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希德·卡拉米国际会展中心

拉希德·卡拉米国际会展中心(英语:Rachid Karami International Fair)为一处位于黎巴嫩北部的黎波里展览馆园区,在的黎波里历史中心和艾尔米纳英语El Mina, Lebanon港口之间,占地72公顷,园区主楼为一个巨大带顶棚的大展览馆,尺寸为640米乘以70米[注 1],由上方俯视形状类似回力镖

拉希德·卡拉米国际会展中心-的黎波里
世界遗产
拉希德·卡拉米国际会展中心内的“黎巴嫩馆”
官方名称Rachid Karami International Fair-Tripoli(英文)
Foire internationale Rachid Karameh-Tripoli(法文)
位置 黎巴嫩阿拉伯国家
标准文化:(ii)(iv)
参考编码1702
登录年份2023年(第18次特别会议
列为濒危2023-
面积72公顷
坐标34°26′16″N 35°49′27″E / 34.43778°N 35.82417°E / 34.43778; 35.82417
拉希德·卡拉米国际会展中心在黎巴嫩的位置
拉希德·卡拉米国际会展中心
拉希德·卡拉米国际会展中心-的黎波里在黎巴嫩的位置

“拉希德·卡拉米国际会展中心”以曾任黎巴嫩总理拉希德·卡拉米(阿拉伯语:رشيد كرامي‎,拉丁化:Rashid Karami)为名,由巴西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于1962年设计,为1960年代黎巴嫩现代化政策的旗舰项目。会展中心的设计可提供灵活的空间配置,供厂商设置各类型展览。此建筑为奥斯卡·尼迈耶与黎巴嫩当地工程师之间,密切合作交流的卓越典范。就规模和形式表达的丰富性而言,它是近东地区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1975-1990年黎巴嫩内战造成该项目施工中断,之后持续不断的动乱使得建筑物持续毁损。由于缺乏资金,建筑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2023年1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以期望获得国际各方面的技术和财政援助。

历史沿革

计划构想

1950年代末期,在福阿德·谢哈布担任黎巴嫩总统期间,黎巴嫩推行现代化政策,以缩小首都贝鲁特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该政策的一个重要项目为将该国北部的的黎波里转变为经济中心。当时周边几个阿拉伯国家的城市,如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拉克巴格达等纷纷设置国际会展中心以提振商业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黎巴嫩决定在的黎波里设置国际会展中心。此倡议由出生于的黎波里地区的总理拉希德·卡拉米推动,并于1959年获得政府批准。[2]:9-13

黎巴嫩政府开始物色世界知名建筑师来设计该项目,在巴西驻黎巴嫩大使的协助下,联系了声誉卓著的巴西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3],当时尼迈耶因担任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的主要设计师而受到各界瞩目。尼迈耶于1962年7月抵达的黎波里,在此经过实地勘查并拟定初步计划,于同年9月与卡拉米一起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开发计划[4]

尼迈耶当时在建筑期刊上发表他的计划,原先他表示不喜欢在没有进行初步研究的情况下选定场址,且他较偏好设在海边。但最后他还是依据现有条件调整了计划[5]。尼迈耶选定的位置在的黎波里历史中心和艾尔米纳英语El Mina, Lebanon港口之间,他并规划该项目周围的区域,以达到景观的一致性。尼迈耶认为,的黎波里为人口稠密的历史古城,此项目的建设,将成为改善的黎波里整体城市空间的机会。除了国际会展中心之外,周边还有一些与会展没有直接关系的大型开放空间与设施,这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提供都市居民在宗教目的之外的公众集会空间。这将促成原先经济目的以外的“社会现代化”[6][7]。此外,这个项目的设计与过去常见的会展中心不同,有多个小型独立的展览馆,中央有一个很大的主展览馆,形状类似回力镖[2]:28-34。整个个项目强调一致性与和谐性,其设计灵感来自于巴西利亚的试点项目[2]:9-13

动乱造成破坏

园区工程的奠基仪式于1963年10月1日举行,但主要工程到了1967年才陆续展开[8]。虽然预算困难而导致项目进度缓慢,但在1975年工程已接近竣工,此时却爆发黎巴嫩内战,工程完全停顿。内战期间由于此地靠近的黎波里主要交通要道,因此成为重要的战略据点。此地在各方势力争夺中多次易手,甚至有一段时间成为叙利亚武装部队的总部。战争期间几乎破坏了园区内所有的设备,部分建筑结构也有受到损伤。1990年黎巴嫩内战结束,该会展中心以1987年被暗杀的拉希德·卡拉米命名。[9]

