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米坑
地名
早期埔里盆地生产的稻米多以人工挑担的方式经由此地运往鱼池地区贩售,加上此地有一小溪(坑)经过,挑米者多于此地驻足休息,故称“挑米坑”[1]。
历史
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挑米坑地区为一街庄,称为“挑米坑庄”,隶属于埔里社堡。该庄北边东段与牛相触庄为邻,东与生蕃空庄、珠仔山庄为邻,南边为鹿蒿庄、大雁庄、莲华池庄,西边及北边西段为北山坑庄[2]。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设置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南投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该庄隶属不变。1920年(大正九年),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为“挑米坑”大字,隶属于台中州能高郡埔里街[3]。
交通
省道台21线是天冷至塔塔加的干道,在挑米坑地区的路段亦为“中潭公路”的一部分,大致以东北-西南走向转纵向蜿蜒经过本地区东部,向北可前往埔里市区、国姓、新社等地,向南可前往鱼池、日月潭、水里、信义等地。
学校
参考文献
- ^ 〈埔里鎮:挑米坑〉,《地名檢索系統》. [2016-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8).
- ^ 《台湾堡图》,台湾总督府,1904年
- ^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台湾总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