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

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英语:Hong Kong St. John Ambulance),是圣约翰救护机构设于香港的支部,始于1884年,依据香港法例第1164章运作,致力于不分种族阶级宗教、政治立场,竭诚为人类服务。机构设有:香港圣约翰救伤会(英语:Hong Kong St. John Ambulance Association)提供各类型的急救及家居护理训练;及香港圣约翰救伤队(英语:Hong Kong St. John Ambulance Brigade)负责提供急救及其他有关服务。另外,香港圣约翰救伤队为香港现时唯一提供24小时免费紧急救护车服务的非政府机构。市民可致电1878000召唤有关救护服务。

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
成立时间1884年
类型慈善机构
总部 香港麦当劳道2号
地址
会员
7,300[1]
官方语言
中文、英文
会长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现任:李家超
议院议长暨
理事会主席
锺展鸿医生KStJ
救伤会总监
李国栋医生SBSCStJJP
救伤队总监
苏平翚医生MHCStJ
标语为信仰,为人类服务
For the Faith, For the Service of Mankind
网站www.stjohn.org.hk

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会长为名义形式而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现任会长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现任香港圣约翰议院议长暨理事会主席为锺展鸿医生。

服务范围

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的工作包括:

  • 公众提供急救及紧急救护车服务。
  • 伤残智障人士提供服务。
  • 教导市民学习急救及家居护理。

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致力促进和鼓励救护服务和所有人道慈善工作,以拯救处于危难、受苦、患病及身处险境的人、并推展法团的座右铭

历史

 
位于黄泥涌峡的圣约翰纪念碑

成立至抗战期间

1884年,圣约翰救伤机构开始在香港工作,创立香港圣约翰救伤会。

1900年,香港圣约翰救伤会举行成立典礼。由于当时救伤会与救伤队的工作并没有明确的区分,救伤会实际上已执行救伤队的职务。

1911年,第一次正式纪录由圣约翰救伤人员向公众教授急救课程。

1913年,第一次正式向中学(圣若瑟书院)教授急救课程。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为应付急救需要, 香港望族何东家族成员何甘棠倡议成立香港圣约翰救伤队,在得到英国圣约翰总部批准后,独自提供资金筹组首支救伤队,是为“香港青年会救伤支队”。

1916年,香港圣约翰救伤队以英国一个分区(Area)架构规模正式成立,并由罗富士先生(Mr Edwin RALPHS, KStJ, FCS, JP)出任第一任助理总监[2]。当时共有男队员100名,女队员12名,其中有8位英籍长官。一切设备均由何甘棠先生捐助。同年King's Old Boys' 英皇书院旧生救伤支队 (Sai Ying Pun School Old Boys' Division) 成立。

1919年,第一辆救护车由香港汽车会 (HK Automobile Association) 捐赠,并停泊于警署,免费服务公众,但向私人征收三元。

1923年,圣约翰人员成立防疫中心以应付天花疫潮。

1930年,英皇书院首任校长摩利士先生(Mr Alfred MORRIS, OStJ)接任为第二任总监。圣约翰人数增至男队员600人,女队员150人,救伤队为沙滩及足球赛事提供急救服务。远在新界,更提供医疗所及留产所服务。新界医疗人道所(NT Medical Benevolent Branch)由九间诊所组成。

1935年1月25日,香港法例第313章“圣约翰救伤条例”(St. John Ambulance Ordinance)正式确立香港圣约翰救伤机构为法定团体。周文治捐建大坑总部,胡文虎胡文豹兄弟捐建长洲圣约翰医院。中日战争 (Sino-Japanese War) 期间,70名队员被派往上海红十字会合作。

1936年,圣约翰救伤队开设四间医院(包括长洲锦田沙头角荃湾),病床由7至12张不等,并共设九间诊所。同年胡文虎捐赠两辆救护车,并财政上支持大坑总部救护车站的设立,同时承担有关营运开支。

