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夏族

臺灣原住民族

赛夏族赛夏语SaySiyat),又译狮设族台湾话:Sai-siat),为台湾原住民族,分布在新竹县苗栗县交界的山区,居住于海拔高度约五百米至一千五百米间,人口约七千余人,是台湾原住民中文化濒临危机最深的一个族群,在邵族被承认前是台湾原住民山区人口最少的一族,分布范围狭窄,且有被汉化的趋势,以神秘完整两年一度的矮灵祭闻名。

赛夏族
SaySiyat
总人口
约7,114人(2024年6月)[1]
分布地区
新竹县五峰乡苗栗县南庄乡狮潭乡百寿部落
语言
赛夏语泰雅语中华民国国语客家语
宗教信仰
图腾信仰祖灵信仰
相关族群
赛夏族paSta'ay
位置苗栗县
官方名称赛夏族paSta'ay
类型登录等级:重要民俗
登录种类:民俗
评定时间2009年9月27日
详细登录资料
赛夏族paSta'ay
位置新竹县
官方名称赛夏族paSta'ay
类型登录等级:重要民俗
登录种类:民俗
评定时间2011年8月25日
详细登录资料
赛夏族矮灵祭(pasta'ay)
位置新竹县
官方名称赛夏族矮灵祭(pasta'ay)
类型登录等级:民俗
登录种类:民俗
评定时间2010年1月8日
详细登录资料
赛夏族巴斯达隘(矮灵祭)
位置苗栗县
官方名称赛夏族巴斯达隘(矮灵祭)
类型登录等级:民俗
登录种类:民俗
评定时间2009年1月9日
详细登录资料

位于南庄乡的赛夏族人受客家人影响,多半会说客家语,称为“南赛夏”;五峰乡的族人受泰雅族影响,大多以说泰雅语为主,称为“北赛夏”。

概要

传说赛夏族的祖先发源于大霸尖山洪水时期南下到达南阿里山附近,沿着海边到达后来的居住地[来源请求]。赛夏族对外自称“SaySiyat”,台湾话译作狮设族,分南北二群:北赛夏自称(Say kilapa:)又称大隘群,分布于鹅公髻山麓一带;南赛夏自称(Say walo')又称东河群,分布于向天湖山麓附近。现在北群主要分布新竹县五峰乡大隘村上大隘、高峰、茅圃及竹东镇。南群分布较广,有南庄乡东河、向天湖、蓬莱、八卦力及狮潭乡百寿村等地。

日治时代初期,伊能嘉矩将赛夏族归类为道卡斯族的支族,从此开启学界的争论。1930年代中期,移川子之藏宫本延人马渊东一等研究者,在《台湾高砂族所属系统研究》中,推翻道卡斯支族的说法后,才确定赛夏族的定位。民国时期则有两位朱姓和万姓女青年承接起赛夏族文化的使命同时与谢姓汉族人士共同反思赛夏族发展的历史。

赛夏族起源传说依居住地域而有不同的说法,当时尚无文字,都由长辈口传:

  1. 东北部的赛夏族传说:洪水发生时,仅存于大霸尖山(papakwaka:(泰雅语),或'opoehnabo:ong)之夫妻为始祖,其子孙到大湖、苗栗后再向南庄,到目前居住之地。
  2. 中部的赛夏族传说:与东北部一样是从大霸尖山的洪水传说开始,他们南下到达tamari'或tamei(据说是阿里山附近),再沿着海边到达竹南、后龙一带居住,按著再往山里走,竹东、北埔部曾经居住过,目前分布于台湾北部中央山脉西侧新竹五峰乡五指山区与苗栗狮潭南庄大东溪一带,夹杂于泰雅族客家人之间,深受汉人和泰雅族习俗影响。
  3. 西南部的赛夏族传说:洪水传说的地点为附近的加里山(raynaynora或pae'neh)后移至沿海的后龙附近,居住甚久以后逐渐往山脚地带移住。

