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 (大字)
历史
台湾清治末期,基隆地区为一街庄,称为“基隆街”,隶属于基隆堡。该街北临基隆港海域,东北与大沙湾庄为邻,东南与田藔港庄为邻,南边为石硬港庄、狮球岭庄,西边为蚵壳港庄、牛稠港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该街隶属于基隆厅,编入第一区。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第一区、第二区合并为“基隆区”。1920年(大正九年),该街改制为“基隆”大字,隶属于台北州基隆郡基隆街,大字下有“罾子寮”、“新店”、“后井子”、“妈祖宫口”、“和兴头”、“崁子顶”、“暗街子”、“福德”、“玉田”、“新兴”、“草店尾”、“石牌”、“义重桥”、“哨船头”、“鼻子头”、“二沙湾”、“三沙湾”小字名[2]。1924年10月,基隆街升格为州辖基隆市。1931年基隆市实施“町名改正”,大字改制并拆分为多个町。
战后基隆市改制为省辖市,基隆地区分拆编入第一区、第三区、第五区,町改制为里。1946年,第一区改称中正区,第三区改称仁爱区,第五区改称中山区,本地区仍分别属之。因人口增加,本地区已细分为多个里。
交通
台鐡纵贯线经过基隆地区西部,并以基隆车站作为端点站。该站属一等站,停靠各级列车,可由此前往台湾西部各地,或于八堵车站、七堵车站转接宜兰线以前往台湾东部各地。
国道1号北侧端点位于本地区南部边界地带,由此可前往台湾西部各地。省道台62甲线又称“基隆港东岸联外道路”,是西侧端点位于基隆地区东北部省道台2线交会口处的一条快速公路,由此可快速前往瑞芳的四脚亭地区以衔接省道台62线本线。
省道台2线即北部滨海公路,经过本地区核心地带,往西可前往金山、石门、淡水等地,往东北转东可前往瑞芳、贡寮、头城、苏澳等地。
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