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铁路文化宫
45°45′07″N 126°38′06″E / 45.751895°N 126.635059°E
中东铁路建筑群 | |
---|---|
中东铁路俱乐部旧址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84号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编号 | 6-923 |
认定时间 | 2013年(第六批) |
哈尔滨铁路文化宫 | |
---|---|
位置 | 南岗区西大直街84号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布 哈尔滨市保护建筑 | |
官方名称 | 哈尔滨铁路文化宫 |
类型 | 一类 |
中东铁路俱乐部旧址(又名哈尔滨铁路俱乐部),曾名为苏联红军会馆、哈尔滨铁路文化宫,现为哈尔滨铁路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东铁路建筑群的构成部分之一,亦是哈尔滨市保护建筑,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84号。哈尔滨铁路文化宫本来是中东铁路俱乐部,供中东铁路高级官员观赏表演和电影的,在1945年8月苏联红军接管后易名为苏联红军会馆,供高级军官娱乐。1952年末,会馆交予哈尔滨铁路局管理,易名为哈尔滨铁路文化宫,成为铁路工人的文化场地。文化宫被喻为哈尔滨的文化和社交中心,哈尔滨史上首家较为完备的西餐厅、首个业余京剧团、首场露天音乐会、首个现代运动会都是在此出现。
历史
建筑物沿革及现况
1898年6月起,俄罗斯帝国在中国东北地区兴建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东铁路,直至1903年7月通车[1]。期间,哈尔滨香坊在1899年建立了中东铁路俱乐部,作为中东铁路高级官员观赏表演和电影的娱乐场所[2][3]。1903年,中东铁路局因应俄罗斯帝国官员的建议,在哈尔滨南岗的西大直街兴建这座建筑[4]。俱乐部后在1905年迁至南岗,至1911年迁至此处[2][3]。落成后,俱乐部在1919年和1923年先后两度扩建[5]。
1945年8月,占领中国东北的大日本帝国战败投降,出兵东北的苏联红军接管了中东铁路俱乐部,易名为苏联红军会馆,只供校官以上军阶的军官到此娱乐[2][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苏联红军会馆仍然由苏联方面管理;直至1952年末,苏联方面把苏联红军会馆交由哈尔滨铁路局,会馆于是易名为哈尔滨铁路文化宫,由上流社会消遣场所变成铁路工人的文化场地[4][6]。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宫后院的露天剧场被毁[7]。
后来,哈尔滨铁路文化宫一直沿用为文化娱乐场所[1]。到了2016年,旧址上建设了哈尔滨铁路博物馆,博物馆布置为哈尔滨老火车站,介绍中东铁路和松花江铁路大桥的发展历程,以及哈尔滨铁路兴建与城市发展的历史[8][9]。
文化价值
哈尔滨铁路文化宫被喻为哈尔滨的文化和社交中心[1]。建成之初的中东铁路俱乐部提供电影和表演,为中东铁路高级官员提供文化娱乐,亦为艺术团体和表演者提供表演场地;在两度易手和更名后,俱乐部仍然作文化娱乐之用[1][2]。
1905年,俱乐部内设立了一所大型西餐厅,餐厅内能举行西餐宴会,是哈尔滨史上首家较为完备的西餐厅[10]。
1936年,知名俄罗斯男低音、被誉为“世界歌王”的费多尔·伊万诺维奇·夏里亚宾在中东铁路俱乐部演出,轰动一时[2][5]。其后,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狄米特里·列奥尼德维奇·霍尔瓦特的夫人在俱乐部开办“华俄栖流所”,作为流亡俄罗斯艺术家的表演场地,吸引了俄罗斯的落魄贵族和艺术家到此开办学校,为哈尔滨培养艺术人才[6]。
中东铁路俱乐部曾用作不少艺术团体和艺术家的演出场地,例如哈尔滨的交响乐团、合唱团、吹奏乐团、歌剧团、喜歌剧团、芭蕾舞剧团,以及俄罗斯古老艺术研究会,还有鲁迅艺术学院的四个文工团(文艺宣传组织)和一个音乐工作团[2]。中东铁路管理局业余京剧团是哈尔滨史上首个业余京剧团,成立于1926年,设于俱乐部内,成员活跃于俱乐部和铁路沿线一带[11]。中东铁路交响乐团亦曾在俱乐部剧场举行表演,是交响乐和芭蕾舞首次引进中国[8]。哈尔滨史上首场露天音乐会就是在俱乐部露天剧场举行,并可能是年度音乐活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雏形[6]。此外,俱乐部旁边的空地举办过哈尔滨首个现代运动会,比赛项目包括赛艇和田径等西式运动,有二十多国的侨民参赛[6]。
在90年代,哈尔滨铁路文化宫的剧场改为舞厅[1]。直至2014年,文化宫内仍有举行电影放映、舞会、交响乐团排练等文娱活动[6]。
重大历史事件
日俄战争后的1905年12月,俄罗斯官兵从中国东北南部撤退后分批来到哈尔滨,并以中东铁路俱乐部为临时兵营[12]。
1952年12月31日,中东铁路俱乐部举行了中东铁路移交仪式,苏联把中东铁路和附属产业移交中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等官员代表中方出席[13]。
建筑特色和结构
哈尔滨铁路文化宫由康·德·捷尼索夫设计,1919年和1923年的两次改扩建工程则分别由日丹诺夫、斯维利多夫负责,三人均是俄罗斯建筑师[13]。文化宫楼高两层,总建筑面积约为7,800平方米,采用砖木结构,仿效莫斯科大剧院的建筑风格,属于折衷主义建筑,被认为是20世纪初的折衷主义代表作[1][2][8]。
