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克志

美国末任驻中华民国大使

安克志(英语:Leonard S. Unger,1917年12月17日—2010年6月3日),美国职业外交官,曾任驻寮国大使英语United States Ambassador to Laos(1962年-1964年)、驻泰国大使英语United States Ambassador to Thailand(1967年-1973年)和驻中华民国大使(1974年-1979年)[3]。他于冷战时期出使了动乱前线的东南亚[2]:130、参与过美国政府越南战争的决策研究,并成为最后一任派在台湾的美国驻华大使,任内经历了美军逐步从台湾撤出及华府与台北的断交

安克志
Leonard Seidman Unger
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
任期
1974年3月14日—1979年1月19日
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杰拉尔德·福特吉米·卡特
前任马康卫
继任浦为廉临时代办
美国驻寮国大使英语United States Ambassador to Laos
任期
1962年7月25日—1964年12月1日
总统约翰·肯尼迪林登·约翰逊
前任温思罗普·布朗英语Winthrop G. Brown
继任威廉·沙利文
美国驻泰国大使英语United States Ambassador to Thailand
任期
1967年8月11日—1973年11月19日
总统林登·约翰逊理查德·尼克松
前任葛拉汉·马丁英语Graham Martin
继任威廉·金特纳英语William Kintner
个人资料
出生(1917-12-17)1917年12月17日[1]
 美国加州圣地亚哥
逝世2010年6月3日(2010岁—06—03)(92岁)
 美国加州塞瓦斯托波尔
母校哈佛大学[2]:130

生平

早年职业

安克志于1917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后进入哈佛大学就读,在学期间修习了地理学国际关系政治学[2]:130,1939年时获得哈佛文学士学位[4],之后曾加入全国资源计划委员会(National Resources Planning Board),担任助理研究技术员至1941年[1]

加入美国国务院

后来,安克志加入美国国务院,曾在1941年-1944年间担任过助理的职务;1944年-1946年间则成为农业地理学者;1946年-1948年间又成为一位专研政治经济学的学者。

1948年后,于南欧事务处(Division of Southern European Affairs)任助理处长至1949年,接着在该年至1950年间代理意大利事务处长一职。之后,他作为国务院政务官、派赴意大利东北部的第里雅斯特达两年,1952年至1953年间则任职于罗马美国驻意大利大使馆领事处。1953年起,安氏调到欧洲法规室(Office of European Regulatory Affairs),担任政军事务官。1958年至1962年间,又前往曼谷美国驻泰国大使馆副馆长[5]:p20

美国驻寮国大使

1962年7月25日至1964年12月1日间,安克志出任美国驻寮国大使英语United States Ambassador to Laos[6],这是他生平中首次获得的特命全权大使职位。在他任内的1964年4月,曾协助阻止一场右派军人发起的政变。当年4月19日,负责戍卫寮国京师——永珍的首都军区司令高柏席英语Kouprasith Abhay将军调兵起事,将时任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和数位阁员软禁在宅邸内,并着手成立军事执政团、排挤中立派及左翼势力。当时在南越首都西贡的安克志,得知此事后即火速返回永珍,并赶到首相官邸外,隔着围墙对阳台上的富马亲王展开劝说、请求他不要辞职,并表示美国将会支持他的中立派政府。最后安克志说服了原本有意下野的富马亲王,让他获释、重得首相职位[7]。安克志在任时还负责批准、指导中央情报局在寮国的行动,中情局也于此时期开始直接涉入寮国内战[8]

美国驻东亚曁太平洋事务局助理国务卿帮办

安氏离开寮国后,于1965年至1966年间担任国务院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局助卿帮办[9],他还在林登·约翰逊政府的越南协调委员会(Vietnam Coordination Committee)中担任主席[10]:p560,负责替越南境内的平定计划准备概念报告书[11],并探究美军扩大涉入越南战争之前,可选的数种“用兵方案”[12][13]

美国驻泰国大使

1967年8月11日,美总统约翰逊钦点安克志为驻泰国大使英语United States Ambassador to Thailand,他于到任后的10月4日对泰方递交国书[14]。在他使泰六年中,泰国正是美国在越南战场周边的重要盟邦[11],而美国空军陆军在泰国境内也就近驻有战斗部队[15]:p23。他曾主导美国在泰进行的反游击、反暴乱行动[10]:p231,于1973年11月19日离任[14]

出使中华民国

1974年2月25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宣布将派遣安克志出使中华民国,接替届将退休的前任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马康卫[16]:p479。安克志上任当时的美国对华关系已经随着美国与中共签订的《上海公报》、尼逊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因素而逐渐产生变化[17]:p72-80,因此他在同年5月25日呈递国书之前[18]:p135,便先于5月23日会见了时任行政院长蒋经国,转达了国务卿基辛格嘱附他对台提出的保证,包含了《共同防御条约》的信守、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持续、以及对华重大政策采取前必将知会台方。

