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新闻
《华北新闻》,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西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创刊于1930年的济南,1950年休刊,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是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华北新闻 | |
---|---|
类型 | 日报 |
版式 | 四开一张八版 |
持有者 | 赵自强(赵廷楷) |
出版商 | 华北新闻社 |
主编 | 赵自强(赵廷楷) |
创刊日 | 1930年民国十九年 |
政治立场 | 中华民国 |
语言 | 繁体中文 |
报刊历史
早期
创办于1930年,《华北新闻》于济南首次出刊,创办人及社长为赵自强(本名:赵廷楷,1900-1975),四开八版。创办初期,社址在济南魏家庄中间路南,后迁该街东首路北24号。总编辑方奈何和董子安。
新闻分类版面主要为“国际琐闻”、“本省新闻”、“社会曲线新闻”、“周事述评”和“舆论选粹”、“商业新闻”、“工商消息”、“妇女”等栏目。副刊“大观园”(初名“战国春秋”)登载杂文、诗歌、游记、小说连载、作家轶事等。同时,还辟有“各地风光”、“科学”、“儿童”、“社会服务部”等栏目。[1] 1937年抗战爆发后,该报一时休刊。于1942年12月25日移至西安尚德路复刊,出版“西京版”(西安版)和重庆版,此时期副社长为陈澄之(笔名:方丁平,赵自强女婿、翻译家),总编辑先后有王少桐、张宝铭。卜宁(笔名“无名氏”)的《北极风情画》自1943年起即于《华北新闻》“西京版”连载。西安版至1949年5月停刊。[2]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0月济南版正式复刊,改为四开四版。社址初在济南市德安里(营业部在永庆街),后迁至经二路纬四路。一、四两版主要发“中央社“消息及各地来电;二版有“政论”、“时评”、“名人轶事”、“杂谈”、“社会服务”、“电讯专刊”等;三版是文艺版。1947年下半年,社长赵自强眼见政局日下,向台湾省政府新闻处申请登记,拟在台湾出《华北新闻》台湾版。[3]1948年初,赵自强依计划将准备在北平、沈阳出报的资金和购置的美国印刷机均迁往台北。新社址设于台北市政府所在的长安西路。总编辑原为黄河,后由社长之侄赵荫华接任。因省政府审查时间长达一年以上(1947-1948),又发生社内人员和市政府官员相互勾结、盗用报社财物的重大事件[4],未能得到合理处理,加以时局日益动荡不安,因此台湾版于1949年方得出刊,旋因故停刊。[5]1990年代,赵自强夫人张韫楚(1923-2015)为让此报得为学界和公众利用,将手边留存《华北新闻》济南版与西安版赠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郭廷以图书馆。[6]
参考资料
- ^ 華北新聞. [2016-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5).
- ^ 陕西地情网-报刊志-第三篇 中华民国时期-第一章 民国报纸-第四十二节 《华北新闻》. [2016-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0).
- ^ 檔案管理局:民眾趙自強申請發行華北新聞. [2016-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9).
- ^ 檔案管理局:電為辦理市政府財務課長盜領華北新聞社匯款一案經過情形請核示由. [2016-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9).
- ^ 祖父的《華北新聞》. [2016-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9).
- ^ 王潛石:追憶華北新聞報.[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