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Clithering/与Isnow探讨英国贵族命名

  • 以下是User:ClitheringUser:Isnow就英国贵族条目所作的探讨,现整理为两部分如下,诸位如有新意见欢迎到用户讨论页发表。

英国贵族条目探讨整理

开首问题

Clithering:关于“勋衔”

  • Isnow兄您好,关于阁下在讨论页以“目前是4:1,还需要投票吗?”为理由而回退,本人确感到一点儿错愕。
    • 首先,关于上一次有个叫作“英制勋衔体例”的讨论,只是对“勋衔”与“称谓”作出讨论,“第一代威灵顿公爵”并不属于“勋衔”与“称谓”,那试问修改理据为何?
    • 第二,其实本人在上次的讨论中已表示清楚,“勋衔”与“称谓”有一贯的体例排列,自行投票是自乱体例。
    • 第三,如阁下所言,“目前是4:1”的投票结果,但本人认为这个投票根本不具代表性,计上我一票反对票,都是只有5人投过票,难道阁下认为仅仅4票反对票能反映维基百科方针?我没有说错的话,选管理员至少有10票赞成票才生效吧,何况是4票?实不相暪,本人上次还要是闲着没事,到“互助客栈”看看,才“发现”有这个讨论,若果我当天没有“发现”这个讨论,恐怕投票就会“全票通过”了。
    • 此外,对“英式勋衔体例”比较陌生的维基人,也可作出投票,本人认为这点十分值得商榷。
  • 下附上一些有关“勋衔”、头衔和称谓的一些解释:
    • 称谓:如女皇、爵士、勋爵、贵女等等(公、侯、伯、子、男皆非“称谓般简单”)。它们就如先生、女士、夫人一样,没有理由将他们以“,”分开,不用进一步解释。
    • 头衔:以“威灵顿公爵”(或“第一代威灵顿公爵”)为例,从英文“Arthur Wellesley, 1st Duke of Wellington”可见,“Arthur Wellesley”和“1st Duke of Wellington”之间是以“,”连在一起,表示名称、头衔两者是一体的。由于人物名鉴一般爱以家族姓名排列,所以才会用“,”,因此“Arthur Wellesley, 1st Duke of Wellington”其实是代表“1st Duke of Wellington Arthur Wellesley”,根本就是一个连在一起的名称。按阁下的划分,就会造成对名称与头衔的误解。
    • 勋衔:同理,勋衔在翻译上亦应该紧随在名称以后。另外,我注意到上一次讨论中,有以“,GBS,JP,”这种样式的建议,但是要注意的是,勋衔最尾是不可以再加标点的,样式必为“,GBS,JP”
  • 最后,本人已经在维基重申了很多很多次,头衔的重要性不比名称逊色,因此头衔与名称也须是粗体。我有一次曾就头衔作出过解释,可以在本人的用户页找到连结。而本人要再一次重申的是,很多时候头衔的应用性比名称为广,贵族以头衔而非名称称呼,有时名称更鲜有人知。本人建议阁下可以买一本王曾才著的《西洋现代史》,那本书是香港预科和大学生最常用的历史工具书之一,在内不难发现,凡贵族者皆以头衔称呼,这是通例,希望重视。
  • 祝 大安!—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5月10日 (四) 06:19 (UTC)

Isnow:关于“勋衔”

多谢指点,正因为目前在这方面有分歧,才有这里的讨论:

  • 这里的主要矛盾是您支持的格式和维基目前的“中文名(英文名,生卒日期),……”有冲突
  • “第一代威灵顿公爵”并不属于“勋衔”与“称谓”,请问属于什么?
  • 我以为:“伊丽莎白女王”是“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女王”的简称,维基使用后者
  • 既然“Arthur Wellesley, 1st Duke of Wellington”其实是代表“1st Duke of Wellington Arthur Wellesley”,我建议使用“第一代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的写法,就像“唐太宗李世民”
  • 结合上面两点的话,本来的“伊丽莎白二世(英文名,生卒日期),英国女王”或许可以写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文名,生卒日期)”(此为一例,忽然发现英国王室人物目前大都是写成“伊丽莎白二世(英文名,生卒日期),英国女王”的,不像您所说的格式)

共识的形成不必要正式投票,这里决定的是维基上的格式,英国或者香港的文献可以参考,若您觉得上次的讨论不算形成共识的话,可以再开一次投票。 —Isnow 2007年5月10日 (四) 13:46 (UTC)