一、我们信守1954年共同防御条约中所规定的安全承诺。

二、1972年上海公报的用语仍然是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策与行动的基础,我们曾声明过我们要继续采取关系正常化的步骤,但是现存关系的形式已经符合我们当前的需要。

三、我们确认中华民国持续近年来所获致的卓越经济发展极为重要,我们将朝此目标继续两国政府间之合作。

四、我们不会背弃我们的友人,并且在采取任何可能对中华民国政府之利益有重大影响之行动前,将与中华民国政府磋商。

上述4保证的英文原文如下:

1. We stand by our security commitment embodied in the Treaty of 1954.

2. The language of the Shanghai Communique of 1972 remains the basis for United States policies and activities toward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e have stated that we will continue the process of normalizing relations, but the existing form of the relationship meets our current needs.

3. We recognize the outstanding importance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of continuing the remarkable economic growth which it has accomplished in recent years and we will continu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our two governments to that end.

4. We will not turn our back on our friends and will consult with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efore taking any actions which could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nterests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但6月11日再度会面蒋经国时,安克志却告知了美方正在进行F-4战斗机核武器的撤离计划[16]:p479-480美国空军部署在台南空军基地Mk 7核弹英语Mark 7 nuclear bomb第405空中远征联队英语405th Air Expeditionary Wing下辖的第90战术战斗机中队英语90th Tactical Fighter Squadron将在7月29日至31日撤离至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美方也将予以终止U-2侦察机的合作计划,另外两个驻台的F-4幽灵式战斗机中队,隶属于第18战术战斗机联队英语18th Tactical Fighter Wing第44战术战斗机中队英语44th Tactical Fighter Squadron第67战术战斗机中队英语67th Tactical Fighter Squadron也将在隔年(1975年)5月31日前从台中清泉岗空军基地撤离至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驻台美军人数缩减至约3,000人。1975年4月5日上午10时30分,安克志前往外交部拜访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长沈昌焕而获得接见,双方就中南半岛之严重局势交换意见,谈话时间约一个小时半[19]

台湾采购鱼雷案

1971年美方向台湾提供两艘传统动力潜艇,即海狮潜舰及海豹潜舰,但美方在交舰前已撤除两舰上的武装,使之无法发射攻击用的鱼雷。1975年美国国务院接获联邦调查局的情资,指称中华民国驻美大使馆正在交涉购买一批美国军方遗失的MK-37型鱼雷。国务卿基辛格随即训令时任驻台大使安克志会见蒋经国讨论此事,蒋经国表示仅知悉国军正在试图采购鱼雷,但绝无意采用非法手段购得,会后美方分析蒋经国应并未直接介入,但怀疑是国军内部人士急于立功的大胆行径,尤其怀疑时任海军司令宋长志为主使者。[20]

由于美方此时正试图对中共关系正常化,担忧此事曝光后可能有负面影响,因此仅要求撤换牵涉此案的驻美使馆人员,基辛格并请安克志转知台北当局,美方认为此事可能为驻美人员受到“不实资讯”所误导,因而做出了“不洽当举措”,美方无意再追究此事。[21]

干涉台湾核武研究

安克志任内的1976年时,适逢台湾核武研发计划曝光事件。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一次对台湾核设施的检查行动中,发现约有500克的消失无踪,而美国一份秘密报告也指出中山科学研究院一批研究员在1974年至1975年间利用院内的电脑设备投入核装置的设计。安克志事后奉国务院方面的命令,在一次与中华民国驻美大使沈剑虹之间的绝密会谈中提出抗议、并向台方表示美国怀疑其对于“不从事核武研究发展”的承诺。最后台湾才在美国及国际压力下收手了相关计划[22][23]:p275-276

台美断交

1978年,吉米·卡特政府已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邦交,安克志在该年12月时接获国务卿赛勒斯·万斯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的机密电文,告知他卡特将于台北时间12月16日上午10时宣布建交的消息,要求他与当选为总统的蒋经国会面,传达此事[16]:p477。安克志在此前对于断交一事并不知情,他曾经请求华府方面延后发布时刻,以使台方有足够时间应对[2]:132,但未能成功。16日凌晨2时15分,安氏与美国驻台北大使馆政治参事班立德(Mark S. Pratt)、中华民国行政院新闻局副局长宋楚瑜外交部政务次长钱复七海寓所总统官邸)会见蒋经国,正式通知了断交的消息[24]:p68[25]:p326,并顺道转达卡特“将持续对台军售”及“维持美台文化、经济等关系”的保证[26]。12月29日,以常务副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为首的美国代表团在台北受到蒋经国召见[25]:p327,安克志作为代表团成员,参与了台美两方对断交后的双边关系所进行的的谈判[27]

