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凯 (三国)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陆逊族子。三国孙吴后期重臣,官至左丞相

陆凯 (三国)
左丞相
国家东汉孙吴
时代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
主君孙权孙亮孙休孙晧
姓名陆凯
敬风
封爵都乡侯→嘉兴侯
籍贯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世系吴郡陆氏
出生汉献帝建安三年
198年
逝世吴末帝建衡元年
269年
亲属
兄弟陆胤
陆祎
其他亲属族父:陆逊
《太玄经注》(已佚)
《吴先贤传》四卷(已佚)[1]
《陆凯集》五卷(已佚)

生平

孙权时期

黄武初年(222年-224年)曾先后担任永宁长、诸暨长,在两地都有政绩。后出任建武都尉,开始领兵。[2]但即使身居武职,陆凯依然保持着读书的习惯。领兵,但身任武职的他仍手不释卷,经常阅读,尤其喜爱扬雄所撰的《太玄经》一书,曾为此书作注。[3]

赤乌五年(242年,魏正始三年,蜀延熙五年),孙权封陆凯为儋耳太守,令他与与将军聂友率军三万进攻朱崖(今雷州半岛一带)、儋耳(今海南岛)两地,战后于朱崖设郡(郡治今广东省徐闻县),陆凯因功升为建武校尉。[4][5]

赤乌十三年(250年,魏嘉平二年,蜀延熙十三年)十二月,魏将王昶州泰王基攻侵犯江陵(今湖北市荆州市),吴国守将朱绩被击败,孙权派遣陆凯和将军戴烈前往增援,但无功而返。[6][7]

孙亮、孙休时期

五凤二年(255年,魏正元二年,蜀延熙十八年),陆凯率军赴零陵(郡治今湖南省永州市)讨伐山贼陈毖,成功将陈毖斩杀,因功封巴丘督、偏将军,封都乡侯,同年又转为武昌右部督。[8]

同年春正月,魏淮南守将毌丘俭文钦率军西进,讨伐魏国权臣司马师,与司马师大军在乐嘉(今河南省商水县东)交战。闰正月,吴国丞相孙峻、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等趁机率军袭击寿春(今安徽省寿县),陆凯也受命率军前往。结果吴军刚走到东兴(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就听说毌丘俭、文钦已经失败,后来文钦率淮南残军数万人投奔吴国,吴军与魏军交战,互有胜负。[9][10]战后,陆凯又升为荡魏将军、绥远将军。[11]

永安元年(258年,魏甘露三年,蜀景耀元年)十月,孙休继位,陆凯升为征北将军,假节,遥领豫州牧。[12]

孙皓时期

元兴元年(264年,魏咸熙元年)七月,孙皓继位,大行奉赏,陆凯被拜为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13]甘露元年(265年,晋泰始元年),孙皓迁都武昌。这一年,晋国取代了曹魏

宝鼎元年(266年,晋泰始二年),先前派往晋国的使臣丁忠回到武昌,告诉孙皓晋国疏于防备,劝他趁机袭取弋阳郡(郡治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孙皓向群臣征求意见,陆凯表示了坚决的反对,孙皓表面上听从了陆凯的意见并未出兵,但最后还是与晋国绝交了。[14]八月,孙皓分置左、右丞相,陆凯出任为左丞相,右丞相则是孙皓的亲信万彧[15]次年春,孙皓改派右丞相万彧代替陆凯镇守巴丘。

陆凯担任丞相期间,多次上疏直谏,言词激烈之时,甚至将孙皓与古代亡国的暴君相提并论。陆凯反对孙皓的穷兵黩武、苛政酷刑、奢侈享乐,建议他任用贤能,与民休养。同时他自身通晓卜筮,曾利用民谣、天象劝说迷信的孙皓还都建业。据说陆凯曾试图与右大司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合谋废掉孙皓,后因左将军留平反对而放弃。[16]

建衡元年(269年,晋泰始五年),陆凯身患重病,孙皓派中书令董朝询问他还有什么要说的,陆凯表示何定奚熙这些人都不值得依赖,劝孙皓重用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滕脩陆喜陆抗[17]同年十一月,陆凯病逝,享年七十二岁。[18]

孙皓对陆凯屡次拂逆他的旨意早就有所不满,何定也多次谗言中伤陆凯。但碍于陆凯的身份和他家族势力的庞大,孙皓对他始终有所忌惮。[19]等到陆凯死后,孙皓便将陆凯在外领兵的儿子陆祎召回;在陆家另一位重臣陆抗于凤凰三年(274年,晋泰始十年)去世后,孙皓于天册元年(275年,晋咸宁元年)下令将陆凯全家流放建安(今福建省福州市)。[20]