1937年,见习队参加第一次的皇家检阅(Royal Review)。

1939年,雷文先生(Mr Edward Maurice RAYMOND, CStJ)接任为第三任总监。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攻香港,开始三年零八个月的占领。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在抗战期间,为驻港英军提供服务。在1941年12月19日开始的黄泥涌峡激战中,日军违反1864年日内瓦公约规定,包围及攻击救伤队,向悬挂红十字徽记的救护站炮轰,并向挂有红十字徽记的圣约翰救伤队队员开枪,更甚者有圣约翰队员从防空洞走出投降后被杀,只有两日的黄泥涌战役已有许多队员殉难。至25日晚上9时45分,香港正式沦陷。在短短十数日中,有超过一百名圣约翰救伤队成员殉职,由于死伤众多,沦陷后救伤队即时被迫解散。黄泥涌峡圣约翰纪念碑因此而立。每年十一月第二个星期日,香港圣约翰救伤队均会举行悼念仪式,吊念当年英勇牺牲的救伤队队员。

香港重光至香港主权移交

1945年,香港重光后,雷文总监立即重组救伤队。但战后圣约翰损失了所有财产及设备,由于财政关系,会方同意将所有医院及诊所交给政府管理,并只专注于急救及救护车服务。

1947年,雷文总监在任时去世,夏高理先生(Mr A. D. el ARCULLI, OBE, KStJ)接任为第四任总监。救伤队重组并升格为英国圣约翰救伤队(海外部)的一个区域(District)。胡文虎财政上支持重建大坑总部及捐赠一辆救护车予香港分区,同时负责该救护车之所有开支费用。九龙总商会则捐赠一辆救护车予九龙分区。夏高理在任期间,成立了“巡回医疗服务”(Penetration Squad),透过水警协助在每星期日向乡郊及离岛的渔村居民提供免费医疗、牙科及防疫注射服务,其服务范围及模式是全世界圣约翰救伤组织独有的。

1948年,香港圣约翰救伤队见习队成立,取名为“亚伯拉罕见习支队”及“施利文见习支队”,后因资源问题解散。

1949年10月24日,香港圣约翰议会(Council of the Order of St. John in Hong Kong)成立,由当时的警务处处长麦景陶(Mr Duncan William Macintosh)出任主席。

1949年,中共建国,大量难民涌往香港,圣约翰救伤队队员被委派担任救护工作。

1953年,石硖尾木屋大火,圣约翰救伤队队员协助救灾。

1951年,麦景陶 (Sir Duncan William MacIntosh, KCMG, OBE, KStJ) 接任为第五任总监,救伤队内部改组为港岛分区(Hong Kong Island Area)及九龙分区(Mainland Area),由香港区总部(Hong Kong District Headquarters)管理。当时共有队员1,418名。香港圣约翰救伤队见习队重组。蒙巴顿伯爵夫人护士见习支队在2月1日注册成立,成为重组后第一支护士见习支队。

1951年6月29日,香港法例第1047章《圣约翰荣誉团条例》(Order of St. John Ordinance)正式确定香港圣约翰议会的成立及指定其法定权力。

1953年,麦景陶总监退休,冯秉芬 (Sir Kenneth FUNG Ping-fan, CBE, KStJ, JP) 接任为第六任总监。冯秉芬总监在任期间,窝打老道的九龙分区总部建成。

1957年,座落麦当劳道二号的香港总部由当时港督葛量洪爵士于5月10日主持奠基仪式。大坑道总部改为香港分区总部。

1958年,蒋法贤医生 (Dr TSEUNG Fat-im, OBE, KStJ, JP) 接任为第七任总监。蒋法贤总监在任期间,翻译了首本中文版急救学手册《伤者救急学》。

1960年8月,牙科组正式成立。圣约翰基于财政理由关闭两个救护车站。后来在获得星岛报业胡仙女士的资助下,继续维持一个救护车站及免费救护车服务。星岛报业并且赞助北角救伤队。

1963年,卢乐夫(Mr Norman Garner ROLPH, OStJ)接任为第八任总监。卢乐夫总监在任期间,元朗上水乡绅捐赠了两辆救护车,在新界区提供救护车服务,后来因经费短绌而停止。