Clithering:再覆

  • 正确的说,“第一代威灵顿公爵”不是“post-nominal letters” (这里我理解是“勋衔”)和“Style”或“Title”(这里我理解是“称谓”),但我们应以“Substantive Title”或“Courtesy Title”(这里我以“封号”翻译)去理解“第一代威灵顿公爵”。
  • 说回“称谓”的问题,就“女皇”以言,诚言,在英文百科的惯例,比较特别的是“Queen ”和“King”不会标在文章最开首(但皇族、贵族、爵士却有列出相应称谓之例),但我引用“女皇”的意思是,假如在中文条目内文中,我们要为“维多利亚女皇”加注英文,那我们是会以“维多利亚女皇(Queen Victoria)”为标示,而不是“维多利亚(Queen Victoria)女皇”。举另一个例,如在条目开首标示一位陈大文博士,那我们应该作“陈大文博士(Dr. Chen Tai Man)”为标示,还是使用“陈大文Chan Tai Man),博士”较好?同样的例子还包括了“牧师”、“神父”等等,明显以前者较协调。
  • 关于使用“第一代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的造法,我个人也是赞成的,起码日文版维基也是这样命名。不过要重申的是,现时我作的列法也同样是存在的惯例。多谢!—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5月11日 (五) 11:03 (UTC)
  • 我也同意在中文语境中,会简单说成“陈大文 ...”,但问题是,我们现在是编写百科全书,那不是应该严谨一点吗?假如在括号内的英文已说明了他是具有某一种“称号”,那我们是否在翻译上“视而不见”,或是索性“简易化”,在展示的英文中删去那些“称号”?以我见到在教宗人物的条目中,以“本笃十六世”为例,是标示成“教宗本笃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 )”的,个人以为这样比较符合百科全书的严谨性。
  • 至于“勋衔”排列的问题,我其实就正是依照中文的语境而作出编排。由于两岸没有惯例,所以只好依香港的做法。如果阁下对此不满,我则宁可索性日后不再於姓名后标示“勋衔”,因为以另一种方法标列有“自我参照”的意味。
  • 其实布希在他自己家里,如何按照自己的习惯,始终也有一定的限度,这要视乎自己国家的习惯去到什么程度。在不违反自己习惯的情况下,我们认该尊重其他地区之习惯哩。—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5月11日 (五) 12:28 (UTC)

Isnow:关于“勋衔”(2)

您所说的用法确实是一种存在的惯例,不过更偏向英语体例:
  • 在某些语言如英语中,博士、教授(、牧师、神父等,我不是很清楚),这些称谓是必须和名字相连的,但在中文中不一定:比如用英语说一句话“Dr. Chen Tai Man ...”,在中文中会简单说成“陈大文 ...”(这里不是翻译)
  • 您提到的用法中,一般没有“(英文名,生卒日期)”这一项,而将这一项放在一长串的勋衔之后,就显得和需要注释的部分太远了
希望您能考虑一下中文应用环境。(虽然布什这两天为了见英国女王补习礼仪,但在他自己家里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的)—Isnow 2007年5月11日 (五) 11:49 (UTC)
谢谢您日后不再于姓名后标示“勋衔”,这里没有别的意见了。—Isnow 2007年5月11日 (五) 12:37 (UTC)

Clithering:回复关于“勋衔”(2)

    • 嗯……其实我的意思是一则采用惯用的体例,一则全不采用,这点有待各维基人的共识。—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5月11日 (五) 13:33 (UTC)

命名问题

Isnow:关于命名(1)

上面说的是关于第一段,关于条目命名,我认为:

请不要进行移动,如维克多·卡文迪许,第九代德文郡公爵这种命名。—Isnow 2007年5月14日 (一) 09:06 (UTC)

Clithering:有关顶上名称

  • 个人以为,以括号方式较不恰当。因为:
    • 麦克亨利县 (伊利诺伊州)为例,这种条目用意是在于区别出这是位于“伊利诺伊州”的“麦克亨利县”。“麦克亨利县”这个名本身与“伊利诺伊州”是两样东西。以括号包含“伊利诺伊州”是一种“提示”以“区别同一名称条目”的方法。这个括号的用意是提示来的。
    • 可是在维克多·卡文迪许,第九代德文郡公爵条目,“第九代德文郡公爵”是他的名称的一部分,按惯例而言,“第九代德文郡公爵”比“维克多·卡文迪许”更重要,所以它不仅是一个提示,个人认为不应加上括号。如果为“维克多·卡文迪许,第九代德文郡公爵”编制出生和逝世的“Category”,按例应该编到“D”或者“德”,而不应该是“C”或“卡”(又例如第一代威灵顿公爵应编到“W”或“威”而非“韦”),因此如果为第九代德文郡公爵在“Category”编到“D”,却将它用“括号”括上,这样似有不妥。
    • 相反,由于皇室成员没有这个问题,所以我支持使用“括号”。
    • 如果“维克多·卡文迪许,第九代德文郡公爵”不好,个人建议可仿日文版将条目订成“第九代德文郡公爵维克多·卡文迪许”。—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5月14日 (一) 11:15 (UTC)

Isnow:关于命名(2)

您上次称“第一代威灵顿公爵”之类为“封号”:
  • 中文版在姓名不重复的情况下是不加消歧义的,我认为“封号”不属于姓名的一部分
  • 中文的生卒是以姓来排列的,请不要另创新例“...按例应该编到“D”或者“德”,而不应该是“C”或“卡””
Isnow 2007年5月14日 (一) 11:26 (UTC)