赛夏族的语言分南北二方言群,据语言学家推测认为是较古老的南岛语言,可能出现在台湾的时间较早。因国民党政府于1949年来台后颁布国语政策,赛夏人大部分被迫讲国语(汉语)、甚至以此种语言为日常用语,自我族群的语言反而日渐淡忘,直到近年来政府意识到保存各族群语言文化之重要性,开始推动“族语认证”,才逐渐恢复原本赛夏语的使用人数。

赛夏族早期也是事游耕、山地烧垦及山区狩猎。后来受到周围强势民族的压迫,土地利用范围逐渐狭窄,而转变为定耕农业林业的型态。面对强势的外在文化,老一辈的赛夏人对于传统祭典就更加珍惜,排除了许多外力使赛夏族的祭典完整地保留下来,是台湾少数能保有祭典原味的族群。赛夏族属于父系社会,以地域和图腾氏族为社会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三五同姓(同图腾)家族聚居为一聚落。聚落又联合成一个村落,村落中同姓家族则组成各姓之氏族祭团,是各姓耕地渔区的互助单位。在联合成一个部落联盟,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南赛夏或北赛夏。

衣饰以麻布自己纺织为主,背心由两张麻布二折而缝成,前后夹织花纹(在织的过程中,夹入不同色彩的织线,构成几何形花纹)头上有黑头巾,上衣为长达膝部的对襟上衣,由两幅麻布对折背部缝合,前面对开。腰裙男性为丁字带,女性则以深色棉布制成的绑腿布,通常会在下缘缀以小铃。其他还有臂、腿、腕、头饰、腰饰等。   

赛夏族的住家多位在山腹坡地或小台地上,因为居住在树木和竹林盛产地,因此建筑材料多为竹、木为主树藤为辅。

姓氏

赛夏族是以取自于大自然的动植物或现象为其宗族的氏姓。十九世纪清廷命其改从汉姓,于是根据原姓取其相近的意思或音译而改从汉姓,如:日、风、樟、蟹、豆、丝、芎等姓氏。

赛夏族计有十八个姓氏,包括朱、胡、豆(赵)、夏、高、(枫)、钱、潘、詹、解、章(樟)、、根、、狮、血、膜等。其中狮、血、膜三姓已绝迹多年,其原始传统称呼亦已失传。

赛夏族传统姓氏与其汉姓、掌管的祭典对应表如下:[2]

No. 中文姓氏 赛夏姓氏 来源 目前主办祭典
1. 豆、赵 tawtaw-azay tawtaw豆子、花生 paSbaki'祖灵祭/tinato'(火祭)
2. titiyon tibtibon薏米珠 paSbaki'祖灵祭/paSta'ay 巴斯达隘
3. 枫 酆 东 柏 ba:-ba:i' ba:i'风 paSbaki'祖灵祭/镇风祭
4. kaybaybaw 'ibabaw高 paSbaki'祖灵祭/kamaromhap 占卜
5. 潘、钱 Sa:awan -- paSbaki'祖灵祭/pat'aza'播种祭/omowaz ka kawaS祈天祭
6. kaS-:ames (h)ames根 paSbaki' 祖灵祭/pat'aza'播种祭
7. 樟、章 min-rakeS rakeS樟树 paSbaki'祖灵祭
8. hayawan ha:wan夜晚 paSbaki'祖灵祭/Soro:/kamaSaton掌十年大旗 (kilapa:)
9. kar-karang ka:ang蟹 paSbaki'祖灵祭
10. 、张 tanohila: hila:阳光 paSbaki'祖灵祭/paSta'ay kamatinekla'巴斯达隘提醒者
11. tataysi' 'iSi'丝 paSbaki'祖灵祭/kamaSaton掌十年大旗(rareme:an)
12. Say-na-'ase: 'ase:九芎树 paSbaki'祖灵祭/kamaSaton掌十年大旗(rareme:an)
13. bot-botol botol狐狸 paSbaki'祖灵祭
14. kam-lala:i' lala:i'蝉 paSbaki'祖灵祭
15. katiramo' ramo'血 已无后代
16. tabtabilas bilas 内脏的膜 已无后代

