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步云

臺灣澎湖鄉紳,日治初期媽宮街長

郑步云台湾话Tīnn Pō͘-hûn[b],1854年—1916年),亦名郑步瀛,字馨秋,本名树桂,人称“树舍”。台湾澎湖厅东西澳妈宫人(今澎湖县马公市),台湾清领时期生员、军职人员、日治时期曾出任妈宫街区长,在日方文献中多作郑馨秋[1][2]

郑步云(郑馨秋)
树舍
馨秋
本名树桂
性别
出生1854年(咸丰四年)
 大清福建省台湾府澎湖厅东西澳妈宫社东甲海尾
逝世1916年(大正五年)
日治台湾澎湖厅妈宫街
墓地 台湾澎湖县马公市草树仔尾(今光荣里)
国籍 大清帝国
 大日本帝国
别名郑步瀛、郑馨秋
语言台湾闽南语
职业清朝军职、妈宫街长
组织妈宫街[a]公职
儿女两男三女
两男皆早夭,另收三名养子
父母郑志德、叶氏缎
亲属祖父:郑应章
祖母:唐氏引笑
(伯)父:郑怀德
(堂)兄:郑步蟾
(堂)弟:郑步梯
正室:林氏秀麟
妾室:王氏玉、王氏吾
汉语名称
繁体字 鄭步雲
简化字 郑步云
汉语拼音 Zhèng Bùyún
白话字 Tīⁿ Pō͘-hûn
受影响于

生平

郑步云祖父郑应章(又名建成),原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城古县社竹脚村[2],出生于乾隆55年(1790年),于嘉庆17年(1812年)辗转前往澎湖发展,自此于妈宫东甲(约今马公市启明里)久居。[3]

郑步云出世于咸丰四年(1854年),生父郑志德为郑应章次子,郑志德在郑步云九岁时亡故,生母叶氏缎则于十一岁时辞世,其时郑步云仅有一弟郑步梯(1857年-1890年)尚存,上有一兄、下有二妹全数早夭,情境堪怜,祖母唐氏引笑代为抚养郑步云与郑步梯兄弟。郑志德长兄郑怀德乃将郑步云收继膝下,引为次子,郑怀德另有一子,即“妈宫举人”郑步蟾。郑步蟾原为郑步云之堂兄,自此成为礼法上之兄长,而胞弟郑步梯则延续郑志德香火故,并未转嗣,身份变为郑步云之堂弟。[2]

郑步云曾受业于澎湖秀才郭朝勋、举人郭鹗翔,亦曾随同郑步蟾拜入大龙峒仕绅陈维英门下;当陈维英过世、门生敬赠挽联之时,郑步蟾排于举人名单第三位,而郑步云则排于生员名单中第12位。后,郑步云出任兵轮、官轮的会计和文案等职位。[1]

光绪11年(1885年)新历三月份,法国将领孤拔发动澎湖之役攻占澎湖群岛[4],郑步云当时为澎湖前路军火总局兼团军长官一职,在兵荒马乱之际,设法保存军火,并运往台南缴纳,获得上级嘉勉,后转任台湾本岛的军营文案。[1]

光绪21年(1895年),清廷因前一年度甲午海战战败于日本,在马关条约中同意割让台湾、澎湖群岛做为议和条件之一[5];另在同年度乙未战争之中,驻守台湾的原清兵亦不敌日军。日本成功接收台湾全境[6][7]之后,颁定“住民去就决定日”,给予居民两年的期限,自行决定续留原址接受日本统治、或者离开台湾澎湖,移居大清帝国的领土。[8]郑步云辞去原清朝官职,先返回故乡澎湖,在1897年(光绪22年、明治30年)间返回福建厦门,赴往漳州祖籍所在之处省亲,复于明治32年(1899年)十二月再回澎湖。[1]

明治43年(1910年)八月,郑馨秋领衔率领26人开办“澎湖水产会”,即今澎湖区渔会前身。[9]明治43年至大正三年(1910年-1914年)授命出任澎湖厅妈宫街区长[10],并出任学务委员、卫生组长等公职,甚至获得台湾总督府授予的绅章[2],惟后不知何故被日本政府收回。[1]

大正五年(1916年),郑馨秋在农历八月病逝于澎湖妈宫,享寿63岁。蒙兄长郑步蟾之福荫,按清代旧例,获“武略郎”之称号,身后原葬于澎湖观音亭之南侧(今澎防部中正堂、笃行十村附近),后又迁葬于妈宫草树仔尾(马公市光明里、光荣里[11])。[2]

家族

  • 郑步云娶妻林氏秀麟(妈宫南甲人),谥曰守范、另纳两名侧室王氏玉(妈宫东甲人)、王氏吾(妈宫南甲人),生有两名儿子与三名女儿,但仅有长女、次女顺利长大成人,其余皆早夭,故另收有三名养子郑宏图、郑宏洛和郑宏谟来承嗣香火。[2]
  • 郑步云之同胞幼弟郑步梯,本名植桂,咸丰七年(1857年)出生,幼年读书无成,及长从商,后从事轮船雇业。光绪16年(1890年)逝世于鸡笼,享年仅34岁,因未有娶亲、亦无留后,郑步云乃将第三名养子郑宏谟出嗣,供奉郑步梯香火。[2]

相关条目

注释

  1. ^ “妈宫”一名持续沿用至日治时期中期,直到大正九年(1920年)间,台湾总督府的第八任台湾总督田健治郎(任期:1919-1923)推动行政区域改制,原澎湖厅改组成澎湖郡,澎湖郡辖下的“妈宫”便仿其音字形,被简化成“马公”,并沿用迄今。(黄验、黄裕元,2015:98-100)
  2. ^ 郑姓通常作“Tēnn”,但澎湖妈宫腔作“Tīnn”。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1.4 高启进. 《西瀛人物志》. 澎湖县: 澎湖县立文化中心. 1999: 76–77. ISBN 9570242264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郑绍裘. 《漳龍衍派鄭家世系族譜資料》. 澎湖: 郑绍裘. 1990 [2020-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3. ^ 蔡光庭. 〈媽宮東甲鄭姓〉.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19-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30) (中文(台湾)). 
  4. ^ 〈清法戰爭〉.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30) (中文(台湾)). 
  5. ^ 许毓良. 〈馬關條約〉.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中文(台湾)). 
  6. ^ 黄秀政. 《臺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 台湾商务. 1996. ISBN 9789570506235 (中文(台湾)). 
  7. ^ 黄, 验; 黄, 裕元. 《臺灣歷史地圖》 2016年第三刷. 台北市: 远流. 2015. ISBN 9789860475227 (中文(台湾)). 
  8. ^ 王泰升; 阿部由理香; 吴俊莹. 《台灣人的國籍初體驗:日治台灣與中國跨界人的流動及其法律生活》. 台北市: 五南. 2015. ISBN 9789571180052 (中文(台湾)). 
  9. ^ 〈澎湖區漁會〉.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30) (中文(台湾)). 
  10. ^ 〈鄭馨秋-查詢結果〉. 台湾总督府职员录系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7) (中文(台湾)). 
  11. ^ 许玉河. 〈草樹仔尾〉.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