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义庄

东华义庄(英语:Tung Wah Coffin Home),曾名东华医院义庄(Tung Wah Hospital Coffin Home),是香港东华三院辖下的一家义庄[1],现址位于香港岛薄扶林沙湾大口环道。该处的建筑群已被列为香港历史建筑。东华义庄长年为香港本地与海外华人提供灵柩、骨殖及骨灰的寄存服务。

东华义庄
概要
类型坟场
所属国家/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南区香港
坐标22°16′18″N 114°7′29″E / 22.27167°N 114.12472°E / 22.27167; 114.12472
海拔25 m
搬迁1899
所有者东华三院
地图
地图
东华义庄入口牌坊

在香港现存的义庄中,惟有东华义庄仍持续运作,突显了华人社群坚守“原籍安葬”的传统理念。义庄内的多种建筑风格至今仍然保留如初,见证过去逾百年来华人社会在丧葬传统及形式上的种种演变。

用途

于19世纪末,美国旧金山的金矿吸引大量中国华人矿工;与此同时,华人亦会担任其他高危工作如铁路工人。1870年,一份加州报章报导一批1200名华工的遗骸运回中国,相信他们是兴建美国中部太平洋铁路期间丧生的华工。[2] 因当时不同祖籍的华人素有原籍安葬传统观念,香港地理上邻近内地,且具深水港可容纳大洋船,有利义庄成为原籍安葬的中转站、外侨身故后等候原籍安葬的临时寄厝之地,义庄亦满足本港居民因须择地安葬或种种不同原因的寄厝需要。

而东华三院的总理利用其本身商人背景及偏布亚洲、大洋洲及美洲的人际网络,与内地及海外会馆、官府及慈善团体联系,于东华义庄接收及保管来自海外及本地无人照顾的棺柩及骨殖,并运回内地原籍安葬。

及后香港开埠发展,广东以至海外都有不少人来到香港打工,由于当时冷藏技术不普及,如不幸身故,尸体容易腐烂发臭,所以通常都会先行入殓再暂厝义庄,待亲人来港后再安排移送回乡下葬。

东华义庄在香港接收来自海外的棺骨后,会于报纸先刊登招领广告、联络各地会馆,再安排棺艇(俗称虾苟艇)运回内地。棺骨由海外出发,经东华义庄至回到故乡,过程一般须6至8个月才能完成,有些棺骨,更在香港等待数十载。

东华义庄另一项为人称颂的服务,就是施赠“金山棺”,在往返美洲的远洋轮船上放置棺木,用以存放在船上身故的华人,并妥善安葬无人认领的棺骨。

建筑物群

东华义庄依山而建,建筑物及构筑物建于三个不同高度,并由多段楼梯连接。义庄内拥有两间大堂、91间大小庄房、两处灵灰龛、石牌坊、凉亭及花园。

“天”、“地”、“平”、“安”、“大”、“吉”等字庄房建于中部地势。新大堂及“寿”、“康”、“宁”、“日”等字庄房,以及该处东南一角的庭院,则位于地势最低的位置。

“寿”、“康”、“宁”等字庄房约于一世纪前建成,相信是建筑群中较早期的一组建筑。“寿”字房前方的游廊建有瓦楞铁皮屋顶,由铁制支柱及托架支撑。“康”字房前方的游廊建有瓦楞铁皮屋顶,以托架支撑。“宁”字房的游廊则盖有瓦片铺砌的檐篷,以方柱及木托架支撑。“宁”、“康”字房已部分改作骨灰龛。

历史

位于大口环道的东华义庄建于1899年,前身相信是位于坚尼地城牛房附近的义庄,当时称为“牛房义庄”。由上环文武庙于1875年出资兴建,后来交由东华医院管理。 根据《东华医院1873年征信录》所载,1873年时东华医院已设有义庄,主要为先人等待安排运返原籍安葬或本地居民觅地安葬先人期间提供棺骨暂存服务,惟当时义庄的位置和规模暂未可考。

1899年,鉴于牛房义庄地方狭小且设备简陋及配合市区发展需要,东华医院遂向政府申请并获批于香港岛西区沙湾(大口环)内地段1572号依山地段另建义庄, 并正式命名为“东华义庄”。

东华义庄启用后,其建筑结构简陋,每逢台风或暴雨后经常出现损毁,有些建筑物甚至曾被吹倒。1913年,因应社会对棺柩骨殖暂存和原藉安葬服务的需求日增,东华医院董事局展开义庄首次扩建工程,政府批出义庄原址邻近一幅土地扩建义庄,搭建棚屋以储存棺骨。新建义庄其后命名为“东庄”,内有24间庄房[3],于一九一八年动工兴建,随着海外华人寄存棺骨的需求不断上升,义庄多次进行大小增建工程,扩建工程亦包括建造码头,以便运送棺柩。

1924年,东华医院再度扩建义庄,新扩建部分有 46间庄房,命名为“南庄”。同年,旧大堂和新大堂亦加设工字钢筋以作巩固。

1925年,省港大罢工爆发,令香港及前往中国内地的运输受阻,东华义庄无法将棺骨运回内地, 义庄因而积存大量棺柩及骨殖。

1926年,政府再向东华义庄批出位于钢线湾内地段1572号,占地56390平方呎的土地。一座楼高三层,以混凝土兴建的建筑物于一九二七年建成,其后于一九二八年命名为“丙寅庄”。同年,客厅及其厨房被大火严重焚毁。东华医院时任主席邓肇坚爵士遂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4],以防日后再有火警发生。一九三零年代,东华义庄遭受白蚁侵蚀,面向域多利道的牌楼、码头及部分庄房的屋顶亦被台风吹毁。部分维修工程直至一九四零年代才展开。