手工艺

赛夏族的传统手工技术以纺织与编篮的工艺在各族中最具特色。

编织

 
东河社无袖长衣(复制品)(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藏)

编织材料大多是由妇女自行种植的苎麻,晒干作为麻线,以织布机织成服饰。也会使用狩猎后经揉制处理的皮革。近代渐为棉布所取代,通常和汉人购买棉布制作。

编织工具为水平背带织布机,主要用具有:

  • 经卷:不织布时收藏其他工具和未完成的布料(三角形长筒状,为整块木头中间挖空)。
  • 布夹:使用时放在腹部上,和背带绑在一起(两块长方形木条组合而成,扣合面有凹凸的榫接点,用来夹紧经线或织好的布)。
  • 打棒:每穿入一条线便以打棒打紧使布更紧密(状似刀两端尖中间宽,用密度较高的木材制作)。
  • 隔棒:用来区分线的奇、偶线。
  • 固定棒:固定棒置于经卷后方,主要将经线固定。
  • 综絖棒:综絖棒则配合所织花纹,使用不同数量以分出梭路。
  • 桃花棒:主要是织花时挑起经线使用。(把竹子一端削尖而成)
  • 梭子:两端都有凹口,让纬线绕在梭子上面,穿梭入经线内(扁长的棒状物,竹或木制作)。
  • 背带:将布夹绑系固定于腹部(粗麻线编成的长带子)。

纺织的过程步骤如下:种麻→抽麻线→纺线→框线→漂白→染色→打蜡→整经→织布。

纺织技巧

织法
  1. hinipalatan:最简单的平织法,织出规则性十字形交叉的无纹饰布。
  2. hinihalos:无夹织花纹,以不同的挑线法穿梭经纬线制出有菱形浮纹的布。
  3. hiniho:an:艳丽纹饰的布料,主要用来制成祭典穿的服饰。纹饰的织法利用提经挑花夹织的方式,以及赛夏族广泛使用的浮织或双层织法,搭配组合织出各种华美的纹样。
织纹

赛夏族人多将织纹图案视为是代表个人及家族传承的智慧与殊荣;每家有其熟练的图纹织造技术。传统织纹图案常见的有菱形纹、卍字纹、XO纹、线条纹等。主要由红、黑、白三色交错变化而成。以图案元素来说,和泰雅族的织布非常类似(菱形纹、线条纹)。

色系

赛夏族人主要的色系代表

红色:对待他人要热情。
黑色:做人不可黑心。
白色:心要纯洁。

编器

常见的编器有米笾、米筛、种子篮、背篮、提篮、线篮、便当、食篮、置物盒、藤帽、甚至放置祖灵象征物的神圣小藤篮等。赛夏族传统编噐有特殊形式和技法,例如背篮为双肩带式的背篮,不像泰雅族或平埔族是额带式背篮,传统的背篮形式是喇叭型,上为呈圆椎状、下为图柱状,多以斜纹法编成细密无孔。现在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主要以六角形编法制的透孔背篮(Takil),用来装置各种杂物等。

编器主要使用桂竹作为材料,是使用最多的材料;另一种野生的小绿竹用来编制较细致器物(如谷物背篮)。此外也会使用黄藤来制作精致器物,如藤帽等。

编器的编法分为方格编法、透孔六角编法、斜纹编法、绞织编法、合缝螺旋编法、相交螺旋编法等。编器修缘则分为加蔑扎编法、夹条扎缝法,以及8形修边法。

文化

舞蹈

赛夏族人的社会中所见的舞蹈主要项目仅有矮灵祭。矮灵祭呈现了矮人与族人相处的情形(如矮人拉着懒惰的赛夏人去看丰收的田地,以快舞步的方式呈现),到哀泣之处,舞步缓缓前进,快速的旋转与定点跳跃呈现了族人驱赶矮灵的心理反映。会使用“臀铃”(tapangaSan)作为舞蹈道具。