在黎巴嫩内战结束之后,当局在1993年与1997年两度对于该建筑群进行翻新,此次工程并没有与建筑师尼迈耶协商。翻新工程将部分建筑的外观与用途进行变更,一个集合住宅并改造成为酒店[2]:28-34。2001年,黎巴嫩政府提出改造计划,希望将此地改造成“中东迪士尼乐园”,但受到公众反对;特别是在2006年时,此地点被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英语World Monuments Fund列入纪念建筑物监控名单[10],使得当局放弃此计划。随后,一连串的动乱包括2006年以黎冲突2007年黎巴嫩武装冲突,以及从2011年开始的叙利亚内战打乱了园区内建筑群的修复计划[11][12]。尽管当局并未正式核准该建筑群的总体修复计划,但实际上部分区域在整修后已开始使用,包括露天剧场与会展中心的主楼南侧[2]:28-34

保护工作启动

2018年,黎巴嫩将会展中心列入世界遗产的预备名单。盖蒂基金会英语Getty Foundation提供了一笔赠款,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规划此处的综合修复计划[13][9]。2019年,黎巴嫩政府启动“知识与创新中心”计划,目的为促进的黎波里打造高科技产业,以改善经济状况。政府与国际建筑和保护机构合作,发起会展中心的国际招标作业,以保护现有建筑与尼迈耶的原始设计。招标作业已经完成,但黎巴嫩爆发金融危机使得该计划停滞不前。2022年3月,黎巴嫩议会通过了一项法律,允许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对该地点进行保护[2]:28-56

设施

整个园区[注 2]略呈椭圆形,占地72公顷。主要园区长约800米,宽约500米,内部以大型展览馆为中心,周围围绕其他的建筑、倒影池和开放空间。[2]:28-34

入口

正门位于园区的南侧,入口有一个大广场,广场尽头有一座门廊,门廊右侧有数支旗杆可供悬挂旗帜。门廊的造型为一座宽阔的顶棚,下方有数根支柱支撑。访客站在大广场上,视线可以穿过门廊看到后方的一些建筑。门廊具有供大众通行之主要入口的意象,尼迈耶的构想为透过其跨度的比例和宽度来表达当代建筑,并在细节上添加黎巴嫩的阿拉伯传统特色。门廊前方左侧为售票处,其所在位置刻意将地面凹下,远处观望售票处仅顶部一小段可看到,以免挡到门廊,让访客可以看到门廊的整体景观。[2]:17

大展览馆一隅
黎巴嫩馆

大展览馆

根据尼迈耶的规划,园区以大展览馆为中心,其他建筑围绕大展览馆周围。大展览馆以混凝土建成,中心为是一个拱形,并向两侧直线展开,由上方俯视形状类似回力镖。结构上以两排混凝土支柱加上外部梁加固,以支撑其屋顶。大展览馆全长640米(其中拱形部分长300米,两侧直线部分各170米),宽70米,高6米。1990年代,建筑南侧进行改造,在混凝土柱间加设玻璃幕墙,打造出数个封闭空间,用于小型展览和会议。而建筑北侧一直被忽视,其状况已经恶化至需要进行重大整建,才能保持建筑不致于倾倒。[2]:19

黎巴嫩馆

黎巴嫩馆为大展览馆南端的一座方形建筑,被倒影池围绕,通过一座混凝土桥进出。目前该建筑仅剩骨架与屋顶。原先设计是一座钢构玻璃外墙所构成的空间,周围并有回廊。该建筑与尼迈耶同时设计的另一座建筑:巴西外交部的驻地——位于巴西利亚伊塔马拉蒂宫概念相似,但黎巴嫩馆的墙面由多个半圆形拱门组成,与伊塔马拉蒂宫的外观造型不同。另外黎巴嫩馆采用的尖拱造型为伊斯兰建筑的特征。[14][15]

该建筑原先打算做为“黎巴嫩博物馆”,在1975年该项目停止施工前已接近完工,但此后一直没有得到维护,钢材结构已生锈,整栋建筑除了骨架之外所有物品已被盗取一空。[2]:21

倒影池

园区内设计有多座水池,这些水池大部分为矩形,有一些建筑被水池围绕,在水池中可以看到建筑的倒影,并营造出这些建筑漂浮在水面上的错觉。这些水池在1990年代有经过整修,但在2010年代之后逐渐劣化,部分混凝土剥落,也没有水注入这些水池。下雨时池子内有部分积水,但与尼迈耶当初设计建筑漂浮在水面上的感觉仍有很大差距。[2]:20

实验剧场
金字塔形展览馆

实验剧场

实验剧场为一座圆顶混凝土结构建筑,内部设有1,000个座位,剧场中央有一个圆形舞台。尼迈耶希望它成为一个呈现多种风格的“实验剧场”。这座建筑的风格类似其他尼迈耶的设计,包括位于巴黎法国共产党总部的会议厅,以及位于巴西利亚霍内斯蒂诺·吉马良斯国家博物馆葡萄牙语Museu Nacional Honestino Guimarães[15]。1975年停止施工时外部结构已完成,但内部尚未完工。由于缺乏维护,内部钢构与混凝土已严重劣化[2]:21-22

