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

蜀漢將軍

廖化(2世纪末—264年),本名廖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1](今湖北省襄阳市)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

廖化
廖化
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
国家东汉蜀汉
时代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
主君刘备刘禅
姓名廖化
元俭
封爵中乡侯
籍贯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
初名廖淳
出生2世纪晚期
逝世魏元帝咸熙元年
264年
祠庙成都武侯祠
前将军之主薄→宜都太守→别督→丞相参军→督广武,领阴平太守→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

生平

东汉末年,廖化担任前将军关羽的主簿,但因孙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袭取荆州,不久关羽战败身亡,廖化被迫从属孙吴[2]

由于廖化思归蜀汉,便用诈死的方式骗过人们,带着老母亲昼夜西行,以图回到刘备身边,而人们得知实情之后都对此感到敬佩;此时刘备正好率军东征(见夷陵之战),与廖化母子在秭归相遇,刘备见到廖化归来而大悦,当场任命其为宜都太守[3],其后复又任命廖化为别督,随大军驻扎于夷陵[4],最终刘备被吴将陆逊击败而结束此役,宜都郡亦被孙吴收复而失去统治权。

建兴元年(223年),丞相诸葛亮开府,举蒋琬茂才,蒋琬坚持推让给刘邕阴化庞延、廖化。[5]廖化出任丞相参军,随诸葛亮北伐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平定武都、阴平二郡。后令廖化督广武[6],领阴平太守。[7]

延熙元年(238年)九月,廖化率兵攻打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率兵救援,两军沿东西两面分兵合进,欲夹击廖化军。廖化抓住机会各个击破,游奕军被击退,王赟在交战中中箭身亡。[8]

延熙十年(247年),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叛魏降蜀,为魏将郭淮所破,姜维率军迎接。次年,姜维令廖化于成重山筑城守备,后被魏将郭淮所败。但成功将胡部迁入繁县[9][10]

延熙十二年(249年),廖化随姜维进攻雍州,姜维遣廖化在白水南岸扎营与魏将邓艾对峙,欲牵制邓艾军,借以出兵袭取洮城。但被邓艾识破,抢先据守洮城,姜维不能攻克,于是随撤兵退走。[11]

景耀二年(259年),廖化再升为右车骑将军[12]假节,领并州刺史[13],封中乡侯。其官位与左车骑将军张翼相当,在镇军大将军宗预之上。

景耀五年(262年),廖化于姜维出兵狄道时表示:“‘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14]点出了廖化对姜维连年用兵、耗损蜀汉国力的担忧。

景耀六年(263年)夏,魏军大举伐蜀,廖化与张翼、董厥等率军抵抗[15],廖化受命往沓中支援姜维,后随姜维弃阴平,与张翼、董厥合军退守剑阁,魏将锺会始终未能攻破。[16]是年冬,蜀主刘禅降魏,廖化等人得到刘禅投降的敕令,随姜维在涪县向钟会投降,蜀汉亡。

咸熙元年(264年)春,廖化与宗预内徙洛阳,途中病死,年逾七十[17]

典故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蜀汉末期缺乏年轻的杰出将领,景耀六年(263年)魏军伐蜀之际,甚至连已过七旬的开朝元老廖化,都还要充当先锋大将、肩负重要职务率军抵抗。

此谚语并非出自正史记载,而是出自清末反迷信文学作品《扫迷帚》第二十四回中老儒所言:“好,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

  • “时人语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

此句出自正史《三国志·蜀志第十三·王平传》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记载,指前期有王平句扶,后期有张翼、廖化。意指廖化与另外三位蜀汉将领齐名。(“后有张廖”指张翼﹑廖化在时间上比较后。)

  • 王平(?-248年),镇北大将军,安汉侯。
  • 句扶(?-249年),左将军,宕渠侯。
  • 张翼(?-264年),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都亭侯。
  • 廖化(?-264年),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中乡侯。

生年

廖化生年比刘备晚,根据《三国志》记载初次登场,已是大约219年关羽败亡之际。

根据《三国志·宗预传》记载景耀年间“时都护诸葛瞻初统朝事,廖化过预,欲与预共诣瞻许。预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窃已过,但少一死耳,何求于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即廖化于264年死时年过70岁,以71岁~79岁之间计算,即生年在185年~193年之间,219年关羽败亡之际,廖化应是26岁~34岁之间。[17]

评价

  • 华阳国志·卷七·刘后主志》:“时人语曰:‘前有王(王平)、句(句扶),后有张(张翼)、廖(廖化)。’”
  • 陈寿三国志》:“以果烈称。”