音乐

赛夏族除了一般所唱的歌之外,矮灵祭的祭歌最为重要。一般的歌流传不多。矮灵祭的歌,由于每二年一次祭典中,由集体一起歌唱,且祭歌需要很长的时间吟唱,所以在族人中广受流传。除迎神歌之外其余都伴有舞蹈。而祭歌歌词内容非常具文学价值。

赛夏族两年一度的矮灵祭,对赛夏的音乐文化十分重要。矮灵祭有一套完整的祭歌,以十五曲祭祀为中心,曲谱有十六种,歌词四十八章,每章若干节,矮灵祭歌唱法并不像其他族群或现代歌谣的唱法,而是重复著几段音节。要将全部的祭歌唱完、跳完,必得通宵达旦,几天几夜才会结束。和邻近的泰雅族互相影响,使用的音阶la、sol、mi、re四音阶颇为相近。

矮灵祭歌的练唱只准许在祭期前一个月左右,练唱其间以部落为单位,且在夜间实施,平常不可练唱,所以都在祭前由专人以密集练习形式教唱。

赛夏族的祭歌悠扬而非节奏化(拍节化)。祭歌的质量相当相当丰富,曲调也彼此异趣,以第一首第一节为例,共有五句,唱法却是 ^1^^2^1^2,^2^3^3,^3^4^4,^4^5^5。以不规则的方式反复唱法,是非常特殊的表现方式。 并且有相当的历史。

矮灵祭歌词包括《招请歌》、《出草歌》、《行乐矮人故地》、《雷女之歌》、《送神之歌》等,祭歌幽雅悲凉显露出对矮灵的那份恩怨交错及原始部落巫术的神秘气氛。以歌曲而言,追述了矮人的教诲与祈求农作物的丰收。

乐器方面主要使用膜笛竹筒臀铃。臀铃(tapa:ngasan)又称背响,是赛夏族特有的乐器,主要由竹管与薏仁的果实穿缀而成,目前有些臀铃用铜管代替竹管。

仪式

出生礼

以前的赛夏族人在生子三日后,必须派人通知母家,因处于强大汉族与泰雅族之间,故极望多产而重男轻女。生女(Mingsarapaang,意为尘土般的),生男('ima paheks 'aehae' boehoe:,指多一张弓)带、糕饼至母家门口通报,母家则由一青年持镞与饼与通报者互换。

成年礼

赛夏族人举行的成年礼与每年的祭军神tinato' 仪式一起举行,古代祭军神时,都拿敌人的头来当祭品,凡是参加祭仪的青年人,都要喝下仪式上的祭酒,这样才取得族人认可,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

成年才能进行三件事,拔牙、纹面、穿耳。赛夏族人以拔牙为成年的象征,不论是男生或是女生都要经过这个过程。但现在已无此仪式。

婚礼

男子二十至三十岁,女子十七、八岁至二十岁为适婚年龄,原则上男女年龄相彷或男长于女数岁,男方便可请氏族长辈至女家求婚。女家如表同意,便会和求婚者互换烟斗完成许婚仪式。成婚前需先订婚,订婚后二、三年择期结婚。

丧礼

赛夏人对于死亡的定义为生灵脱离躯体而出即为死亡,在同一氏族中有人死亡则氏族内各人有为其服丧一日的义务。在赛夏族传统的习惯中,人死后埋葬并没有特别标帜的坟地,也无死后祭拜之事。向天湖每年订在清明节举行扫墓,主要是为了配合假期,方便在外地工作者能够回来参加,同时也有送东西给鬼魂吃的意思。在丧葬的禁忌方面有:死者尸体仅能由氏族中的年长者得以触摸;而横死者则是由发现者告知亲属在就地掩埋以示禁忌;男子的武器及小刀禁止附葬;而参加埋葬者回家后必须更衣,且脱下的衣服必须弃之野外;家有丧祭者不能参加农事祭仪,也不得参加出草与战争。

