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赏(1909年4月3日—1947年6月28日),笔名:吴郁三,台中市人,台中师范学校、日本青山学院英文系毕业,为文学家、美术评论家、报社记者。

吴天赏
出生(1909-04-03)1909年4月3日
台湾台中州台中市
逝世1947年6月28日(1947岁—06—28)(39岁)
台湾台中
笔名吴郁三
职业记者、美术评论者、教师
国籍 台湾
母校台中师范学校青山学院英文科
体裁美术评论、小说、诗
配偶李玉梅
父母陈永(父)、吴绒(母)
子女吴真希(长女)
吴朱实(次女)
吴宗也(长男)
吴良也(次男)
吴牧也(三男)
吴群也(四男)

生平

出生与求学

吴天赏1909年出生于台中州台中市新富町,父亲陈永为木匠、母亲吴绒为助产士,其外曾祖父吴兆祥则为台中柳原教会之创办人。[1]吴天赏自台中公学校毕业后,进入台中师范学校就读,同届同学有翁闹、杨杏庭、吴坤煌、张锡卿等人。1929年,吴天赏作为台中师范学校演习科第一回毕业生,自该校毕业,任教于台中州埤头公学校。[2] 1932年,吴天赏辞去教职前往东京,初期学习声乐、也曾就读日本大学文科、在熊冈美彦画塾习画[3],最终于青山学院英文科求学,并参加“台湾艺术研究会”。发表小说〈龙〉、〈蕾〉发表于该会刊物《フォルモサ》之上。1934年,[[]台湾文艺联盟]成立,加上部分同人返台,因此台湾艺术研究会以“台湾文艺联盟东京支部”形式合流。[4]吴天赏开始在台湾文艺联盟刊物《台湾文艺》发表作品,此时期曾经使用笔名“吴郁三”发表小说。1937年,吴天赏自青山学院毕业返台。

报社记者生涯

返台之后,吴天赏曾经参加第三回台阳美术展台中移动展欢迎座谈会。1938年吴天赏前往东京,因为受友人翁闹牵连,被特高警察抓捕入狱三星期。[5]1939年,经林献堂之关系,进入《台湾新民报》担任社会部记者,后转任台湾新民报社台中支局(1940)、兴南新闻新竹支部(1942)、台湾新报台中支局(1944)。[6] 1941年11月,中部地区的文艺家吴天赏、阿川燕城、小林洋,坂口贵敏、田中保男、张星健、藤原善三郎、巫永福杨逵成立“中部文艺恳谈会”,事务所设于中央书局中,吴天赏担任该会委员。[7]而进入台湾新民报社体系后,吴天赏开始于《台湾新民报》发表文学以及艺术评论,其他论著也刊载于《台湾艺术》、《台湾时报》、《台湾文学》等刊物。其中有多篇关于台阳美术协会以及台湾总督府美术展览会的美术评论。

战后生涯与辞世

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台湾新报》改为《台湾新生报》,吴天赏任《台湾新生报》台中分社主任,并担任以陈炘号召下成立的“欢迎国民政府筹备会”右总务部委员。1946年于杨国喜家中主持国语学习班,有张文环张深切、张星健、江灿琳吕赫若等人。[8]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台中艺文界人士包含张深切、庄垂胜叶荣钟、杨逵等人,于中央书局成立“舆论调查所”并发放“舆论调查卡”,吴天赏因此事而被名列通缉名单,3月下旬开始被迫逃亡。曾躲藏至二林、台中、以及郭马西、陈炘等人家中,最终在李石樵画室中等到事件逐渐平息。事件后不久的6月28日,吴天赏于家中因为心脏麻痹于睡眠中逝世,享年三十九岁。[9]

文艺作品列表[10]

杂志

  • 〈龙〉,《フォルモサ》第1号(1933年7月),页67-70。
  • 〈蕾〉,《フォルモサ》第2号(1933年12月),页68-78。
  • 〈音乐感伤──乡土访问音乐演奏会を听きて〉,《台湾文艺》第1号(1934年11月),页。
  • 〈蜘蛛〉,《台湾文艺》第2卷第3号(1935年3月),页106-111。(以笔名“吴郁三”发表)
  • 〈绘画巡礼〉,《台湾文艺》第2卷第5号(1935年5月),页69-71。
  • 〈颜‧吃茶店の花‧爱〉,《台湾文艺》第2卷第6号(1935年6月),页33。
  • 〈野云雀〉,《台湾文艺》第8号(1935年8月),页11-14。(以笔名“吴郁三”发表)
  • 〈盐分地带の春に寄せて〉《台湾文艺》第3卷第2号(1936年1月),页32-33。
  • 〈名优ベルグナー〉,《台湾文艺》第3卷第3号(1936年2月),页54-59。(アーヴイン著、吴天赏译)
  • 〈崔承喜の舞踊〉,《台湾文艺》第3卷第7/8号(1936年8月),页82-83。
  • 〈梦の话〉,《台湾艺术》1卷2号(1940年4月),页33-35。
  • 〈夕阳〉,《台湾艺术》1卷3号(1940年5月),页73。
  • 〈结局あなたが描いたものだから──画家の内容〉,《台湾艺术》1卷3号(1940年5月),页87。
  • 〈扉绘の诗──花と幻〉,《台湾艺术》1卷9号(1940年12月),扉页。
  • 〈第三囘府展の洋画に就いて〉,《台湾艺术》1卷9号(1940年12月),页31-33。(与杨佐三郎对谈)
  • 〈逊仁の思ひで〉,《台湾文学》创刊号(1941年5月),页152-153。
  • 〈第七囘台阳展の洋画评〉,《台湾艺术》2卷7号(1941年6月),页34。
  • 〈(叶书囘答)〉,《台湾艺术》2卷8号(1941年8月),页38-44。
  • 〈洋画家点描〉,《台湾文学》第2号(1941年9月),页41。
  • 〈寸话〉,《台湾文学》第2卷第2号(1942年3月),页97。
  • 〈府展に关する诸说〉,《台湾文学》3卷1号(1943年1月),页15-17。
  • 〈台湾美术论〉,《台湾时报》1943年3月,页119-124。
  • 〈靑年と读书〉,《台湾艺术》4卷11号(1943年11月),页9。
  • 〈府展油绘评〉,《台湾艺术》4卷12号(1943年12月),页9。