Clithering:再覆

  • 我在上面,以及在昔日已经说过,“封号”与姓名是一体的,“封号”是名称的一部分,一般而言更是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英国作为君主立宪国家的特色,此处不再赀。据我所知,这“封号”更是列于护照姓名处的。
  • 我并不明白当“封号”比“姓名”更具普遍性的时候,却以其姓氏编制“Category”,百科全书的工具性何在?另我所指的按例是指按一般人名录与英文维基而言,中文版维基未从探讨此问题,所以不便引用。—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5月14日 (一) 11:57 (UTC)

Isnow:关于命名(3)

您指现在是““封号”比“姓名”更具普遍性的时候”?
  • 我以为这个判断可能只在英国成立
  • 当一个分类里大多数人都是以姓氏进行排列的时候,将某些人按照他们的“封号”插入,而忽略他们的姓氏,我认为不合理
  • 您可以在诸如“英国贵族”的分类里采用按照“封号”排列的方式
  • 参考现有的法文条目,,封号也只是以消歧义的形式出现的
Isnow 2007年5月14日 (一) 12:13 (UTC)

Clithering:再覆3

    • 阁下以法文版的例子是没有特别意思的,正如我可以以德国版的例子反驳一样。而观乎法国版的命名法则,似乎是缺乏共识,基本上名称是很多,不过都是没有写的,而且格式还很不统一,故然是有加上括号的例子,但同时也有例子是没有括号的[1],这样一个混乱的版本难以令人信服。现时英式贵族在编排上有英文版完善的制度让人遵从,而中文版在可行的情况下,为何要加以抗拒良法?
    • 作为一个研习历史的人,他认识巴麦尊,不认识坦普尔,认识威灵顿,不识韦尔斯利,认识索尔斯伯利,不认识盖斯科因-塞西尔,认识哈利发克斯,不知谁是伍德。维基不是给我们看,是给大众看,分类不用封号只会使人不便。—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5月14日 (一) 12:40 (UTC)

Isnow:关于命名(4)

我想,您已经理解我的意思了,为了是中文版也不至于成为“一个混乱的版本难以令人信服”,请不要在中文版再另创新例了;至于某些领域特定的称呼,可以采用重定向解决。—Isnow 2007年5月14日 (一) 13:46 (UTC)

Clithering:回复关于命名(4)

  • 阁下三言两语的答复,问题是完全不能解决的,为了避免中文维基变成“一个混乱的版本难以令人信服”,我们才更有必要采用更完善的制度。上文所列的种种问题,还望阁下可以平心考虑,多谢。—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5月14日 (一) 13:51 (UTC)

Isnow:关于命名(5)

目前的命名规则已经能够解决您提出的问题了:
  • 姓名不重复的时候,使用姓名
  • 名字重复的时候,采用消歧义格式
  • 有其他称呼,使用重定向
若您认为“封号”是名称的一部分,放到人物命名中,这属于新的规则,我不认为中文版需要采用。—Isnow 2007年5月14日 (一) 14:00 (UTC)

Clithering:再覆4

  • 我看过了《命名常规》部分,有以下的看法:
    • 根据常规,命名时须要遵守“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称”法则,以及“使用全称”。即使阁下不认为“封号”是名称,但始终也是“全称”的一部分,再加上“封号”的常用性与普遍性,因此“封号”有必要命名到条目。
    • 根据常规,命名时只不可使用“特殊符号”,当中没有包括“,”,我这种命名方法没有违例。
    • 根据常规,“括号”只用于要作“重定向”的条目,而根据方针,“重定向页”与“消歧义页”皆应该“可免则免”,我的方法亦符合这种方针。此外,对于一些贵族只传一代便中断,又或者其“姓名”特别奇怪,但“封号”却广为人用的人士,若按照阁下的方法,就不用列出“封号”,列出使人陌生的姓名,这样有所不妥,违反《常规》。
    • 我建议现时折冲的方向可参照日文格式。(上已交代)
    • 当然,一如以往,姓名比“封号”更常用的人士,我完全支持以姓名命名。
    • 另外,即使要使用“括号”,但如果在编“Category”时不依具普遍性的封号,则本人仍然予以完全反对。—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5月15日 (二) 12:01 (UTC)

Isnow:关于命名(6)

请提供“建议现时折冲的方向可参照日文格式”的链接,谢谢。—Isnow 2007年5月15日 (二) 12:17 (UTC)

Clithering:日文版

隅举例子几个:

Isnow:关于命名(7)

顺便问一下,“第四代三文治伯爵约翰·孟塔古”和“约翰·孟塔古,第四代三明治伯爵”,您倾向哪一种?—Isnow 2007年5月15日 (二) 12:53 (UTC)

Clithering:再覆5

  • 我个人认为这两种也是可行的命名方法,所以这倒视乎共识。若果共识是采日文版的方法,我很乐意加以跟从。—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5月15日 (二) 13:06 (UTC)

Isnow:关于命名(8)

我原倾向消歧义格式,对上述两种,感觉后者的视觉效果较好,谢谢讨论。—Isnow 2007年5月15日 (二) 13:1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