海军增兵法案,[5]授权每一艘护航母可以招募若干海军陆战队。

该时代海军陆战队最著名的一战就是第一次巴巴里战争(1801年-1805年),同时也是美海军陆战队第一次海外行动。海军陆战队攻打北非海盗,[6]当时上兵威廉伊顿和佩理少尉带领7名海军陆战队员和300名佣兵拿下了的黎波里。从此这场战斗成为海军陆战队传奇故事。士兵也开始配备佣兵刀。[7]

1812年战争期间,海军陆战队登上大型护航母作战,取得美国于该战争中第一场胜利。该战不但延迟英军进攻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也保住安德鲁·杰逊的新奥尔良防线。战争结束时海军陆战队已经成为海战中的船侧步枪战高手。[7]

战后的1820年海军陆战队迎接第五任司令阿齐巴德·汉德森英语Archibald Henderson。在他任期内海陆活动范围扩展到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和西非,福克兰群岛和苏门达腊也有海陆前往过。汉德森也反对杰逊总统把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合并的意见。[7]后来国会为了妥协而通过1834年的“海军陆战队组织修正条例”,规定海军陆战队下辖于美国海军但是以半独立部队存在,但是这次事件也是海军陆战队存在的必要性第一次被质疑。[8]

后来汉德森自愿带领海军陆战队参加1835年萨未诺战争,他亲自带领两个营作战。十年后的美墨战争(1846年-1848年),海军陆战队打出著名壮烈战役夏布尔特佩克之役英语Battle of Chapultepec,进攻墨西哥市,也成为后来军歌中的“From The Halls of Montezuma”歌词由来。在1850年代,多数海军陆战队多在巴拿马和亚洲活动,和佩理的东印度分队军一起行动也成就著名的远东战斗史。[9]

当他们在外国作战回来时,海军陆战队紧接参加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负责海岸封锁的任务。但是随着美国分裂,海军陆战队也有一半军官脱离去加入南军并成立南方海军陆战队,但是最后只对战局有一点点影响:南军海军陆战队在第一次奔牛河之役后全军覆没。[10]

1898年美西战争陆战队带领美国军队登陆菲律宾古巴波多黎各,证明准备充分。在关塔那摩湾占领西班牙的海军基地,之后被美国海军使用至今。之后陆战队又参与美菲战争八国联军等战役。

一战时陆战队成为美国远征军一部分,在潘兴将军带领下登陆欧洲战场。在贝洛森林据传陆战队被德军称为“Teufel Hunden”,意为“地狱犬”。但此说法仅存在于当时美国媒体,在德军纪录看不到类似称呼。一战时期陆战队开始研究两栖作战相关技术,对未来二战在太平洋岛屿的战斗助益极大。在当时已经有军官意识到未来可能将与日本在太平洋上战斗,这让陆战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积极备战,不但要求陆军进行联合两栖军事演习,还取得大量两栖作战装备。

二战

 
硫磺岛战役海陆纪念碑

二战期间,海军陆战队担任太平洋战争攻击日本的主要角色。例如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布干维尔岛战役塔拉瓦战役关岛战役(1944年)天宁岛战役塞班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战事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

密码专家飞利浦约翰斯顿还在战争中提出用印地安那瓦何语作为海军陆战队密码的战略。

硫磺岛战役中,著名的举旗照片就是由五名海军陆战队员和一名海军士兵合力举起的。美国海军部长詹姆斯·福里斯特尔当天就在岛上看到那一幕,他说“……国旗的升起意味海军陆战队在未来500年继续存在。”这也成为后来重要的公关宣传。战争期间海军陆战队改组成两个下面四个,五个飞行中队和大量后备队员,总计485,000人。后来又增加20个防卫营和一个空降营。[11]总计87,000名海军陆战队军人在二战伤亡(死亡20,000多),其中82人获颁荣誉勋章[12]

虽然有美国海军部长詹姆斯的名言,海军陆战队在战后受到军费下降的影响,陆军将领试图把海军陆战队的任务及资产分摊给陆军和海军。海军陆战队得到国会支持,最后促成1947年国安法立法,保障海军陆战队存续。[13]之后1952道格拉斯曼菲尔德法案确立海军陆战队将军可以列席参谋首长联席会和其他军种平起平坐。

