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卫军
武卫军[1][2]是清朝的一支现代化的联合军队。它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5月[3]或6月由步兵、骑兵和炮兵组成,由西方军事顾问训练。他们负责守卫北京和紫禁城,以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荣禄为总统。创立此军是清廷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创建装备新式武器的西式军队的尝试。2年后,因义和团运动造成的损失,五军中的三军被解散。
组建
慈禧太后软禁光绪帝后,在清廷掌握最高权力。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荣禄于二十四年(1898年)奏设武卫军,随后奉命从聂士成、宋庆、董福祥和袁世凯各自所部重建一支9万人的军队。[4][5][6][7]
武卫五军
武卫军由五军组成,也有的资料称之为五个团:[1]左、右、前、后、中。[2][3][a]
来源 | 武毅军 | 甘军 | 毅军 | 新建陆军 | 满洲八旗 |
---|---|---|---|---|---|
军 | 前 | 后 | 左 | 右 | 中 |
总统 | 聂士成 | 董福祥 | 宋庆 | 袁世凯 | 荣禄 |
其中,“当时最强大的”[2]是保温处道袁世凯的右军,仅仅是他1895年组建的新建陆军的重组,[3][8]采用日式训练。聂士成的由德国军事顾问训练的前军列第二。[9]此两军享受现代化步兵军事系统和训练,其他三军仍用传统八旗体系。在训练期间,虽然整个武卫军都有相同的新式武器,但不同军之间的英勇差异显现出来。
武卫军建立前,聂士成的前军三十营被称为“武毅军”,宋庆军称“毅军”。[10]他们彼此相似地装备毛瑟枪和马克沁机枪。[2]
董福祥率领一支穆斯林军队,当时被西方取绰号为“一万个伊斯兰暴民”。在中国,董军通常被称为“甘军”,以多数士兵的来源地甘肃省的简称命名,英语资料常称之为“甘勇”。[9]
荣禄奉敕获得全部武卫军名义上的统领权。他最初的任务是把四军吸收进武卫军。荣禄后来加入了主要由满洲旗人组成的编制——中军一万人,以自己为总统。[11][b]
义和团运动
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二万人聚集天津,遇到武卫军就辱骂甚至杀害,聂士成约束部下不要妄动。荣禄担心生变,派人骑马带信慰解,称武卫军军服西化,容易被误会。聂士成回信称“拳匪(义和团)害民,必至害国,我身为提督,境内有匪不能剿,如何履职?”乃郁郁驻杨村观变。武卫前军与义和团不合,阻击八国联军时仍互相杀伤,最后聂士成殉国。[13]
七月,李秉衡帮办武卫军事,张春发、陈泽霖、万本华、先锋左翼长夏辛酉诸军并听节制。李秉衡、夏辛酉等未与外军交战即溃败。[14]李秉衡败亡,由刚毅帮办武卫军事。[15]
在对抗八国联军的战斗中,前、后、中军都遭受惨重伤亡,在辛丑条约签订后都被解散。右军留在山东省镇压义和团,[16]因没有对抗外军,力量保持完整。左军虽然与八国联军作战遭到战斗损失,尚存一万多人。
后续影响
注释
- ^ 虽然中国称之为“军”,但英语研究称之为"divisions"(团) (Purcell 2010, 王 1995等。可能参照Powell 1972). 翻译由“军”到“团”在下列一份研究中得到表达:“荣禄随后开始重组四军(现在是团)。”Purcell 2010,第29页
- ^ 这段时间,荣禄除了受任为总理衙门大臣外,还保持着对保卫京城地区的北洋军的统领,节制北洋海陆各军。[2][4][8]
引用
- ^ 1.0 1.1 丁 1986,第47页.
- ^ 2.0 2.1 2.2 2.3 2.4 Powell 1972,第102–103页.
- ^ 3.0 3.1 3.2 王 1995,第71页: “1899年5月,中国最强大的军队的武卫右军(袁世凯的新军的新名字)统领袁世凯[注:武卫军包括左、右、前、后、中军]……”
- ^ 4.0 4.1 4.2 《清史稿》卷四百三十七
- ^ 刘 1978.
- ^ 郭辉. 荣禄军事活动述论 (学位论文). M.A. Thesis, 河北大学. 2009 [2017-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 ^ “慈禧西行”始末. 辛亥革命网. 2010-12-06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2).
- ^ 8.0 8.1 8.2 《清史稿》卷一百三十二
- ^ 9.0 9.1 Bodin 1979,第26页.
- ^ Powell 1972,第102–103页; Bodin 1979,第26页.
- ^ Purcell 2010,第29页.
- ^ 《清史稿》卷四百九十六
- ^ 《清史稿》卷四百六十七
- ^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五
- ^ 《清史稿》卷二十四
- ^ 《清史稿》卷四百六十五
- ^ 丁 1986,第47 (“在中国方面,马玉崑率领的左团和何永盛率领的直隶练军在城内建立起顽固的防线”)页; Rhoads 2011,第82 (看上去,武卫左军总统姜桂题(1843年—1922年)”页; 刘 1978,第98 (时间:光绪二十五年二月至宣统三年九月(1899年3月至1911年12月)……总统:宋庆 马玉崑 姜桂题 二十一~三十五营 武卫左军页 .
参考
- Bodin, Lynn. The Boxer Rebellion (预览). Chris Warner (插图). Osprey Publishing. 1979: 26. ISBN 978-0-850-45335-5
- 丁, 明楠. A Decade of Japan's Aggressive Tactics toward China Oriented by Its" National Policy" of Waging a Final War with Russia (1895-1904) (片段). 中国史研究. 1986年夏, 19 (4): 37–62 [2017-03-28]. doi:10.2753/CSH0009-46331904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abstract[永久失效链接]
- 刘, 凤翰. 武衛軍 (PDF).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78 [2017-03-28]. OCLC 70689466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16).
- Powell, Ralph L. The Rise of Chinese Military Power 1895-1912 (片段). Princeton: Kennikat Press. 1972. (由Wang 1995 在下作为术语的英语翻译参考引用。)
- Purcell, Victor. The Boxer Uprising: A Background Study (预览).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29. ISBN 978-0-521-14812-2
- Rhoads, Edward J. M. Manchus and Han: Ethnic Relations and Political Power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 1861–1928 (预览).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1: 82 [2017-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ISBN 978-0-295-80412-5
- 王, 建华. Military Reforms, 1895-1908 (片段). 中国史研究. 1995年春夏, 28 (3–4): 67–84. doi:10.2753/CSH0009-463328030467. abstract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4-11. 在Douglas R. Reynolds (ed. and trans.). China, 1895-1912: State Sponsored Reforms and China's Late-Qing (预览). 翻译杂志《中国史研究》的特刊. M. E. Sharpe. 1995: 67–84. ISBN 1-56-324749-6.再版, ISBN 978-1-563-24749-1.