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斯汀小堂
西斯汀小堂(拉丁语:Sacellum Sixtinum;意大利语:Cappella Sistina [kapˈpɛlla siˈstiːna];也称为西斯汀礼拜堂)是一座位于梵蒂冈宗座宫殿内的天主教小堂,紧邻圣伯多禄大殿,该礼拜堂最初被称为大礼拜堂(Cappella Magna),得名于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该建筑于1473年至1481年间建造[1]。从那时起,该小堂一直是教皇进行宗教和公务活动的场所,至今,该建筑是教宗选举的举办地,西斯汀小堂的特征主要在于装饰内部的壁画,尤其米开朗基罗所绘《创世记》穹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而闻名。
西斯汀小堂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梵蒂冈 |
坐标 | 41°54′11″N 12°27′16″E / 41.90306°N 12.45444°E |
宗教 | 天主教 |
教区 | 天主教罗马教区 |
祝圣 | 1483年8月15日 |
领导 | 枢机团 |
功能状态 | 教宗小堂 |
官方网站 | mv |
建筑详情 | |
建筑师 | 巴乔·蓬泰利、乔瓦尼·德·多尔奇[1] |
建筑类型 | 小圣堂 |
奠基 | 1505年[1] |
竣工 | 1508年[1] |
详细规格 | |
长度 | 40.9米(134英尺) |
中殿宽度 | 13.4米(44英尺) |
最高高度 | 20.7米(68英尺) |
官方名称:梵蒂冈城 | |
类型 | 文化 |
标准 | i, ii, iv, vi |
指定时间 | 1984年[2] |
参考编号 | 286 |
缔约国 | 圣座 |
地区 | 欧洲与北美洲地区 |
地图 | |
在西斯笃四世统治期间,包括桑德罗·波提切利、彼得罗·佩鲁吉诺、平图里基奥、多米尼哥·基兰达奥和科西莫·罗塞利在内的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团队于建筑内创作了一系列壁画,描绘了摩西的生平和基督的生平,小堂中的壁画在教宗西斯笃四世治下的1482年完成,1483年8月15日西斯笃四世在这里举行了第一场圣母升天节弥撒,并决定这里将要供奉童贞玛利亚。[3][4]
1508年至1512年间,在教皇朱利叶斯二世赞助下,米开朗基罗绘制了教堂的天花板,这项工程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艺术成就之一。[5][6]在经历罗马不同的政治气候以及罗马大劫后,米开朗基罗于1535年至1541年返回,并为教皇克莱门特七世和保罗三世绘制了《最后的审判》 [7]。自从米开朗基罗的画作问世以来,西斯汀小堂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使其成为梵蒂冈最受欢迎的景点以及象征,以及与梵蒂冈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
由教宗西斯笃四世发起创建,教堂名“西斯汀”即来源于教宗之名“西斯笃”。教堂始建于1445年。1481年完工后,波提切利等文艺复兴初期画家以耶稣基督为题目创作了一批壁画。后来根据教宗儒略二世的命令由米开朗基罗绘制天花板和剩下的壁画。 墙上的壁画取《旧约·圣经》为题材,正面是《最后的审判》,右侧是《基督传》,左侧以《摩西传》为主题。天花板的中央是《旧约·圣经》的创世纪,画有预言者、巫女的像。最著名是《创造亚当》、《原罪与流放乐园》、《诺亚方舟》。1483年,在此举行过西斯笃四世的圣体告别。起初穹顶绘有天空的图案。教堂长40.25米,宽13.41米,高20.73米。依照《列王纪》第6章所描述的所罗门王神殿比例(60:20:30)所建。
穹顶画
教宗西斯笃四世之侄教宗儒略二世于1506年命米开朗基罗绘制。对于喜欢自称为雕刻家的米开朗基罗来说,虽非本愿,但1508年开始设计创作此画,从教堂内脚手架设置,到设计创作,均为单独一人创作。1512年完成。穹顶中心描绘了旧约中创世纪的9个场景。场面宏大,气势恢宏,人物众多。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
在米开朗基罗创作途中曾前来观摩的拉斐尔深受此画影响,他当时正在创作壁画《雅典学院》。
画面分成两部分,绘有上帝创造世界的9个场景,即《划分光暗》、《创造日月》、《划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乐园》、《挪亚方舟》、《挪亚献祭》、《挪亚醉酒》。房顶与墙壁连接处的弧面为另一部分,分别绘有耶稣的祖先等。
祭坛画
20年后,教宗克莱孟七世聘请米开朗基罗设计创作祭坛背面的最后的审判。克莱孟七世死后,由其继承者教宗保禄三世接续。创作时间为1535年至1541年。以《玛窦福音》中描述的“最后的审判”为题材的作品。大体上分为四个阶层,从最上层开始,分别描绘有,天使群像,耶稣基督为中心的天堂,被拖入地狱的人群,地狱。米开朗基罗“地狱”部分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但丁叙事诗《神曲》之地狱篇。米开朗基罗的作品给观者带来了震撼的效果,同时因为描绘了众多裸体人像,被当时很多人抵制,保禄三世死后,裸体的阴部被加绘上了遮羞布等。
修复
西斯汀小堂作为一个宗教仪式举行地,常年受蜡烛等熏染,穹顶画和壁画受到了很严重的破坏,近年来的修复工作使得穹顶画和壁画重现了绘制当时的鲜艳色彩,一部分的遮羞布也被除去,还原了当时的本来面目。
参考文献
- 引文
- ^ 跳转到: 1.0 1.1 1.2 1.3 Ekelund, Hébert & Tollison 2006,第313页
- ^ Vatican City, Whc.unesco.org, [9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5)
- ^ Pietrangeli 1986,第28页
- ^ Monfasani, John, A Description of the Sistine Chapel under Pope Sixtus IV, Artibus et Historiae (IRSA s.c.), 1983, 4 (7): 9–18 [2016-02-22], ISSN 0391-9064, JSTOR 1483178, doi:10.2307/14831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01).
- ^ Gardner, Helen (1970) Art through the Ages, p. 469, 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ISBN 978-0-15-508315-8
- ^ Robert Coughlan, The World of Michelangelo, Time-Life International, (1966) p. 116
- ^ Robert Coughlan, p. 127
- Pietrangeli, Carlo (编), The Sistine Chapel, New York: Harmony Books, 1986, ISBN 0-517-56274-X (英语)
外部链接
- Vatican Museums Online: Sistine Chape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 virtual detailed tour of the frescoes and panels
- High-resolution interactive virtual tour of the Sistine Chape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Zoomable Panoramic View of the Sistine Chapel (HTML5)
- The Devilish Chapel of Michelangel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eb Gallery of Art: Visit to the Sistine Chapel in Vatic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BC News: Sistine Chapel Restored (199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Restoration of the Sistine Chapel: Right or Wrong?
- www.christusrex.org Capella Sistina Master Plan & Pi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