朝鲜战争

 
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韩国京畿道实施仁川登陆战

朝鲜战争(1950-1953)中极速调往前线的就是海军陆战队第一临时旅。该旅也守住釜山环型防御圈,以执行侧翼作战。之后麦克阿瑟带领陆战队进行仁川登陆,该攻击成功瓦解朝鲜战线,并将之逼退到鸭绿江直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为止。志愿军靠着数倍于联合国的军力才逼退陆战队。美国陆军第十军(包含海军陆战队第一师陆军第七师)在朝鲜半岛长津湖(此人工湖英文称为长津水库——Chosin Reservoir)地区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包围攻击,激战后突围到兴南港,携带十多万平民撤出,史称长津湖战役。海军陆战队在38度线防区奋战到1953年停战日。[14][15]朝鲜战争使海军陆战队从75,000人扩充到261,000人,共有30,544人死伤,其中42人获颁荣誉勋章。[16]

越南战争

 
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越南顺化

之后的越战中海军陆战队也是关键部队。处于美军参加南越地面作战的部队的最北侧,最靠近十七度线军事分界线,经常遭到越过十七度线南下的北越陆军的第一波打击。他们从岘港市登陆,还参加了顺化战役溪生战役。海军陆战队编成特殊部队驻扎在南越。在那里他们遇到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游击战术和北方越南人民军(NVA)正规部队的间歇性攻击。并派教官训练南越海军陆战师。最终1973年美国在签订巴黎和平协约后撤走大部分战斗部队。之后1975年西贡陷落时的“常风行动”中,海军陆战队的直升机队和使馆卫兵美国驻南越大使馆新山一空军基地附近的美国驻南越国防武官办事处英语Defense Attaché Office, Saigon (1973–1975)馆区(DAO Compound)两个据点的撤退人员任务中扮演主力角色,之后亦处理马亚圭斯号事件。[17]

越战是海军陆战队所经历最长的战争,最终13,091[18][19]人死亡,51,392人受伤,其中57人获颁荣誉勋章[20][21]部署的陆战队员比二战还多。[22]

军队回国后,许多队员因为战争中的不当行为和逃亡被送上军事法庭。也导致1970年代陆战队的诸多大改革,更注重招募品质和矫正辅导被列为可以保障部队安全的因素。[23]

阿富汗、伊拉克战争

 
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省中部

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向世界宣布美军要在阿富汗打一场样式很特殊的反恐怖战争,以彻底消灭制造九一一事件的幕后黑手及其同盟者塔利班武装之时,有眼光的战略家们都认为美国无疑会赢得这场战争。但是自10月7日美军开打以后,特别是反塔联盟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使世人愈感到始料不及,战争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戏剧性变化,许多分析家们的预测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21世纪后第一场最大的海军陆战队行动就是伊战。海军陆战队编成了第一远征军,偕同陆军第三步兵师于2003年攻击伊拉克,此后海军陆战队都没有离开伊拉克,直到2013年奥巴马总统宣布从伊拉克撤军。

与其他军种关系

 
海军十字勋章(Navy Cross)

因为海军陆战队的战斗能力与美国陆军重叠,美国陆军长久以来将美国海军陆战队视为与其在战斗能力、预算、任务及名声上的竞争对手。这种态度可以追溯到海军陆战队成立之初。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陆军努力重建美国的国防编制,想把海军陆战队解散和将其功能合并到其他军种,主导此事的陆军军官包括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德怀特·艾森豪将军以及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陆军参谋长[13]

在美国海军部底下,海军陆战队与海军属于伙伴关系。海军作战部长(CNO)和海军陆战队司令(CMC),处理各自的军种,并对文人领导的海军部(DON)负责。因此,海军陆战队与海军间相较于其他军种有更紧密的关系。最近的白皮书和宣传资料,经常使用的宣传语是“海军 ─ 陆战队”[24][25]。这种关系是因为海军提供运输、后勤、医疗服务,以及作战支援给海军陆战队需要的地方。相反的,海军陆战队则负责陆上的运作以支持海上作战,包含占领海军基地航空站

