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福利部胸腔病院
22°58′31″N 120°14′31″E / 22.975208°N 120.241851°E
卫生福利部胸腔病院 | |
---|---|
卫生福利部 Chest Hospital,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 |
基本信息 | |
地址 | 中华民国(台湾) 院本部:台南市仁德区中山路864号 门诊部:台南市东区大同路一段69号 |
组织结构 | |
经营性质 | 公立医院 |
医疗划分 | 地区医院 |
附属机构 | 行政院卫生福利部 |
医疗服务 | |
床位数 | 102床 |
历史 | |
建立时间 | 台南州立结核疗养所:1942年 |
联系方式 | |
网站 | www |
地图 | |
卫生福利部胸腔病院(英语:Chest Hospital,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是位于台湾台南市仁德区(院本部)及东区(门诊部)的一所地区医院,设有内科、胸腔病科、感染科、家庭医学科,也是卫生福利部核定的结核病教学示范暨后送中心。此医院源自台湾日治时期设立的“台南州立结核疗养所”(又称清风庄),在战后陆续作为台南结核病防治院、台南慢性病防治局,曾是台湾重要的结核病防治单位[1]。
历史
- 1938年,台湾日治时期实施《结核病预防法》,由于当时结核病无药可治,多采消极的疗养所施,将病患安置在郊区疗养所[2],台湾各地陆续规划设有台湾总督府直属的松山疗养所、台北州立结核疗养所(又称清风园,战后由军方借驻[3])、台南州立结核疗养所(又称清风庄)、大湖结核疗养所(新竹州警察后援会设立[4])。
- 1939年,台南州厅向总督府申请设立结核病疗养所,预算23万圆(国库补助11.5万),地点位于台南州新丰郡仁德庄崁脚(今址)。[5]
- 1942年,台南州立结核疗养所(又称清风庄)完工启用[6]。
- 1946年,二战后改为“台南县立结核疗养所”。
- 1952年5月,再改为“台湾省立台南结核病防治院”[7]。
- 1953年7月,在台南市大同路成立门诊部,而仁德院区仅供住院[8]。
- 1967年,台湾省政府卫生处将台北、台中、嘉义、台南结核病防治院整合为“台湾省防痨局”,在台北市设置局本部及台中、嘉义、台南结核病防治院[1]。
- 1989年,再随台湾省防痨局改制为“台湾慢性病防治局”而更名为“台南慢性病防治院”。
- 1999年7月,慢性病防治局因应台湾精省,改隶属更名为“行政院卫生署慢性病防治局”。
- 2001年7月,结核病防治业务改由行政院卫生署疾病管制局负责。
- 2002年2月,慢性病防治局改制更名为“行政院卫生署胸腔病院”,下设行政院卫生署胸腔病院台南分院,台中及嘉义防治局裁撤。7月,胸腔病院台北总院裁并入台南分院,台南分院再更名为“行政院卫生署胸腔病院”[1][9]。
- 2013年7月23日,随卫生署升格为“卫生福利部”而更名为“卫生福利部胸腔病院”。
- 2017年8月,胸腔病院仁德院区设立门诊部[10]。
- 2022年,配合中央政策设立长照机构,在新市区设立日间照护中心-清风山庄、以照顾失智、失能及重症者,规模200床[11]。
其他
在卫生福利部胸腔病院附近的“清风庄遗址”是以医院旧称清风庄命名,其文化层包含了新石器时代的牛稠子文化、大湖文化[12][13]。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本院沿革. 卫生福利部胸腔病院.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 ^ 张淑卿. 日治至1970年代之前台灣結核病防治史.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7).
- ^ 台北縣立清風園恢復工作. 民报. 1946-01-25.
- ^ 台湾警察协会. 大湖結核療養所落成. 台湾警察时报. 1941-04-10.
- ^ 台湾总督府. 台南州衛生費繼續費設定認可.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39.
- ^ 結核療養所清風莊開院す きのう奉告祭も嚴修. 台湾日日新报. 1942-12-16.
- ^ 臺南結核院昨開幕典禮. 台湾民声日报. 1952-05-29.
- ^ 臺南結核病院設立門診部. 台湾民声日报. 1953-06-29.
- ^ 索任. 台灣防癆工作回顧 (PDF). 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02).
- ^ 不再只是看肺結核 胸腔病院仁德院區新設門診. 中时新闻网. 2017-11-15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 ^ 胸腔病院拚轉型 南科旁興建2千多坪新型長照中心. 联合新闻网. 2020-11-06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
- ^ 大湖文化. 文化部台湾大百科全书.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
- ^ 臺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