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协约

三国协约(英语:Triple Entente;法语:Triple-Entente)是指英国法国俄罗斯在1907年签订的互相谅解和互相支持的协议。该名词是罕见的跨语言(英语法语混成词,英语“triple”意为三方,而法语“entente”则指谅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军事联盟。三国同盟以红色表示,三国协约以灰色表示。
1914年俄国海报,最上方词汇为协定,三位人物自左起分别代表法、俄、英

1904年的《挚诚协定》及1907年的《英俄条约》签订后,英法、英俄数百年的各种纠纷已经平息。这两个协约,加上法俄同盟便促使三国家走在一起。此外,他们皆因为德意志帝国组结三国协约,在欧洲的影响力不断上升而警醒。因此,他们便结盟,名为“三国协约”。  

背景

法俄同盟

俄德的分裂,始于1878年的柏林会议。虽然俾斯麦后来与俄国签署《再保险条约》,但他在1890年辞职后,该条约失效,原因是威廉二世抱有亲奥立场,并且在俄国亦有反德情绪。

德皇威廉二世采取了新的政策。他选择了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作为德国的忠实盟友,支持奥匈及意大利在巴尔干半岛及非洲的扩张野心。德皇的政策因而引起了法、俄的猜疑和惶恐。

自1880年代末以后,俄国得力于首相威特,开始了工业化进程。俄国渴望法国资金流入,而法国对俄国的巨额贷款则为政治和军事上的合作铺路。

法国面对德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日增的影响,使急于避免德国再次进攻法国。与俄国结盟,便会使德国在战争中腹背受敌,减少战争的危险。此外,结盟可以巩固法国的外交地位。这样,两国便在1891年同意,一旦发生战争,便会互相协助。由1893至94年,两国秘密签署了正式的军事协议,这是针对德奥意三国同盟的。

盟约内容
  • 双方同意,假如同盟内任一国受德国或奥匈攻击,另一国必需予以支援。
  • 假如奥匈或意大利对同盟内任一国展开攻击,而德国牵涉其中,另一国必需予以支援。

英日同盟

英国在19世纪晚期采用“光荣孤立”之政策。然而,经过三国干涉还辽布尔战争以后,英国感到自己在国际上是受到孤立的。因此,英国在1902年以后便决定放弃其孤立政策,开始寻求盟友。开始时,它尝试与德国结盟,失败后它便与日本在1902年结盟。这个安排,是由于英国想利用日本箝制俄国和德国在远东的发展。

盟约内容
  • 双方同意维持中国与朝鲜之独立性。
  • 英国承认日本于朝鲜之利益;同时日本亦承认英国在中国中部的利益。
  • 双方同意假如中国发生混乱,两国将实行保护己方之利益。
  • 双方承诺战事发生时将保持中立,但当第三方国家加入战事,另一成员国必需予以支援。

挚诚协定

仅与日本结盟,英国并不满足。德国对英国政府的威胁与日俱增,英国寻找盟国的企望亦越加高涨,以抗衡德国在经济、政治、尤其是海军方面的挑战。另一方面,1903年爱德华七世访问法国,他对威廉二世的憎恶在法国人心目中留下了极佳的印象。法、英两国官员开始就其在非洲尚未解决的各种纠纷交换意见。最后结果是,签订了“《挚诚协定》”。

另一方面,于大博弈中,俄国素与英国争夺东亚至南亚之土地,俄国凭借法俄同盟、地理位置及陆军之先天优势,对英国在远东及南亚之利益构成极大威胁。为应对俄国威胁,英国先与日本结盟,形成英日同盟,抑制俄国扩张;再与法国示好,离间法俄,藉以削弱法俄同盟影响力,以免法国协助俄国争夺英国各殖民地,而时任法国外交部长德尔卡塞亦表示,若英法签订挚诚协定,当英俄开战,法国断不助俄。最后,英法因此签订《挚诚协定》。

要留意的是,“挚诚协定”并非一条盟约,但却消除了两国之间的各种摩擦,因而使各国可以进一步在其他事务上进行合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经过摩洛哥危机后,“挚诚协定”变得越加巩固。

英俄协定

俄国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被打败后,其在远东的扩张受到遏止。俄国便开始转回欧洲事务上。1905年俄国的革命震撼了俄国统治阶级。俄国因而需要稳定和健全的财政,以便从动乱之中复原。与英国达成谅解,便可达到这两个目的。

此外,由于英国与法国这个俄国盟友保持密切的关系,亦有助于结束英、俄两国在远东及阿富汗殖民地事务上的纠纷。结果,两国在1907年签订了《英俄条约》。

影响

1907年“三国协约”的签订,使欧洲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敌对阵营:德国、奥匈、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与英国、法国、俄罗斯的三国协约,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考文献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