1966年,何东爵士长孙何鸿章(Mr Eric HOTUNG, CBE, CStJ) 接任为第九任总监。

1967年,圣若瑟救伤见习支队在11月1日注册成立,成为重组后首支救伤见习支队。

1968年,布达劳上校(Colonel Henrique Alberto de Barros BOTELHO, OBE, ED, OStJ)接任为第十任总监。

1971年,何福堂混合见习支队在6月11日注册成立,成为首支男女混合见习支队。

1979年,赵公辅先生(Mr CHIU Kung-phoo Leonard, OBE, KStJ, JP) 接任为第十一任总监。赵公辅总监在任20年期间,积极拓展在新界的服务,并在港九新界不同区域建立了六个支队总部、策划重建麦当劳道二号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总部、改组救伤队架构、推行卖旗筹款活动等等。

1986年,见习队共有长官及队员1,039名,分别来自12支救伤见习支队、15支护士见习支队及4支混合见习支队。

1991年,圣约翰救伤会主席李福权先生率领一行15人往北京访问,会见了港澳办副主任陈滋英,并谓1997年主权移交后香港圣约翰机构将会自英国圣约翰救护机构独立,由原来向英女皇效忠改为向特区首长效忠及为香港市民服务。此外在1997年主权移交后,特区政府会继续津贴圣约翰六成经费,所有运作如常进行。

1992年,旧有的总部已不能迎合日益殷切的需求,圣约翰机构认为需要更多及更佳的设施,为公众提供更高水准的服务。同时圣约翰机构明白财政独立的重要性,期望减少对政府及公益金拨款之依赖,麦当劳道总部拆卸重建,临时总部7月起设于柴湾

1993年,香港圣约翰救伤队见习队成为香港青年奖励计划(原称爱丁堡公爵奖励计划)执行小组(User Unit)。上水救护车站正式启用。同年7月6日,见习队上水办事处亦正式启用。

1994年,乐善堂混合见习支队(前为乐善堂救护见习支队) 在11月6日注册成立并举行成立典礼,成为第一支公开见习支队。

1996年,香港圣约翰救伤队重组。位于麦当劳道的新香港总部正式落成使用。《香港圣约翰救伤队队例》(General Regulations of the Hong Kong St. John Ambulance Brigade)经理事会确认后正式生效,其后在1998年整理后付印。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1997年6月27日,香港法例第1164章《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法团条例》(Hong Kong St. John Ambulance Incorporation Ordinance)生效。香港圣约翰理事会、救伤会及救伤队完全合并,成为一个独立法团存在于香港。7月1日,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正式脱离英国圣约翰救护机构,成为独立的圣约翰组织,同年8月正式改用本地自行编写的队例,放弃了沿用多年的英国圣约翰救伤队海外支部队例。

香港主权移交至今

1999年,胡文棨先生 (Mr WOO Man-kai, BEM, CStJ, JP) 接任为第十二任总监并委任陈焯生先生 (Mr CHAN Cheuk-sang, MBE, KStJ) 为副总监。

2000年5月8日,胡文棨离任,理事会委任副总监陈焯生出任署理总监。王祖耀医生及马正兴医生于同年2月1日分别出任高级助理总监(行政)及高级助理总监(行动)。同年6月24日,理事会委任陈焯生为第十三任救伤队总监。鉴于众多位于新界区的中学申请成立救伤队见习支队,九龙及新界总区见习队分区于7月1日正式重组,由六个联队增加至九个联队。香港圣约翰救伤会自行编撰的中文版《急救课程手册》正式面世。

2001年,医疗总区改组为训练总区,并负起救伤队的比赛、考试、训练、招募及延续训练等任务。总部总区、港岛总区和九龙及新界总区亦因此而须重组。5月初,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网页[3]正式面世。

2002年,港岛总区见习队分区于1月21日正式重组,由二个联队增加至三个联队。

2007年5月1日,港岛总区和九龙及新界总区的两个见习队分区合并成为一个新的总区,正名为“香港圣约翰救伤队少青团”(St. John Ambulance Brigade Cadet Command),并委任范强医生为首任助理总监。11月14日,训练总区和总部总区合并并保留“总部总区”之名字。

2008年,陈焯生总监于11月12日逝世,理事会委任副总监马正兴医生(Dr. Stanley Ma) 署任总监。

2010年1月19日,理事会正式委任马正兴医生(Dr MA Ching-hing, Stanley, BBS, CstJ)为救伤队第十四任总监。8月1日,牙科分区独立成为牙科总区。10月1日,甄荣达医生成为回归后首任总医官,职级为助理总监。

