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又称上江官话,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广西、西藏等地以及邻近的湖南省西北部、陕西省南部、缅甸果敢和佤邦的主要语言,在老挝、泰国、越南等地也有部分华人使用[2]。西南官话在缅甸果敢地区具有官方地位。西南官话的主要特征是古入声不分化,整体保留或整体混入它调(阳平、阴平或去声) [3] 。《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将西南官话分为十二片,其通常也可按照地域分为四川话、云南话、桂柳话、江汉方言(如武汉话)等。
西南官话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国、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 |
区域 | 中国的西南部,缅甸的果敢、佤邦和勐拉地区,老挝的丰沙里省,泰国的清莱府和清迈府,越南的河江省和老街省等 |
母语使用人数 | 2亿6000万 |
语系 | |
官方地位 | |
作为官方语言 | 缅甸果敢、佤邦、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勐拉) |
管理机构 | 无 |
语言代码 | |
ISO 639-3 | – |
ISO 639-6 | xghu |
Glottolog | xina1239 [1] |
西南官话在中国的分布 |
西南官话的形成与元朝之后进入中国西南地区的移民具有很大关联,成渝小片四川话与湖广片武汉话音系产生分化的年代都至少可以上溯至明朝,因而西南官话的形成年代应当更早[4]。同时有学者认为其可能与另一种南方官话:江淮官话同源[5]。西南官话在词汇、音韵等方面与北方官话相比都具有较明显差异[6],因而在民国时期,上江话一直被认为是与粤语、吴语等并列汉语族大语言区,而非官话的分支,其直到1955年才首次被划入官话[7],至今它应独立还是划入官话中仍有争议。西南官话的使用者超过2亿,如果将其划出官话,其使用者将在全球所有语言中排第6位,仅次于北方官话、西班牙语、英语、印度斯坦语、阿拉伯语及孟加拉语。
分布与分区
西南官话是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区域面积最广的汉语分支之一。据统计使用西南官话的人口超过2亿,约占中国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整个官话区人口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湘语、赣语、粤语、闽语人口的总和。西南官话中最大的分支川黔片的使用人口超过1亿。
此外,由于与汉族杂居,加上与汉族交流日渐频繁的关系,亦有部分在中国西南部生活的少数民族日常通用西南官话。其中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在和汉族的交流中形成了彝族语言发音、词汇和语法影响的西南官话口音,被称为“团结话”[8][9][10]。
西南官话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汉语地区,以及临近的湖北省大部、湖南省西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陕西省南部、甘肃省南部,另在江西省赣州市老市区、湖南省郴州市市区拥有方言岛[11]。邻近云南的缅甸东北部自治特区(果敢、佤邦、勐拉)等地也使用西南官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也使用西南官话[12]。越南老街省的少数民族过去在语言不相通的情况下经常使用西南官话沟通[13]。
《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将西南官话分为成渝、灌赤、黔北、昆贵、滇西、鄂北、武天、岑江、黔南、湘南、桂柳、常鹤等十二片。其中音韵现象复杂的灌赤片又分为岷江、仁富、雅棉、丽川四小片;滇西片又分为姚理、保潞两个小片。
2012年出版的新版《中国语言地图集》主要采用了李蓝的研究成果,将西南官话方言分为西蜀片、川黔片、湖广片、川西片、云南片、桂柳片6片。其中,川黔片分为黔中小片、陜南小片、成渝小片3小片;西蜀片分为岷赤小片、雅甘小片、江贡小片3小片;川西片分为康藏小片、凉山小片2小片。云南片分为滇中小片、滇西小片、滇南小片3小片;桂柳片分为湘南小片、黔南小片、桂北小片3小片;湖广片分为鄂北小片、鄂中小片、鄂西小片,湘西小片、湘北小片、怀玉小片、黔东小片、黎靖小片8小片。也就是新版西南官话分为6片22小片,大片数减少,小片增加。
音韵
声调
西南官话古入声未发生分化,整体保留或整体混入它调(主要混入阳平)。例如川黔片方言,入声整体混入阳平;岷赤小片中整体保留了入声,部分地区甚至还保留塞音韵尾;江贡小片入声整体派入去声;雅甘小片入声整体派入阴平。
在湖广片中,不乏去声分阴阳的次方言,同时也有少部分入声分阴阳者。例如湖南北部的津市市,其方言中:古全浊入归去声(调值33),其余归阴入(调值24),但阴去却归入阳平(调值213),故此去声实际上是阳去调(调值33)。
西南官话声调调值大致可分为8个类型,各类型之间差异显著。其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阴平是最高调,阳平是最低调,上声是次高降调,去声是低降升调),即四川话的声调类型,主要流行于四川盆地一带以及毗邻的贵州北部。这种声调类型内部一致性很高,是西南官话最具代表性的声调类型[14]。
类型 | 分类 | 阴平 | 阳平 | 上声 | 去声 | 入声 | 主要分布区域 | |
---|---|---|---|---|---|---|---|---|
四川型 | 成都亚型 | 川黔片成渝小片 | 45 | 31 | 53 | 213 | 阳平 | 四川盆地大部、贵州北部 |
泸州亚型 | 西蜀片岷赤小片 | 55 | 21 | 42 | 13 | 33 | 四川盆地西南部 | |
泸定亚型 | 西康片康藏小片 | 23 | 31 | 51 | 212 | 14 | 川西西部雅安一带 | |
石棉亚型 | 西蜀片雅甘小片 | 55 | 31 | 51 | 323 | 阴平 | 川西西部雅安一带 | |