 
海军蓝色天使特技飞行队中的海军陆战队C-130

海军陆战队与海军有许多体制上的合作,海军陆战队的军官有很大的比例来自美国海军学院和海军预备役军官训练团(NROTC)[26]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的飞行员培训也是透过海军飞行员英语United States Naval Aviator训练管道,包含使用海军的武器和飞行员学校。目前海军航空母舰部署一支海军飞行中队与一支海军陆战队大黄蜂中队。海军蓝色天使特技飞行队包括至少一名海军陆战队飞行员,且其中一架C-130运输机是属于海军陆战队[27]

海军陆战队不培养牧师及医疗人员,因此由海军军官及水手士兵担当这两种职务。因此有些水手(特别是医务兵(Corpsman)),一般是穿着海军陆战队制服及配戴其徽章,但却使用海军的姓名标签来与其它同袍识别。大多数的奖章是海军陆战队与海军共同享有的[28],例如海军陆战队员获得海军十字勋章(代表最高荣誉的奖章)及其他海军版本的奖章。只有少数奖章是限定海军陆战队的,例如优良行为奖章。

军衔

军官

国防部级别 O-10 O-9 O-8 O-7 O-6 O-5 O-4 O-3 O-2 O-1
佩章                    
军衔[29][30] 上将 中将 少将 准将 上校 中校 少校 上尉 中尉 少尉
英文缩写 Gen LtGen MajGen BGen Col LtCol Maj Capt 1stLt 2ndLt
北约代码 OF-9 OF-8 OF-7 OF-6 OF-5 OF-4 OF-3 OF-2 OF-1

准尉

 
左起:海军陆战队作战服、士兵礼服、军官常服、军官晚礼服
国防部级别 CWO-5 CWO-4 CWO-3 CWO-2 WO-1
佩章          
军衔[29][30] 五级准尉 四级准尉 三级准尉 二级准尉 一级准尉
英文缩写 CWO5 CWO4 CWO3 CWO2 WO1
北约代码 WO-5 WO-4 WO-3 WO-2 WO-1

士兵/士官

国防部级别 E-9 E-8 E-7 E-6 E-5 E-4 E-3 E-2 E-1
佩章                      
军衔[29][30] 首席士官长 一等士官长(偏领导) 枪炮士官长(偏武器使用) 二等士官长 三等士官长 四等士官长 上士 中士 下士 准下士 一等兵 新兵
英文缩写 SgtMajMC SgtMaj MGySgt 1stSgt MSgt GySgt SSgt Sgt Cpl LCpl PFC PVT
北约代码 OR-9 OR-9 OR-9 OR-8 OR-8 OR-7 OR-6 OR-5 OR-4 OR-3 OR-2 OR-1

组织架构

美国第1海军陆战师为例:[31]

陆战一师各单位徽章(29张)每个步兵团下辖4个营和1个直属连。其中第四陆战队步兵团原属第三陆战师,因为历史原因而划归陆战一师指挥。陆战十一团是陆战一师的师属炮兵团。以上部队合计19000人左右。第1海军陆战队师现主要驻扎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的海军陆战队彭德尔顿营地、和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的二十九棕榈村英语Twentynine Palms, California海军陆战队空地作战中心英语Marine Corps Air Ground Combat Center Twentynine Palms(或翻译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空中暨地面作战中心)。[32][33]