评价

  • 陈寿评曰:“潘濬公清割断,陆凯忠壮质直,皆节概梗梗,有大丈夫格业。”(《三国志·吴书·潘濬陆凯传第十六》)
  • 陆机:“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左丞相陆凯以謇谔尽规,而施绩范慎以威重显,丁奉钟离斐以武毅称,孟宗丁固之徒为公卿,楼玄贺劭之属掌机事,元首虽病,股肱犹良。”(《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第三》裴松之注引《辨亡论》)

家庭

兄弟

儿子

  • 陆祎,太子中庶子,后被流放

孙子

  • 陆仰,吏部郎[22]

曾孙

  • 陆伊,扬州主簿[22]

玄孙

注释

  1. ^ 《初学记·卷第十七》存留三人,分别是故扬州别驾从事戴矫顾承、和上虞令史胄
  2. ^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
  3. ^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虽统军众,手不释书。好《太玄》,论演其意,以筮辄验。
  4. ^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赤乌五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诛珠崖、儋耳。
  5. ^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朱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
  6. ^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昶诣江陵,贼大将施绩夜遁入江陵城,追斩数百级。昶欲引至平地与合战,绩果追军,与战,克之。绩遁走。
  7. ^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赤乌十三年)十二月,魏大将军王昶围南郡,荆州刺史王基攻西陵,遣将军戴烈、陆凯往拒之,皆引还。
  8. ^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五凤二年,讨山贼陈毖于零陵,斩毖克捷,拜巴丘督、偏将军,封都乡侯,转为武昌右部督。
  9. ^ 《三国志·吴书·孙𬘭传》:二年春正月,魏镇东大将军毌丘俭、前将军文钦以淮南之众西入,战于乐嘉。闰正月壬辰,峻及骠骑将军吕据、 左将军留赞率兵袭寿春,军及东兴, 闻钦等败。壬寅,兵进于橐皋,钦诣峻降,淮南余众数万口来奔。魏诸葛诞入寿春,峻引军还。二月,及魏将军曹珍遇于高亭,交战,珍败绩。留赞为诞别将蒋班所败于菰陂,赞及将军孙楞、蒋修等皆遇害。三月,使镇南将军朱异袭安丰,不克。
  10. ^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与诸将共赴寿春。
  11. ^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还,累迁荡魏、绥远将军。
  12. ^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孙休即位,拜征北将军,假节领豫州牧。
  13. ^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孙晧立,迁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
  14. ^ 《资治通鉴·晋纪一》:丁忠说吴主曰:“北方无守戢之备,弋阳可袭而取。”吴主以问群臣,镇西大将军陆凯曰:“北方新并巴、蜀,遣使求和,非援于我也,欲蓄力以俟时耳。敌势方强,而欲徼幸求胜,未见利也。”吴主虽不出兵,然遂与晋绝。
  15. ^ 《三国志·吴书·孙晧传》:以陆凯为左丞相,常侍万彧为右丞相。
  16. ^ 《三国志·吴书·孙晧传》:或曰宝鼎元年十二月,凯与大司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谋,因晧谒庙,欲废晧立孙休子。时左将军留平领兵先驱,故密语平,平拒而不许,誓以不泄,是以所图不果。
  17. ^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建衡元年,疾病,晧遣中书令董朝问所欲言,凯陈:“何定不可任用,宜授外任,不宜委以国事。奚熙小吏,建起浦里田,欲复严密故迹,亦不可听。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滕修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愿陛下重留神思,访以时务,各尽其忠,拾遗万一。
  18. ^ 《三国志·吴书·孙皓传》:(建衡元年)十一月,左丞相陆凯卒。
  19. ^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初,晧常衔凯数犯颜忤旨,既以重臣,难绳以法,又陆抗时为大将在疆埸,故以计容忍。
  20. ^ 《三国志·吴书·陆凯弟胤传》:天策元年,(陆胤子式)与从兄祎俱徙建安。
  21. ^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22. ^ 22.0 22.1 22.2 《世说新语注·文学第四·82》:陆氏谱曰:“退字黎明,吴郡人。高祖凯,吴丞相。祖仰,吏部郎。父伊,州主簿。退仕至光禄大夫。”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三国志·卷61》,出自陈寿三国志
官衔
前任:
诸葛恪
孙吴太傅
250年—253年
继任:
太傅张布
前任:
丞相濮阳兴
孙吴丞相
266年—269年
继任:
丞相张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