2011年6月1日,总监办公室重组,廖志强先生成为首任总监办公室助理总监。10月,港岛总区与九龙及新界总区行政分区辖下的救护车、运输及通讯组合并后拨归总部总区成为分区。

2012年,救护服务调派中心及24小时求助热线(1878000)正式开始使用。小约翰团(St. John Pandas)成立,于小学开设支队。7月1日,九龙及新界总区分拆为九龙总区和新界总区,辖下的分区按地域划分,同时支队亦重整为男女混合支队。

2013年1月1日,少青团重组,新界区的支队原则上按所在地域分出成为D分区。2月1日,总部总区救护车、运输及通讯分区改为由高级助理总监(行动)直接指挥。12月3日少青团再次重组,由 Cadet Command 改为 Youth Commands,并设立少青团港岛及九龙总区和少青团新界总区。

2015年3月1日, 香港圣约翰议院(St. John Priory of Hong Kong) 成立。6月1日,少青团行政分区重组,于少青团港岛及九龙总区和少青团新界总区分别设立行政分区并独立运作。

2016年2月15日,Uniform Manual for Hong Kong St. John Ambulance Brigae (1st Edition) 正式发出。6月8日,总监办公室重组,分为4部及8组。6月15日,少青团两个总区改名为“港岛及九龙少青团 Youth Command (Hong Kong Island & Kowloon);Y/H&K”及“新界少青团 Youth Command (New Territories);Y/NT”。8月1日,新界少青团重组,每个行动分区(新界东分区及新界西分区)由3个联队增至4个联队。11月25日,总监马正兴医生退休,并由理事会委任潘新标先生为第十五任总监。

2017年3月30日,“救伤队队例 (Brigade General Regulations)”及“Uniform Manual for Hong Kong St. John Ambulance Brigade (2nd Edition)”上载于内联网内。4月1日,港岛总区,九龙总区,新界总区及牙科总区重组。救护车、运输及通讯分区升格为救护车及运输总区。11月1日,港岛及九龙少青团重组。

2018年3月21日,总部总区重组。7月1日,救伤队新增高级助理总监(质素保证)一职。

2019年12月18日,总医官办公室的英文名称由“Principal Surgeon's Office”改为“Principal Medical Officer's Office”,而医官的英文名称由“Surgeon”改为“Medical Officer”,官阶的英文名称由“ASupt(Surg)”改为“ASupt(Medical)”。

2020年1月1日,“总部总区(Headquarters Command)”重整为“训练总区(Training Command)”,“总监办公室(Commissioner's Office)”重整为“支援总区(Support Command)”。1月24日,高级助理总监(少青事务)范强医生退休,并由游树峯先生接任。4月1日,乐队解散。7月1日,救护车及运输总区重组。11月24日,救伤队制定了“各总区制定周年比赛规则的指引”。

2021年1月19日,救伤队制定了“处理与财务相关事宜的指引”。

组织

香港圣约翰议院(The St. John Priory of Hong Kong)

香港圣约翰议院于2015年3月1日正式成立,因为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由一个“地区”(Association)擢升为“议院”(Priory)。议院与理事会以双轨运作,主要负责负责礼仪事项、参与国际事务。

历任议长(Prior of The St. John Priory of Hong Kong)

  • 莫礼富医生(2015年—2017年)

现任议长

圣约翰救护机构理事会(St. John Ambulance Council)

圣约翰救护机构理事会是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的最高管辖组织,负责制定政策、筹集经费、资源分配、统筹及支援救伤会和救伤队的一切活动。

历任主席(Council Chairman)

  • 麦景陶Duncan William Macintosh(1949年—1952年)
  • 宾臣 Donovan Benson(1953年)
  • 高德 F. S. Coote(1954年—1955年)
  • 端纳 Michael W. Turner(1956年—1958年)
  • 锺士 J. R. Jones(1962年)
  • 泰利 C. E. M. Terry(1963年)
  • 冯秉芬爵士(1971年)
  • 奇士域 Henry Keswick(1974年)
  • 蔡永业医生(1975年—1976年)
  • 马登 John L. Marden(1976年—1987年)
  • 蔡永善医生(1987年—2002年)
  • 王祖耀医生(2002年—2011年)
  • 莫礼富医生(2011年—2017年)