历史原因

关于第四陆战队步兵团英语4th Marine Regiment下属三个营分别划归第1、5、7团的历史原因;美国海军陆战队历史上首个被敌军歼灭的团级单位。在菲律宾战役 (1941年-1942年)前是隶属于海军陆战队第三师,该团曾派驻中国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有个绰号叫:“China Marines”。因应当时太平洋局势,1941年11月10日起撤出上海前往菲律宾。1942年5月6日,当时驻菲律宾美军指挥官美国陆军中将乔纳森·温赖特( Jonathan Wainwright ),下令投降于日军,意味该团被日军摧毁[注 1]}。1944年2月1日,将原有4个突击兵营(Marine Raiders英语Marine Raiders Battalion)整编,作为第四陆战队步兵团重建骨干,原第一、四、三突击兵营(Marine Raiders Battalion)改编为第四陆战队步兵团一、二、三营(Battalions),原第二突击兵营改编为团属兵器连,隶属于海军陆战队第六师英语6th Marine Division (United States),二战结束后随陆战队第六师撤编解散。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在美国西岸彭德尔顿英语Marine Corps Base Camp Pendleton基地重启编制,隶属于陆战队第三师改驻日本,直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后。该团于1953年8月23日被派往韩国,在1954年7月27日返回日本,当陆战队第三师于1955年驻守冲绳时,该团改驻威夷海军陆战队基地,直到1965年随陆战队第三师部署到越南,隶属于海军陆战队第三远征军,1972年该团被派往冲绳,隶属于海军陆战队第三师。除了作战部署外,例如在波湾战争期间(1990年至1991年)陆战队第四团2营隶属于陆战队第二师第八团指挥。第四陆战队步兵团一直在冲绳驻守到2019年,该团1、2、3营分别划归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第1、5、7团指挥。[35]

装备

个人武器

型号 图片 原产地 类别 口径 细节
手枪
M9     意大利
  美国
半自动手枪 9×19mm 逐步淘汰中
M9A1     意大利
  美国
半自动手枪 9×19mm M9的附带配件导轨版本,逐步淘汰中
M45A1 CQBP     美国 半自动手枪 .45 ACP 装备远征军、特别应变队及特种作战部队,逐步淘汰中
M007     奥地利 半自动手枪 9×19mm 装备远征军及特种作战部队
M18     美国 半自动手枪 9×19mm 新型制式手枪
突击步枪战斗步枪
M16A4     美国 突击步枪 5.56×45mm 逐步淘汰中
M4A1     美国 突击步枪 5.56×45mm 主要装备特种作战部队及具备特种作战能力部队
Mk 18     美国 突击步枪 5.56×45mm 仅装备特种作战部队及具备特种作战能力部队
M27 IAR     美国
  德国
突击步枪 5.56×45mm 制式步枪,部分配用称作“侦察武器套件”(Reconnaissance Weapon Kit,RWK)的HK416A5上机匣和11吋枪管
Mk 17 Mod 0   美国
  比利时
战斗步枪 7.62×51mm 仅装备特种作战部队
散弹枪
M590A1     美国 泵动式散弹枪 12铅径
M1014     意大利 半自动散弹枪 12铅径
狙击步枪
M40A6     美国 栓动式狙击步枪 7.62×51mm
Mk 13 Mod 7英语Mk 13 rifle   美国 栓动式狙击步枪 .300 Winchester Magnum
Mk 22 ASR     美国 栓动式狙击步枪 7.62×51mm.300 Norma Magnum英语.300 Norma Magnum.338 Norma Magnum
M39 EMR     美国 半自动特等射手步枪 7.62×51mm
M38 DMR   美国
  德国
特等射手步枪 5.56×45mm
Mk 11 Mod 2     美国 半自动狙击步枪 7.62×51mm
M110A1 CSASS   美国
  德国
半自动狙击步枪 7.62×51mm
Mk 20 SSR     美国
  比利时
半自动狙击步枪 7.62×51mm 仅装备特种作战部队
M82A3 SASR     美国 半自动反器材步枪 12.7×99mm
机枪
M240B     美国
  比利时
通用机枪 7.62×51mm 制式装备
M2HB     美国 重机枪 12.7×99mm 固定在载具或三脚架上使用
手榴弹/爆炸物
M67     美国 破片手榴弹 -
M84英语M84 Stun Grenade     美国 震撼弹 -
M83   美国 烟雾弹 -
AN/M14   美国 燃烧弹 -
M18A1 Claymore     美国 反人员地雷 -
榴弹发射器
Mk 19     美国 自动榴弹发射器 40×53mm
M32、M32A1 MGL   美国
  南非
连发式榴弹发射器 40×46mm
M203     美国 榴弹发射器 40×46mm 下挂在步枪下
M320     美国
  德国
榴弹发射器 40×46mm 可下挂在步枪下或单独使用
反装甲武器
M72 LAW     美国 反坦克火箭筒 66mm
M136 AT4     瑞典 反坦克火箭筒 84mm
M3 MAAWS     瑞典 无后座力炮 84mm
Mk 153 SMAW     美国 无后座力炮 83.5mm
BGM-71 TOW     美国 反坦克导弹 152mm
FGM-148标枪导弹     美国 反坦克导弹 127mm
防空系统
FIM-92     美国 便携式地对空导弹 70mm
近战武器
M9     美国 刺刀