赛夏族人认为衰老疾病死者为善终,横死与战死者为恶死。横死者须就地掩埋并举火行祭,堆石于掩埋处以示禁忌。善死者在弥留之际,家人便须将之移至地上,因为死在床上是为恶死。垂死者置于地上后,家人为之洗浴,断气后为之易盛装。然后将死者扶起来,两腿曲于胸前,以布包起来。家中女子煮新饭,将数粒饭塞于死者口中以为辞食,男子则出外寻觅埋葬地。男子们在野外适当处,掘深三、四尺之横穴,将尸体抬至墓旁后,由最近亲属背向墓穴,以左足蹴尸入穴。尸身入穴后以面向东为吉,面向上或向西为凶。尸身伸直横卧穴中,以包尸体的布覆盖之。将盐巴洒在尸上,再覆以茅草,再覆盖泥土,最后用短竿插于墓之四周 ,再以石块围砌即可。埋葬时同一氏族的人必须参加,死者生前的遗物,除武器外,一律陪葬。埋葬之第三日,家人蒸糯米饭,杀鸡持往墓侧祭亡魂,然后家人全体食分,翌日出猎,猎获归来共食后,即解除丧服。

祭典

赛夏族人对于祭典的分工非常清楚。如族内最为盛大的paSta'ay(巴斯达隘别名矮灵祭)由朱姓主持。祈晴祭由潘姓主持。baki' Soro:(龙神祭)由夏与蟹姓主持。镇风祭由风姓长老主持。tinato'(火祭;另一称敌首祭)由赵(豆)姓长老主持。这些规范,来自族里的神话传说与历史经验。

播种祭(pit'aza')

北群的播种祭分为社祭与家祭二次举行,先行社祭,按姓氏轮流选出一家户长担任主祭,通常在扫墓节过后半个月内举行。

而在南群中,目前只有向天湖地区的氏族还保存着播种祭,举行的时间,配合水稻的播种祭节,约在每年的四月举行。主祭的人选由目前住在向天湖的氏族轮流,其中,风姓因为人数众多,因此分为'omaw a ta:in和bawnay a 'ataw两组,而与解、朱、芎姓依序轮流。

仪式定期在四月举行,由主祭一人在某一天的午夜十二点过后,独自在预先选好的一块地上插上一根儿茅(茅草的一种),按著闭上眼睛,将小米种籽洒向田地,仪式就算结束。主要是祈求今年的农作丰收。

祖灵祭(paSbaki')

主要是祭祀去世的列祖列宗。举行的时间不一定,由二位长老主持,将插有猪肉、黏糕的供品及酒携至屋后空地行祭。祭品分为二份,向东的给善灵,向西的给凶死的灵。祖灵祭的另一个目的是家族成员的认定,透过仪式成为家族的一分子。

祈天祭

祈天祭为赛夏族与自然对话的祭仪,一年一小祭,隔年一大祭,祭拜神祇为天帝-欧贝纳布万、天后-瓦万[3]:157,目的为祈晴,或为镇风、驱疫。主祭为撒万(根、钱、潘)家族共同担任,祭场坐落着竹编的灵屋、祭屋。第一天南北各姓氏代表聚集于山下河畔集会,次日宰杀猪只作为祭品,最后一天开始祭神仪式。

每年的3月13日至15日连续举行三天,整天不能进汤水,直到仪式结束才一起分享饭团。期间不得折损植物,祭品不可见天,须在房内用手吃饭。据说祭典期间必定放晴,十分灵验。

又有一说,祈天祭尚包含已经消失的祭典,月神祭。

火神祭或称敌首祭(tinato')

于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举行,为北群赵姓长老召集会议,为纪念赵氏以往与异族战争之史实,为保乡卫民精神之崇敬。 敌首祭是伴随赛夏族过去猎首风俗而衍生出的一项祭仪。以火器袋作为猎首祭仪式中重要的用具。

龙神祭或卡兰祭(karang)

这一特殊的传统祭仪,又称蛇尾祭;过去主要是夏季久雨连绵时,受村人拜托而执行的仪式,也有治病的作用。卡兰祭所祭拜的是传说中的神兽Soro: 的骨灰,现由夏姓族人祀奉于赛夏五福龙神宫

矮灵祭(paSta'ay)

