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鹅
小天鹅(学名:Cygnus columbianus),又名鹄或白鹄,是一种体型比大天鹅小的天鹅。
小天鹅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雁形目 Anseriformes |
科: | 鸭科 Anatidae |
属: | 天鹅属 Cygnus |
种: | 小天鹅 C. columbianus
|
二名法 | |
Cygnus columbianus (Ord, 1815)
| |
亚种[2] | |
C. c. bewickii (Yarrell, 1830), Bewick's swan | |
异名[2] | |
|
生态环境
喜欢在泥泞水塘、湖泊或泥滩等生境中活动,常在水中缓慢前进,嘴往两旁甩动以寻找食物。
分布地域
繁殖于北欧及亚洲极北部,在欧洲、中亚、中国的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及日本越冬;迁徙时可见于中国的东北、新疆、内蒙古北部。分布于北美洲北部的Whistling Swan(有学者译做"啸声天鹅")也被作为小天鹅的一个亚种。
特征
体型硕大,长颈,和优雅高贵的气质是天鹅属生物共有的特征。与分布地域接近并经常在相似生境混群出现的大天鹅相比,小天鹅体型稍小,并且嘴黑但基部黄色区域较大天鹅小,上嘴侧的黄色不成前尖且嘴上中线黑色,但这一显著特征由于观察条件的限制有时并不能够明确辩识。小天鹅的叫声似大天鹅但音量较大。群鸟合唱声如鹤,为悠远的klah声。
食物
小天鹅主要取食浅水区域的各种水草的根种子地下块茎等部位,偶食少量水生昆虫和田螺等,经剖检发现,小天鹅的胃内多有野藕野菱角水草及大量的砾石。民间有“天鹅一脖子扎到底”的说法,指的就是天鹅的觅食方式,常常是身体浮在水面上,利用修长的脖子深入水中取食。
保护情况
-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年
-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年
濒危因素
环境污染
局部地区如意外的石油泄漏及其它有害化工废水的排放等。天鹅繁殖、栖息多在湖区、沼泽、湿地,由于农牧业发展,有机农药积聚湖区。
栖息地破坏
持续干旱使湖泊水平下降,湿地面积下降,失去觅食和繁殖场所。低湿使食物减少从而导致产卵日期推迟,数量下降,繁殖力下降,成活数下降,使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农业的发展,造成过度种植、放牧、兴建水库、围湖造田、施放农药和化肥等,造成栖息及觅食场所减少,栖息环境受到破坏。
种内生物学特点
由于迁徙和集群越冬,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当发生突发性传染性疾病时,传染快,无法控制,易大批死亡。天敌主要威胁卵和幼鸟,如鸥类、狐狸、渡鸦、金雕等。
作为食物被偷猎
参考文献
-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Cygnus columbian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数据库资料包含说明此物种被编入无危级别的原因
- ^ 2.0 2.1 Cygnus columbianus. GBIF. Copenhagen, Denmark: GBIF Secretariat. [30 September 2021].
延伸阅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