艺术形象

小说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廖化从184年的黄巾之乱开始,直到264年蜀汉灭亡,经历八十年的兴衰。原是黄巾贼的余党,黄巾之乱结束后,抢劫掠夺生存。在关羽千里寻兄之时,廖化山寨的另一个伙伴杜远,把关羽的两位嫂嫂抢到山上,打算将二人分作各人的妻子。廖化誓要归还,但杜远不听从,廖化便将其斩杀。归还刘备嫂嫂给关羽,打算跟随关羽,但关羽考虑到他之前是黄巾贼,所以就此拜别。直到刘备夺得荆州后,廖化前来投靠,获任命为关羽的主簿。在樊城之战,东吴吕蒙袭击荆州的时候,廖化脱出城池回蜀国找救援。刘备攻打吴国,廖化跟随。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曾追击司马懿,得其头盔。诸葛亮死后,仍是北伐的先锋。后姜维复国诈降锺会,老将廖化参与姜维的计划,但最后姜维反乱失败,刘禅决定投降而蜀汉灭亡,蜀汉并入魏之后不久,年老的廖化病逝。

《三国人物事典》认为廖化可能是同名同姓的两个人。但亦可能是廖化没有直接参与黄巾之乱,而是在黄巾之乱平定后加入黄巾残党。《三国志·宗预传》中记载诸葛瞻在景耀年间刚任都护时,宗预提到自己和廖化都年过七十[17]

《三国演义》中廖化升为“飞卫将军”是误用的官名,东汉、三国时代并无此名。[18]

影视形象

漫画形象

游戏

  • 破局:三国终章

注释

  1. ^ s:三国志补注 (四库全书本)/卷5·宗预》:廖化襄阳人也 【襄阳耆旧传作中卢人】
  2. ^ 《三国志》蜀书十五“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
  3. ^ 当时刘备只收复了一部分的宜都郡,并未实际占领孙吴在秭归和夷陵东南作为宜都郡治的夷道(今宜都市)。
  4. ^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廖化)、傅肜等各为别督。
  5. ^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廖化)
  6. ^ 蜀汉时所置,属阴平郡,治所在今四川省绵阳县
  7. ^ 郡治阴平县(今甘肃省文县),原属魏地,建兴七年(229年)春为蜀汉占领。
  8. ^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曰:九月,蜀阴平太守廖惇反,攻守善羌侯宕蕈营。雍州刺史郭淮遣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将兵讨惇。淮上书:"赟、奕等分兵夹山东西,围落贼表,破在旦夕。"帝曰:"兵势恶离。"促诏淮敕奕诸别营非要处者,还令据便地。诏敕未到,奕军为惇所破;赟为流矢所中死。
  9. ^ 《三国志·魏书·郭淮传》:姜维出石营,从彊川,乃西迎治无戴,留阴平太守廖化于成重山筑城,敛破羌保质。淮欲分兵取之。诸将以维众西接强胡,化以据险,分军两持,兵势转弱,进不制维,退不拔化,非计也,不如合而俱西,及胡、蜀未集,绝其内外,此伐交之兵也。淮曰:“今往取化,出贼不意,维必狼顾。比维自致,足以定化,且使维疲于奔命。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而两全之策也。”乃别遣夏侯霸等追维于沓中,淮自率诸军就攻化等。维果驰还救化,皆如淮计。
  10.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姜维迎逆安抚,居之于繁县。
  11. ^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
  12. ^ 《华阳国志》:以张翼为左车骑将军,廖化为右车骑将军,阎宇为右卫大将军。
  13. ^ 并州实际位于曹魏腹地,故刺史之职只是虚封。
  14. ^ 汉晋春秋
  15.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六年夏,魏大兴徒众,命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葛绪数道并攻。于是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辅国大将军董厥等拒之。
  16. ^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会与维书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侨,能喻斯好。”维不答书,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
  17. ^ 17.0 17.1 17.2 《三国志·宗预传》:时都护诸葛瞻初统朝事,廖化过预,欲与预共诣瞻许。预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窃已过,但少一死耳,何求于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
  18. ^ 沈伯俊、谭良啸. 《三国演义大辞典》. 中国: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7-07-01. ISBN 9787101044317 (中文(简体)).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延伸阅读

[]

 三国志·卷45》,出自陈寿三国志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前任:
车骑将军夏侯霸
蜀汉车骑将军
259年—263年
继任:
末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