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温·耶内克

埃尔温·耶内克(德语:Erwin Jaenecke,1890年4月22日—1960年7月3日),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国防军大将,曾指挥第17集团军

埃尔温·耶内克
Erwin Jaenecke
出生1890年4月22日
 德意志帝国普鲁士王国汉诺威省弗雷伦
逝世1960年7月3日
 西德北威州科隆
效命 德意志帝国(1918年前)
 魏玛共和国(1933年前)
 纳粹德国(1944年前)
军种 德意志帝国陆军
魏玛防卫军陆军
德国国防军陆军
服役年份1911年–1944年
军衔 德意志帝国陆军上尉
魏玛防卫军陆军上校
德国国防军大将
统率第389步兵师
第4军
第82军
第17集团军
参与战争
获得勋章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生平

早年

耶内克早年生于普鲁士王国汉诺威省弗雷伦,后毕业于莱尔的中学,然后于1911年3月27日加入明登普鲁士陆军汉诺威先锋营第10营,担任少尉。1911年10月1日至1912年7月30日,他被派往汉诺威战争学校。回国后,他于1912年8月18日晋升为中尉。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动员并归属第2连。从1915年7月23日起,他担任第5连的指挥官,于1916年1月27日晋升为少尉,并于1916年3月3日被任命为该营的副官。10月23日,他恢复了对第5连的指挥,并于1917年12月9日被调到第19步兵师担任军官。与此同时,从13年5月24日至1918年6月24日,他被分配到第26汉诺威野战炮兵团。从1918年8月29日起,他担任第26步兵师参谋部第二总参谋长。

魏玛共和国

复员后,他于1919年1月7日短暂加入自由集团军,后于2月20日被命令到总参谋部,6个月后被转移到威玛国防军第30步兵团。不久之后,1919年10月6日,他被调到明斯特[1]奥斯卡·冯·瓦特将军领导的国防军第6司令部参谋部。1920年春鲁尔起义被镇压后,瓦特被解雇,他于1920年秋天加入第6师担任助理军官。1921年,耶内克被调到第9(普鲁士)骑兵团,并于1922年5月1日晋升为上尉。随后耶内克在德国国防军部工作,并在第2集团军司令部和情报部门担任参谋职务。1925年,他被调往柯尼斯堡,两年后,他被任命为第1先锋营第4连的指挥官。1931年10月1日,他晋升为第2(普鲁士)骑兵团少校。从1932年9月开始,他在柏林战争学院开设课程,该学院的活动一直对公众保密,直到国防军重新武装开始。

二战时期

作为秃鹰集团军的一员参加了西班牙内战。1937年4月26日,耶内克参与了格尔尼卡轰炸。爆炸发生后,他在报告中说:

 
1944年1月刻赤半岛,埃尔温·耶内克与卡尔·奥尔门丁格(Karl Allmendinger)和科内柳·特奥多里尼 (Cornelius Teodorini)

埃尔温·耶内克在东线服役,担任第389步兵师和后来的第4军的指挥官。1942年11月1日至1943年1月22日,耶内克担任第4军司令。1942年12月1日,他晋升为将军。耶内克接替了维克托·冯·施韦德勒将军,后者在短时间内被调到元首预备队。1942年11月底,耶内克以以下命令回应了红军在包围圈中的无情推进和日益崩溃的德国防线:

由于他以前的参谋职能,耶内克在军队的后勤和军事供应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因此他认为通过斯大林格勒的空军供应是不切实际的。希特勒参照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卡尔·利茨曼将军,他在洛维茨包围战中成功逃脱。在斯大林格勒,计划是将拥有最后燃料储备的坦克用作推力楔子,并通过苏联阵地以狭窄的防线渗透步兵。根据他的计算,大约1/3的被困士兵将成功和包围圈外的德军汇合。

第6集团军司令弗里德里希·保卢斯与耶内克有着友好的关系,但是他无法做出决定,这越来越多地导致了冲突。据说耶内克曾多次大力敦促保卢斯最终采取行动:

