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斯翼龙属
赫伯斯翼龙属(学名:Herbstosaurus)是翼龙目的一属,赫伯斯翼龙生活于侏罗纪晚期的阿根廷。至今为止唯一已知的化石来自于阿根廷内乌肯省的提通阶地层。
赫伯斯翼龙属 化石时期:~侏罗纪
| |
---|---|
无效状况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目: | †翼龙目 Pterosauria |
演化支: | †长爪翼龙类 Macronychoptera |
演化支: | †新翼龙类 Novialoidea |
演化支: | †短四跖骨类 Breviquartossa |
演化支: | †翼手龙形态类 Pterodactylomorpha |
演化支: | †单窗孔类 Monofenestrata |
演化支: | †翼手龙型类 Pterodactyliformes |
演化支: | †天龙类 Caelidracones |
亚目: | †翼手龙亚目 Pterodactyloidea |
演化支: | †准噶尔翼龙类 Dsungaripteromorpha |
属: | †赫伯斯翼龙属 Herbstosaurus Casamiquela, 1974 |
模式种 | |
小赫伯斯翼龙 Herbstosaurus pigmaeus Casamiquela, 1974
|
牠最初被认为是似美颌龙的小型虚骨龙类恐龙。模式种是小赫伯斯翼龙(H. pigmaeus),是于1974年被描述、命名的。至今为止只有一具化石被发现,它主要由骨盆部分和大腿的骨头组成。起初它被当作是兽脚亚目的一种。它可能是最早在南半球被发现的翼龙类。
发现与命名
在1969年,阿根廷古生物学家拉菲尔·赫伯斯(Rafael Herbst)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内乌肯省发现一个小型爬行动物化石,关节脱落、分散位于一个砂岩石块上。他当时估计这个地层的年代约1亿6300万年前,相当于侏罗纪中期。
在1974年,阿根廷古生物学家Rodolfo Magín Casamiquela将这个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是小赫伯斯翼龙(H. pigmaeus)。属名意为“赫伯斯的蜥蜴”,以发现化石的拉菲尔·赫伯斯为名;种名在拉丁文意为“侏儒”。Rodolfo Magín Casamiquela命名这个新物种时,认为牠们是种小型虚骨龙类恐龙,类似美颌龙,并将新物种归类于虚骨龙科,当时被认为是最小型的恐龙之一。
特征
正模标本(编号CTES-PZ-1711)是目前的唯一化石,包含:荐骨、骨盆、左右股骨,曾遭到上方岩层严重挤压成扁平状。被发现的化石的大腿骨长9.15厘米,它的翼展估计为1.5米。骶骨由五至六枚脊椎骨组成,这个特征在翼手龙亚目中很常见,在早期的翼龙中则很少见。
分类争议
Rodolfo Magín Casamiquela命名这个新物种时,提到牠们的肠骨相当长、坐骨短,这点非常特殊。在1978年,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重新研究美颌龙时,认为这个阿根廷奇特爬行动物的独特骨盆结构,代表牠们属于翼龙类,而非恐龙。之后,相同挖掘地点发现的破碎翼龙类化石,包含翼部骨头在内,都编入于赫伯斯翼龙。
赫伯斯翼龙的亲属关系有争议,目前难以确定赫伯斯翼龙的种系发生学位置,相关研究无法达成共识。在1978年,奥斯特罗姆首先确认赫伯斯翼龙属于翼龙类。在1981年,彼得·加尔东(Peter Galton)将赫伯斯翼龙归类于翼手龙亚目。在1988年,罗伯特·卡罗尔(Robert L. Carroll)在他的古脊椎动物科普书籍,将赫伯斯翼龙归类于翼手龙科。在1991年,彼得·沃尔赫费尔(Peter Wellnhofer)根据骨盆结构,提出赫伯斯翼龙不是翼手龙亚目,而是更原始的喙嘴翼龙亚目。在1996年,大卫·安文(David Unwin)提出赫伯斯翼龙是准噶尔翼龙超科的原始物种。在2007年,佐兰·加斯帕里尼(Zulma Gasparini)等人则质疑赫伯斯翼龙是否属于准噶尔翼龙超科。
地质年代
赫伯斯翼龙的化石来自于Vaca Muerta组地层,最初被当作是侏罗纪中期的,曾被认为是生存年代最早的翼手龙亚目之一,因而引起古生物学界的关注。稍晚研究根据同一岩层里发现的菊石目标准化石,证明这个岩层的地质年代应该属于侏罗纪晚期的提通阶,地质年代比较近期[1]。
参考资料
- ^ Oliver W. M. Rauhut and Adriana Lopez-Arbarello (2008), "Archosaur evolution during the Jurassic: a southern perspective", Rev. Asoc. Geol. Argent. v.63 n.4
- R. M. Casamiquela (1975), "Herbstosaurus pigmaeus (Coeluria, Compsognathidae) n. gen. n. sp. del Jurásic medio del Neuquén (Patagonia septentrional). Uno de los más pequeños dinosaurios conocidos", Actas del Primer Congreso Argentino de Paleontologia y Bioestratigrafia, Tucumán 2: 87-103
- Ostrom, J.H. (1978), "The osteology of Compsognathus longipes Wagner", Zitteliana, 4: 73-118
- P. M. Galton (1981), "A rhamphorhynchoid pterosaur from the Upper Jurassic of North America",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55(5): 1117-1122
- R. L. Carroll (1988),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Evolution,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
- Unwin, D. M. (1996), "The fossil record of Middle Jurassic pterosaurs", In: Morales, M., ed. The continental Jurassic. Museum of Northern Arizona Bulletin, 60: 29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