自贡亚型 | 西蜀片江贡小片 | 35 | 21 | 42 | 214 | 去声 | 川中沱江下游一带 | |
贵阳型 | 川黔片黔中小片 | 45 | 21 | 43 | 24 | 阳平 | 贵州中部和西部 | |
汉中型 | 川黔片陕南小片 | 55 | 21 | 24 | 212 | 阳平和阴平/阳平 | 陕西南部 | |
昆明型 | 云南片滇中小片 | 44 | 31 | 53 | 212 | 阳平 | 云南中部 | |
蒙自型 | 云南片滇南小片 | 55 | 42 | 33 | 12 | 阳平 | 云南南部 | |
保山型 | 云南片滇西小片 | 32 | 44 | 53 | 25 | 阳平 | 云南西部 | |
湖广型 | 武汉亚型 | 湖广片鄂中小片 | 55 | 213 | 42 | 35 | 阳平 | 湖北中部 |
石首亚型 | 湖广片鄂中小片 | 45 | 13 | 41 | 阴214/阳33 | 阴25/阳入归阳去 | 湖北南部 | |
汉寿亚型 | 湖广片湘北小片 | 55 | 213 | 42 | 阴35/阳33 | 55 | 湖南西北部 | |
澧州亚型 | 湖广片湘北小片 | 55 | 13 | 21 | 阴213/阳33 | 阴35/阳入归阳去 | 湖南西北部 | |
桃源亚型 | 湖广片湘北小片 | 44 | 23 | 21 | 阴213/阳33 | 55 | 湖南西北部 | |
襄阳型 | 湖广片鄂北小片 | 34 | 52 | 55 | 212 | 阳平 | 湖北北部 | |
桂林型 | 桂柳片桂北小片 | 33 | 21 | 55 | 35 | 阳平 | 广西北部、贵州南部,以及湖南南部的部分城镇 | |
都匀型 | 桂柳片黔南小片 | 44 | 53 | 35 | 12 | 42 | 贵州南部 |
考量入声
西南官话中凡普通话读阴、上、去而入派阳平地区的西南官话读阳平的字都是古代入声字(例外字玉)。凡不送气的阳平字是古代入声字。多数鼻音韵尾(阳声韵)字都不是古代入声字。凡ər音节的字不是古代入声字。凡uai、uei韵母的字不是古入声字(例外字蟀)。除靴瘸以外的yɛ韵母字是古代入声字。凡普通话有元音韵尾而西南官话没有的字是古代入声字。除了西蜀片的乐山话的瘸和德江话的祛白读韵母为io,凡方言中的io韵母字都是古代入声字[15]。
声母
西南官话的声母系统的内部差异较大。西南官话主流浊音清化,但部分地区仍然保留浊音,如四川遂宁拦江话。西南官话部分地区无尖团对立,但部分地区却仍然保留尖团对立,如桂柳片部分、川黔片部分、滇西小片部分等。西南官话部分地区不分平舌音翘舌音,但也有部分地区完全区分平翘舌音,如江贡小片、鄂中小片部分、川黔片部分、云南片部分地区;西南官话部分地区不分fu和hu(甚至hu与f全混或h、f全混),但也有部分地区能够全部区分;如成渝小片下巴中,通江,南江等四县市,岷赤小片下的夹江,洪雅等几县市,黔南小片及云南片,鄂中小片大部。西南官话很多地区不分n、l两母,但桂柳片、云南片大部,湖广片部分地区可以完全区分,西蜀片大部及川黔片、川西片部分地区可在细音前区分(如年≠连,女≠旅。但郎=嚢,脑=老)。西南官话的声母系统和赣语、新湘语、客家话、粤语有一定相似之处(比如保留了大部分ng声母),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南方官话。
参见
参考文献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Kunming Chinese (Southwestern Guanhua).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 A. Doak Barnett. Communist China and Asia. Published for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 175 [1960] [2010-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 ^ 但个别西南官话如贵州某些屯堡话古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归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
- ^ 周及徐(2005年第4期),《巴蜀方言中“虽遂”等字的读音及历史演变》,中华文化论坛
- ^ 王庆(2007年第5期),《明代人口重建地区方言的知照系声母与南系官话》,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刘晓梅、李如龙(2003年第1期),《官话方言特征词研究》,语文研究
- ^ 刘镇发(2004年第4期),《百年来汉语方言分区平议》,学术研究
- ^ 昭觉“团结话” 彝汉民族语言融会贯通的结晶. 凉山新闻网 (彝族人网). 2021-04-20 [2024-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5).
- ^ 陈君兰. 凉山州“团结话”量词探析. 西昌学院学报 (西昌学院). 2018 [2024-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0).
- ^ 郑剑平; 朱红颖. 凉山州"团结话"词汇特点探析.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 ^ 破解贛州話方言「孤島」密碼. 大江网. 2006-06-28 [201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7).
- ^ Ito, Masako. Politics of Ethnic Classification in Vietnam.
- ^ Ito, Masako. Politics of Ethnic Classification in Vietnam. Kyoto University Press. 2013: 137. ISBN 978-1-920901-72-1.
- ^ 李蓝(2009年第1期),《西南官话的分区(稿)》,方言
- ^ 简启贤.音韵学教程[M].成都:巴蜀书社,2005:18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