金字塔形展览馆

金字塔形展览馆在大展览馆东侧,底座为八角形,墙面向上逐渐缩小聚拢,整座建筑外观为金字塔形。其确切用途并不清楚,但可能是为儿童活动而设计。目前此展览馆因疏于维护,部分建筑可能有崩塌的风险。[2]:22

太空博物馆和直升机停机坪
露天剧场和拱门

太空博物馆和直升机停机坪

园区中央有一座位于地下的建筑,规划作为太空博物馆。尼迈耶受到当代美国苏联太空竞赛的影响,想在他的项目中创造一个专门用于与太空相关的展览空间。在此建筑物的屋顶上有一个圆盘型的结构,由一根向上延伸的中央混凝土柱支撑,其作为直升机停机坪之用。现阶段地下博物馆内长期积水,原来内部的许多物品已被洗劫一空,建筑物结构也已经有相当程度的劣化。[2]:23

露天剧场和拱门

太空博物馆旁边有一座水池,水池上方有一座桥,桥的一端上方有一座巨大的混凝土拱门,其造型类似美国圣路易斯圣路易斯拱门,但规模较小。桥的另一端通往露天剧场。舞台前方在阶梯上设置600个座位,舞台后方设置一个弧形混凝土墙以改善音响效果。2016年露天剧场部分地区坍塌,因有安全疑虑而暂停对公众开放。[2]:24

 
圆柱形塔楼

圆柱形塔楼

露天剧场旁边有一座圆柱形塔楼,塔楼顶部有一个圆盘型结构,在塔楼的顶楼原先规划作为餐厅,有观景窗可以看到园区内的建筑,以及的黎波里部分区域的景观。该建筑维护状况不佳,部分区域有坍塌风险,及于安全因素此建筑已封闭无法进入。[2]:23

招待所(木匠工坊)

在大展览馆西南侧,尼迈耶设计有一座招待所,内有14间客房、以及接待室、休息室、餐厅等,以作为招待贵宾之用。此建筑仅有一层楼高,建筑中央有一座阿拉伯风格的庭院英语Hosh (architecture)(阿拉伯语:حوش‎,罗马化ḥūš)。[2]:18

在黎巴嫩内战结束后,该建筑已大致竣工但并未启用,多年之后建筑保存状况不佳。2016年在欧盟的资助下,对此栋建筑进行翻新工程,保留其建筑特色但赋予新的用途:木匠工坊。项目名称为“Minjara”(阿拉伯语:مِنْجَرَة‎,罗马化minjara,中文意思“刨子”)[16]。的黎波里木工行业有悠久历史,但在20世纪后期逐渐没落。此项目为提供一个场域,提供当地木匠作为工作区,并在此地可以销售他们的作品[17]。该改造工程于2018年完成,2022年此老屋再生之翻新工程项目获得阿卡汗建筑奖[18]

开放空间

在园区中有有许多开放空间规划为绿地,在园区设计之初有规划一座具热带风格的花园,景观设计由巴西人罗伯托·博雷拉·马尔克斯(Roberto Borella Marquez)负责。黎巴嫩内战后,园区内大部分绿地继续得到维护和灌溉,但原先规划的热带风格花园已完全废弃。[1]:26

世界遗产登录

2023年1月,在黎巴嫩金融危机与建筑群状况持续恶化之下,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一次特别会议上,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19],期望获得国际各方面的技术和财政援助[20]

世界遗产委员会指出,此园区代表了阿拉伯世界现代主义建筑的独特性典范,特别是其规模庞大;融入伊斯兰建筑与传统黎巴嫩建筑元素,影响了之后黎巴嫩的建筑;其代表阿拉伯世界纷纷投入兴建国际博览馆的现象,以作为加强民族主义和融入全球现代化的工具。与过去的展览会场相比,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试图以更广泛的方式影响城市空间。事实上,尽管它的保存状况不断恶化,但建筑物的骨架和建筑群中的其他元素仍保存完好,仍足以看见尼迈耶最初的规划。[21]

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遗产登录基准中的以下基准而予以登录:

  • (ii)在某期间或某种文化圈里对建筑、技术、纪念性艺术、城镇规划、景观设计之发展有巨大影响,促进人类价值的交流。
  • (iv)关于呈现人类历史重要阶段的建筑类型,或者建筑及技术的组合,或者景观上的卓越典范。[1]
世界遗产编号 名称 所在地 保护范围 缓冲范围
1702 拉希德·卡拉米国际会展中心-的黎波里 34°26'16"N 35°49'27"E 72公顷