军服

单兵装具

 
2021年喀布尔国际机场撤侨行动中与小孩游玩的陆战队员,并身穿III代携板背心战术配置。
  •   美国 改进型模块化战术背心(IMTV)
  •   美国 III代携板背心(Plate Carrier Generation III,简称PC GenIII)[36]。由FirstSpear设计[37],设有8种正背ESAPI板尺寸(XS至XL,以及新的XS-Short、S-Short和S-Long)、3种侧围尺寸(S、M、L)及2种ESAPI侧板尺寸(6×8吋及新的6×6吋),且侧板可向上下前后调整,以贴合更多陆战队员体型。PC GenIII可依需求组装成战术配置(Tactical Configuration)、低轮廓配置(Low Profile Configuration)及负重配置(Load Bearing Configuration),当中负重配置组装自低轮廓配置以外的部件,并设计为穿着在低轮廓配置PC GenIII外。PC GenIII将取代IMTV及旧版PC。PC GenIII除陆战队常用的狼棕色,亦有特别为如宪兵等部队采用额外附有软式抗弹内衬侧围的黑色版本(陆战队称此为执法版)。
  •   美国 Crye Precision AVS携板背心
  •   美国 Crye Precision JPC 2.0携板背心

车辆

军机

相集

 
美国海军的黎波里号两栖攻击舰_(LHA-7)的甲板上搭载了二十架美国海军陆战队的F-35B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无人车搭载海军打击导弹进行测试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AH-1Z蝰蛇直升机UH-1Y毒液直升机环太平洋军演


 
海军陆战队员搭乘最新的两栖突击载具(ACV)进行训练


 
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从MV-22上跳伞


 
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CH-53K直升机吊运联合轻型战术车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海马斯火箭于演习中试射

流行文化

相关电影

电视剧

电子游戏

参见

注解

  1. ^ “The 4th Marine Regiment was utterly destroyed, and only a few surviving Marines and personnel made up what was left of the regiment.[22] The regiment was subsequently dissolved under control of its own accord. The commander of 4th Marines ordered the burning of the colors before they made their hasty evacuation.”。[34]

