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米线轮渡

塘米线轮渡,初称米市渡。为中国上海市黄浦江上的一条对江轮渡航线,航线北起松江区松金公路8922号米市渡轮渡站,南至松江区松金公路8886号塘口轮渡站。[1]
塘米线轮渡为上海市轮渡有限公司在黄浦江上游的第一条轮渡航线。该轮渡航线又是上海市目前唯一一条使用车渡渡轮实行车、客混装运营的黄浦江对江轮渡航线。同时,该航线也是上海最后一条黄浦江车辆渡航线。
塘米线轮渡在清朝光绪年间已有,初称米市渡,使用手摇木船渡客。民国21年(1932年),松金公路建成,该渡成为上海通往金山、杭州等地的交通咽喉。民国27年(1938年),该渡开始载运汽车过江。1963年1月1日,航线交由公私合营上海市轮渡公司运营,并正式定名为塘米线车辆渡。[2][3][4][5]
因轮渡下游不远处的松浦三桥建成通车,塘米线车辆渡过渡车流量锐减,使得轮渡班次有所减少,运营时间也有所缩短。2012年6月11日起,塘米线轮渡关闭[6]

历史

 
米市渡轮渡站(2008年)
 
塘口轮渡站(2008年)
 
2007年西闵线车辆渡撤消后调入塘米线轮渡的沪航车24车辆渡轮(2008年)

塘米线轮渡在清朝光绪四年(1878年)就已设立[6],初称米市渡,航线由浦北米市渡至浦南塘口,使用手摇木船渡客。渡口为当时松江境内黄浦江上的7座渡口之一。中华民国21年(1932年),由松江城通往金山卫的松金公路建成,该渡成为上海通往金山杭州等地的交通咽喉。民国26年(1937年)以前,渡口配有约5吨的手摇木船2艘。民国27年(1938年),渡口开始载运车辆过江。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渡口改用2艘约10吨的手摇木船过渡。至两年后,又改用装有两台22.5匹马力挂艄引擎的、由2条驳船拼接而成的“大排其”过渡,驳船无舵,使用螺旋桨控制方向,航线实行车、客混装运营。
1950年2月起,航线由松江县运输公司接管。20世纪50——60年代初,使用“松金”轮车辆渡轮过渡。两岸轮渡站码头为踏步式码头。1963年1月1日,航线交由公私合营上海市轮渡公司运营,并正式定名为塘米线车辆渡。1963年1月24日,投资人民币30万元,将两岸轮渡站码头改建为斜坡式码头。1964年,渡口改配1艘240匹马力、载重112.76吨的8车位车辆渡轮过渡。1976年7月1日,因航线下游的黄浦江大桥(今松浦大桥)通车,塘米线车辆渡过渡车辆有所减少。80年代后,随着上海发展,车辆渡过渡流量又有所回升。至1990年,渡口配置2艘16车位车辆渡轮。20世纪70年代,为保证运营安全,市轮渡在车辆渡轮上安装铁栅,实行人车分流运载。上渡轮时先上车辆,后上行人;下渡轮时先下行人,后下车辆。[2][3][4][5]
松浦三桥建成前,航线由沪航车24、25号车辆渡轮承担过渡运营。2010年6月30日,塘米线轮渡东侧不远处的松浦三桥建成通车,塘米线车辆渡过渡车流量锐减。之后,上海市轮渡公司对航线班次及运营时间进行调整。运营时间由原米市渡轮渡站5:30——20:00;塘口轮渡站原5:45——20:05调整为米市渡轮渡站6:30——18:30;塘口轮渡站6:30——18:35。原8:00——18:00的高峰快班、两船运营改为全天30分钟一班、单船运营。
松浦三桥通车影响,该轮渡已经几乎没有机动车辆过渡,客流变为以行人、非机动车、二轮摩托车为主,同时,车渡的斜坡式码头对这类人群过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自2012年6月11日起,塘米线轮渡临时关闭改造。2012年6月10日傍晚18:35分,塘米线轮渡开出最后一班船,由沪航车25车渡渡轮自塘口轮渡站开往米市渡轮渡站,随后轮渡站关闭。至此,上海黄浦江车渡航线历史终结。米市渡后改造为松南郊野公园[6]

航线班次

  • 米市渡轮渡站:6:30——18:30
6:30——18:30 30分钟一班
  • 塘口轮渡站:6:45——18:35
6:30——18:15 30分钟一班
18:35

参考资料:[7]

公交换乘

  • 米市渡轮渡站:松江32路
  • 塘口轮渡站:松江72路、塘卫线

参考资料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