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英语:Caribbean Sea;西班牙语:Mar Caribe;法语:Mer des Caraïbes;荷兰语:Caraïbische Zee)是位于西半球热带大西洋海域的一片海域,西部、西南部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中美洲诸国,北部是大安的列斯群岛,包括古巴,东部是小安的列斯群岛,南部则是南美洲[1]。整个加勒比海海区、西印度群岛诸岛及海域沿岸被合称为“加勒比地区”。加勒比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之一,面积达到近2,754,000平方千米(1,063,000平方哩)[2],最深点是开曼群岛、牙买加之间的开曼海沟,深度低于海平面7,686米(25,217呎)。加勒比地区沿岸包括许多海湾,如戈纳夫湾、委内瑞拉湾、达连湾、帕里亚湾、洪都拉斯湾。
加勒比海 | |
---|---|
位置 | 15°N 75°W / 15°N 75°W |
类型 | 海 |
表面积 | 2,754,000 km2(1,063,000 sq mi) |
最大深度 | 7,686米(25,217呎) |
位置 | |
历史
“加勒比”一词来源于加勒比人,在15世纪末欧洲人来到这一地区时,加勒比人是此时主要的美洲原住民种群之一。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西班牙语名称“安的列斯”便被用来称呼这些岛屿,而由此“安的列斯海”便成为了一些欧洲语言中加勒比海的替代名称。在此后的一个世纪内,西班牙掌握着绝对的霸权。
长期以来,加勒比对于欧亚大陆文明来说都是一片完全未知的海域,直到1492年哥伦布在试图发现亚洲航路的过程中驶入这一海区。在此时,西半球大部分对于欧洲人都是未知的。在哥伦布发现加勒比群岛之后,这一区域迅速被西方文明殖民(最初为西班牙,此后为葡萄牙、英格兰、荷兰共和国、法国和丹麦)。由此,加勒比海成为了欧洲海运和海上贸易的要地,也最终引来了海盗。
今日的加勒比海区域有22个岛屿国家或领地,滨临12个大陆国家。由于阳光充足,全年温暖加上信风调节,以及诸多风景名胜,在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加勒比海成为了颇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范围
- 于尤卡坦海峡:与墨西哥湾的界线相同(卡多切角灯塔(21°37′N 87°04′W / 21.617°N 87.067°W)与古巴圣安东尼奥角灯塔的连接线)。
- 北部:于向风海峡——海地卡莱塔点(74°15'W)和珍珠点(19°40'N)的连接线;于莫纳海峡——多米尼加共和国恩加尼奥角与波多黎各阿古赫雷亚达(18°31′N 67°08′W / 18.517°N 67.133°W)的连接线。
- 东部界线:从波多黎各圣迭戈点沿其经线(65°39'W)向北100噚,再向东和向南,由此所有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岛屿、沙洲和浅水区域,远至加列拉点(特立尼达岛东北端),都能够被包括在内。再由加列拉点穿过特立尼达直至加列奥塔点(东南端),最后到达委内瑞拉的巴哈点(9°32′N 61°0′W / 9.533°N 61.000°W)。
除此之外,虽然巴巴多斯岛也位于同一个大陆棚上,但它被认为属于大西洋而非加勒比海。
地质
加勒比海大部分位在加勒比板块上,和大西洋之间由几个不同年代的岛弧相隔。最年轻的岛弧从小安的列斯群岛、维尔京群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东北角到委内瑞拉的北海岸。这个岛弧是由南美板块和加勒比板块碰撞而成,上面有许多活火山和休眠火山,包括培雷火山、在荷兰加勒比区圣尤斯特歇斯的奎尔火山以及多米尼克的三峰山。海的北边较大的岛包括古巴、海地、牙买加、波多黎各,是年代较久的岛弧。
目前还不清楚加勒比海的地质年代,估计约在一亿六千万至一亿八千万年前,是在中生代时因超大陆盘古大陆的水平破裂而形成[4]。一般假设在泥盆纪已有原加勒比海盆地,在石炭纪初期冈瓦那大陆往北移动,靠近欧美大陆,使盆地面积渐渐缩小。下一阶段加勒比海的形成是在三叠纪。裂谷造成了狭长的槽状地形,从纽芬兰与拉布拉多延伸到墨西哥湾,是由硅质碎屑的沉积岩构成。在侏罗纪早期的海侵,水进入了现在的墨西哥湾,形成狭长形的湖泊。在侏罗纪中期的裂谷作用形成了加勒比海的深盆地。盆地的出现也代表大西洋的开始,并在侏罗纪末期使盘古大陆瓦解。在白垩纪时加勒比海的形状和现在相近。在古近纪初期因为海退,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分开,和大西洋之间则是由古巴和海地隔开。在全新世时加勒比海变动不大,直到新生代时因为海水水位上升,加勒比海又开始和大西洋相连。
海洋特性
加勒比海水文特性的同质性高。以海面的月平均温度为例,各年的变化不超过3°C(25°-28°C)。在过去的五十年中,加勒比海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在1974年前持续的变冷,最冷的时间出现在1974至1976年,之前以每年0.6度的温度持续升高。温度的变化和圣婴-南方振荡现象及反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加勒比海的盐度为3.6%,密度为1.0235-1.0240 103 kg/m3,海面水的颜色从蓝绿色至绿色。
气候
加勒比海的气候受到墨西哥湾暖流及秘鲁寒流等洋流的影响[6]。由于地处热带,因此海的温度维持在较温暖的温度,各季的最低温在21-29 C°之间。
加勒比海是西半球常出现热带气旋的地区。一连串的低压系统从非洲西部海域生成,越过大西洋来到加勒比海。低压系统中大部分都不会发展为热带气旋,只有少部分会,即为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多半会在东加勒比海的气压较低区域。热带气旋出现在每年的六月至十一月,主要是在八月和九月。平均每年会有九个热带气旋,有五个到达飓风的等级。依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的资料统计,在1494年至1900年之间出现过385个飓风。