退休后

安克志于1979年1月19日卸下驻中华民国大使职务[18]:p135[28],接着便自外交界退休。返美后的他赴波士顿塔夫茨大学担任教授,并于该校的弗莱彻法律暨外交学院(Fletcher School of Law and Diplomacy)发展东南亚研究企划[11][10]:p231。他还曾在哈佛大学开设讲座,探讨华府-北京-台北关系[2]:p132。此外,他还是美国外交学会英语American Academy of Diplomacy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会员[29]

2010年6月3日,安克志于加州的塞瓦斯托波尔逝世,享寿92岁[1]

相关条目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Leonard S. Unger. NNDB英语NNDB. [2014-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2. ^ 2.0 2.1 2.2 2.3 2.4 魏惟仪. 星軺東來:記美駐華十位大使及一位特使. 联经出版公司. 2010. ISBN 978-957-08-3669-1. 
  3. ^ U. S. Envoy in Taiwan Defends Policy on Peking. The New York Times. 1974-06-23. 
  4. ^ Dr. Conant Twits Alumni 'Wailers'; A Couple Of Old Classmates Get Together. The New York Times. 1939-06-22. 
  5. ^ Ewing, Raymond C., DAVID E. REUTHER, The 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 (ADST), 1996 
  6. ^ Laos - Chiefs of Mission - People - Department History -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U.S. Department of States. [2014-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7. ^ Lau, Albert. Southeast Asia and the Cold War. Routledge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series. Routledge. 2012: p201. ISBN 9780415684507. 
  8. ^ Richard Helms & William Hood. Chapter 25. A Look Over My Shoulder: A Life in 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Group. 2012. ISBN 9781588363091. 
  9. ^ RAIDS WILL GO ON, RUSK REASSERTS; Shift by Reds Could Bring Halt, He Says in Detroit.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20, 1965. 
  10. ^ 10.0 10.1 10.2 Jouppi, James. War of Hearts and Minds: An American Memoir. iUniverse. 2011. ISBN 9781462042364. 
  11. ^ 11.0 11.1 11.2 Weatherbee, Donald 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United States-Southeast Asia Relations. Scarecrow Press. 2008: p367 [2014-09-02]. ISBN 9780810864054. 
  12. ^ Ex-Envoy to Laos Named To Special Vietnam Panel.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9, 1965. 
  13. ^ Helsing, Jeffrey W. Johnson's war/Johnson's great society: the guns and butter trap.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0: 24. 
  14. ^ 14.0 14.1 U.S. Ambassadors to Thailand. 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Bangkok, Thailand. [2014-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0). 
  15. ^ Lawler, Daniel J.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9-1976, V. 20: Southeast Asia, 1969-1972.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ISBN 9780160876387. 
  16. ^ 16.0 16.1 16.2 方鹏程. 如瑜得水:影響宋楚瑜一生的人. 商周出版. 2013. ISBN 9789862723838. 
  17. ^ Stern, Thomas, AMBASSADOR WILLIAM H. GLEYSTEEN, JR., The 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 (ADST), 1997 
  18. ^ 18.0 18.1 Kennedy, Clarles S., MARK S. PRATT, The Association for Diplomatic Studies and Training (ADST), 1999 
  19. ^ 中华日报》,本报讯,1975年4月6日头版文字叙述
  20. ^ 林, 孝庭. 蒋经国的台湾时代:中华民国与冷战下的台湾. 台北: 远足文化. 2021: 126. ISBN 9789865080945.
  21. ^ 林, 孝庭. 蒋经国的台湾时代:中华民国与冷战下的台湾. 台北: 远足文化. 2021: 131. ISBN 9789865080945.
  22. ^ 台灣核武夢碎始末. 先驱报. 2011-10-25 [2014-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23. ^ Richelson, Jeffrey T.英语Jeffrey T. Richelson. Spying on the Bomb: American Nuclear Intelligence from Nazi Germany to Iran and North Korea. W. W. Norton & Company. 2007. ISBN 9780393329827. 
  24. ^ Dean, David. Unofficial Diplomacy. Xlibris Corporation. 2014. ISBN 9781493178346. 
  25. ^ 25.0 25.1 林天人; 刘台平、陈忠雄、黄光芹、夏珍、王丰、周瑞华. 彭慧仙 , 编. 珍藏20世紀台灣. 时报文化编辑委员会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0. ISBN 957-13-3232-1. 
  26. ^ 刘屏. 美國務院最新解密文件:背棄台灣 美原擬3周前告知. 中时电子报. 2013-08-22 [2014-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27. ^ 胡为真. 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 從尼克森到柯林頓.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01: p91. ISBN 9789570517002. 
  28. ^ Persons -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77–1980, Volume XIII, China - Historical Documents -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U.S. Department of States. [2014-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29. ^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iplomacy - Charter Membership. American Academy of Diplomacy英语American Academy of Diplomacy. [2014-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