影响

从1960年代尼迈耶规划该园区开始,此项目对于黎巴嫩的建筑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黎巴嫩的建筑师主要受到法国建筑装饰风艺术的影响。尼迈耶此规划案对当地建筑师带来启发,并开始关注尼迈耶其他建筑案,以及巴西的现代建筑,认为这更适合黎巴嫩的气候和环境条件。[2]:28-34

该项目的建设实际上是当时在黎巴嫩最复杂的工程项目,需要当地建筑公司配合。他们必须使用先进的工程技术,以建造尼迈耶设计的复杂结构。此工程使得黎巴嫩的建筑行业技术能力提升,并对于周边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建筑行业产生正向影响。[2]:35-56

尼迈耶本人则在此设计案后获得了一些新灵感,实现于1960年后期在阿尔及利亚的其他设计案[2]:35-56。但在尼迈耶后来的著作中提到该设计案的次数不多。似乎尼迈耶当时仅将此案视为一个有潜力的项目,而未当成是他自己职业生涯的代表作[14]

注释

  1. ^ 世界遗产官网简介叙述尺寸为750米乘以70米[1],但在正式提名文件第19页叙述尺寸为640米乘以70米[2]:19,提名文件并有建筑平面图与细部尺寸,以提名文件所述为准。
  2. ^ 整体园区为主要园区加上入口门廊外面的大广场、停车场与一些绿地。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Rachid Karami International Fair-Tripoli.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5) (英语).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Rachid Karami International Fair-Tripoli-Nomination Text.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0) (英语). 
  3. ^ Adrian Lahoud. Architecture, the city and its scale: Oscar Niemeyer in Tripoli, Lebanon. The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2013-11-26, 18 (6): 809-834 [2023-04-10]. doi:10.1080/13602365.2013.8569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8) (英语). 
  4. ^ Le président Karamé présente à la presse la maquette de la Foire internationale de Tripoli « L’idée d’un bâtiment unique, tel que conçu par Oscar Niemeyer (...), est révolutionnaire. L’Orient-Le Jour. 1962-09-04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9) (法语). 
  5. ^ Styliane Philippou. Oscar Niemeyer’s Permanent International Fair in Tripoli. GreekArchitects. 2010-05-29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9) (英语). 
  6. ^ Adonis El Hussein; Rola A. Saadi. Article: The Value of “Negative” Space - the Modernist Public Space of Oscar Niemeyer’s International Fairgrounds Complex. Docomomo International. 2019-12-03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1) (英语). 
  7. ^ Manon Mollard. Revisit: Rashid Karami Fairground by Oscar Niemeyer.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 2019-02-20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1) (英语). 
  8. ^ Jad Tabet. Le projet de foire internationale d’Oscar Niemeyer à Tripoli, Liban (1968-1974). Suspended spaces#2 - une expérience collective. 2012: 22-27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法语). 
  9. ^ 9.0 9.1 Will the Rashid Karami International Fair regain its missed glory?.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2-01-17 [2023-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9) (英语). 
  10. ^ International Fairground. World Monuments Fund.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1) (英语). 
  11. ^ Norte do Líbano abriga obra esquecida de Oscar Niemeyer. Conselho de Arquitetura e Urbanismo do Pará.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2) (葡萄牙语). 
  12. ^ Lemma Shehadi. Too little, too late? The battle to save Tripoli's futuristic fairground. The Guardian. 2019-01-03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2) (英语). 
  13. ^ Keeping It Modern: 2018 Grants Awarded. The Getty Foundation.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5) (英语). 
  14. ^ 14.0 14.1 Manon Mollard. Revisit: Rashid Karami Fairground by Oscar Niemeyer.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 2019-02-20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1) (英语). 
  15. ^ 15.0 15.1 Styliane Philippou. Oscar Niemeyer’s Permanent International Fair in Tripoli. "GreekArchitects". 2010-05-29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9) (英语). 
  16. ^ RENOVATION OF NIEMEYER GUEST HOUSE. The Aga Khan Development Network.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9) (英语). 
  17. ^ MINJARA: Reviving Tripoli's Woodcraft Heritage. Minjara.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0) (英语). 
  18. ^ Inclusive: The six winning projects of the 2022 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 embody an inclusive, pluralistic outlook. 2022-10-31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9) (英语). 
  19. ^ 黎巴嫩拉希德·卡拉米国际会展中心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2023-01-26 [2023-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中文(简体)). 
  20. ^ The Rachid Karameh International Fair of Tripoli (Lebanon) inscribed on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3-04-10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6) (英语). 
  21. ^ Any other matter: Nominations to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 Nominations to be processed on an emergency basis - Leban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2)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