飓风的破坏力强大,对加勒比海的岛屿是每年都可能出现的潜在威胁。强烈的海浪会破珊瑚礁,若飓风将沙或泥搬运过来,会使珊瑚窒息而死亡,最后珊瑚礁会崩解。
生态学
加勒比海是世界上9%珊瑚礁的栖息地,面积约20,000平方哩(52,000平方千米),大部分在加勒比海上的各岛,以及中美洲的海湾[7]。其中最大的是面积96300公顷的伯利兹堡礁,在1996年列为世界遗产,本身也是中美洲大堡礁系统(MBRS)的一部分,中美洲大堡礁系统长约一千公里,是世界第二长的珊瑚礁,分布在墨西哥、伯利兹、危地马拉及洪都拉斯各国邻近加勒比海的沿岸。
最近几年异常温暖的加勒比海海水对珊瑚礁的影胁日益严重,珊瑚礁是世界上最具多样性的海洋环境之一,但其生态系非常脆弱。当热带地区的海水异常温暖的时间变长,和珊瑚共生的虫黄藻会死亡,虫黄藻提供珊瑚食物,也是珊瑚礁有颜色的原因。这种小型植物死亡及消失的结果是珊瑚白化,会造成大面积珊瑚礁的破坏。超过42%的珊瑚礁已经完全白化,95%的珊瑚礁已经有部分的白化[8]。
经济和人类活动
自从殖民时代起,加勒比海的人类活动显著增加。此海域是世界上产油最多的区域之一,每年约一亿七千万吨[9]。许多加勒比海附近的国家也有大型的渔业,一年约有五百万公吨[10]。
此区域的人类活动也带来大量的污染。泛美卫生组织在1993年估计只有10%的废水是在适当处理后再放流入海[9]。
加勒比海区域也有许多的旅游产业。加勒比海旅游组织计算每年约有一千二百万人造访此区域,包括1991至1992约八百万人是坐游轮前来。在许多加勒比海的岛上都有以水肺潜水及珊瑚礁浮潜为基础的旅游业,是当地经济的一大贡献[11]。
临海国家
属于加勒比海地区的大西洋岛屿
加勒比海群岛
参见
参考文献
- ^ The Caribbean Sea. World Wildlife Fund. [2009-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8).
- ^ The Caribbean Sea. All The Sea. [2006-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4).
- ^ Limits of Oceans and Seas, 3rd edition (PDF). 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 1953 [2010-02-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10-08).
- ^ Iturralde-Vinent, Manuel (2004), The first inhabitants of the Caribbean , Cuban Science Network . URL accessed on 28/07/2007
- ^ NASA Satellites Record a Month for the Hurricane History Books. [2014-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3).
- ^ Silverstein, Alvin (1998) Weather And Climate (Science Concepts); page 17. 21st Century. ISBN 0-7613-3223-5
- ^ Status of coral reefs in the Caribbean and Atlantic Oce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orld Resource Institute. URL accessed on April 29, 2006.
- ^ Mesoamerican Coral Reef on the Way to Becoming a Marine Deser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ter Press Service News Agency - Mesoamerican Coral Reef on the way to becoming a Marine Desert
- ^ 9.0 9.1 An Overview of Land Based Sources of Marine Pollu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ribbean Environment Programme. URL last accessed May 14, 1 B.C.
- ^ LME 12: Caribbean Se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OAA Fisheries Northeast Fisheries Science Center Narragansett Laboratory. URL last accessed May 14, 2006.
- ^ Reefs at Risk in the Caribbean: Economic Valuation Methodolog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2009.
延伸阅读
- Snyderman, Marty (1996) Guide to Marine Life: Caribbean-Bahamas-Florida; page 13-14, 19. Aqua Quest Publications, Inc. ISBN 1-881652-06-8
- Glover K., Linda (2004) Defying Ocean's End: An Agenda For Action; page 9. Island Press. ISBN 1-55963-755-2
- Peters, Philip Dickenson (2003) Caribbean WOW 2.0; page 100. Islandguru Media. ISBN 1-929970-04-8
- Reefs at Risk in the Caribbean: Economic Valuation Methodology,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