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元朗官立小学

香港元朗區一所官立小學

南元朗官立小学(英语:South Yuen Long Government Primary School),位于香港元朗榄口村,学校的前身为元朗小学,始创于1904年。学校于1966年分拆为上午校及下午校。2008年,学校转为全日制,上午校迁到榄口村路建的后千禧校舍,更名为南元朗官立小学。

南元朗官立小学
South Yuen Long Government Primary School
地址 香港新界元朗区元朗榄口村路21号
类型官立小学
办学团体教育局
创办日期1904年
学区元朗区
校长吴丹女士
副校长冯宝琪女士、杨秀慧女士、蔡子芬女士
信息2478 1230
传真号码2478 0323
学校网址http://www.sylgps.edu.hk/

南元朗官立小学现时校训为“乐学展潜能,律己务善群”,致力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及高质素的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发展, 使学生能过愉快的童年生活,迈向积极人生,于2000年代由谭淑芬校长所定立。该校有三间同区联系中学,包括:新界乡议局元朗区中学赵聿修纪念中学天水围官立中学

历史

 
元朗官立上午小学前校舍,现时由元朗官立小学使用

1898年6月9日,大英帝国大清帝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由1898年7月1日起,新安县深圳河以南之地,都归入英属香港的范围。1899年4月,英国军队新界氏族间爆发新界六日战殖民地政府接管新界初期,新界原居民抗拒英国人的管治方式,双方冲突不止。政府以软硬兼施方式应对,一方面在新界各市成立警署,另一方面开办学校,教化乡民。

1904年5月1日,元朗小学(Un Long School)正式于元朗大桥村祠堂成立,是香港政府在港首办的现代化英制全日制高小,提供英文教育。创校时约有20多名学生,创校校训是“博、爱、信、诚”。由于其时传统家庭对子女求学的意识薄弱,加上难以支付学费,元朗小学的入学人数不高。因此政府于1908年1月关闭学校,部分学生转到屏山学校(位于屏山愈乔二公祠)上学。

1912-13年,屏山学校停办,元朗小学于元朗大桥村复办,学生人数逐渐攀升,校舍设施亦不敷应用。因此学校于1918年向政府申请兴建新校舍。1920年代,学校曾租用其他地方作临时校舍,1930年借用博爱医院一部分地方上课。

1931年7月2日,位于凹头警署旁的新校舍落成启用,10月27日由华人领袖曹善允主持开幕典礼,学生人数以达百多人。新单层校舍有4间课室、2间特别室,配以红砖墙和黑色铺瓦屋顶和烟囱,校舍外有黑色铁栏,前方有一个蓝球场。同类型建筑有前香港皇家游艇会会所前马头角牲畜检疫站。大桥村旧平房校舍(现今桥乐坊)于1934年获新成立的钟声学校续用。

1935年,英国皇家视学官宾尼(Edmund Burney)从相关的历史和社会因素角度,详细检讨当时的教育制度。宾尼提出的建议包括扩大小学教育、加强汉文教育和改善师资培训。[1]1936年,学校改制成为中文高小。[2]1938年,由于抗日战争已全面展开,大批国内难民涌港,学校支援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香港分会收录难民子女。

1941年-1946年,学校在日治时期下停辨,有一队日军于学校驻扎。[3]1946年1日,学校复办,2月11日复课。1950年元朗小学易名为元朗官立小学。

随着战后婴儿潮的适龄儿童数目大增,政府出资为学校扩建一幢6层高、共有30个课室的的新校舍,于1966年落成,原址是一个实验农场。[4]新校舍是1950-60年代的典型香港政府建筑设计,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简约务实,主张功能主义,同一时期相同风格的建筑物有法定古迹香港大会堂新界乡议局元朗区中学何文田官立中学等等。学校由全日制转为半日制,成为两所独立营运的六年制小学,分别名为元朗官立上午小学和元朗官立下午小学,学生人数已超过500人,两校其后每年会举办联校运动会和联校毕业典礼(直至2002年)。