现任主席

圣约翰救伤会(St. John Ambulance Association)

救伤会总监评议会负责制定救伤会的各项政策,确保训练课程能顺利进行。

救伤会是机构的教学分支,现有超过600名义务讲师,当中包括医生及护士,提供各类型的急救及家居护理训练。圣约翰救伤会负责教导市民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学习急救、家居护理及其他有关学科,并负责编制、刊印及分发课本及其他教材,以便教学。此外,救伤会亦为学员举行考试,合格的学员可获颁发有关学科的证书。大部分课程及考试均会在麦当劳道二号总部大楼举行。救伤会亦会因应需要派讲师前往商业机构、志愿团体及学校讲授急救。成人急救证书课程亦安排在九龙及新界的圣约翰救伤会训练中心内举行。

历任总监(Director)

  • 胡惠德医生(1952—1955年)
  • 郭赞(1956—1958年)
  • 伍秉坚(1971—1975年)
  • 活特(A. E. H. Wood,1975—1976年)
  • 屈臣(F. M. Watson,1976—1980年)
  • 蔡永善医生(1980—1987年)
  • 李福权医生(1987—1992年)
  • 李仲贤医生(1993—2002年)
  • 莫礼富医生KStJ(2002—2005年)
  • 林祖怡医生(2005—2011年)
  • 锺展鸿医生KStJ(2011—2017年)

现任总监

圣约翰救伤队(St. John Ambulance Brigade)

 
1930年代圣约翰救伤队的成员合照

救伤队是机构的服务分支,在总监的领导下,现时约有7,000名接受过专业训练、穿着制服的义务工作人员,在公共场所为市民提供急救及其他有关服务。圣约翰救伤队负责组织、训练年青人及成人,并配予装备,使他们能够单独或以小组形式执行急救、护理及有关工作,达到帮助别人、造福社会的目的,此类服务是完全免费的。

历任总监(Commissioner)

  • 罗富士先生 Mr Edwin RALPHS, KStJ, FCS, JP(1916年—1930年)
  • 莫礼仕先生 Mr Alfred MORRIS, OStJ(1930年—1939年)
  • 雷文先生 Mr Edward Maurice RAYMOND,CStJ(1939年—1947年)
  • 夏高理先生(Nr A. D. el ARCULLI, OBE, KStJ(1947年—1951年)
  • 麦景陶爵士 Sir Duncan William MACINTOSH,KCMG, OBE, KStJ(1951年—1952年)
  • 冯秉芬爵士 Sir Kenneth FUNG Ping-fan, CBE, KStJ, JP(1953年—1958年)
  • 蒋法贤医生 Dr TSEUNG Fat-im,OBE, KStJ, JP(1958年—1963年)
  • 卢乐夫先生 Mr Norman Garner ROLPH,OStJ(1963年—1966年)
  • 何鸿章先生 Mr Eric HOTUNG, CBE, CStJ(1966年—1968年)
  • 布达劳上校 Colonel H. A. de Barros BOTELHO,OBE, ED, OStJ(1968年—1979年)
  • 赵公辅先生 Mr CHIU Kung-phoo Leonard, OBE, KStJ, JP(1979年—1999年)
  • 胡文棨先生 Mr WOO Man-kai, BEM, CStJ, JP(1999年—2000年)
  • 陈焯生先生 Mr CHAN Cheuk-sang, MBE, KStJ(2000年—2008年)
  • 马正兴医生 Dr MA Ching-hing Stanley, BBS, CStJ(2008年—2016年)
  • 潘新标先生 Mr Alfred Poon Sun-biu, CStJ(2016年—2022年)

现任总监

  • 苏平翚医生 Dr Alfred So Ping-Fai, MH, CStJ (2022年-)