建筑物基座以块石砌筑而成,外墙为黄色,顶部有三角楣饰和楣饰两侧的女儿墙,正面有四根爱奥尼柱式壁柱,入口设于左侧[1][6][8]。建筑物内部设计具气派,有各种浮雕和花纹,天花板上悬挂七个欧式古典风格吊灯,另有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列宁油画像和塑像[6]。
保护
哈尔滨铁路文化宫属于哈尔滨市保护建筑的第一类[5]。2007年,哈尔滨铁路文化宫以“中东铁路俱乐部旧址”的名义列入哈尔滨市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宫10米以内和周围过道和人行道划为重点保护区,亦设一般保护区[14]。2013年,中东铁路遗址建筑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中文化宫是建筑群的构成部分之一[15]。
2016年,哈尔滨铁路文化宫遭到铁路部门在未经申报下违规拆修,拆下文化宫上的红色名牌,封住几个大门,并在楼体四周堆放建筑垃圾;文物组织就此展开投诉,其后哈尔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介入调查,责令停止[16]。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1.4 1.5 1.6 蒋子文 (编). 哈尔滨一省级文保建筑遭违规拆修,省市两级文物部门介入调查. 澎湃新闻. 2016-11-03 [2017-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4).
- ^ 2.0 2.1 2.2 2.3 2.4 2.5 2.6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 2004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讨会论文集. 四. 清华大学出版社: 312. ISBN 9787302089810.
- ^ 3.0 3.1 黑龍江省誌: 外事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165.
- ^ 4.0 4.1 中国戏曲志: 黑龙江卷. 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 1994: 326.
- ^ 5.0 5.1 5.2 哈尔滨铁路文化宫.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 [2017-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4).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一座城市的记忆——哈尔滨中东铁路. 凯风网. 2014-06-04 [2017-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4).
- ^ 中东铁路露天剧场. 新晚报. 2014-03-11 [2017-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4).
- ^ 8.0 8.1 8.2 8.3 姜晨怡 (编); 杜寒三; 寇衢; 张学鹏. 百年哈铁的现代化嬗变 (PDF). 科技日报. 2017-03-15 [2017-06-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6-24).
- ^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展陈创意方案出炉. 中国新闻网. 2015-12-01 [2017-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4).
- ^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 哈尔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黑龙江省人民出版社. 1990: 237.
- ^ 第三节 业余京剧团体.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2017-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4).
- ^ 薛连举. 哈尔滨人口变迁.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145. ISBN 9787207039453.
- ^ 13.0 13.1 武国庆. 哈铁文化宫的记忆. 黑龙江画报. 2014, (3): 46–49.
-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哈尔滨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2007-09-30 [2017-06-24]. (原始内容 (DOC)存档于2016-03-24).
- ^ 我市中东铁路遗址建筑群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扎兰屯市人民政府. 2013-07-19 [2017-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4).
- ^ 哈爾濱百年建築遭擅拆 省市兩級部門阻不了. on.cc. 2016-11-03 [2017-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