于二战日军占领香港前及在日占期间(1941年至1945年),东华义庄的中国原籍安葬服务暂停。重光后,义庄因失修残破,新一轮的维修工程随即进行,当中包括在丙寅庄平屋顶髹上“东华义庄”四字。

19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及联合国对中国内地实施禁运。由于香港是英国殖民地,所有从香港到中国内地的交通停顿,大规模的原籍安葬服务遂告一段落。为处理积存的棺柩及骨殖,东华义庄加装了多个金属架。

至1960年代初是该东华义庄的全盛期,义庄积存的棺骨已接近万副(灵柩670具,骨殖逾8000副)。为配合整体服务发展并让先人早日入土为安,东华三院多次透过报章呼吁市民领回先人棺骨。最终,对于无人认领的棺骨,皆安葬于沙头角边境的沙岭公墓。

1960年代初期,东华义庄进行了多项改善工程,以配合服务的转型。为腾出地方兴建新的护养院,“丙寅庄”于1961年拆卸,先前存放该处的棺骨则移至同年兴建,位于义庄西北隅的“日月庄”存放 (“日月庄”在2004年拆卸)。自1970年代起,在港府大力推行火葬。随着丧葬习俗及形式的转变, 寄厝的棺木及骨殖陆续减少,东华义庄于1974年将部分义庄花园范围改建为灵灰安置场,提供900多个龛位。1982年,再增设逾5700个龛位。“康”字及“宁”字庄房亦局部改装成骨灰龛位。

2006年初,义庄共有灵柩71件,骨殖115件及骨灰21件,义庄每月租金50至400元不等。

义庄最近一次大规模的修复工程于2004年完成,旨在回复义庄的传统建筑面貌,同时提升建筑群的安全水平,以符合现代的安全标准。

2009年,为了进一步协助市民解决暂存先人骨灰的问题,在不改动建筑物结构和外观下,东华义庄改装12个庄房提供1560个租赁式灵灰位。[5]

寄厝名人

曾寄厝的人包括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广东军阀陈炯明、香港富豪李兆基之父李介甫及富商林百欣、经营廖创兴银行家廖宝珊周生生珠宝金行创办人周君任、香港与澳门赌王何鸿燊等。而东华医院创院总理之一邓鉴之在任期间致力发展义庄,邓鉴之夫人于一九○六年逝世后遗体存放寿字房七号,而邓鉴之于一九一五年去世后与夫人遗体同处一室,是义庄内寄厝时间最长的先人,入庄期已达100年之久[6][7]

文物价值

东华义庄在大口环屹立超过一个世纪,现时设有两个大堂、72间庄房、牌坊、凉亭及花园等,分别建于不同时期。虽然义庄是为慈善用途而建,设计大致上以经济实用为原则,但也可从部分建筑物中找到装饰元素。此外,由于义庄内的建筑物于不同时期兴建和修缮,故反映出不同的建筑风格,包括中国传统民间建筑、现代西式建筑元素,以及糅合两者的混合建筑等。

2003年,东华为义庄进行全面修复工程,使不同比例与时期建成的建筑群得以保存原貌。是次修复工程于2004年获得香港文物奖“文物保存及修复奖”荣誉大奖、及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2005年度“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优越大奖。东华义庄于2020年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流行文化

东华义庄为2024年香港电影《破·地狱》其中一个主要取景地点。为宣传该电影,东华三院特于2024年12月15日举办“《破·地狱》场景游 - 东华义庄的历史印记”导赏团活动。[8] 根据导演陈茂贤指出,《东风破》为首部而《破·地狱》则为第二部于东华义庄取景的电影。

22°16′18″N 114°7′29″E / 22.27167°N 114.12472°E / 22.27167; 114.12472

注释

  1. ^ “义庄”一词本指一种用于周济公众,赡养贫困者的慈善产业,可以是田产或庄园,古时多见于宗族间,而产业亦为族中公产。
  2. ^ 吕嘉丽. 大口環曾是靈魂中轉站:助數以萬計華人死後「回家」的東華義莊. 香港01. 2017-03-03 [2024-12-08] (中文(香港)). 
  3. ^ Wai-yin, Helen Lam; Bertin, Vito. De-Script-ion: Individuality / Uniformity. CAADence in Architecture, Back to command (Budapes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ics,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2016-07-18. doi:10.3311/caadence.1682. 
  4. ^ 改善措施包括:更换厨房及客厅的瓦顶,以混凝土屋顶取代;在向海一边的入口加装大闸;增加巡逻次数,避免因燃烧香烛冥镪引发火警;安装水喉;装设围墙及大闸,加强新建义庄的保安;拆除“禄”字庄房的木屏风,在设有可开启窗户的通风房间采用砖砌间隔墙。
  5. ^ memorialwpadmin. 東華義莊恢復骨灰位租賃 1560個龕位紓緩需求. 孝思园 Memorial Park. [2024-12-08] (中文(香港)). 
  6. ^ 墳場研究 Cemetery Study 在東華義莊. www.facebook.com. 2020-02-22 [202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根据灵柩上的资料,邓鉴之夫人邓谢氏的入庄日期为1906年12月;而邓鉴之的入庄日期为1915年7月14日,可见两夫妇的入庄期确实已经超过100年! 
  7. ^ 郑明仁. 東院創院總理死後寄住義莊112年. AM730. 2018-06-28. 
  8. ^ 香港好去處|《破·地獄》電影場景東華義莊開辦導覽團!認識百年古蹟文化故事 憑票尾可獲電影小紀念品. 雅虎香港. 2024-12-05 [2024-12-05].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