1999年,因为红砖屋原校舍日久失修,受到白蚁侵蚀,需要大规模翻新。西面主要部分的旧木柱及黑瓦顶需移除,外墙和屋顶亦油成蓝白色以配合主校舍外观,原校舍开始被称为蓝屋。

2002年,两校获准推行优化教育转办全日制计划,获分配一所元朗第 13 区校舍。[5]2004年,位于蓝屋与主校舍之间、前身是雨天操场的四层高新翼校舍落成,为学校新增多用途课室多间,包括图书馆、电脑室、语言学习室、学生活动室和会议室等等。2008年,两校经抽签后,上午校迁到榄口村路的后千禧校舍,更名为南元朗官立小学。因建筑工程延误,原计划于新学年启用的新校舍延至2008年11月17日启用。

学校设施

榄口村路校舍为一座后千禧校舍,设有30个标准课室及各种特别室,并与毗邻的佛教陈荣根纪念学校基督教香港信义会宏信书院共用一个停车场。

校徽

南元朗官立小学的校徽上有一束金黄色的稻苗图案,象征元朗乡民的稻米农耕历史传统。现今解释将稚子比作幼苗,喻意学校培育学童拙壮成长。

学校组织

  • 元朗官立小学家长教师联谊会(1951年成立)
  • 元朗官立小学校友会(1997年5月成立)
  • 南元朗官立小学家长教师会(2006年成立)

历任校长

  • 林柏涛校长(1936年-1950年)
  • 梁浩然校长(1950年-1953年)
  • 周乃聪校长(1953年-1954年)
  • 唐俊聪校长(1954年-1955年)
  • 谢安校长(1955年-1958年)
  • 刘英汉校长(1958年-1960年)
  • 邱逢光校长(1960年-1961年)
  • 邱达禧校长(1961年-1966年)
  • 李华新校长(1966年-1969年)
  • 雷达贯校长(1969年-1974年)
  • 雷纳森校长(1974年-1976年)
  • 容华经校长(1976年-1984年)
  • 陆洪钧校长(1984年-1985年)
  • 何松年校长(1985年-1989年)
  • 陈镇鎏校长(1989年-1995年)
  • 曾树森校长(1996年-2001年)
  • 谭淑芬校长(2001年-2008年)
  • 李慧珠校长(2008年-2011年)
  • 郑迪思校长(2011年-2018年)
  • 刘婉珊校长(2018年-2023年)
  • 吴丹校长(2023年- 现在)

著名/杰出校友

参见

参考资料

  1. ^ 賓尼報告書(1935年). 
  2. ^ 黄庭康. 無心插柳的霸權效應 : 戰後香港中文學校的組織吸納. 思想香港,第六期. 2015-03. 
  3. ^ 戰地溫情 (PDF). 香港社区发展回顾项目. 2018-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27). 
  4. ^ 元朗凹頭將大興土木興建小學公務員宿舍. 华侨日报. 1964-02-11. 
  5. ^ 二零零二年校舍分配委員會小學轉全日制分配結果 (PDF). 香港教育署. 20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0-11). 
  6. ^ 陈云. 舊時風光──香港往事回味. 2006. 
  7. ^ 鄉情 (PDF). 新界乡议局元朗区中学校友会. 1999 [2019-07-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7-23). 
  8. ^ 方骞平. 那些年——甄澤權成功須苦幹. 头条日报. 2015-04-20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7). 
  9. ^ 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元朗區小學分會2005-2006年度小學校際田徑比賽團體成績 (PDF). 香港学界体育联会. 2006 [2019-03-17]. [失效链接]

参考文献

  • 春风化雨传承路: 南元小百年育人回望: 百年校史文摘
  • 元朗官立小学迁校三十周年纪念特刊
  • 元朗官立小学八十周年校庆特刊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