赛夏族最为人知也最为重要的便是矮灵祭。相传矮人除了教导赛夏族人农耕等技术之外,也教导他们为人处事之道,为了测试赛夏族人是否己受教乃故意戏弄整人,在丰年祭时会故意跳到赛夏族人的背上拨弄(乱)头发或跳舞牵手时吊挂着致使族人手臂酸痛等等行为(坊间纪录矮人性好色,调戏或强奸赛夏族妇女为错误解读及翻译),日积月累之下赛夏族人们积怨在心,以致于族人用计杀害矮人,此后,赛夏族开始举行矮灵祭,以慰藉矮人的灵魂。矮灵祭举办的时间在农历十月,每两年举办一次小祭,每十年举办一次大祭,每到这时候,外地的族人都会赶回来参加。据说往昔矮灵祭每年都会举办,后来因受到日本政府的反对,而改为两年一次。台湾原住民中除了赛夏族人相信有矮人的存在外,布农族、邹族、泰雅族、排湾族等,也都有关于矮人的传说。不过只有本族发展出独特的祭典,这与其族人传说过去与矮人之间密切的恩怨情仇有关。南赛夏会比北赛夏提早一天举行祭仪,虽然分隔两地举办,但两祭团的仪式几乎皆相同,且两祭团的成员会于祭典前后相互讨论、观摩并协助,因此时间的早晚对于族人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矮灵祭(巴斯达隘)的祭典流程如下[4]

结芒草约定祭典举行时间:

南、北祭团在祭典前一、二个月在南庄的河边相会,决定矮灵祭的时间。时间一旦决定后,族人便着手忙碌筹备,并开始练唱祭歌。这些歌曲平常并不能吟唱。

迎灵

矮灵祭第一天清晨,由主祭率族人,面向东方唱招请之歌(传说中的矮黑人逃至东方),迎接矮人前来,妇女并桩米以祈求丰收。当天晚上七时左右,由主祭领队,以歌舞迎请矮人前来。

娱灵

第二天晚上,歌舞回忆与矮人相处的情景。娱灵是矮灵祭的重心,目的在娱乐归来的矮黑人。

训勉

第二天午夜十二时,由主祭站在大田上,向族人训勉,并唱“雷女之歌walowalon”,全体须立正,是祭典中最肃穆的一刻。族人并请出神鞭挥打,咸信可以趋邪。(北祭团无神鞭)。

逐灵、送灵

在第三天晚上开始逐灵歌舞,歌舞至第四天清晨送走矮灵。

涂泥、跳抓芒草、毁榛木架

在第四天清晨一连串的仪式展开。涂泥有避邪的作用。跳抓芒草则是在祭屋前架上榛木,榛木树干每隔一小段,就结绑茅草,由族内青年轮流跳摘芒草,此仪式有向矮灵展示体力的恐吓活动。跳摘成功者,代表未来可逢凶化吉。摘取完毕之后,在祭场上的男子会全部冲向前,将枝干折断。

聚饮慰劳

仪式结束后各家族互相慰劳、饮酒、吃糯米糕。

河边送灵

所有祭仪结束后的隔天,大隘的族人还必须到矮灵居住的山洞的对岸河边饯送矮灵。族人在河边献祭,烤肉、余兴歌舞,与前几天的肃穆哀泣大异其趣。至此整个矮灵祭才算真正结束。 综观整个祭仪,有其深涵的意义。以歌曲而言,追述了矮人的教诲与祈求农作物的丰收。舞蹈方面则呈现了矮人与族人相处的情形(例如:矮人拉着懒惰的人去看丰收的田地,以快舞步的方式呈现)。唱到哀泣之处,舞步缓缓前进,如泣如诉。而在逐灵的歌舞里,快速的旋转与定点跳跃呈现了族人驱赶矮灵的心里反映。

