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旧称或俗称小脑萎缩,是一种累及小脑、脑干和脊髓等神经系统的遗传病,包括多种亚型;大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极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临床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在不同亚型中尚可伴有眼球运动障碍、缓慢眼动、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锥体束征、锥体外系症状、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和失智等。
小脑萎缩症 | |
---|---|
小脑的位置(图中蓝色处) | |
类型 | 遗传性共济失调[*]、迟发性共济失调伴痴呆[*]、神经系统遗传退行性疾病[*]、eye degenerative disease[*]、大脑萎缩、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脊髓小脑性退化[*]、小脑共济失调[*]、疾病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医学专科 | 神经学 |
ICD-11 | 8A03.16 |
ICD-10 | G11.1 |
ICD-9-CM | 334.3 |
OMIM | 164400 |
DiseasesDB | 12339 |
Orphanet | 99 |
病因病理
本病病因不明,但大多有家族遗传倾向,20岁以前发病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20岁以后发病者则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将Friedreich共济失调缺陷基因定位于9q13~q21,将OPCA遗传基因定位于6p24~p23之间。同时发现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生化酶缺乏及DNA修复功能异常等有关,但其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病理方面,其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神经细胞的萎缩、变性,髓鞘的脱失,胶质细胞轻度增生,从而出现小脑半球及蚓部、小脑中下脚广泛变性,浦肯野细胞消失;脊髓后柱及克拉克柱的神经细胞萎缩或消失,继发胶质细胞增生,后根与脊神经节变性、髓鞘脱失,尤其在腰、骶段脊髓更为明显。亦可见到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桥脑基底核等脑干部分核团的变性。
这种疾病有可能是因为染色体上核苷酸CAG异常大量重复,且由于CAG重复序列多存在于表现序列(exon)上,因此在其基因表现的蛋白质中便存在长链的谷胺酰胺(Glutamine),此种异状的蛋白质会导致细胞衰亡。依CAG重复所位的染色体又可细分为不同型的小脑萎缩症。SCA3占在台湾人中所有显性脊髓小脑萎缩症的45%。
在台湾主要针对小脑萎缩症第一型、第二型、第三型、第六型、第七型和DRPLA型,利用PCR的分子生物技术进行作筛检。
- SCA1:第6对染色体6p23,正常人CAG重复6-36,患者39-83
- SCA2:第12对染色体(12q24.1);正常人CAG重复16-30,患者34-49
- SCA3(MJD):第14对染色体14q21;正常人CAG重复13-44,患者63-85
- SCA6:第19对染色体 19p13.1-13.2,正常人CAG重复4-16,患者21-27
- SCA7:第3对染色体 3p21.1-p12,正常人CAG重复7-35,患者37-130
- DRPLA:第12对染色体(12p13),正常人CAG重复6-35,患者49-88
如家族中有这类病史,家族成员怀孕时,应做绒毛膜取样术(10-12周)或羊膜穿刺术(16周以上),可分析SCA基因之CAG重复次数。
病征
一连串的遗传病病征,以渐进性的步伐不协调为主,伴随手部动作、言语、眼部活动等失调。小脑通常会萎缩。这类患者发病后,行走的动作摇摇晃晃,有如企鹅,因此被称为企鹅家族[4]。
与其他运动失调症一样,本症亦是因为无法精细协调肌肉运动,而导致身体运动困难和其他连带症状。
本症可分为几类,每类的症状略有不同,各病患之间亦有不同。患者的心智能力不受影响,但身体渐失控制。
- 运动失调的症状(小脑失调障碍)
- 由于小脑的神经细胞被破坏而发生的症状。
- 步行障碍
- 步行时出现摇晃。到后期会变成步行困难。
- 四肢失调
- 四肢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思活动。不能好好地使用筷子。写的字会变得混乱。
- 语言障碍
- 说话时发音变得不清楚。声音的韵律和大小变得混乱,说话的意思变得不明了。
- 眼球振动
- 在身体姿态及视线方向不变的情况下,眼球出现轻微摇曳。
- 姿势反射失调
- 不能很好地保持姿势,身体会左右倾斜。
- 运动失调的症状(脊髓机能障碍)
- 由于脊髓的神经细胞被破坏而发生的症状。
- 颤动
- 不受自己本身意识控制,双手出现不随意的震动。
- 筋固缩
- 筋肌及关节出现僵硬现象。
- 巴宾斯基反射 (Babinski Reflex)
- 双足的大拇趾出现向脚背方向弯曲现象。
- 自律神经的症状(自律神经障碍)
- 由于自律神经的神经细胞被破坏而发生的症状。
- 起立性低血压
- 急速起立会出现晕眩。
- 睡眠时无呼吸
- 睡觉的时候呼吸停止。
- 出汗障碍
- 尿失禁
- 不随意运动障碍
- 肌阵挛
- 急速的肌肉痉挛。
- 舞蹈运动
- 身体出现像在跳舞一样的动作。
- 肌张力障碍
- 由于身体的肌肉不随意地持续收缩,造成肌肉产生变形,而无法依照自身的意思活动。
- 肌阵挛
治疗及预后
现代医学对本疾病仍无有效治疗方法,只能舒缓症状及减缓恶化的进行,症状是不能逆转的,患者会由不能好好地使用筷子、容易跌倒、无法拿取物品等症状开始,随着病情恶化,逐渐变得不能行走和不能执笔书写,最终进展至不能说话及需要卧床,日常生活都必须由他人照顾。然而即使小脑、脑干、脊髓萎缩,大脑正常的机能以及智力均完全不受影响。
病发和持续的时间变化范围相当大。若是由染色体上三核苷酸CAG异常大量重复产生长链谷氨酰胺而致病的类型,越长的CAG重复会导致越早发病、病情转坏得越快。
诊断
容易误诊为其他神经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
以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脑部,可以见到病变进行中的小脑萎缩。最精确的诊断法是DNA分析,可以分辨本症的不同类型。不是所有类型的脊髓小脑萎缩症都会遗传,所以患者的子女可以接受DNA检查,以便得悉他们会否有发病的危险。
本症与橄榄核桥脑小脑萎缩症(OPCA)有关,SCA第1, 2, 7型同时属于OPCA。不过并非所有OPCA都属于脊髓小脑萎缩症,反之亦然。这点很容易令人混淆。
遗传
罹病名人
有关书籍和影视作品
参考
- ^ 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 搖搖擺擺的企鵝家族. www.kmuh.org.tw. [2023-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3).
- ^ 中大學者花8年製小腦萎縮症名冊 - 明報健康網. 明报健康网. 明报. 2018-05-29 [2023-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 ^ 龙瑞云. 跨國合作 發現罕病基因. 中央社. 2012-09-12 [2012-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4) (中文(繁体)).
- ^ 醫學解碼:小腦萎縮遺傳機率50%. 《苹果日报 (香港)》. 2008-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7) (中文(繁体)).
- ^ 關懷青少年計劃「友出路」啟動. 《香港政府新闻公报》. 2008-09-12 [2009-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9) (中文(繁体)).
- ^ 琼瑶. 握三下,我愛你. [2010-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1).
外部链接
- 北京企鹅之家小脑萎缩症病患关爱中心(原中国共济失调病友协会CA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简体中文)
- 中华小脑萎缩症病友协会(相关病友互助组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 大陆小脑萎缩病友网络联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简体中文)
- 香港小脑萎缩症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彰基罕病电子报电子报(第二十一期)--SCA 脊髓小脑退化性动作协调障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