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苏联历史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苏联专题 (获评初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苏联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USSR)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俄罗斯专题 (获评初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俄罗斯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俄罗斯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欧洲历史专题 (获评初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欧洲历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欧洲历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存档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注1爆发,布尔什维克党在俄罗斯取得了政权。

1918年3月3日,与德国及其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随后的几年里,苏俄红军击败了白军和众多西方国家的武装干涉。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

1924年列宁逝世,之后约瑟夫·斯大林获得最高权力。苏联进入斯大林时期。

斯大林为了巩固个人地位,通过残酷的手段打击政治对手,以肃反的方式展开了大清洗。数以百万计的人被送进了劳改营。虽然斯大林被西方国家和一部分苏联人视为一个残酷和犯下严重罪行的独裁者,但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并成功地把苏联改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军事上的强国。

1938年,英法采用“绥靖政策”泡制了慕尼黑阴谋1939年4月、苏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军事、政治谈判中,英法拒绝了苏联提出保障中欧和东南欧国家安全,反而同意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在苏联看来,这实际上是给希特勒指出一条向苏进攻的道路,企图将法西斯“祸水东引”。

1939年8月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向苏提出希望改善彼此关系。此时,苏联在8月23日纳粹德国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二战爆发后,按照该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苏联借口建立防止德国入侵的“东方战线”,出兵瓜分波兰领土,占领东欧部分地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被并入苏联,此举加速了其周边国家向法西斯轴心的靠拢,也使得苏联在二战初期颇不得人心。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苏联卫国战争(俄语为伟大的爱国战争)开始,由于战争准备不足和斯大林对德国战略战术的判断失误,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严重失利,苏军遭受重大军事损失,这也是令苏联成为二战伤亡最大的国家的重要原因。之后,苏德战场成为欧洲大陆的主战场,直到1944年6月6日盟军发起诺曼底战役

1943年初,经过浴血奋战,苏军获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此役为苏德战场的转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战役。此后,苏军在战场上掌握了主动。

1945年,包括苏联红军的盟军攻占了纳粹德国全境,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对宣战,并于8月9日出兵中国东北,全歼日本关东军。8月15日,日本战败,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国在华盛顿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此一举动令苏联倍感威胁,因此针锋相对地于1955年和他的社会主义盟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冷战时期开始。

1953年,斯大林逝世。苏联共产党高层领导人之间进行了几年的政治斗争,最后赫鲁晓夫成为了苏联最高领导人。此后,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期。

赫鲁晓夫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1956年2月25日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最后一天的秘密报告全面批判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但因此一度引发东欧社会主义盟国的政治动荡。


1956年,苏联军队武装干涉匈牙利事件

1958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意识形态的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

1961年4月12日,苏联“东方-1”号升空,尤里·加加林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飞行。

1962年10月,爆发古巴导弹危机,引发了苏两国在冷战时期一次最严重的军事危机。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最高领导人,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武装干涉被称为“布拉格之春”的民主改革。

1969年,苏联与中国在边界地区发生过诸如珍宝岛事件铁列克提事件的武装冲突。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对外推行扩张政策,除了东欧集团和蒙古之外,又把越南、南也门古巴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国纳入社会主义阵营

1980年莫斯科举办奥运会,但是由于入侵阿富汗,却变成了有史以来抵制国家最多的一次奥运会

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经过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短暂的领导(分别于1984年、1985年病逝),以及一系列政权争夺,在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

戈尔巴乔夫属于改革派。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受挫,进展缓慢的情况下转向政治改革,在国内实行改革公开化政策,对历史错误进行清算。但,他的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随着中央权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开始寻求更大的自主权力。随着“公开化”的日益深入,苏共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时,导致其失去民心。

1989年,由于东欧国家共产党的政治目标日益不得人心,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政权纷纷倒台。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效法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联而独立。

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政变,试图收回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经济改革。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宣布独立。联盟开始走向解体。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苏联境内的活动。在1991年年底,他同白俄罗斯乌克兰总统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建立一个类似共和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

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三条仍然是:“中华民国法兰西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就此事和许多其他事而言,俄罗斯联邦已继承苏联。)

有关苏联解体的详细历史,请参看:苏联解体条目

在原苏联境内,现在分布有十五个独立国家,这些国家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摩尔多瓦。其中一些国家(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除外)组成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即独联体

返回到“苏联历史”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