圣约翰救伤队少青团

圣约翰救伤队少青团的目标是训练12至18的青少年学习基本的急救技能及家居护理常识。少青团特别着重于培养队员个人崇高的品格、合群的精神,借此发展队员健全的身心,并鼓励队员善用课余时间,培养他们学习社交及实用的技能,如道路及家居安全、社区关怀等,随时准备服务社会。此外,少青团更能为成人救伤队培植接班人员。目前所有少青团支队皆附设于港九及新界各中学内。少青团的活动多样。队员除可参加领袖训练课程外,还可参加不同的技能课程,如防火、独木舟露营拯溺攀山地图阅读及烹饪课程等。少青团队员亦会因应外间机构的要求,协助慈善团体卖旗筹款及举办各项社区活动。队员透过定期参与公益性服务,如老人提供健康检查服务、医院探访、残疾人士服务计划及儿童联欢会等,培养队员服务社会的精神。此外,少青团队员更可跟随成人救伤队队员于假日在海滩、足球场及在校内运动会当值。另外,少青团每年均举办大型周年活动,如入队宣誓仪式,结业阅操、周年急救学/家居护理学比赛及周年检阅。

根据于2007年4月3日所发出的第26期行政通告,港岛总区、九龙及新界总区的见习队分区合并成为一个总区,并正名为“少青团”。香港圣约翰救伤队少青团于2007年5月1日正式成立。同年4月24日发出的第27期行政通告亦确立了主要长官之岗位。

圣约翰救伤队救护服务调派中心

圣约翰救伤队救护服务调派中心(St. John Ambulance Control Centre,缩写SJACC)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启用,现行三个救护站的召唤热线电话统一为1878000,以増加调派灵活度。

三家圣约翰救护站分别位于:

  • 香港区—铜锣湾大坑道2号
  • 九龙区—何文田公主道10号
  • 新界区—上水天平路28号

急救当值服务

救伤队的男女队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全部均为志愿人士,义务为公众人士于大型活动或人群聚集的场合如运动会赛马日、足球比赛、步行筹款等提供急救或其他有关服务。因此,急救当值服务大多只能限于周末及公众假期进行。

为残疾人士而设的牙科服务

圣约翰救伤队设有牙科诊所,由牙科总区辖下的义务牙医轮流当值,为残疾人士提供免费牙科护理。此外,牙科总区亦举办户外的牙科保健活动,并为其他慈善团体提供牙科护理。香港圣约翰是全球圣约翰机构中唯一设有牙科诊所的属会,诊所每周星期一、二、四晚上及星期日上午提供服务。为方便残疾人士来往诊所,牙科总区备有小巴接载服务对象来往诊所。

香港圣约翰救伤队各部门

总监办公室
  • 行动部门(港岛总区)

在助理总监统领下,港岛总区下设有三个分区,包括:

    • 行政分区:负责总区内所有训练、人事管理、委任、财务、仓务、行动等工作,由一名总监督管理
    • 港岛东分区:负责统领该分区内的所属联队,由一名总监督管理
      • 港岛东第一联队
        • 北角A支队(North Point A Division)
        • 北角B支队(North Point B Division)
        • 筲箕湾支队(Shaukiwan Division)
        • 筲箕湾街坊支队(Shaukiwan Kai Fong Division)
        • 东方支队(Eastrern Division)
      • 港岛东第二联队
        • 中央A队(Central A Division)
        • 铜锣湾支队(Causeway Bay Division)
        • 孔圣支队(Confucian Division)
        • 湾仔支队(Wanchai Division)
        • 南华体育会支队(SCAA Division)
      • 港岛东第三联队
        • 鲗鱼涌支队(Quarry Bay Division)
        • 中央B队(Central B Division)
        • 中区支队(Central District Division)
        • 文宣支队(Manshuen Division)


    • 港岛西分区:负责统领该分区内的所属联队,由一名总监督管理
      • 港岛西第一联队
        • 英皇支队(King's Division)
        • 英皇书院旧生支队(KCOB Division)
        • 香港青年会支队(HKYMCA Division)
        • 西区支队(Western Division)
        • 坚尼地城支队(Kennedy Town Division)
      • 港岛西第二联队
        • 香港仔支队(Aberdeen Division)
        • 渔民福利促进会A支队(FFWPA A Division)
        • 渔民福利促进会B支队(FFWPA B Division)
        • 西南支队(Sih Nan Division)
        • 钟声慈善社支队(Chung Sing B.S. Division)
  • 行动部门(九龙总区)