报纸

  • 〈春日画谈 李石樵君のことなど〉,《台湾新民报》,1939年4月15日(8版)。
  • 〈“文艺台湾”を读みて(一)〉,《台湾新民报》,1940年1月12日(8版)。
  • 〈“文艺台湾”を读みて(二)〉,《台湾新民报》,1940年1月13日(8版)。
  • 〈わななく美を! 蓝荫鼎氏の水彩画展〉,《台湾新民报》,1940年2月15日(8版)。
  • 〈藤原义江の来台 音乐巡礼の思ひ出〉,《台湾新民报》,1940年4月8日(4版)。
  • 〈美しき步み 吴天华君の个展に因みて〉,《台湾新民报》,1940年12月13日(6版)。

座谈会相关篇目

  • 〈台湾文联东京支部第一囘茶话会〉,《台湾文艺》第2卷第4号(1935年4月),页24。(出席者:赖水龙、赖贵富、雷石榆张文环杨杏庭、陈传缵、吴天赏翁闹吴坤煌、赖明弘)
  • 〈台湾文学当面の诸问题──文联东京支部座谈会〉,《台湾文艺》第3卷第7/8号(1936年8月),页2-10。(出席者:庄天禄、赖贵富、田岛让、张星建、刘捷、曾石火、翁闹、陈逊仁、温兆满、陈瑞荣、陈逊章、吴天赏颜水龙、郭一舟、郑永言、张文环、杨基椿、吴坤煌
  • 〈台湾音乐座谈会〉,《台湾艺术》2卷12号(1941年12月),页30-34。(出席者:矶江淸、草间益美、黄朝淸、吴天赏、高桥金四郎、张邱东松、张星建、西坂操、巫永福、安井万次、杨基先等)
  • 〈台中を话る座谈会〉,《台湾艺术》3卷12号(1942年12月),页24-27。(泉义夫、吕赫若、张聘三、张星健、陈逊章、陈炘李石樵、王金海、杨逵杨基先庄垂胜、高两贵、吴天赏宫原武熊江肖梅
  • 〈责任生产制と増产-座谈会〉,《台湾时报》1944年9月,页128-137。(出席者:远山景一 、青瀬和夫、芳泽炼平、林孝祐、张文环、王廖德聪、张焕、张聘三、巫永福吴天赏
  • 〈台阳展を中心に战争と美术を语る〉,《台湾美术》第4、5期合并号(1945年3月),页15-23。(出席者:杨佐三郎张文环李石樵林林之助吕赫若黄得时吴天赏、大岛克卫)

战后的翻译与收录情况

  • 吴天赏的日文诗〈夕阳〉,战后由台湾诗人陈千武翻译成中文,之后被收录在陈明台主编的《陈千武译诗选集》里。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1. ^ 〈吴天赏肖像/李石樵〉,黄琪惠、陈文恬,《手完成的话:时局下的李石樵人物画》(台北市:财团法人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2022年10月),页35。
  2. ^ “台湾总督府职员录系统”:https://who.ith.sinica.edu.tw/
  3. ^ 〈吴天赏肖像/李石樵〉,页35。
  4. ^ 黄琪惠,〈吴天赏与陈春德年表〉,《台湾美术评论全集──吴天赏‧陈春德卷》(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9年5月),页185-187。柳书琴,〈台湾艺术研究会〉,《日治时期台湾现代文学辞典》(台北:联经,2019年6月),页367-368。
  5. ^ 黄毓婷,〈东京郊外浪人街〉,翁闹着、黄毓婷译,《破晓集──翁闹作品全集》(台北市:如果出版,2013年11月),页81-83。
  6. ^ 黄琪惠,〈吴天赏与陈春德年表〉,页185-187。
  7. ^ 田中保男,〈中部文艺恳话会に就て〉,《台湾文学》2卷1号(1942年2月),页10。
  8. ^ 张尹严,〈躲过二二八军警追捕,却仍然心痛而亡:文艺青年吴天赏之死〉,网址: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wu-tian-shang
  9. ^ 黄琪惠,〈吴天赏与陈春德年表〉,页185-187。张尹严,〈躲过二二八军警追捕,却仍然心痛而亡:文艺青年吴天赏之死〉,网址: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wu-tian-shang
  10. ^ 参考黄琪惠编制的“吴天赏陈春德年表”,该年表收录在《台湾美术评论全集--吴天赏‧陈春德卷》(艺术家出版社,199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