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导报
《世界经济导报》,是19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的一份极具影响力的中国共产党改革派报纸,由钦本立等人于1980年创办,1989年“六四事件”前后被勒令停办[1][2][3]。《世界经济导报》是1980年代中国大陆倡导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先锋,同《青年论坛》合称“一报一刊”,抨击改革阻力、探讨自由民主,在思想解放和“新启蒙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2][4][5][6]。
历史沿革
《世界经济导报》由时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的钦本立于1980年6月创办[1][2][3]。据张力奋2011年在其新浪微博上公开其个人调查称,“报头出自孙木心先生之手...当时导报副主编胡塞先生请老友留字,双方秘而不宣,差点成为报史一桩悬案”[7]。
该报创办之初的办报方针是:为开放服务,突出自己是对外经济的一个窗口。世界经济导报的编辑允许各种不同意见刊登在该报上,世界经济导报当时提出一句口号叫作:“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并且于1981年在中国国内首次宣传第三产业[8]。该报还发表过一篇名字为“中华民族最要紧的还是‘球籍’问题”的评论,警告中国读者“弄不好,中国将被开除球籍!”。1986年,世界经济导报用“腐”形容中共自改革开放以来,某些官僚利用特权贪污、谋取私利的情形。世界经济导报还刊载过苏绍智批评中共政权以及支持政治民主化的文章。[9]
涉及六四事件
1989年4月19日,《世界经济导报》“悼念胡耀邦同志座谈会”的3万字长篇报道中有严家祺的一篇约500字的文章,指中国的政治领导人更替非民主化,胡耀邦就不是按照正常程序下台的。在这之前,中国的其他领导人也是这样。这是政治改革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要求《世界经济导报》删除这篇文章的敏感部分,但《世界经济导报》总编钦本立拒绝删除,并把文章刊登于第439期报纸上(以留白进行抗议),因而24日该报被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暂时停刊整顿,同时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停止钦本立的《世界经济导报》总编辑、党组成员的职务,并向该报社派驻整顿领导小组[10][11][12]。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针对导报事件称:“上海市委(在免去钦本立职务这件事上)过于匆忙地采取行动,把事情搞砸了。”在5月1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赵紫阳称江泽民查封《世界经济导报》的粗糙的手法恶化了局势,让他们陷于更不利的局面。“导报事件是上海市委挑起的,就应当由上海市委来结束。”[13]:139。
《世界经济导报》北京办事处聘请律师,指控江泽民解除了他们总编辑的职务。近五百名记者写信给《世界经济导报》声援钦本立。5月9日约一千名记者和编辑示威抗议政府对媒体的控制。并有230名艺术家和学者联署,要求上海当局恢复钦本立的职位,并解散编审会。事态进一步加剧后,赵紫阳曾要求江泽民跟学生对话,但在上海领导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江泽民没有出现,因此一万多名学生在几天后举着“审讯江泽民”的横额上街。在连续事件的发酵下,上海市的示威群众达到了10万余,而在上海市政府台阶上绝食的学生一度超过450名[13]:140-141。为此,5月18日,江泽民放弃禁令,走到外滩通过扩音器说服学生放弃绝食,并开放对话,上海学生最终停止了行动[13]:141。后该事件在北京,则成为六四事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后又被永久停刊。有媒体认为,江泽民因整肃《世界经济导报》而被邓小平看中,继而当上中共中央总书记。[11]
1989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在北京召开的关于落实压缩报刊工作的省市委宣传部长、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提出《世界经济导报》必须撤销登记、停办。中共上海市委同意撤销《世界经济导报》的登记。至此,《世界经济导报》停刊。而总编辑钦本立被软禁,张伟国、阮江宁、陈乐波、许小微等一批编辑记者被逮捕入狱。要闻部负责人陆一在党员重新登记时被不予登记、行政记大过处分。陈至立还要求所有参与《世界经济导报》的人员,此后不得从事新闻出版行业的工作。[11][14]
工作人员
- 总编辑
- 钦本立(1980年-1991年)
参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审查制度
- 六四事件
- 《青年论坛》
- 《经济学周报》
- 《新观察》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王山. 为新闻自由拼死一搏—八九民运中的《世界经济导报》.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09-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6) (中文).
- ^ 2.0 2.1 2.2 斯影. 六四30周年:“寒冬”前中国记者最自由的三天. 英国广播公司(BBC). 2019-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1-25) (中文).
- ^ 3.0 3.1 Shen, Jinguo.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World Economic Herald, 1980–1989.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1995-09-01, 72 (3). ISSN 1077-6990. doi:10.1177/107769909507200314 (英语).
- ^ 吴庸. 1978年到1988年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较量. 《当代中国研究》. 2004年, (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9).
- ^ 李明华. 八十年代的一束思想之光: 《青年论坛》纪事. 哈佛大学书店(Harvard Book Store). 2023-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1) (中文).
- ^ Xu, Yu. The press and political continuity in China: The case of the World Economic Herald.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992-01-01, 2 (2). ISSN 0129-2986. doi:10.1080/01292989209359548.
- ^ 因为木心先生逝世,张力奋在2011年12月29日 20:50留言
- ^ 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歷程與特徵,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8-09-23 [2016-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30)
- ^ 打政治的擦邊球. 天下杂志. [2022-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 ^ 学潮・动乱・暴乱.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 - 413页.
- ^ 11.0 11.1 11.2 張偉國講述上海《世界經濟導報》事件始末. RFA. 2009-05-01 [2015-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8).
- ^ 【六四30周年】1989年4月24日:《世界經濟導報》事件 「我們都是欽本立」. [2021年6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7月12日).
- ^ 13.0 13.1 13.2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著,谈峥、于海江译.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年1月. ISBN 7-5327-3655-5.
- ^ (陈小雅《八九民运史》 第十卷 大结局.[失效链接]
外部链接
Zhou, Mi, The Rise and Demise of the World Economic Herald, 1980-1989 (PD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1972 [2016-06-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