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伯玉(434年—483年)字弄璋,广陵人,南朝宋南朝齐官员,南谯太守荀永之孙,给事中荀阐之之子[1]

生平

荀伯玉曾任抚军(柳元景)行参军、南徐州祭酒、镇军(刘子勋)行参军。泰始年间,刘子勋造反,荀伯玉参与叛乱,被刘子勋封为新亭侯。刘子勋战败后,荀伯玉来到都城建康占卜谋生。建平王刘景素闻其名,召他,他没有去[1]

后荀伯玉出任冠军(萧道成)刑狱参军、平南府(萧道成)参军、晋熙王府(刘燮)参军、镇军(萧道成)中兵参军兼任广陵令。升明年间,出任骠骑(萧道成)中兵参军,兼任济阳太守。后来又加封前军将军。升明二年(478年),萧道成担任太尉后,荀伯玉出任太尉府中兵参军,并继续兼任济阳太守和前军将军。建元元年(479年),萧道成称帝建立南朝齐后,荀伯玉受封南丰县子,食邑四百户,并转任辅国将军、武陵王(萧曅)征虏司马,之后又接连担任安成王(萧暠)冠军司马、豫章王(萧嶷)司空谘议,继续兼任济阳太守[2]

太子萧赜僭越,平时生活起居都是皇帝规格,引发骁骑将军陈胤叔以及荀伯玉不满。陈胤叔和荀伯玉先后向萧道成告密萧赜行为僭越。萧道成大怒,将萧赜宠臣张景真处决。骁骑将军陈胤叔却害怕萧赜报复,私下告诉萧赜一切告密行为是荀伯玉所为,企图推卸自己的责任[3]。萧赜也因此事对荀伯玉怀恨在心[4]

萧道成去世,萧赜登基后,荀伯玉先后担任黄门郎、豫章王(萧嶷)太尉谘议、散骑常侍,继续兼任济阳太守。永明元年(483年),荀伯玉与垣崇祖一同被萧赜处决[5]

延伸阅读

[]

 南齐书·卷31》,出自萧子显南齐书
 南史·卷47》,出自李延寿南史

参考资料

  1. ^ 1.0 1.1 《南齐书》卷31:荀伯玉,字弄璋,广陵人也。祖永,南谯太守。父阐之,给事中。伯玉少为柳元景抚军行参军,南徐州祭酒,晋安王子勋镇军行参军。泰始初,子勋举事,伯玉友人孙冲为将帅,伯玉隶其驱使,封新亭侯。事败,伯玉还都卖卜自业。建平王景素闻而招之,伯玉不往。
  2. ^ 《南齐书》卷31:太祖镇淮阴,伯玉归身结事,为太祖冠军刑狱参军。太祖为明帝所疑,及征为黄门郎,深怀忧虑。伯玉劝太祖遣数十骑入虏界,安置标榜,于是虏游骑数百履行界上,太祖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卜,伯玉断卦不成行,而明帝诏果复太祖本任,由是见亲待。从太祖还都,除奉朝请。令伯玉看宅,知家事。世祖罢广兴还,立别宅,遣人于大宅掘树数株,伯玉不与,驰以闻。太祖曰:"卿执之是也。"转太祖平南府,晋熙王府参军。太祖为南兖州,伯玉转为上镇军中兵参军,带广陵令。除羽林监,不拜.....升明初,仍为太祖骠骑中兵参军,除步兵校尉,不拜。仍带济阳太守,中兵如故。霸业既建,伯玉忠勤尽心,常卫左右。加前军将军。随太祖太尉府转中兵,将军、太守如故。建元元年,封南丰县子,四百户。转辅国将军,武陵王征虏司马,太守如故。徙为安成王冠军司马,转豫章王司空谘议,太守如故。
  3. ^ 《南史》卷47:骁骑将军陈胤叔先已陈景真及太子前后得失,伯玉因武帝拜陵之后,密启之,上大怒。豫章王嶷素有宠,政以武帝长嫡,又南郡王兄弟并列,故武帝为太子,至是有改易之意。武帝东还,遣文惠太子、闻喜公子良宣敕诘责,并示以景真罪状,使以太子令收景真杀之。胤叔因白武帝,皆言伯玉以闻。
  4. ^ 《南齐书》卷31:世祖在东宫,专断用事,颇不如法。任左右张景真,使领东宫主衣食官谷帛,赏赐什物,皆御所服用。景真于南涧寺舍身斋,有元徽紫皮裤褶,余物称是。于乐游设会,伎人皆著御衣。又度丝锦与昆仑舶营货,辄使传令防送过南州津。世祖拜陵还,景真白服乘画舴艋,坐胡床,观者咸疑是太子。内外祗畏,莫敢有言。伯玉谓亲人曰:"太子所为,官终不知,岂得顾死蔽官耳目!我不启闻,谁应启者?"因世祖拜陵后密启之。上大怒,检校东宫。世祖还至方山,日暮将泊。豫章王于东府乘飞〈燕鸟〉东迎,具白上怒之意。世祖夜归,上亦停门籥待之,二更尽,方入宫。上明日遣文惠太子、闻喜公子良宣敕,以景真罪状示世祖。称太子令,收景真杀之。世祖忧惧,称疾月余日。上怒不解。昼卧太阳殿,王敬则直入,叩头启上曰:"官有天下日浅,太子无事被责,人情恐惧,愿官往东宫解释之。"太祖乃幸宫,召诸王以下于玄圃园为家宴,致醉乃还。
  5. ^ 《南齐书》卷31:伯玉遭父忧,除冠军将军、南濮阳太守,未拜,除黄门郎,本官如故。世祖转为豫章王太尉谘议,太守如故。俄迁散骑常侍,太守如故。伯玉忧惧无计,上闻之,以其与垣崇祖善,虑相扇为乱,加意抚之,伯玉乃安。永明元年,垣崇祖诛,伯玉并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