在助理总监统领下,九龙总区下设有三个分区,包括:

    • 行政分区:负责总区内所有训练、人事管理、委任、财务、仓务、行动、救护车运输及支援等工作
    • 九龙东分区:负责统领九龙东区内的所属联队
      • 九龙东分区第一联队
        • 九龙支队 (Kowloon Division)
        • 九龙城支队 (Kowloon City Division)
        • 窝打老A支队 (Waterloo A Division)
        • 窝打老B支队 (Waterloo B Division)
      • 九龙东分区第二联队
        • 九龙青年会A支队 (KYMCA A Division)
        • 九龙青年会B支队 (KYMCA B Division)
        • 观塘支队 (Kwun Tong Division)
        • 黄大仙支队 (Wong Tai Sin Division)
    • 九龙西分区:负责统领九龙西区内的所属联队
      • 九龙西分区第一联队
        • 尖沙咀支队 (Tsim Sha Tsui Division)
        • 旺角A支队 (Mong Kok A Division)
        • 旺角B支队 (Mong Kok B Division)
        • 油麻地支队 (Yaumati Division)
        • 佐敦支队 (Jordan Division)
      • 九龙西分区第二联队
        • 港华支队 (Kong Wah Division)
        • 深水埗A支队 (Sham Shui Po A Division)
        • 深水埗B支队 (Sham Shui Po B Division)
        • 深水埗街坊支队 (Sham Shui Po Kai Fong Division)
  • 行动部门(新界总区)

在助理总监统领下,新界总区下设有三个分区,包括:

    • 行政分区:负责总区内所有训练、人事管理、委任、财务、仓务、行动、救护车运输及支援等工作
    • 新界东分区:负责统领新界东区内的所属联队
    • 新界西分区:负责统领新界西区内的所属联队

分区最高负责人为总监督,其下有联队高级监督及监督协助统领所有支队之长官及队员。港岛、九龙及新界总区均设特遣队(Special Task Force,简称STF)以动员应付大型灾难时的救灾任务。

  • 行动部门(少青团)

在助理总监统领下,设有五个分区,包括:

    • 行政分区:负责少青团内所有人事管理、委任、财务、训练、发展、比赛、仓务、后勤支援、社会服务及当值等工作
    • 少青团分区(H、K、NTE及NTW):负责统领总区内所有男女少青团队员(救护、护士、混合见习支队)

分区最高负责人为总监督,其下有联队高级监督及监督协助统领所有支队之长官及队员。

  • 总部总区

在助理总监统领下,设有六个分区,包括:

    • 行政分区:负责管理救伤队乐队、财务、福利及仓务等工作
    • 比赛及考试分区:负责救伤队比赛、考试及伤者伪装等工作
    • 内地及海外事务分区
    • 救伤队训练学校:负责救伤队队员招募及训练、为现役的救伤队长官及队员延续训练的工作
  • 牙科总区

在助理总监统领下,设有两个分区,包括:

    • 行政分区:负责管理牙科总区的财务、纪录、训练、招募及发展的工作
    • 行动分区:负责管理牙科总区的物资供应、病人服务、诊所管理、牙科健康推广、运输等工作
  • 救护车及运输总区

在助理总监统领下,设有两个分区,包括:

    • 行政分区:负责管理总区的仓库、财务、当值、训练及服务质素的工作
    • 救护车分区:负责管理救伤队三个救护站及救护车调配中心(SJACC)的行政及支援工作
    • 运输分区:负管理救伤队所有车辆

总部及训练中心

 
麦当劳道2号圣约翰大楼

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总部

总区总部及训练中心

支队总部及训练中心

圣约翰救伤队救护站

奖章

长期服务奖章

长期服务奖章是颁授予服务十年以上(十年以上的有效年资)的圣约翰救伤队队员。于每年周年检阅时,由特区首长或其代表官员颁发。

参考资料

  1. ^ 急救及青少年服務. 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 [2018-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马冠尧. 香港科學工藝教育的源頭:以李陞格致工藝學堂和香港實業專科學院為例.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存档副本. [2006-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