参考文献

  1. ^ USMC 3-star to retired CNO: ‘Where’s the beef?’. Marine Times. Feb 2013 [28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年3月2日). 
  2. ^ Reserve Force Figures (PDF). The Continental Marine Magazine – Almanac 2010. Marine Forces Reserve: 9. 2010 [27 December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年11月17日). The Selected Marine Corps Reserve has approximately 41,600 Marines; the Individual Ready Reserve has approximately 60,000 Marines. 
  3. ^ U.S. Congress. An Act for Establishing and Organizing a Marine Corps. 11 July 179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0). 
  4. ^ Captain John Barry. Muster Roll of Officers, Petty Officers, Seamen, and Marines, on the Frigate United States. 9 February 1798 [16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7). 
  5. ^ U.S. Congress. Act to provide a Naval Armament. NARA. 18 March 1794 [16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6. ^ Richard Leiby, Terrorists by Another Name: The Barbary Pirates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05-25, The Washington Post,15 October 2001
  7. ^ 7.0 7.1 7.2 Simmons, Edwin H. The United States Marines: A History, Fourth Edition.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3. ISBN 1-59114-790-5. 
  8. ^ U.S. Congress. An Act for the Better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30 June 1834 [3 August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0月7日). 
  9. ^ Moskin, J. Robert. The U.S. Marine Corps Story. New York: McGraw-Hill. 1987. 
  10. ^ Chenoweth, USMCR (Ret.), Colonel H. Avery; Colonel Brooke Nihart, USMC (ret). Semper fi: The Definitiv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U.S. Marines. New York: Main Street. 2005. ISBN 1-4027-3099-3. 
  11. ^ Marines in World War II Commemorative Series. Marine Corps Historical Center. [17 Januar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8). 
  12. ^ Marine Corps History. GlobalSecurity.org. [17 Januar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13. ^ 13.0 13.1 Krulak, Victor H. First To Fight: An Inside View of the U.S. Marine Corps.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4. ISBN 0-87021-785-2.  Chapter 7, The Marines' Push Button 113-119
  14. ^ 《長津湖》電影熱映 中美對朝鮮戰爭的不同敘事. BBC News 中文. [2021-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4) (中文(繁体)). 
  15. ^ Fehrenbach, T.R. This Kind of War: The Classic Korean War History. Brassey's. 1994. ISBN 1-57488-259-7. 
  16. ^ Fast Facts on the Korean War. History Division, U.S. Marine Corps. [3 August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8月6日). 
  17. ^ Millet, Alan R. Semper Fidelis: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New York: Macmillan. 1991. 
  18. ^ Casualties: U.S. Navy and Marine Corps 美国国会图书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04-07, history.navy.mil.
  19. ^ Official U.S. Navy figures number the USMC deaths at 13,091. This source provides a number of 14,837. U.S. Military Casualties in Southeast Asia. The Wall-USA. 31 March 199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9月2日). 
  20. ^ Casualties: U. S. Navy and Marine Corps Personnel Killed and Wounded in Wars, Conflicts, Terrorist Acts, and Other Hostile Incident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Department of the Navy. 7 August 2006 [2009-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07). 
  21. ^ Marines Awarded the Medal of Honor.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8月6日). 
  22. ^ Simmons, 247. Roughly 800,000 Marines served in Vietnam, as opposed to 600,000 in World War II.
  23. ^ Warren, James A. American Spartans: The U.S. Marines: A Combat History From Iwo Jima to Iraq. New York: Free Press, Simon & Schuster. 2005. ISBN 0-684-87284-6. 
  24. ^ Clark, Adm. Vern; Hinton, Don. Sea Power 21. Proceedings (Naval Institute Press). October 2002, 130 (October 2002): 3005 [28 July 2006]. doi:10.1090/S0002-9939-02-06392-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9月27日). 
  25. ^ The Navy-Marine Corps Team: Myth Or Reality. GlobalSecurity.org. [201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26. ^ Estes, Kenneth W. The Marine Officer's Guide, 6th Edition.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0. ISBN 1-55750-567-5. 
  27. ^ McCullough, Amy. Abort Launch: Air shows to do without Fat Albert’s famed JATO. Marine Corps Times (Gannett Company). 9 November 2009: 6 [20 November 2009]. 
  28. ^ Lawliss, Chuck. The Marine Book: A Portrait of America's Military Elite. New York: Thames and Hudson. 1988. 
  29. ^ 29.0 29.1 29.2 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 《军衔》. 长征出版社. 1985: 17–25. 
  30. ^ 30.0 30.1 30.2 中华民国国防部. 《新编国军简明美华词典》. 中华民国国防部. 2017: 861,923–924. 
  31. ^ 美軍艦隊陸戰隊的現在與未來-編制與用兵部署淺析(劉俊廷) - 軍事刊物 - 中華民國海軍. navy.mnd.gov.tw. [2021-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4). 
  32. ^ MAGTFTC/MCAGCC, Twentynine Palms. www.29palms.marines.mil. [2021-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4). 
  33. ^ 美軍艦隊陸戰隊的現在與未來 -編制與用兵部署淺析 (PDF). [2021-1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11). 
  34. ^ Leatherneck Magazine, 4th Marines explore historic Philippine battle site, 1 February 2007.
  35. ^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近代中国:北平全员被俘,上海隔岸观火_天津. www.sohu.com. [2021-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英语). 
  36. ^ Snow, Shawn. The Corps starts fielding new lightweight plate carrier to grunts. Marine Corps Times. 2020-04-08 [202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美国英语). 
  37. ^ Group, FirstSpear Technology. USMC begins fielding GEN III Plate Carrier with Tubes™ and 6/12™. FirstSpear Technology Group. [2021-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加拿大英语).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