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受伤,并作为最后的高级军官之一被空运出去。

1943年4月,他指挥第82军,并从6月25日起指挥第17集团军,驻扎在高加索地区,后来又负责指挥克里米亚半岛。1944年4月29日,雅内克在贝希特斯加登阿道夫·希特勒会面时坚持应该撤离塞瓦斯托波尔,以便拯救他的235,000名士兵。在返回前线的航班上,他在罗马尼亚加拉茨被拦下并接受军事法庭审判。他应该对克里米亚的损失负责。海因茨·古德里安被任命为该案的特别调查员。古德里安进展缓慢,最终耶内克于1944年6月被悄悄无罪释放。耶内克于1945年1月31日被军队开除。

战后

1945年6月15日,他在巴伐利亚被苏联当局逮捕,并因其在军队中犯下的战争罪被判处25年苦役。1955年10月,在阿登纳总理就德国战俘遣返问题进行莫斯科谈判后,耶内克被释放出狱。

从囚禁中回来后,耶内克住在科隆的林登塔尔。1956年7月,他当选为德国武装党的第一任主席。他一直担任这个职位,直到1959年6月因健康原因辞职,一年后病逝科隆

参考资料

  1. ^ 第6军区总部
  2. ^ OHNE UNS - Zeitschrift zur Totalen Kriegsdienstverweigerung Online!. www.ohne-uns.de. [202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8). 
  3. ^ Manfred Kehrig: Stalingrad. Analyse und Dokumentation einer Schlacht. Stuttgart 1979, S. 179–180.
  4. ^ Mit Beginn der Dunkelheit setzt sich das Korps in der Nacht 22./23. November in die Linie Marinowka – Cybenko – Elchi – Wolga ab, wobei die 29. Infanterie-Division (mot.) zunächst westlich der Tschervlennaja in einer Linie beiderseits von Vypasnoj ausweicht; alle Lager, Truppeneinrichtungen und Geräte waren unverzüglich hinter die befohlene Linie abzuschieben, nicht mehr zu bergendes Gut zu vernichten.
  5. ^ „Ich bitte erschossen zu werden“. Bericht von Philipp Humbert, Der Spiegel, 29 January 1949 (5), 1949, (5): 15–18 (德语) 
  6. ^ K. W. (= Karl Willy Beer): Die Heimkehr des Feldmarschall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Die Zeit 46/1953 (12. November 1953).

文献

  • Scherzer, Veit. Die Ritterkreuzträger 1939–1945 Die Inhaber des Ritterkreuzes des Eisernen Kreuzes 1939 von Heer, Luftwaffe, Kriegsmarine, Waffen-SS, Volkssturm sowie mit Deutschland verbündeter Streitkräfte nach den Unterlagen des Bundesarchives [The Knight's Cross Bearers 1939–1945 The Holders of the Knight's Cross of the Iron Cross 1939 by Army, Air Force, Navy, Waffen-SS, Volkssturm and Allied Forces with Germany 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s of the Federal Archives]. Jena, Germany: Scherzers Militaer-Verlag. 2007. ISBN 978-3-938845-17-2 (German). 
军职
前任:
第389步兵师师长
1942年2月1日 – 1942年11月1日
继任:
艾里希·马格努斯少将
前任:
维克多·冯·施韦德勒炮兵上将
第4军军长
1942年11月1日 - 1943年1月17日
继任:
马克斯·佩珀炮兵上将
前任:
厄内斯特·德纳尔步兵上将
第82军军长
1943年4月1日 - 1943年6月1日
继任:
厄内斯特·德纳尔步兵上将
前任:
理查特·鲁奥夫大将
第17集团军司令
1943年6月25日 – 1944年3月1日
继任:
费迪南·舍尔纳元帅
前任:
费迪南·舍尔纳元帅
第17集团军司令
1944年4月1日 – 1944年4月28日
继任:
卡尔·奥尔门丁格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