整个矮灵祭就在族人错综复杂的心理状况下延续下来,其中有悔恨、有追忆、有惧怕、有喜悦。矮灵祭举办期间有许多禁忌,打从开始结草决定祭典日期开始,族人的言行举止就相当谨慎,以避免不小心得罪矮人,倘若不小心犯忌,就有可能被矮灵附身,必须经由化解才能复原。为了避邪,每位族人在这个期间内都会携带一根芒草,而且各家家户门口、家具、车辆等处也都别有芒草,甚至是外来的观光客亦需入境随俗,随身携带芒草。

宗教信仰

赛夏族除超自然信仰外,以祖灵祭和矮灵祭最具代表性。

特殊文化

  • 纹面纹身:男女皆有,纹身则是猎头勇士的专利,通常刺青于胸前。男子成年时在上额及下颚各刺一列纹饰。女子仅刺在上额。和泰雅族在双颊刺上宽边的V形纹饰不同。猎过二个人头的男子则在胸前左乳肋骨刺第一道纹,猎三个首级者在右乳肋骨刺一道纹,往后如有收获依次再加刺纹。
  • 肩旗(kilakil)又称“舞帽”、“月光旗”,是各氏族的代表。南、北群的造型不同,肩旗上面写有家族的姓氏,在矮灵祭时独立绕行于祭场,通常由族里的男子负责扛旗。
  • 蛇鞭(babte:)是南赛夏族人南祭团举行矮灵祭时使用的法器,北赛夏的仪式祭典中并不使用。蛇鞭由南赛夏朱姓的男性负责使用,赛夏族人认为朱姓以外的人挥舞会遭受天谴或不幸(若朱姓的妻子怀孕也不能碰,否则会对胎儿不利)。蛇鞭的制作是使用约二米的鹿仔树皮结索作成,根部留二十公分,制成百步蛇头形做柄,其余除去木材部分,将树皮切割成三片交互编织成一条索,尾端在绑上八条约三公分的藤条制作而成。传说蛇鞭象征百步蛇,有制煞避邪作用。蛇鞭的功能和意义在南赛夏族的眼中,是一种传统信仰又可以抚慰他们心灵。早期的矮灵祭典中月光是很重要的,南赛夏族相信挥舞蛇鞭可以将乌云带走,为族人带来光明和平。所以南祭团在进行矮灵祭典若雨雾不止或乌云遮月的时候,认为矮灵作怪,这时由朱姓主祭者从祖灵屋里拿出蛇鞭,在舞场对着空气抽打,使神鞭发出“咻!咻!哒!哒!”声响,打的愈响亮,天气就会愈好。在矮灵祭典的时候,会有许多病患、小孩、妇女和老人都会上前去触摸舞鞭者的背部,据说这样可以扫除邪魔,祈求诸事平安。

分布聚落

  • 新竹县部分:
    • 上大隘部落(Sansama:an):新竹县五峰乡大隘村。(北赛夏)
    • 高峰部落(Yohae’):新竹县五峰乡大隘村。(北赛夏)
    • 上比来部落(Oro’raw:):新竹县五峰乡花园村。(北赛夏)
    • 下大隘部落(Sayie):新竹县五峰乡大隘村。(北赛夏)
    • 朱家庄部落(Ip’ipa’an bato):新竹县五峰乡大隘村。(北赛夏)
    • 下比来部落(Kyu’ang):新竹县五峰乡花园村。(北赛夏)
    • 五峰部落(Tatoba'/又名十八儿社):新竹县五峰乡大隘村。(北赛夏与泰雅族混居)
    • 茅圃部落(Singaau/又名西熬社):新竹县五峰乡大隘村。(北赛夏与泰雅族混居)
  • 苗栗县部分:
    • 向天湖部落(rareme:an):苗栗县南庄乡东河村。(南赛夏)
    • 八卦力部落(kahkahoe’an):苗栗县南庄乡蓬莱村。(南赛夏)
    • 鹅公髻部落(hororok/又名大东河社):苗栗县南庄乡东河村。(南赛夏)
    • 瓦禄部落(walo'):苗栗县南庄乡东河村。(南赛夏)
    • 蓬莱部落(ray’in):苗栗县南庄乡蓬莱村。(南赛夏)
    • 大窝山部落(haboeh):苗栗县南庄乡东河村。(南赛夏)
    • 二坪部落(batbato’an/又名横屏背社):苗栗县南庄乡蓬莱村。(南赛夏)
    • 大湳部落(tamayo’an):苗栗县南庄乡蓬莱村。(南赛夏)
    • 百寿部落(Sawi/又名崩山下社、马陵社、坑头社):苗栗县狮潭乡百寿村。(南赛夏)

