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千禧校舍

后千禧校舍为香港现行津贴直资学校校舍设计的统称,于2000年起推行,至2005年起完全取代上一代的千禧校舍设计。与千禧校舍相比,后千禧校舍设计更为多样化,可以因应办学团体意愿、地盘特性和建筑师的设计风格而改变。

全港首座由政府直接兴建的小学后千禧校舍-中华基督教会基慧小学(马湾)

历史

 
后千禧校舍标准全面实施后首座批出的同类校舍-圣公会圣马利亚堂莫庆尧中学

出现

由于香港可供建校的用地日渐变得细小、不规则[1],加上部分学校因应其教学特色,而对校舍有特别要求[2],原来的千禧校舍设计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亦无法尽用土地发展潜力。因此,政府于2000年起,开始容许在部分津贴及直资学校新建/重建校舍,采用因地制宜的非标准设计模式,但必须满足教育局订下的若干参数(如课室数目、最低面积要求等)。

由于此等非标准校舍设计以千禧校舍为蓝本,加上在后来更取代了千禧校舍,因此又统称为“后千禧校舍”[3]。全港第一座由政府拨款兴建的后千禧校舍,为明爱胡振中中学建于薄扶林的第二代校舍,于2001年6月付诸立法会表决,随后动工,并于2005年建成[2];而首座后千禧校舍则为香港教育大学赛马会小学,早于2002年落成[4]

取代千禧校舍

在首批后千禧校舍动工后,由于此等设计的灵活性极高,可灵活配合小学转全日制政策,教育统筹局与建筑署自2002年起,决定推出更多的同类校舍用地,并于一些地盘狭窄、不规则的全日制小学地盘率先采用[5][6]

而自2004年起,基本上所有新分配的校舍,均采用后千禧设计[注 1],而该年首座批出的校舍为圣公会圣马利亚堂莫庆尧中学[7]。至于千禧校舍标准,则于2005年最后一批狭义同类校舍(香港仔圣伯多禄天主教小学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汤国华中学[8])建成后正式废止。而在后千禧校舍标准全面实施之际,一些已批出但未兴建的千禧校舍用地,亦纷纷改用非标准设计。

现况

 
一所用作安置“火柴盒”小学的后千禧校舍--圣公会圣约翰曾肇添小学
 
全港最近期创立的全新津贴中学之一--金巴仑长老会耀道中学
 
目前为止香港最新创办的津贴小学--五旬节圣洁会永光小学

由于香港出生率下降及移民潮导致学童数量减少,加上以往大规模兴建第二代灵活式校舍千禧校舍补足了香港中、小学的学额空缺。因此,后千禧校舍目前主要供一些校舍设计不合标准的中、小学(尤其是“火柴盒”小学)迁置之用(而在2010年代前,小学转全日制亦是后千禧校舍分配的其中一个主要途径)。而自2003年及2019年,金巴仑长老会耀道中学五旬节圣洁会永光小学校舍完成分配后[9][10],政府就未有分配任何后千禧校舍,以作开办全新中、小学之用。其后,政府于2024年7月宣布,往后分配的同类校舍,将不再用作开办新校[11]

此外,因应政府鼓励应用“组装合成”建筑法[注 2],此技术亦于2020年起,开始于其中四座小学后千禧校舍试用,当中永光小学为样办楼宇[注 3]。该批校舍亦是相隔超过20年后,第一批以预制组件技术兴建的标准校舍[12][13]。及后,政府决定将此建筑技术,扩展至其他新建的后千禧校舍。

