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带细鲹
金带细鲹(学名:Selaroides leptolepis),又称木叶鲹,俗名为目孔,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鲈亚目鲹科的其中一个种。
金带细鲹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鲹形目 Carangiformes |
科: | 鲹科 Carangidae |
属: | 细鲹属 Selaroides |
种: | 金带细鲹 S. leptolepis
|
二名法 | |
Selaroides leptolepis | |
异名 | |
|
命名及分类
本种首先由著名的法国博物学家Georges Cuvier在1833年根据从印度尼西亚爪哇海域采集的全息标本进行科学描述。他将这种物种命名为Caranx leptolepis,具有源自希腊语的特定加词,意为“薄鳞片”[2],1851年,荷兰鱼类学家Pieter Bleeker重新检查了这一物种并得出结论,将其归类Selaroides属,[3]后来将该物种重新分类至新属Leptaspis,但没有说明任何改变原因。[4]1883年至1877年间,该物种又被重新描述了三次,所有这些名称也被认为是初级同义词。
分布
本鱼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马尔代夫、印度、斯里兰卡、安达曼群岛、台湾、琉球群岛、印尼、菲律宾、新几内亚、澳洲北部、越南、中国南海、泰国、马来西亚等海域。
深度
水深1至25米。
特征
本鱼体侧扁,呈长椭圆形,体长为头长的4.2倍左右,体高略大于头长,全身呈浅蓝色,腹部较淡且带银白色。由眼后开始直达尾柄部有黄色纵带一条。胸鳍基底上方,鳃盖外缘有一明显黑斑。胸鳍甚长,向后可达背鳍较长鳍条下方。侧线直走部全被棱鳞。上颌和嘴没有任何牙齿,而下颌有一系列精细的绒毛状牙齿。第一背鳍有硬棘1+8枚,第二背鳍有硬棘1枚、软条24至25枚;臀鳍有硬棘2枚、软条20至22枚;棱鳞数目约29枚。体长可达18公分。
生态
本鱼喜好热带海域高水温、高盐分的澄清海水,属于外洋性鱼类,栖息在大陆棚附近的海域,成群活动,以各种甲壳类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其精确饮食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所不同。在澳大利亚北部,最常见的猎物是介形虫、腹足类动物和磷虾。在印度其猎物更加多样化,包括甲壳类动物,特别是十足类和桡足类构成了饮食的主要部分。[5][6]繁殖期约在7月至隔年3月,雌鱼每年只产卵1次。在繁殖期间,雄性与雌性的比例接近于1:1,但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因地点而异,通常雌鱼数量较为多。
经济利用
是具有商业价值的食用鱼,在1990年至2010年期间,粮农组织报告的全球捕捞量在11万3,000至19万5,000吨之间,并且捕捞量增加的趋势一致。[7]这些统计数据仅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故真正的捕捞规模更高。在向粮农组织报告渔获量的国家中,印度尼西亚的数量最多,2000年至2010年期间每年报告的数量为12万9,000吨至18万0,000吨,主要采用拖网捕捞,但也可以通过刺网、袋网、围网或环网以及推网捕获。通常以生鲜、腌制或晒干贩售,[8]亦可制成鱼油及鱼粉。
参考文献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金带细鲹.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Cuvier, G.; A. Valenciennes. Histoire naturelle des poissons Vol. 9. Strasbourg: Pitois-Levrault. 1833: 512.
- ^ Bleeker, P. Over eenige nieuwe geslachten en soorten van Makreelachtige visschen van den Indischen Archipel.. Natuurkundig Tijdschrift voor Nederlandsch Indië. 1851: 341–372.
- ^ Bleeker, P. Bijdrage tot de kennis der Makreelachtige visschen van den Soenda-Molukschen Archipel. Verhandelingen van het Bataviaasch Genootschap van Kunsten en Wetenschappen. Batavia. 1851: 88.
- ^ Tandon, K.K. Biology and fishery of 'Choo Parai' Selaroides leptolepis (Cuvier and Valenciennes) 1. Food and feeding habits (PDF). In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1960, 7 (1): 82–100 [6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 ^ Tandon, K.K. The food and feeding habits of Selaroides leptolepis (Cuvier and Valenciennes). Current Science. 1960, 29: 62–63 [6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7).
- ^ 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sation. Global Production Statistics 1950-2010. Yellowstripe trevally. FAO. [201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5).
- ^ Abdullah, M.I.; Y.S. Yean. Quality changes in fish caught off the coast of Peninsular Malaysia: Frozen storage of chub mackerel (Raetrelliger kanagurta), yellow-banded trevally (Selaroides leptolepis) and threadfin bream (Nemipterus tolu). Proceedings of a Symposium Hel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ixth Session of the Indo-Pacific Fishery Commission Working Party on Fish Technology and Marketing (Melbourne Australia: 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85: 16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