统计

县市别赛夏族人口 (2023年)
县市 赛夏族人口 总人口 比率
苗栗县 2,268 534,677 0.42%
新竹县 1,578 586,299 0.26%
桃园市 1,217 2,302,465 0.05%
新北市 561 4,025,405 0.01%
新竹市 281 454,603 0.06%
台中市 235 2,834,046 0.00%
台北市 198 2,494,813 0.00%
高雄市 80 2,736,019 0.00%
花莲县 77 318,306 0.02%
台东县 63 212,008 0.02%
南投县 45 478,462 0.00%
台南市 44 1,858,444 0.00%
宜兰县 38 449,705 0.00%
嘉义县 37 486,229 0.00%
彰化县 33 1,242,521 0.00%
屏东县 32 797,291 0.00%
云林县 25 661,767 0.00%
金门县 18 142,942 0.01%
基隆市 17 362,396 0.00%
嘉义市 8 263,707 0.00%
澎湖县 4 107,312 0.00%
连江县 3 13,992 0.02%
总计 6,862 23,373,283 0.02%
县市别赛夏族人口 (2000年)[5]
县市 赛夏族人口 总人口 比率
苗栗县 1,915 534,366 0.36%
新竹县 1,333 451,316 0.30%
桃园县 528 1,808,833 0.03%
台北县 497 3,722,082 0.01%
新竹市 181 395,746 0.05%
屏东县 121 872,902 0.01%
台北市 120 2,624,257 0.00%
高雄市 96 1,493,806 0.01%
台中县 95 1,510,480 0.01%
花莲县 67 327,064 0.02%
台中市 56 989,047 0.01%
宜兰县 55 444,950 0.01%
高雄县 47 1,262,969 0.00%
南投县 35 487,398 0.01%
彰化县 30 1,255,332 0.00%
嘉义县 27 552,749 0.00%
台东县 23 204,919 0.01%
台南县 21 1,120,394 0.00%
云林县 15 705,440 0.00%
基隆市 15 387,504 0.00%
台南市 12 725,985 0.00%
嘉义市 10 266,126 0.00%
连江县 6 17,775 0.03%
金门县 5 56,275 0.01%
澎湖县 1 83,214 0.00%
总计 5,311 22,300,929 0.02%
乡镇市区别赛夏族人口 (2023年)
乡镇市区 赛夏族人口 总人口 比率
苗栗县南庄乡 1,334 8,935 14.93%
新竹县五峰乡 703 4,434 15.85%
新竹县竹东镇 509 96,880 0.52%
乡镇市区别赛夏族人口 (2000年)[5]
乡镇市区 赛夏族人口 总人口 比率
苗栗县南庄乡 1,407 10,880 12.93%
新竹县五峰乡 766 3,985 19.22%
新竹县竹东镇 325 88,355 0.37%

注释

  1. ^ "赛夏族"原住民人口数统计资料(每月一次) ,中华民国原住民族委员会,2024年7月31日查阅.
  2. ^ 高清菊(2008)赛夏族词汇的结构与语义研究(硕士论文)。新竹: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台湾语言与语文教育研究所。
  3. ^ 达西乌拉弯‧毕马(田哲益). 《賽夏族神話與傳說》. 晨星. 2003-07-15. ISBN 9574554562. 
  4. ^ 趙金山《賽夏族族譜彙編》新竹縣五峰鄉賽夏族文化藝術協會、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辦理成果報告2011年 (PDF). [2017-02-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2-22). 
  5. ^ 5.0 5.1 行政院主计处编. 中華民國89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 台北市: 行政院主计处. 2002. 

参考书籍

外部链接

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