校舍建设标准

 
一座采用后千禧设计的一条龙学校

后千禧校舍在设计上,完全由政府/港铁公司委托的建筑师事务所(对前者而言包括建筑署),以及办学机构主导,并没有统一的布局,亦可按实际需要加设一些较千禧校舍标准为高的设施。然而,建设标准上大致沿袭自千禧校舍。就课室数目而言,中学校舍统一为30间,而小学则可以设有18(新设选项)、24、30或36间课室[14](除香港教育大学赛马会小学为20间课室);另外,按照《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第3章,此等中、小学校舍一般面积为6,950及6,200平方米,仍与千禧校舍相若[15]。而在装潢及家俱标准方面,虽然政府曾经于2009年修订过一次,但大致仍然沿袭旧制[16]。此外,后千禧校舍在地基设计上,仍有参考设计,其标准与千禧校舍相若(中学、30班及24班小学分别为138(后增至145支)、112及101支撞击式工字[17][18]),只是相应增设了18班和36班小学的桩柱设计(分别需打入95支[19]和150支工字桩[20])。

在建设费用方面,由于各校舍布局不一,后千禧校舍并无一个明确的参考造价,但一般每平方英尺为约2,100-2,200港元(2018-19年造价)[21][22]

采用同类校舍的学校及所属物业

注解

  1. ^ 不包括名城两间由港铁公司代建的校舍,由于在较早期已经冻结设计,因此仍为千禧校舍,仅外墙装饰略作简化;该等校舍于2006年分配,至2011-12年落成,为全港最后一批广义千禧校舍
  2. ^ 即采用已完成基本装嵌及外饰的预制组件兴建
  3. ^ 另外三座依次为中华基督教会全完第一小学香港道教联合会云泉学校保良局萧汉森小学

参考资料

  1. ^ 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屯門第56區的1所小學及荃灣馬灣的1所小學 (PDF). [2021-02-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1-01). 
  2. ^ 2.0 2.1 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香港薄扶林羅富國徑的職業先修學校 (PDF). [2021-02-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1-01). 
  3. ^ 香港建筑师学会. 設計與應用科技科高中教材 價值與影響 香港校舍設計的歷史 [教師筆記] (pdf).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4. ^ 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成立背景. [2021-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5). 
  5. ^ 2002年增補校舍分配工作-校舍一覽表. [2021-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4). 
  6. ^ 2002年校舍分配工作-建校用地/校舍一覽表. [2021-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9). 
  7. ^ 2004年校舍分配工作結果 (PDF). [2021-02-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0-19). 
  8. ^ 中學概覽2020-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2021-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9. ^ 2003年增補校舍分配工作-簡介. [2021-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9). 
  10. ^ 2003年增補校舍分配工作結果 (PDF). [2021-02-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19). 
  11. ^ 因應學齡人口變化的規劃 (PDF). 立法会教育小组委员会. 2024-07 [2024-07-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7-08). 
  12. ^ 建築署-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招標預報 (PDF).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8-29). 
  13. ^ 建築署-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招標預報 (PDF). [2021-09-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9-08). 
  14. ^ 教育局-新建校舍家具及設備一覽表. [2021-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9). 
  15. ^ 《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第3章:社區設施 (PDF). [2021-02-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04). 
  16. ^ 3358EP - 沙田水泉澳一所設有30間課室的小學;以及一般建校工程相關機制及建校標準(包括校舍設施)提升校舍標準及設備 - 立法會(教育界)葉建源議員意見書:提升校舍標準及設備 符合現代化教學需要 (PDF). [2021-02-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1-02). 
  17. ^ 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觀塘彩雲道及佐敦谷毗鄰發展計劃的1所中學 (PDF). [2021-03-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2-16). 
  18. ^ 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屯門第55區1所設有24間課室的小學告1所設有30間課室的小學 (PDF). [2021-03-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6-15). 
  19. ^ 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葵涌大白田街1所設有18間課室的小學 (PDF). [2021-03-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9-19). 
  20. ^ 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深水埗西九龍填海區第10號地盤1所中學和1所設有36間課室的小學 (PDF). [2021-03-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1-01). 
  21. ^ 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觀塘安達臣道發展區(地盤KT2e)1所設有30間課室的中學 (PDF). [2021-02-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0-31). 
  22. ^ 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沙田水泉澳1所設有30間課室的小學 (PDF). [2021-02-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